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幸福感弥漫入和谐社会

 成靖 2009-12-21
让幸福感弥漫入和谐社会
感悟   2009-12-21 10:15   阅读0   评论0  
字号:    
用户的信息面板
浏览阳光灿烂的文章让幸福感弥漫入和谐社会 - 成靖 - 成靖博客-休闲、欣赏、学习、共享的乐园

“幸福”,涉及世界上每一个人,而大家对“幸福”的理解又多有不同。同样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幸福的感受,往往也是不同的。盲人渴望着看见光明;无房者梦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大学毕业生向往待遇优厚、环境良好的工作;未婚青年追求理想中的爱人……,能达到这些目标,对他(她)们说来,就获得了理想中的一种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感会逐渐淡化,以至被当前遇到新的难题所缠绕,陷入消沉、忧郁、甚至怨天尤人的心态。有没有办法让幸福感追随终身;让多数人都能平静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前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等心理学家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推行“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就是引导多数人精神振奋、心情快乐、工作积极、生活幸福的科学和社会模式。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创立了“幸福公式”:H(幸福)=S(设定点)+C(客观环境)+V(主观行动)

S:幸福的设定点。比如住房、配偶、收入、生活情趣、某一奋斗目标等。在公式中占有50%的份额;

C:客观环境。指生活中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和可以改变的存在。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有:种族、性别、年龄、直系亲属关系等,可以改变的存在有:如财富、婚姻状况、居住环境、职业等。在公式中占有10%的份额;

V:主观行动。如工作、运动、交友、度假、参与社会活动等。在公式中占有40%的份额;

二、提出了“幸福流”的观念:当一个人的智能优势、强项力量发挥到最好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流”的状态,他(她)会沉浸在高度的自信、自强、欣慰、无比快乐……的状态,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人在运动中容易进入这种“幸福流”的状态。如下棋获胜、滑雪、跳舞、球赛得胜、与知心的朋友进行一场激烈有趣的对话等等。

        三、脑神经学家证实:人类的脑细胞或神经元,在运用中会不断地生长出很多分支,创造更多的连接和路径,导至思维活跃,行动积极、心态良好。而不用的部分,会以同样的速度遭到铲除。这意味着,人个性的不同层面可以在大脑中生长、变化、消失、重建。也就是说:乐观者可以长期地保持良好的心态,悲观者可以向乐观方面转变,关键在于是否能能动地改变大脑的运作,化消极为积极。

对于个人:首先是实事求事地确定幸福的设定点。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设定点要既可望又可及,切忌好高骛远。最好既要有近期的目标,又要有长远的追求。紧接着在分析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自已的行为准则和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已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大胆地实践,想方设法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分阶段进行总结,偏重于肯定进展、肯定成绩,化枯燥为乐趣。另外,还要主动安排一些发扬自已智能优势或强项力量的活动,使本人经常沉浸在“幸福流”的心态中,学会自我欣赏,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如此反复实践,获得真正而持久的幸福感,是不难达到的目标。

对于社会、居民区、单位、学校……。首先,组织心理学家,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传媒、深入基层单位、社区、学校、尤其是利用电视讲座等),宣讲“积极心理学”。 进而在有条件的范围(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有组织基础等等)内,发扬心理学家的专长,深入基层,试点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此组织,心理学家获得了发挥自己智能的广阔天地,基层又能请到指导教师。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目标是发扬人性的优点,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群众学会对社会、对自然的积极应对的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逐渐地把“人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文环境,转变为弥漫着幸福氛围的和谐社会。

 

文章评论
<< < 1> >>
<< < 1> >>



引文来源  浏览阳光灿烂的文章>>让幸福感弥漫入和谐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