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期结束与北半球日照量变化有关获新证

 空如来藏 2009-12-30
日本、美国和欧洲科学家对南极冰
芯进行的分析显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量增加是促使地球冰期向间冰期转
变的关键原因。这一结果为解释冰期与间冰期转换的著名“米氏学说”提供了新证
据。
  地球气候史上存在以大约10万年为周期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所谓冰期是
指地球上出现大规模冰川的时期,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被称为间冰期。前
南斯拉夫学者米兰科维奇曾于80多年前提出“米氏学说”,认为地球公转轨道偏
心率等的变化,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量出现周期性变化,是造成地球
冰期和间冰期转换的根本原因。但围绕“米氏学说”一直有不少争议。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
们对南极冰芯进行分析后确认,北半球日照量变化可引发包括南半球在内的全球规
模的气候变化。
  这些冰芯是从南极地区的日本“富士圆顶”观测站和俄罗斯“东方”考察站钻
取的。科学家对冰芯所包含的大气中的氧、氮等元素比例进行分析后,推测出了过
去36万年中南极地区气温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他们还根据地球自转轴倾
斜度的变化计算出到达地球的日照量,并将其与气温等数据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过去36万年中地球上共发生过4次冰期向间冰期的转变,全
部由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量增大所引起。分析还显示,南半球气候变化要比
北半球日照量的变化滞后2000年至7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