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希望集团“走出去”个案分析

 石仁坪 2009-11-27
新希望集团“走出去”个案分析
[  转贴自:中国贸促会    点击数:2427    更新时间:2007-4-27    文章签发:wujingyu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新希望集团“走出去”个案分析

一、新希望集团介绍

新希望集团是一个经营实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目前新希望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年销售收人220亿元,拥有国内外170多家各类型的企业,从业员工3.5万人,业务领域涉及饲料、乳业、肉食品加工、化工、金融与投资、房地产等。

20年来,新希望集团立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化管理经验和集团化管理经验,形成了以产业经营为核心的产品经营、品牌运作、资本动作的能力。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之一,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乳制品、肉食品企业,同时在房地产开发和化工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新希望集团现在拥有遍布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的饲料企业50余家,饲科生产能力超过350万吨,在全国各地建有近20000个销售点。

由新希望集团控股的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走入国际市场,将新希望集团成熟的饲料生产、开发、技术、品牌和资金带出国门,在越南投资兴建两家饲料企业;在菲律宾的饲料工厂也已投产。这既是中国饲料工业首次把国内知名品牌打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办厂的尝试,同时也是新希望集团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重要一步。2005年,集团董事会明确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新希望集团“走出去”的道路

新希望集团海外发展的道路开始于1996年,用3年的时间对东南亚各国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从1999年开始在越南建设工厂并对当地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在历经8年时间的探索与发展后,该集团的海外企业开始成为新希望实业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1996年,新希望集团意识到随着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在做好国内业务的同时,“走出去”发展以扩大企业规模是大势所趋。当年6月,集团开始派员到越南考察。当时,民营企业在对外拓展方面还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旅游的方式对当地市场进行初步考察。

1997年夏天,新希望集团向缅甸派出考察人员,重点对缅甸中部曼德勒等地进行考察并探寻在当地投资建设饲料厂的可能性。

1998年,在中国驻越使、领馆的促成下,越南胡志明市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投资意向表示欢迎并愿在企业用地的批租和税费收取方面给予优惠。新希望集团正式派驻项目小组,用了近1年的时间对越南南方饲料市场、生产厂家、用户情况,包括当地的法律体系、办事程序和环节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完成了多份调研报告,弄清了在越投资办厂的全部手续和程序,以及需要面对的所有法律问题,最后签订了投资协议。在胡志明市工业开发区开始建设新希望在国外的第一家工厂——胡志明市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

2001年,新希望集团又开工建设河内新希望公司,并开始在菲律宾邦邦牙市筹建菲律宾(邦邦牙)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

2003年,新希望集团在越南的两家公司平稳渡过企业的起步培育期,双双实现扭亏为盈,至今已累计实现利润5000万元人民币。

至今,新希望集团在国外的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显著效益,已经在越南、菲律宾、孟加拉等国建成和在建6个工厂,国外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目前,河内新希望公司的产品销量已经跻身越南北方前三强,综合计算两家新希望公司的产销量,已经进入在越饲料生产外资企业前五名,新希望公司也因此被越南有关部门认定是中国在越投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新希望在越南以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指标的二期工程正抓紧进行,年内完工后将使产能成倍增长。此外,在菲律宾中吕宋进行的二期新厂区建设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总投资为700万美元的越南海防新希望公司饲料项目也已取得国家境外企业批准证书,现正向国家有关部门新申报待批的国外发展项目还有2个。在未来2—3年时间,新希望集团计划在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再建设几个饲料生产企业,使国外企业总数超过10家。新希望集团在国外的企业新一波的发展正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

三、新希望集团“走出去”的经验和总结

1、制定合适的“走出去”战略

新希望海外发展的战略是先迈步东南亚,再辐射全球。制定这个战略的主要依据是:东南亚国家毗邻中国,有区位优势;东南亚国家的生活习惯与中国比较相近;东南亚国家多数比中国的经济水平稍低,但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环境、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有可比性,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新希望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势。正因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相似的市场环境,因此新希望集团在中国市场竞争中具备的设备、技术、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等领先优势可以嫁接、复制过去,继续在跨国经营中保持新希望的优势。

2、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必须先建立起一个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否则,企业“走出去”后将会困难重重。不少的企业走出去了,又回来了,为什么?因为它们不适应国际化的治理结构,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这种国际化的财富管理体系,企业的海外发展就会“水土不服”。此外,还有语言、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不适应。中国的企业要真正“走出去”,就要按照国际的标准去运作,去培养管理人才。

3、提高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大多是向海外市场大批量低价格销售中低档的产品。因为我们的企业的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国际化的水准不够高,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快。中国的低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到处都是,国外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的产品就是低价低质服务差。新希望集团最初在开拓越南市场时,由于当地消费者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产品的销售一度陷入困境。新希望集团花了三年的时间在越南市场做营销,做服务,做信誉,树品牌。现在,新希望集团的产品可以跟美国、日本、欧洲的产品一样受欢迎,而且还供不应求,原因就是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品牌离不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所以,中小企业到海外发展应努力从小商品、低价格向以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模式转换,要想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从一开始就必须十分注意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无论出现何种困难,都要牢牢地把住产品质量这道关。

4、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

到国外投资办厂,有远比国内大得多的困难与风险。企业在准备“走出去”时,不仅要从商业角度做详细论证和准备,还要懂得相关国家的法律、政府治理方式的特点、人文环境及文化习俗等。新希望集团在用了3年的时间对周边国家的市场和产业、产品情况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才制订了企业的对外发展战略,并开始在越南建厂投资。新希望集团在越南调研时发现,越南与中国有相似的市场环境;越南本国的企业规模总体都很小,竞争力不强,真正在当地大展拳脚的多是外国公司和外资品牌,而且他们所聘用的管理者不少是中国国内的人员。新希望集团对这些外资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在中国国内的竞争中并不输他们,更增添了新希望集团“走出去”的信心。所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投资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语言等环境进行充分的先行性调查研究,然后再制定有步骤的国际化战略,制定明确的海外发展规划。在定位投资目标时,要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不仅要考虑投资项目对本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还要考虑在海外的实际操作性。

5、加强跨文化的研究与管理

新希望集团的企业群体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并购诞生的,并购最难的是整合,整合中最难的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在国际上,并购一个企业,会采取一种文化审慎的法则,来评估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现状与差异,从而计算出并购的代价,考虑并购后企业文化整合的难度与方式。企业要跨国发展,除必须了解进入国家的市场及其运作规则外,还必须了解其社会文化、人际交往规则、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等。世界许多成功的企业发展到跨国公司阶段时都已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或“管理哲学”,并发展出一整套“企业理念体系”。品牌是企业的外部形象,是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文化是企业的内部形象,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品牌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只有令人满意的产品才谈得上拥有品牌。新希望集团当时选择东南亚为“走出去”的第一站,就因为东南亚的民风民俗与中国有诸多共同与相似之处。企业走向海外求发展,面向国际而跨越,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跨国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将国内做得成功的经验与积累的优秀文化本土化,这是“走出去”的企业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对政府部门的要求和建议

1、创立产业集群,进行集约式投资

我国民企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最大的劣势在于规模经济效益差,风险抵御能力弱。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通过企业的集群式FDI,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通过分工与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新希望集团在海外建设工厂的所有机器设备都是从中国采购的,海外企业每年消耗大量的原、辅材料,都尽量采用中国生产的。象玉米、豆粕、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绝大部分都来自国内,而且量也很大。除了自用外,新希望集团还通过有合作关系的经销商,尽量扩大国内相关产品在越南的销售并借以扩大和巩固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在越南市场的拓展得到了越南新希望公司的帮助,这就发挥了国外企业对国内产业延伸的搭桥与带动作用。新希望集团在昆明建设了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商汇”商贸物流园区,园区以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为对象。在南宁,新希望集团也准备建设同样功能的更大规模的项目。新希望集团计划把这样的项目移植到越南去,形成昆明、南宁、越南胡志明市三角鼎立的东南亚商业物流大平台。争取通过这个园区群带动几十家、上百家民营企业到园区内办店、开厂,从而带动中国的农资、轻纺、建材等物资材料大量进人越南,开辟新的消费市场。这样,由1个企业到6家企业,由1个产业到几个产业,先期进入的企业在自身取得成功后,又显现出较强的带动作用,使我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发展步人到良性滚动、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附带的功能与作用将是巨大的。

2、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

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境,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跨国经营企业中信息的系统尚未建立或不健全,国内为之服务和支持的信息不够。在“走出去”之前,企业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调查,投资过程中还要关注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遇到纠纷还得寻找解决渠道等,单个企业往往较难应付,因而需要国家建立一个完善的海外投资企业服务网络,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对外投资信息和市场信息。

3、简化审批手续,减少申报材料,缩减办理程序所需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在项目审批上仍存在着重复办理的现象。企业出境人员也存在着办理政审、出境外任务批件、护照、接种防病疫苗、暂住证明等诸多繁琐手续,我国对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由商务、外汇、金融、税收、海关等多个主管部门负责,要想办成一件事,得在许多部门间来回跑很多次,很多好的投资机会,也在这种折腾中流失了。这些审批手续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时费力的现状,在商机稍纵即逝的今天,是很多企业所不能承受的。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

4、放宽外汇管制

国家虽然对外汇管理的宏观政策有很大改变,但具体操作却并未出台简化的操作程序和相关政策,有的地方外汇管理部门往往会因为非关键性的因素诸如报告请示的用语等等让企业反复修改;对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也常常不是一次性地进行更正,使企业在办理有关报批手续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建议国家精简企业用自有合法资金到国外投资发展的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降低外汇审核管制的门槛,实行备案制。

5、融资支持

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企业跨国经营的是海外项目,风险较大,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东道国不熟悉,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辐射到国外市场,因此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在国际上,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该国的国家进出口银行。而在中国,普通大企业要获得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尚且不易,对于中小企业就更困难了。搞海外投资,民营企业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因为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有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资决策、工资分配制度、营销方式有较多的自主权,因此躲避市场风险的灵活程度较高,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更有产权优势、机制优势和成本优势。然而,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不重视,没有把民营经济真正当作增强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其他企业更多、更大的外部阻力。国家应为包括各种所有制在内的海外投资企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走出去,特别是应该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