大约一万年前,在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的风族部落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成为中华民族的始母,被称为女娲娘娘。
那个时候正是氏族公社,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力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支配万物的地步,狐狸比人狡猾,狼比人跑得快,老虎比人凶猛,动物吃人跟人吃动物各有千秋,所以尽管有火的帮助,人还是动物食物链中的一环,。种族的生存成为头等大事,一切有助于种族强大的人物都将作为传奇,三皇五帝莫不如此。奇怪的是,在三皇五帝里,只有女娲一个女性,按照常理推断,母系氏族应该延续了不少时间,女娲的时代应该是母系全盛时期,但是出名的也就女娲一个。 能解释这个原因的,可能是很快进入父系社会,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时间越近越详细,还有一个可能是在后代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里,女性的功绩被刻意抹杀的不少,可是不管怎样抹杀,不管后代士人夫子们怎样涂抹,中华民族的起源来源于一个女性。 母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不用再重复,有意思的是,世界很多民族都不约而同这样解释人类的起源。圣经里说上帝造人,用泥土捏了亚当,然后吹了口气,就成了活人。希腊神话里宙斯命令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人,也是吹了口气,人就活了。其实某些神话也正用科学证明,现代有化学家分析人的身体成分,确实跟泥土的成分有相似之处。 现实里的女娲可能不是母神的样式,她是酋长的女儿,并且有一个哥哥,叫做伏羲。在中国的女娲图里,是跟哥哥伏羲双头蛇的样式,这暗示了兄妹之间的交配。这不奇怪,世界各国的原初神话几乎都有乱伦的痕迹,希腊神话的地母就是跟自己儿子又生育了下一代,圣经里也有女儿跟父亲的结合(巴比伦城被毁,亚伦的妻子变成盐柱,为了延续下一代,两个女儿趁父亲醉跟他结合),现实里的女娲,应该是跟同母异父的哥哥伏羲结婚的。后代文人们大约无法面对大地之母的兄妹乱伦,不负责任地把这个问题推给了老天爷,说世界上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兄妹两个,为了延续后代,他俩只能成婚,但是都觉得很羞耻(在此对原始人的道德水平感到怀疑),所以推给了云彩,说云彩合起来就结合,分开就不结合,结果云彩结合起来,兄妹成婚。 又有传说说当时伏羲用狐狸皮聘娶了女娲,个人认为更没可能,当时应该没有现代意义的婚姻制度,一个女人就象蜂窝里的蜂皇一样,有无数丈夫,男人在母系社会里,遵循着即少年从母,壮年从妻,老年从女(外甥女)原则。当时氏族公社的男女关系,比“艳门照”的主角们更开放更混乱,当然人家不是为了乐趣,而是为了种族的延续。 女娲之所以出名,当然不是因为跟哥哥结婚,作为酋长的女儿,她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统治部落的机会,她之所以能统治一个部落,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她是酋长的女儿,第二,她是一个女性,象蜂皇一样,先天具有传承的资格。虽然那个时候是比未来的共产主义更平等的公有制,但是基于某种神秘的迷信,或者某些机会,她得以统治部落。 女娲可能本身具有相当水平的领导才能,部落让她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让她登上历史舞台并永远被人纪念的可不是因为这个,几万年间部落酋长多了去了,她被纪念是有人给了一个机会,某种程度上她得感谢这个人,虽然同时也给她了无数烦恼差点还让她挂了。 这个人不是她哥哥伏羲,而是她的属下,叫共工。如果在历史上排号,此人可以成为“最早的叛臣”,也可以叫做“最早的革命者”。毛主席也曾经盛赞过此人怒而触不周山的反叛精神(老人家喜欢反叛人物),这人治水是一把好手,虽然用堵的方法,但是也将就能顶得住,有些本事,性格暴烈,桀骜不驯,看到女娲在上面挺威风,也想“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女娲虽然是个女人,权利欲一点不弱,大怒之下让管火的祝融氏跟他开战。 不管用矛用刺用棍棒,这次原始的战争以共工的失败而告终。这位革命者被保皇派追到天涯海角,走投无路之际,一生气撞上了天柱。于是人祸加天灾,天被捅出了窟窿并引发了一场大洪水。 关于这场洪水的记忆,好像不仅中国人记得,希伯来民族也记忆犹新,在85年的《人民日报》里就曾经刊登过在西亚一座山上发现了诺亚方舟的遗迹,根据一些地质学家的考证,在大约七八千年前,确实有一场全球面积的洪水。 显而易见,洪水并不是共工撞出来的,但是按照“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规律,凡是倒霉的事都会推到失败者头上,因为最后书写历史的人一定是活下来的人,活下来的人一般都是胜利者。 《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记载: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看来共工闯的祸不止这些,天还塌了一块。天灾人祸,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人口大面积减少,虽然不至于只剩下女娲跟伏羲两个,估计也只有个位数了。
女娲的酋长做不成了(人太少了),现在的重要任务抗击自然灾害与繁衍后代,这两个项目终于成就了她的千古芳名。 首先的对抗自然灾害,关于天上有窟窿的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考证在一万年前,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确实曾发生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彗星爆炸碎片(表现为陨石雨)的撞击事件。撞击结果是,在平原地区中西部形成了白洋淀水系及其特殊地貌的小流域区。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 史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很显然她目前还没有力量上天,但从炼五色石看,她对付陨石雨的方法可能是石块与芦灰——用石块堵起浩洋不息的洪水,把芦灰撒在水里以降低水流的速度,死的人虽然多,但终归救起了几个,被救起来的人自然对酋长感恩戴德,奉若神明。 人是被救起来了,但是畜生比人类还多,种族的繁衍成为重大问题,鉴于从前混乱的性关系(非故意)给部落造成的麻烦,女娲建立了男与女的婚姻制度——请记住,是男与女的婚姻制度,有人问了,这种制度还用她建立?!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当然不是。 在原始时期,性关系是极端混乱与复杂的,熟悉世界神话的人都知道,原初神话里大部分都是半人半兽的图腾形式,这一方面是反映了人类对于某些超越自身能力的动物的向往与崇拜,还暗示了一种人类与兽类的杂交。在古希腊每年的酒神祭司大会上,会有一种女性与金牛杂交的公开表演,我们通常意义的妓女,也起源于神庙里与崇拜动物杂交的圣女(古埃及)。 不仅是杂交,在原始时代,同性恋也更胜一筹,比现在更加猖獗,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所多玛城的罪恶达于上帝,神决定毁灭这座罪恶之城,先派两个天使去救城里的义人罗得一家,结果天使化作人类的形式去这座城市的时候,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房子,要罗得“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圣经.创19:5)太清纯的人看到这里会想,天使变身一定是男的,怎么连老带少都看上了呢?原因很简单,所多玛的罪恶之一就是同性恋流行。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希伯来文化一开始便高于其他各国,一是始神便是人形神(其他各国大部分始神都是半人半兽的形状,包括我们的女娲娘娘);二是上帝一开始便明确了很多文明社会才进化到位的伦理关系,包括反对同性恋,兽交等。 大约鉴于从前氏族部落里的教训,杂交生下的不是人类,同性恋影响生育,乱伦会影响后代质量,聪明的酋长女娲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偶婚制。现在推测,偶婚制的主要内涵大约包括以下方面,一,一定是人跟人,男跟女的,非血缘关系的。二是男女之间的结合必须通过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把这种关系固定下来。
正是因为这位最早的媒婆和性学专家的发明创造,部落里的两性关系稳定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了文明时代婚姻关系的雏形,这是有利于种族生存繁衍的,是一种文明的进化。——其实也不是人类不想杂交,而是杂交不利于整个种族的延续,因此某些禁忌被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但是尽管是禁忌,反抗禁忌的人也不在少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福柯是著名的同性恋并死于艾滋病。就在不久前,网上还报导英国有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妹十几年没见,后来偶然见到,死乞白赖的非要同居,还生了几个孩子(孩子都有先天性疾病),英国法律一再对人家进行惩戒。从这些方面讲,虽说恋爱自由,但是乱性与乱伦,尤其公开乱伦与乱性还是违背人类文明禁忌的。 传说中女娲补天与造人的神话,我认为可能就是用石头堵水和规定两性秩序的另一种说法,但不管怎样,这位伟大的女酋长象三皇五帝里的那些酋长一样,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被后代人永远纪念。 虽然如此,在中国后代的神话谱系里,却没有这老几位的位置,不信你可以仔细看一下《西游记》,玉皇大帝可不是黄帝,王母娘娘也不是女娲,连如来佛祖这外国人都能分享中国上空一块殖民地,为啥没有我们老祖宗住的地方呢?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文化里,渐渐出现了有别于“神”的另外一个品种——“仙”。一开始这种品种还被镇压在神之下——《封神演义》里女娲娘娘的地位明显高于两教诸仙,后来则完全被这种新品种代替,并且加入了外来品种——僧佛,新生的道教与佛教逐渐代替原始宗教,一种新的崇拜形式取代了原始崇拜,而逐渐形成了新的中式天国谱系。 结语:无论是人是酋长是神,女娲是值得纪念的。作为一个女性,她在带领族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余秋雨曾经在《文化苦旅》的《都江堰》里拿秦始皇跟李冰做比较,批评中国文化太过注重人与人的斗争,诸子百家举凡都是人与人勾心斗角的智慧,很少具有西方式的“如果发明一个定律,给一个波斯王位都不干”的科学精神。虽然立场偏激了些,但不无几分道理。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与人的斗争终将成为过去,与自然的斗争却更容易被老百姓所纪念,因为前者代表自己的利益集团,后者代表全人类——欲万古流芳者谨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