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中风的保健误区

 公司总裁 2009-12-07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记者 任晓雯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限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但在预防中风的过程中,要预防进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 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 早锻炼会引发脑出血

  医生认为中风病人越早进行康复锻炼越好,但家属往往有顾虑,特别是脑出血病人的家属,会认为早锻炼会引发再出血。其实康复锻炼引发再出血的机会很小,只要血压平稳,动作幅度不猛,就不会引发脑出血。相反,康复锻炼太晚会丧失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但是,康复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同时不要用力过度,或过分劳累。

  误区四 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五 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六 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因此,年轻人不可掉以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