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当不起“国师”咱想的是观众

 清轻 2009-12-17
 
咱当不起“国师”咱想的是观众
 
        常有人拿张艺谋的长相开玩笑,说他像兵马俑,还是脸上写着“忧国忧民”的那种。这次来江城,老谋子脸上有的却是迷惑——向左看,《三枪》票房3天半破亿,观众热情超乎预期;向右看,批评声此起彼伏,不少业内人士更是言辞激烈。如此两极反应,任哪个导演,都没法平静。
     对话活动结束后,张艺谋接受专访时对记者坦言,《三枪》所引发的争议和话题,确实让他意外,也让他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有话语权的人仍坚持用精英价值观看电影,在他们看来,心中想着大众的导演,就是庸俗的。”
     不要谁拍商业片就瞧不起谁、就打谁

     张艺谋说,《三枪》在上海、广州上映时,他多次戴着口罩,“打扮得像甲流患者”一样混进电影院,就为了看南方观众的反映。结果让他满意,"观众看5分钟就明白了,导演只想让他们快乐。"
     当然,对于“另一种声音”,张艺谋是有耳闻的,也不回避,因为,“至少它引出一个当下中国电影的敏感话题:以什么价值标准来衡量电影?我觉得未来十年应该鼓励一种态度,就是不要谁拍商业片,就瞧不起谁、就打谁、就觉得人家是万般皆下品。电影要百花齐放,一定要正常对待各种类型的创作。”像赌气一样,张艺谋说:“拍《三枪》对我的电影生涯很有帮助,至少让我触及到了喜剧、闹剧。大家看电影要有平常心,不可先入为主。”
     对那些给予批评的人,张艺谋表示:“很遗憾,那些有话语权的人永远都拿着一把尺子,永远都认为万般皆下品。他们用精英的价值观看电影,看不见大众,认为只要心中想着大众就是庸俗的。”说罢,张艺谋左手一挥,在空中点了几下:“台湾电影、香港电影都是这样垮掉的,都是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垮掉的。如果没有内陆这最后一个市场,这些同行去哪儿挣钱,怎么生存?”有鉴于此,老谋子不希望自己“赢得小部分人的喝彩,失去了大量市场。最后拍不成电影,只能天天开研讨会。”

     “别说我是‘国师’我当不起,也怕被这名号害了”

     和奥运会挂上钩后,著名导演张艺谋变成了“国师”张艺谋。在此般成功之后再复出,势必要背负更多期待,所以张艺谋开玩笑说:“可能就是这个名号把我给害了。”
     张艺谋说,他之所以趟贺岁片的“浑水”,纯粹是怕自己被“国师”二字耽搁了,想找部电影拍,但又没碰到别的好本子,就拿《三枪》练个手。“拍古装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因为拍现实主义题材,或者贴近当下生活的东西,很难说透彻,容易词不达意。”
     很多人觉得《三枪》不像张艺谋的作品,不管这话是褒是贬,张艺谋都认了,但问心无愧,因为“我们这些拍电影的,没有人想胡来,没有人是充满功利心地胡闹。电影拍得好、拍得不好,都是一种自然规律。”奥运会后,张艺谋开始觉得:再大的事儿,都只是一次创作体验,保持普通人的心态最重要。“什么成就,功名利禄,没时间考虑那些。《三枪》这波宣传做完,我也好,演员也好,都要忙下一个电影。明年我会很忙,要把《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一起做,都是文艺片。”
     但张艺谋强调,奥运会是他最难忘的记忆,一生的财富,“它带给我的经验会转化到电影创作中,不会成为我的负担。”语毕,张艺谋忽然提醒记者,别再说他是“国师”,他当不起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 戎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