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

 旧片段 2009-12-16
往事越千年。杰出的书画家往往会有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深刻咏怀。中国书画是东方文明生发变化中的一种雅致,是无数是书画家艺术家的精诚努力,而荟萃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洪流之中。
“望秋风,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王微《叙画》
以藏为养,扬清激浊。赏心乐事任凭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卷在手,微笑人生。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个画科。在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写意和没骨之分。技法形式有线描、水墨、淡彩、泼墨、浅绛、金碧、大小青绿等。中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黑色的变化,以钩、点、染等笔墨形式表现黑白灰、干湿、浓淡、疏密、聚散等形式因素。有壁画、屏障、卷轴、扇面、册页等画幅形式,并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
中国绘画提倡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汉代,当时绘画,“夫左图右书,二者不可偏废。”元代是文人画的觉醒和高峰期,他们的题款风格如同其作品一样风格各异。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开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传统中国画历来强调诗情画意,以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并以题款补充绘画作品情感与思想内容的不足,并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书法是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历史悠久,流派纷呈,历代大家辈出,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宝藏,并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长期为人们所欣赏。
在古代中国的美学观念中,书法所表达的情绪因素远不止于其他抽象美的形式----哟部分笔、结体、意态、风神等这些书法本身以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书法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力量。“书如其人”,书法家人格品质的崇高卑下,直接通过其书法作品得以展现。
中国书画的书体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是伴随着文字的发展而逐渐进行的。
仓茂古朴的篆书---- 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狭义上的大篆专指 文。广义上的大篆指小篆以前的所有书法,包括甲骨文、金文和 文。
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对各国文字进行整理改编,颁行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小篆具有定型化、符号化的特征,异体字减少,书写更加规律结体讲究对称、均匀。在行文格式上,确定了从右向左的规则,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影响。
扁长舒展的隶书----隶书由小篆演化而来。它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字学所称的“隶变”。它的发展变化,标志着古汉字书体的结束和今汉字书体的开端。
变化无穷的草书----这是一种快写的汉字书体,起源甚早,几乎与隶书同时萌芽,是人们赴急作书,为了求速而将隶书简略而书的结果,因此东汉赵壹指出,草书是“删难省烦,损复为草”。
端庄严正的楷书----这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人们用它取代隶书而作为书写的楷模,故称“楷书”,特点是字形方块化,笔画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字体端正,用笔合法”。完成了汉字由象形向表意的过度。
潇洒流利的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不才不真,是为行书”。
 
古代玺印是私有制以后的产物。分为:官印、私印、闲杂印、肖形印。印章种类多样,用途也有很多。
古玺----先秦印章的通称。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章法多变,不易辨识。六国统一后,皇帝所用称为“玺”,官私所用都改为“印”。
秦印----战国末期到西汉早期流行的印章,字体以小篆居多、白文居多,印面常有日字田字等画线作界格。
汉印----印文有铸、凿、刻,篆体有异于秦篆,大多方正平直。
官印----一般比私印大,形式严谨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印文布局大方舒展。
私印----形状、字数、字体、钮制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而来。
姓名印----是最常见的,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使用。
表字印、别号印----属于姓名印之列
年号印----相传唐唐太宗始刻贞观年号印,后人纷纷效仿,现在能见到的古年号印样有宣和、绍兴等,我国古代书画作品里也多年号印,表示收藏或创作年代。
收藏鉴赏印----印章俗称图书与收藏印有关。
引首印、成语印----都是以现存的吉祥语词、著名的诗句刻成印章。
封泥----流行于秦汉
穿带印----印的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
子母印----由大小两印套合而成,多为朱文。
套印----分若干层,每个五面都可以刻印,最里一层为小方印,可刻六面。
象形印----其多白文,一为纯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
凿印----也叫将军印、急就章。一般是指刻印的一种方法。
铸印----金属印章的制造方法。
琢印----借用琢玉雕刻之法。
喷印----现代的制印方法。也称“电刻”。
印章的用料,有青石、寿山、昌化等种类,品质因地而异,一般以松脆爽利,容易镌刻为宜。
昌化石:为主要用料,产于浙江,有红黄褐色等,而以灰白居多。“昌化冻”“鸡血石”。
青田石:色彩丰富,青色居多。“白果冻”“兰花冻”,色青质莹。
寿山石:产于福建,色彩较为丰富。“白芙蓉”“田黄”,其中遍身呈萝卜纹的尤为珍贵。
莆田石:大多为赭色,质较硬多裂纹。
大松石:多为墨绿色,其质似玉,较坚硬。
莱阳石:有色如土和色如玉的,石质粗糙松脆,但制印另哟一番意趣。
篆刻印石上的边款,就是在印章的背面,侧面和边上所刻的文字。“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风格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所在,风格的形成是在掌握了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艺术家本人气质的风范体现。流派对风格的总结,流派可以对艺术特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地域特点的总结。
凡物之钩固者皆曰钮,印钮则用以穿绶带系在腰间。
常见的有龟钮、鼻钮、 钮、龙钮和环钮。
 
裱画用的糨糊是装裱的主要粘合材料,是比较讲究的,必须白净,粘合力强,浓稀可调和而粘性不减,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变性。
提取制糊淀粉 方法是用精面粉稍加适量冷水,和成面团,软硬要适度,不宜太软太硬,放入一白纱布袋中,扎住袋口,放入有适量的冷水盆中,用力揉捏,抓挤。等到盆里是水变成白色的淀粉汁时,便可将盆中的淀粉汁过滤到另一个盆中。然后在原来的盆内再加入适量的冷水,继续洗出淀粉汁,再过滤到盛淀粉汁的盆内,直至将面团洗得只剩下面筋为止。最后将清洗出的全淀粉汁水放到一个盆里,搁在阴凉而通风的地方沉淀一两天。打制糨糊时,应将上面的变黄的水倒掉方可。
打制糨糊的程序   在锅里加入相当于8至10倍的淀粉浓液的清水,在放入炉火上,烧至沸热程度,放入4钱左右的明矾先溶化,再将淀粉浓液倒入烧开的热水锅中,一边倒一边用木棍用力搅拌,要坚持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直至锅中的糨糊从稀变稠,再由白变带黄头,等到稠浆起泡,浆面起亮为止,立即起锅降温,过后将打好的糨糊趁热倒入一个干净的盆内,将浆面轻拍平,再顺盆边倒入高出浆面1至2公分的清水,可以保护浆面不会结皮。勤换水可以保持糨糊的质量不变。用时可随时铲取。
在制作糨糊时,应特别注意季节气候的特点,夏天打制的糨糊一定要打熟,不然易发酵变质,会使裱件发霉,在三伏天,可以在糨糊里加入少许防腐剂,春初秋末的糨糊不宜打得过熟,可软一些,使用起来方便。再者应注意的是在用糨糊时应当天调释,避免使用隔夜的浆水,否则会影响粘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