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振素辨治痛风经验

 昵称514965 2009-12-12
左振素辨治痛风经验
分享
左振素,女,56岁,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临沂市中西医结合风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沂市名老中医,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风湿免疫病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左振素老师对痛风病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也有痛风之名,始见于《灵枢》,后世对其认识和论述逐渐详细。《万病回春》中说:“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病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多”。《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疼痛也”。说明湿热是痛风的基本病因。脏腑积热是痛风的主要病机。
1.1 内因
1.1.1 体质 痛风患者多为中年男性肥胖之人、素体阳盛,脏腑郁热。又素日嗜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酿生湿热。当代痹症专家朱良春先生指出:“体内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浊毒瘀结日久,痹阻经络,络脉不通,发为本病。
1.1.2 饮食 素日嗜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致使湿热内生,湿热蕴积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聚湿生痰,日久成瘀。湿热聚于肌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痰瘀流注,形成结节痰核。
1.2 外因
    感受寒冷,身受潮湿,寒湿之邪侵人人体,留着于肌肉筋骨之间,闭塞不通,出现骨节疼痛。
1.3 诱因
    七情所伤,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深受寒冷潮湿,手术创伤等,会使原已稳定的病情,再度复发或加重。
2 治疗方法
2.1 辨病治疗
    痛风的病因明确,病理改变独特,症状体征相对固定,易于确诊。治疗针对病因与发病机制,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降浊已成为治疗痛风的基本大法。左振素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自拟方痛风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颇佳,基本方如下:忍冬藤l2~24 g,土茯苓l5~24 g,白蒺藜10-20 g,萆?Z9~18 g,威灵仙l0~20 g,生大黄6~10 g,王不留行9~l8 g,白芥子3~12 g,苍术8~15 g。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为治热痹之要药。《本草纲目》曰:忍冬藤治“一切风湿痛及肿毒”。白蒺藜散结行瘀。萆薜分清化浊,祛风除湿,疗疮解毒,《药品化义》云:“(萆?Z)治疮疡恶厉,湿瘀肌腠,营卫不得相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土茯苓除湿解毒,健脾化湿,强筋骨。生大黄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本草易读》曰:“能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消痈疽而排脓血”。威灵仙、苍术祛风除湿。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消肿敛疮。白芥子能温化寒湿,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王不留行则有镇痛止痛的作用;白芥子有刺激作用,可用于促进微循环;威灵仙有溶解尿酸、增加尿酸排泄等作用。故全方能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活血降浊,宣痹止痛。临床过程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加减应用。
2.2 分期辨治
    痛风的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差异很大,故在辨病的基础上,当辨证治疗。
2.2.1 无症状期 包括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早期无症状的肾病,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间期。此时病人无异常感觉,可以说无症可辨,但据痛风的基本病因病机及隐性病机之理论,仍治以清利湿热,化痰降浊,方用痛风消加减治疗。
2.2.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表现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湿热痹阻。治当清热利湿,化瘀降浊为主。方用痛风消合四妙散加减,药用苍术8~15 g,黄柏10-12 g,薏苡仁20~30 g,川牛膝l5 g,忍冬藤30 g,威灵仙15 g,晚蚕砂10 g,土茯苓15 g,防己l0~12 g,萆?Z9~l8 g,生大黄9 g,王不留行12 g。热盛者加石膏、连翘、知母;阴津耗伤者选加生地黄、玄参、麦冬;肿痛甚者选加乳香、没药、络石藤、全蝎;关节周围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等。
2.2.3 发作间期及慢性期 急性期过后,若无痛风石,无泌尿系结石,无痛风性肾病者,治疗同无症状期,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当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表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痛风石。风邪偏胜者,痛无定处或发热恶风;寒邪偏胜者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者,关节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舌淡白或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治当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以痛风消合薏苡仁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各10~15 g,当归9~12 g,桂枝10~15 g,制川乌6~12 g,薏苡仁20~30 g,忍冬藤30 g,土茯苓5~20 g,萆?Z9~l8 g,生大黄6~9 g,王不留行15 g,白芥子10 g,威灵仙10~20 g,风偏胜者重用羌活、防风,或选加海风藤、秦艽;寒偏胜者,选加草乌、制附子、细辛;湿偏胜者,选加防己、泽兰。有痛风石者,可选加南星、炮山甲、金钱草等祛痰化石通络。
    痰瘀痹阻:表现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暗紫,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或沉涩。治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用痛风消合桃红饮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15 g,土茯苓15~20 g,陈皮、威灵仙各10~15 g,白蒺藜10~20 g,萆?Z9~18 g,生大黄6~9 g,制半夏10~12 g,全蝎6~9 g,白芥子10 g,忍冬藤30 g,王不留行15 g,甘草6 g。关节疼痛较甚选加乳香、没药、?V虫、乌梢蛇;久病体虚,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等。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表现关节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游走不定,甚或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或足跟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弦。治当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祛风胜湿,活络止痛。方用痛风消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10~15 g,桑寄生15~30 g,白蒺藜10~20 g,萆?Z9~18 g,白芥子10 g,党参10~30 g,茯苓15~20 g,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各10~15 g,杜仲10~20 g,牛膝15~20 g,秦艽10~15 g,忍冬藤30 g,王不留行15 g,威灵仙15 g。冷痛甚者,选加制川乌、制附子、干姜;腰膝酸痛明显,选加黄芪、鹿角霜、续断;关节重着,麻木不仁者选加防己、薏苡仁、苍术、鸡血藤;皮下结节,加炮山甲、金钱草等。
3 体会
    左师认为,痛风患者的体质因素,饮食嗜好,病理改变特点,病变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实证多,虚证少,即使是缓解期,虚证亦较少见。特别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几乎未见虚证,均为湿热证,临床以清利湿热,凉血活血,宣痹止痛,化瘀降浊法治疗屡屡见效。痰浊湿热留滞血中,不得宣利,积滞日久,致血脉不畅,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变生痛风结节,痰瘀胶固则关节僵肿畸形,故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期重点从痰瘀论治,化痰祛瘀为重要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