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矿泉水致癌 不只是个传说

 甜哥音乐图书馆 2009-12-06
矿泉水致癌 不只是个传说


  导读:2008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六问“矿泉水致癌”公众知情权》为题,报道了市场上一些矿泉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而这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被隐藏10余年之久。目前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又闹的沸沸扬扬,而一篇名为“矿泉水瓶反复使用致癌”的文章也在各大论坛和网站流传,看到这些报道,人们不禁要问:矿泉水真的治癌?这水还能喝吗?连瓶子都能致癌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带着这些疑问,编者将在下面的文章中和大家一起解读关于矿泉水“从外到内”的致癌传说。

  矿泉水致癌争议之一: 砷超标致癌

  农夫山泉突陷“砒霜门”砷超标恐成致癌物

  继三鹿奶粉掀起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后,农夫山泉和统一果汁又被检出“含砒霜”。日前,农夫山泉和统一蜜桃多被海口市工商局检测出的是总砷超标。消息一出,昔日的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被人们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及其系列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相当好的口碑,然而随着“砒霜门”新闻的大肆传播,无数网友不禁感叹:如今喝口放心都难了!11月27日,海口市工商局将涉嫌总砷含量超标的3种抽检产品备份送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复检,复检结果显示抽检产品全部合格。虽然复检合格,但是对于矿泉水中含有超标砷等致癌物质的说法仍是心有余悸。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杰姆克牌”致癌矿泉水事件。当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曝光了三款产自亚美尼亚的Jermuk牌矿泉水重金属砷含量超标,导致全球各地对此类矿泉水进行了大清理。

  矿泉水砷超标 真能“毒”死人?

  据资料记载,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无机化合物早被确定为毒性物质,也是人类致癌物。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中所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人们在短时间内(几天或几周)引用砷含量超标的矿泉水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只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但这就是砷中毒的征兆。长期低剂量的摄入砷化物达一定程度,会导致慢性砷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皮肤色素异常,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支气管、肺部疾患以及末梢血管循环障碍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砷将会导致皮肤癌肺癌以及肝癌、膀胱癌等内脏癌的发生。

  专家支招:出现症状立刻就医 但不必恐慌

  对于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从砷超标到复检合格,作为消费者,我们最终都不会弄清楚到底是谁忽悠了谁,然而如果矿泉水砷超标超标会致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长期饮用矿泉水一定要多加防范,不能把矿泉水上“纯天然”标志当成是质量的“金标准”,更不要去迷信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性能和功效,毕竟健康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凡是因饮用矿泉水而出现恶心、呕吐及肚子疼的人,应立即就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目前的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消费者也不必太过恐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目前还没有人因饮用砷超标的矿泉水而中毒的报告。

  矿泉水致癌争议之二:溴酸盐致癌危机

  矿泉水溴酸盐致癌 行业秘密被隐藏10余年?

  2008年6月27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六问“矿泉水致癌”公众知情权》为题,报道了市场上一些矿泉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而这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被隐藏10余年之久。同日,网易以《“矿泉水致癌”行业秘密被隐藏10余年》为题,对该报道进行了转载。由于事件的敏感性,当时报道称,相关部门表示不宜公开“超标”品牌;目前市场上仍在出售“致癌”矿泉水。时至今日,当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矿泉水溴酸盐致癌的争论早已经不了了之。

  国内矿泉水的普遍情况如何?

  中国发酵食品工业研究院的郭新光主任对《青年周末》的记者透露,他们从2007年开始着手制定新标准,也对市场上的矿泉水进行了检测,确实存在部分品牌的溴酸盐浓度过高的情况,不过他否认是普遍情况。

  郭新光还介绍,需要两个因素都具备才可能导致溴酸盐的产生。第一个因素是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一般纯净水不含溴化物,也就不存在溴酸盐的问题,而矿泉水中溴化物的含量是有高低不同的,需要区别看待;第二个因素是使用较高浓度的臭杀菌,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溴酸盐。

  矿泉水溴酸盐的致癌风险到底有多大?

  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宋伟民教授介绍,溴酸盐一般在水中不存在,但对饮用水使用臭氧消毒时,可产生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动物试验表明,溴酸盐有致癌性,对人的致癌危险被分在2B级,2B类是对人可能致癌,此类物质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饮用含有微量溴酸盐的饮用水,短期内不会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但是长期饮用高溴酸盐含量的饮用水,将增加癌症的患病率。研究表明:终身饮用过量溴酸盐的饮用水,终身饮用过量溴酸盐的饮用水,如果水中溴酸盐含量为30微克/L,那么其引起肿瘤的风险是万分之一,如果浓度为3微克/升,引起肿瘤的风险是十万分之一,国际标准要求每升不超过0.01mg/L。

  2007年7月1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首次对无机物亚硝酸盐、有机物溴酸盐等物质的标准值做出规定。标准规定,在使用臭氧消毒时,水质溴酸盐含量的限值为每升10微克——等同于世卫组织与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只要溴酸盐含量在国家限定标准范围以内,大家尽可以放心饮用。

  从去年的“矿泉水溴酸盐致癌”事件到现在的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受到影响最大的仍是消费者,我们不知道谁在忽悠谁,也不知道最终会被谁忽悠,然而“健康”是我们自己的,专家提醒我们一定要从小处做起,做到防范于未然。
为此食品专家对于如何选购矿泉水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虽然纳入质量安全的矿泉水并不能保证全是有安全保证的,但是在选购矿泉水的时候仍需要将选购标有QS标准的产品作为第一标准,尤其是在选购桶装矿泉水的时候。

  二、检查标签的标注是否清晰,标注应该包括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三、合格的矿泉水应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物。尤其要注意的是,瓶装矿泉水一旦打开,应在最短时期内喝完,避免滋生细菌。这些常识虽然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但是在选购矿泉水的时候却没有能真正的注意。

  矿泉水致癌争议三:矿泉水瓶重复使用也会致癌

  曾经一篇“矿泉水瓶循环使用致癌”的文章在各大论坛和网站流传,文章称,“迪拜一个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最后得了癌症”。同时文章称,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上都一个数字,从1到7代表了瓶子的安全系数,数字越高,安全性越高。很多消费者表示,矿泉水瓶做的很精致,仍了觉得很可惜,而且矿泉水瓶用来装水和其他东西也觉得很方便,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矿泉水瓶反复使用也会致癌。

  专家观点一:矿泉水瓶底数字与安全性无关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矿泉水瓶底数字在“05”或以上就可以循环再用,而且数字愈大愈安全的说法,专家给与了否定。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介绍说,塑料瓶底三角形所标注数字与该瓶子“是否安全”没关系。三角形符号是一个塑料回收标志。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示的是制品的主要的、基本的材料。专家认为,虽然这一标志主要是为了便于回收再利用,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标识知道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专家观点二:瓶底标示为1,材质为PET矿泉水瓶反复使用易致癌

  专家介绍说,PET里含有微量的催化剂,一些人喜欢将热水灌到瓶子里,而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进入水里;同时,酸性液体也容易将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若消费者所灌装的水或茶酸碱度不稳定,也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出来。此外,反复使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卫生指标也达不到。

  专家观点三:短期可以利用,不建议长期反复使用

  矿泉水瓶反复使用并非那么耸人听闻,消费者在使用时,要看清楚瓶底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弄清楚瓶子用什么材质制作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材质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利用。对于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可以在短期内装一些温水,但是不能装高温水,尤其是酸碱性饮料。

  特别提醒:——资料引用

  看数字区别使用塑料瓶

  “0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使用10个月会产生致癌物质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董金狮指出,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  ——不宜清洗 容易滋生细菌

  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清洁不彻底,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03”——PVC(聚氯乙烯) ——遇高温和油脂易产生致癌物

  据介绍,这种材质的塑料制品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致癌。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 ——高温下易产生有害物质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05”——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专用材质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06”——PS(聚苯乙烯) ——耐热抗寒 不能用于微锅炉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07”——PC及其他类——用于制作奶瓶、太空瓶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近年来,奶瓶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