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向未来

 历史学子以此为荣 2009-12-18
面向未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浅谈历史新课程的有关问题 2008年秋季,我省新课程改终于迈开了关键的步子,进入实施阶段。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以特有的难度、容量,通过新的理念、课程设计、知识结构、评价方式正在展现给广大的师生。凡参与的老师无不感到历史新课程的面貌一新,构架宏阔,含量空前之大而课时短促,令人尴尬无措、爱恨难奈。怀着旧理念还没有完全蜕落的心理就要与新理念的情人结合,的确苦衷满腹。就此,与大家谈谈历史新课程的有关问题。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与构成:理念即观念,也就是思想。历史新课程理念即思想理论的问题。它是在旧课程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人们对其弊端的不断反思、综合比较中,形成的理性认识的结果。其核心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 它强调遵循基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体现课程性;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健全评价机制。与旧课程相比,有巨大的反差,列表如下:高中历史课程的新旧理念比较① 历史课程的旧理念 历史课程的新理念 知识基础历史课程是对先于自己存在的且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的简明叙述历史课程是以事实为依据来构架历史知识的,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可变的学科特征历史课程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学科历史课程不仅包括描述,而且包括解释能力特征历史课程是一门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历史课程是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内容特征历史学科是富者、列强和名人的编年史 历史学科是关于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历史的学科知识范围历史学科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历史课程是对学生各自种族、文化和社会渊源的记录,并且也可看成是他们自身经历的延伸 经验范围历史学科是与个人无关的学科历史课程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难度历史课程比数学课程容易历史课程比数学课程难度高 为贯彻历史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阐述,强调历史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② 为了给学生具备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历史新课程在构成上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模块与专题形式呈现,表现为单元与课时结构,具有历史纪事本末的特点。而旧课程模式是通史体例,结构以章节体呈现,具有历史编年的特点。在模块与专题的形式下,中外历史的可比性明显增强了。同一时期内,中外历史发展,既有各自的特色,独立的体系与连续性,又有特定的相似性,和截然迥异的差别。模块之间,各有主体,包含着互补性,并立起来,成为整体,表现出重叠性;模块之内,专题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纵向为某一问题的发展线索,每一个阶段的特征、标志、重大事件,既相对集中,又前后一贯而成系列;横向看,中外在同一时期的问题恰好可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种对比,即可作跨越性的比较了。为此,现将课程目标的构成列表如下: 必修课: 必修Ⅰ:政治文明史 必修Ⅱ:经济文明史 必修Ⅲ:精神文明史选修课: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③ 其中,必修课由3个模块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组成,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选修课由6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36学时,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文科生至少选学其中的三个模块。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与困惑:2008年随着历史新课程即将在河南省推行,暑期培训有计划的展开了,而且是分批进行,实施和培训相结合,2009年依次顺延。2008年秋季,河南的首批新生伴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开学了。当时,我们历史学科采用的是人教社版本(人教社、岳麓社、人民社、大象社共四个版本)。后来才陆续知道四大版本在河南省均有使用。历史新课程的人教社版本,比较严格的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编排,从模块组成到单元标题都基本以课标为准。例如:必修Ⅰ模块,9个专题。④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社版本8个单元设计,其中,除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将2、3专题合并),略有差异外,其余按原标题设计。其它版本因缺乏而不得知晓。实施过程中,深感新课程体系的格局宏大、体例新颖、理念前卫,与旧课程的按时间逻辑排列、中外互不相扰、亦步亦趋的体系比较,差别颇巨。况且,知识结构的大幅度变换,内容上与当代社会的密切关联,历史性与时代感的有机结合,使旧课程相形见拙。因此,实施中的各种困惑也抑制不住的凸现出来。我该怎么办?新理念下,一言堂将变成群言堂;知识的传授者将变为知识海洋探索的领航者;结论的传授人成了为幼稚言论达到思想彼岸的斧正者。这些,我需要调整自己。我能怎么办?新体系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定型的解决方法、熟练的授课技巧都有些苍白无力了。众多新增的知识正需要我去获取,新的方法和技巧我还不够完善,特需要去摸索和归纳。我需做什么?新课程里,诺大的容量,可怜的是每周两个课时,区区90分钟,却要体现三个维度,解决基本问题,渗透模块整体构思、单元构思和课时设计,贯穿师生交流,处理课后疑难。我没有找到更合理的拓展空间,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实践中显露的问题与思考:课程改革使高中历史课成为中学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也是高考中最令师生忧心却难以释怀的学科之一。历史新课程的科任老师,政治上既要熟悉中国数千年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与当今社会政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要了解欧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律精髓与近代欧美的政治渊源关系,以及英美法德的宪法体系;经济上既应把握闭塞的自然经济,膨胀的资本主义经济,彼此密切关联的经济全球化,还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的流动着的历史长河,区分各自的利弊,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想文化上,既会阐释老子的“道”、孔子的“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晦涩的宋明理学,还应能解释牛顿的经典力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的除了他自己之外,别人难以说清的相对论;此外,还有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等等。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将新课程的知识转变为必备的能力,去参加新课程改革下的新高考。新课程的实践中,总感到问题层出,困惑不尽,确也引人深思。它表现在:学生历史知识相当得薄弱,与新课标要求的高层位,课程内容的大跨度、深思维形成较大的反差。初中时奠下的脆弱基础,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约束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例如:不知道布尔什维克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没听说过“三三制”政权,甚至将北洋军阀与南京国民政府相混淆。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历史学习很吃力,而转向其他学科。这样的基础,和后续的畸形发展,与当前重理轻文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历史新课程具有的教育新理念、知识高含量、内容新扩增的特点,促使历史教师在理念、知识、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更新。因此,专业知识的更新自修,新课程的全员培训,教师自身能量的充实、调整已经刻不容缓了。据统计,仅历史必修Ⅰ《教师教学用书》,列举的参考书目就达193种,还有大量的期刊杂志,专业的历史网站。然而,这些书目学校图书馆难以提供;必要的新课程培训,被严格限制到最低的程度(每学科年级限1—2人)。作为基础课程,历史学科的出路在何方?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严重老化或相应不足,缺乏及时更新和必要配备,影响着新课程的应有效果。历史是不可复制的,不像理科那样,通过实验即可重现全过程。它繁杂的资料包括了文字记述、实物、图片、出土文物等,不过,这只是历史巨人躯体上的碎屑,即使最杰出的专家,也难将其复原。然而,这些资料,毕竟可以反映历史发展的特质,展现其生动的史实,透视其优美而又迷人的历史主体。一旦展示,学生必被历史的风采所折服。最致命的是教育教学管理,以封闭性的、行政化的、缺乏整体性的旧理念来指导、管理新课程;而不是以平等的心态,现代化的新课程理念,大师般的关爱,前沿的教育理论引领教改潮流,适应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思想者,更需要新时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需要李镇西的反思,也需要中国式的罗素和杜威,需要当代的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退路的几点建议:建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平等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者不仅仅是领导,或至高无上的权威象征,而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大师,教学事故的诊断专家,新课程改革的领航人,教师的知心朋友。让大家在和谐而有秩序、紧凑而又向上的氛围内工作;学校的发展不是由颠峰进入低谷,而是由现今的基础迈入一流。领导和群众形成良性的互信关系,让大家发自内心的情感是爱校爱教,在校如家。教师培养的理念上,不是仅有几个名师,而是以大师般的思想风范将所有教师推向名师的行列。管理者以开放的姿态,丰厚的学识,率先垂范的行为,谦逊的人格带动老师们,使落后者转为先进,在其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受挫的时候给以关爱,有错的时候指明出路。让大家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催促着自己,处于心潮澎湃的激情中。由此,大师带动名师,名师带动教师,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一高校园氛围。建立平等的学科关系,加强文理科的相互交流。文科老师应该了解一些理工科的术语概念,前沿成果;理工科的老师也需要阅读一些社会科学的名著,论文,以丰富自己,扩大应有的知识面。因此,报刊杂志的征订,教学书籍的购置应放大一些空间,在精神食粮上提供充足的后备储蓄。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培养名师、专家,封闭起来是不行的;学校要成为全省名校,达到全国一流,更不可封闭。因此,领导者应高瞻远瞩,在充分掌握信息资源的情况下,有计划、分批次、有目的的派出教师培训进修,加强充电。做到走得出、请得来!同时,教师要努力发展自己,高标准要求自我,应该是“不待扬鞭自奋蹄”,有所作为,有所进取,创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新课改的大好机遇里书写激情的春秋篇章。有言“天作孽,尚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注释 ①②百度搜索,史学网站。 ③④《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新玉 2009年11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