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界动态:工笔画领域的“沧州现象”

 金戈铁马秋风 2009-12-08
藏*当代 >> 正文

藏界动态:工笔画领域的“沧州现象”


藏界动态:工笔画领域的“沧州现象”

本刊记者  刘家序 嵇旭

20089月,由沧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沧州工笔画展暨中国画艺术高层论坛在沧州盛大开幕。出席的嘉宾有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著名美术评论家夏硕奇,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美术评论家王天胜,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刘新华,杨柳青画社主编刘建超,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等数十位艺术领域资深人士。沧州市委书记郭华,市长刘学库,副市长辛书华,人大主任石锡贵,政协主席匡洪治,文联主席李文领、何香久等也亲临会议现场。论坛受到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沧州画家的工笔画创作带来强大动力。沧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沧州工笔画展暨中国工笔画艺术高层论坛高度重视,沧州人对正在形成的工笔画这个文化品牌十分珍惜并寄予厚望。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在会上讲到:“我参加过很多会议和论坛,各种形式、各种规格都有,但像今天规格这么高的是第一次。当然我所说的‘规格高’是指市里几套班子的领导全部来出席,可见沧州政府对工笔画的重视”。的确,这次工笔画展从策划到展览一直得到了沧州市委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加上当地文联精心筹备和组织,广大艺术家努力创作,奉献佳作,共同营造了此次盛会。从这次展出的作品来看,可以说是质量高,数量多,阵容强大。展示的68位画家的85幅作品,是沧州工笔画家代表的集体亮相,是沧州工笔画创作的集中展示,代表了沧州工笔画目前的整体创作水平和实力。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展览并不是一次单一的展示活动,而是一次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沧州美术界带来一缕清新的风,也为沧州艺术家的创作产生启发作用。此次论坛是沧州和谐发展中的一个文化事件,她的价值与意义会在今后的岁月中得到显现与延续。近年来,沧州的工笔画已形成了一个品牌,现今在画坛享有很高地位和声誉的何家英等都出自沧州。工笔画不光给沧州带来了巨大荣誉,增强了沧州市的软实力,也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沧州市的经济发展。

沧州濒渤海,居燕南赵北,自古多慷慨悲壮之士,文脉绵长,艺术根源深厚,自隋后画坛之佼佼者不乏,皆各成一家。当代沧州工笔画经历四十年老、中、青三代的不断探索传承,其风日盛,今日已能窥见一斑。一个中小城市,在短短的十年间涌现出几百人的工笔画创作群体,其中有二十余人加入中国美协,他们屡获殊荣,表现出沧州工笔画的独特风格,这在国家书画史上是罕见的。仅在去年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工笔画大展中,380幅参展作品,沧州籍画家的入选作品超过20幅,并有一人获奖,在全国同级城市中作品达到相当高度,让工笔画界刮目相看。近几年其他全国重大赛事皆能见到沧州画家的足迹,摘金夺银为画界瞩目。今年的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也有2人获得最高优秀奖,9人入展,沧州工笔画取得的斐然成绩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画风,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沧州现象”。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弘扬文化艺术产业也是当地政府实施强市战略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期待着沧州工笔画更闪亮的未来,也期待着工笔画成为沧州的一张最耀眼的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