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将介绍学业自我评价最常用的方法——自我报告法,以及它的应用工具和多种应用形式。
一、自我报告法概述
(一) 自我报告法的含义
自我报告法一般是针对某一活动领域编制一系列问题,要求被试按照测题的要求,提供有关自己情况的报告,从而鉴别被试特征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测量外显行为,也可以测量个体对环境的感受。其基本假设是:只有被试自己最了解自己。
学业自我涉及个人关于他/她自己在学业领域的看法。因此,自我报告法成为评价学业自我概念最常用的方法。它对拟评价的学业自我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回答来评价这项特征。
(二)自我报告法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运用自我报告法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这一方法对有关变量难以控制且不容易客观评分,因此自我报告法的问题应多以客观性题目的形式出现,以克服评分时主观因素的干扰。如,提供选项让被试选择,施测者直接根据选择结果得到量化资料,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施测者主观上推测和评定被试,造成有意或无意的偏见。
其次,对报告者来说,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是否正确?答题是否受到社会认可性和取悦心理的干扰?因此,对于结果的真实性这一问题,应在量表中增加效度量表,以检查被试答卷的有效程度,如,在问卷中增设 “测谎”题项来检查被试答卷的诚实程度,以此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自我报告法的应用工具
在目前学业自我概念评价中,自我报告法主要有下列四种呈现问题的方式。
(一)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rating scales)广泛地应用于学业自我评价中。它事先由评价者对某一学业自我心理特质进行描述,如“对数学的喜欢程度”的描述,要求报告者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不喜欢—不大喜欢— 一般—比较喜欢—非常喜欢”这些程度不同的词语中选择作答。程度词一般有五或七个即可。最后将他们的回答总合起来就能完成对其学业自我概念(如数学自我概念)的测量。
等级量表可分为数字等级量表和图式等级量表(如表6-3)。
表6-3等级量表分类
题目
|
选择方法
|
举例
|
我觉得我的学习能力怎样?
……
|
数字式
|
1—很强,2—较强,3— 一般,4—较弱,5—很弱。
每道题目学生用1、2、3、4、5来选择即可。
|
图式
|

每道题目学生可用“√”在图中取点。注:可任意取值,不一定取等分点。
|
通常,图式等级量表比数字等级量表更能直观地判断自我心理感受程度,但选择何种方法要根据评价的需要而定。同时,我们也可发现等级量表结构明确,描述精练,内容丰富,施测简便,易于等级评定或内容描述。
(二)核查表
核查表(checklists)着眼于学业自我概念中某种特质的“有或无”“能或不能”两个方向进行评定。它有两种选择形式。
一是在每个陈述后选择“是或不是”。
我对数学有信心。(是/不是)
做数学题我觉得有意思。(是/不是)
我学数学不吃力。(是/不是)
二是它让报告者选择所有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形容词或语句。(参见http://www.qd58.cn/News/Article.asp?articleID=66。)
(1)考试成功的时候 (2)考试失败的时候
“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差。”
“因为自己比较刻苦努力。” “因为自己学习不努力。”
“因为这次考试的试题比较简单。” “因为这次考试的试题比较难。”
“因为这次考试运气比较好。” “因为这次考试运气不好。”
因为这些形容词或陈述已经分类,所以被试的选择很容易形成一个自我概念量表。
核查表提供了生动的定性信息,但缺点有二:一是回答者只有是和不是两种选择,太过绝对;二是对形容词的理解有差异和程度之分,不知道形容词对个体的确切意义。
(三)Q分类
Q分类(Q -sorts)为斯蒂芬森(Stephenson)所创用。它是用来评价态度、兴趣、自我观念和其他情感变量的一种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自我概念测量。
它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设计一些描述学业自我概念的叙述句,例如“我相信我的语文能力”。之后,将这些叙述句分别写在每一张卡片上,形成Q分类资料。为保证结果可靠且便于分析,卡片数应在60~120张为宜,多数研究者采用100张。二是在实施中,受试者根据卡片上的叙述把符合自己的程度作若干等级的分类,等级通常以9~11个为宜,并使每个等级的卡片数按接近正态分布进行分配(如表6-4)。Q分类资料按规定的等级和卡片数进行分类后,按照等级的顺序分别给予分数,最后再把每个受试者的量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从而得出不同受试者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与差异。
表6-4九个等级的Q分类
最赞成 最不赞成
|
等级 9 8 7 6 5 4 3 2 1
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各堆百分比 4 7 12 17 20 17 12 7 4
卡片数 3 4 7 10 12 10 7 4 3卡片数60张时
|
Q分类的优点有四个方面。首先,灵活易用,与理论定向完全吻合。Q分类根据理论建构而设计,其题项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和富有逻辑的特点,宜于研究人员对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其次,适合单一或少量被试,而且同一受试者可作多项Q分类,以分析其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改变的特征。再次,可作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和变异量分析,使评估更有效,并提供新思路。最后,适用于探索型资料的研究。
其不足之处有三:首先,取样问题的代表性不高,研究人员对某一问题的分类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其次,被试反应的自由性受到了限制,这是因为Q分类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再次,它不适用于对大量被试的研究。
(四)自由报告
自由报告(free-response)通常要求报告者完成部分陈述(如在学习上喜欢/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的学习……)。这种方法用于自我概念评价具有可靠性低的缺点,但受到许多咨询人士的喜爱。因为咨询人的任务就是从开放的答案中寻找来访者的问题。
例
请根据你在学习上的感受完成下列句子。
1.可以描述我的三个单词是…… 2.我在学校学得最好的学科是……
3.我希望进一步学习的是…… 4.在……的情况下学习是有趣的。
5.我想知道更多的是…… 6.我喜欢在学习上……样的人。
7.我担心的一些事情是…… 8.确实让我感到困扰的事情是……
9.一些确实对我构成挑战的事情是……
10.我知道的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是……
另外,研究者布拉姆(Brahm)在1981年成功地运用了“标准参照法”(criterion-referenced approach),将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与外部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精确的重复评估。他认为这种评估方法把学业自我概念与熟练的学习过程整合在一起,比传统的只是把个人的反应同一些标准相比较的方法更为有效。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设想,还没有发展起来。
三、自我报告法的具体应用形式
(一)问卷法
1.问卷法概述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来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收集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属于典型的自我报告法。实验或观察法不能研究的复杂问题,如评价人的思想倾向、气质、性格、适应性、鉴赏、意见、信仰、态度、兴趣、性格认识、意向内容、自我意识、理想等,用问卷法易于解决。它比一般的调查方法更标准化、指标化、形式化,更适合于大面积调查。所以在目前的学业自我评价中,问卷法广为应用。
但针对问卷法在评价学业自我时容易出现报告者对用语的不理解、记忆的失误、答题的受限制性而得不到真实回答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问卷的内容应尽量简单、具体,以便作答;形式要简单,但可以采用多种选择法;要避免暗示回答;事先要使回答者明确内容的意义,以便正确地作答(如在问卷的指导语中强调要求被试诚实作答,并增设测谎题);直接问卷最好在10岁以上的学生中进行,因为10岁以下的学生往往限于具体的经验事项而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用于团体评价时,采用不记名的问卷信度高,因为可以无顾虑地回答问题。
2.目前主要的学业自我评价问卷
当前使用范围广、信度和效度比较高的的学业自我评价问卷有如下几种。
(1)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
①自我描述问卷(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简称SDQ)。自我描述问卷是由马什等人以莎沃森等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自我概念模式理论为基础于1984年编制而成的,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来了解人们的自我概念。它在国外广为应用,现已被我国修订和使用。自我描述问卷分为三种:SDQⅠ型、SDQⅡ型和SDQⅢ型, 分别适用于青少年前期、青少年期、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早期。
其中自我描述问卷Ⅱ型的使用范围是7~10年级的中学生,但可根据需要向两端延伸。该量表一共有102项测题,构成11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8~10个题),其中有三个测量学业自我概念,即语文、数学和一般学业情况(其题目如“除个别学科外,大多数的学科我都学得很好”)。每个分量表中的测题有一半是积极的,如“我学习能力很强”;另一半是消极的,如“我学习能力很差”。每一题都有六种答案供选择,即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要求被试在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答案上打个圈。该量表既可团体实施,也可个别进行。在开始施测前,主试念指导语,然后由学生自己做。大多数学生20分钟内可以完成。
②MALS问卷(The Myself-As-Learner Scale)。 MALS问卷由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布尔登(R.Burden)于1998年编制而成。该量表测查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和学业问题解决者”的知觉印象, 并不测查除学业之外的其他自我概念,避免了学业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的混用。这就解决了有些研究者运用多量表同时测量学业自我概念的全面信息,事实上却拼凑、交叉重复,最终结果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这一量表可视为测查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简洁、实用的工具。同时,MALS量表不仅适合于一般学生,还尤其照顾到了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它不但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经过跨文化的试用表明,这一工具适用于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时,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这一量表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10个因子:因子1,解决问题的愉悦性;因子2,对学业自我效能的信心;因子3, 对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的自信;因子4,认真仔细的学习方式;因子5,紧张焦虑水平;因子6,在解决问题中使用词汇;因子7,对新课业的信心;因子8,对解决问题的自信;因子9,口语能力;因子10,对一般能力的自信。
③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桑和哈蒂于1984年编制,我国多采用由周国韬、贺岭峰等人于1996年将其修订后的量表。该量表适用于中小学生,它由总量表、2个分量表(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和7个子量表组成。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包括能力自我、成就自我、班级自我3个量表。整个量表有35个题目,每题采用六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评价越高。周国韬、刘惠军等人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④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 Concept Scale)。此量表是由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的,全量表共有100个自我描述的句子,采用五点评定的方式。本量表经林幸台等人重新评定,分为成人版和学生版,有6个自我概念分数: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学业或工作自我概念;4个效度分数:不一致反映、自我批评、故意表现好和极端分数;2个摘要分数:自我总分和冲突分数;3个补充分数: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
⑤多项度自我概念量表(MSCS)。该量表是布瑞肯(Btacken)于1992年所编制的,主要适用于9~19岁被试。此量表共分三大向度:第一向度有六个形式的内涵,分别是社会、能力、情感、学业、家庭、身体等方面的自我概念;第二个向度有四个形式的内涵,分别是绝对性、自比性、比较性、理想性的自我概念;第三个向度则分别是关于个人直接经验与他人间接经验的自我概念。此量表共包含150个题目,采用四点量表记分方式。
⑥青少年自我形象感知问卷(SPPA)。该问卷由哈特(Harter)于1985年提出。这种问卷反映了自我概念在八个方面的作用:学业能力、工作能力、行为表现、社会能力、亲密伙伴能力、浪漫吸引能力、身体外表和运动能力。SPPA问卷包括45种成对的陈述(如“我更喜欢做数学作业还是语文作业”“我对自己的学习是充满信心还是充满怀疑”),这种反应决定了他/她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在初步决定之后,报告者要表明他所选择的陈述“大部分像我”还是“真正地像我”。每个SPPA子量表包括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数从1分到4分。五个子项目的分数的平均就是SPPA的分数。子量表的分数从1分到4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积极。
⑦自我问卷(The Me Scale)。自我问卷由菲尔德豪森(Feldhusen)等于1981年提出。自我问卷包括40个项目(如“我很聪明”“我成绩总是很好”),每个人选择“我同意”或“不同意”。报告者对每个选项只能作出一个选择。自我问卷分数可以从0分到40分,高分数表明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
⑧董奇、周勇等编制的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由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共34个题目,分为学业自我概念、非学业自我概念两个维度,其中学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自我、成就自我、能力自我三个亚维度。评分采用六分制。该量表的一致性α系数为076。
(2)学科学业自我问卷。具体有如下几个。
①语文和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陈永发:《国小六年级学童学科学业成绩、成败归因以及学科学业自我概念关系之研究》,载《测验统计年刊》,1996(4)。)语文和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由陈永发于1996年编制。该量表分为语文自我概念量表和数学自我概念量表两部分。每部分量表各有三个分量表,合计31题,全量表共有62题。本量表采用利克特式五点记分方式,分别给予1~5分,并以语文与数学分量表分数总分分别代表语文与数学学业自我概念的分数。经检验,该量表语文自我概念的累积总变异量为48.7%,数学自我概念为57.6%;信度方面,语文自我概念量表整体α系数为0.693 6,数学自我概念为0.707 3,两科量表各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37 0~0.949 6。
②物理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刘晓陵、张进辅:《高一学生物理成绩、学习归因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物理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由刘晓陵和张进辅参照陈永发编制的语文和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而定。全量表共31题,如:我对自己在物理学科上的表现感到满意;在物理学科方面,我有能力帮助其他同学;我的反应很慢,所以物理总是学不好等。采用五点记分方式,被试从同意到不同意作唯一选择,其中正向记分题为5~1分,负向记分题为1~5分。各题平均得分即为学业自我概念分数。
(二)评定法
评定法最初是用等级量表将观察到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由他人对被评者的心理或行为作出评价,为他人观察、评定所用。而现在,这种评定量表也可由被试自己对测验项目进行回答。评定法应用广泛,这种方法也广泛地应用于自我概念的自我报告。
在学业自我的评估中,该方法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业自我领域问题的回答,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用程度、等级或数值表示,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参见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2477.htm。)具体如下。(参见http://blog.online.edu.org/edutech/material/040913.ppt。)
1.定性量表
定性量表以名称量表(类别量表)为典型。它是最低层次的量表,用于表示事物的不同类别和性质。如用数字表示事物的类别:“1”“0”表示学业自我概念“高”“低”。
2.程度量表
程度量表以顺序量表(位次量表)为典型。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性和设定的法则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同类客体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顺序。它只关心研究对象的顺序,不问间距是否一致。如,对语文、外语、数学、政治四门课的自信心按从大到小排序。
3.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以等距量表(间距量表)为典型。它在赋值时有相等的度量单位,被测量的内容所对应的测量值有明确的距离关系。原始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后推导出一种新的量表分数。
4.等值量表
等值量表以比率量表为典型。它具有等距量表的一切性质,不但能确定一个被测量的内容比另一个被测量的内容大(小)多少,而且还能得出其间的倍数关系。
其中,鉴于等级评定法最为常用,现说明编制这种量表的方法要点。(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388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或编制有关态度语句。如,欲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态度,可以同他们讨论,浏览他们的作业,借以充实所收集的材料。如果量表用于儿童,可以从儿童的作文中找这些陈述语句,以保证所用的语言适用于他们。
(2)对句子分类。可以分作11个等级,有时也分作7个或9个等级。分类时,按照句子的意义与所描述的事物间的关系确定等级。
(3)绘制项目累积频率分布图。
(4)通过数据分析,决定语句的分值与取舍,组建量表。
下面是高一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份学业自我报告。(高一心理设计(学生):参见http://www.qd58.cn/News/Article.asp?articleID=66。)
表6-5评定法举例
自己给自己画张像
每个人不但对外部世界、对他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而且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那么你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各科学习的呢?请你首先给自己画张像。
1.对自己的学习潜能的评价
你认为自己的各科学习潜能如何,请在下面各个空白处给自己打分。a表示潜能很低;b表示潜能较低;c表示潜能一般;d表示潜能较高;e表示潜能很高。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2.对自己的学习兴趣的评价
你认为自己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如何,请在下面各个空白处给自己打分。a表示兴趣很低;b表示兴趣较低;c表示兴趣一般;d表示兴趣较高;e表示兴趣很高。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3.对自己的学习努力程度的评价
你认为自己在各科中的努力程度如何,请在下面各个空白处给自己打分。a表示很不努力;b表示不太努力;c表示一般;d表示比较努力;e表示非常努力。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4.各科的学习成绩水平
与全班同学的各科学习成绩相比,你的成绩处于什么样的水平?a表示很差;b表示比较差;c表示中等水平;d表示比较好;e表示很好。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对自己各科学习画完像以后,请大家对自己的“画像”进行综合和分析,你能不能发现以前自己不太注意的现象或规律?
|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和人力,但是评定时易带主观偏见,可靠性易受到怀疑;评定等级时由于对所用术语理解不一致,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
(三)论文式评价法
论文式测验就是提出一个主题,被试以写文章的形式作出答案。这种方法应用在学业自我评价中,学生就有思考的机会。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可以自由地把自己对学习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评价者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的信息,如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的,最后判定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
表6-6论文式评价法举例
我的学业
姓名: 日期:
|
内容
科目
|
学业现状
|
我的感受
|
我的期望
|
语文
|
|
|
|
数学
|
|
|
|
外语
|
|
|
|
…
|
|
|
|
总和
|
|
|
|
论文式测验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写作文,另一种是回答问题。
如命题作文“我的高三学习”。(高一心理设计(学生):参见http://www.qd58.cn/News/Article.asp?articleID=66。)
有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陈勤)这样写道:“……心理上的放松固然很重要,而保持一种永远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似乎更重要。我在整个高三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一直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尽管我也曾经遭到过失败,我总是告诉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我应当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去拼搏、去争取。如果我有一年的时间,那我就在这一年中争取做得最好;假如我有一个月的时间,那我就在这一个月中争取做得最好;即使我剩下了几天的时间,而我的各门课程一塌糊涂,我也要争取在这几天做得最好。我无论如何总是竭尽全力……”
又如要求高二学生填答题卡片。
(四)投射法
传统的测验方法,由于要求明确,意义清楚,被试容易掩饰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投射技术是一种非组织的、随意的测验方法。它是让被试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多种意义模糊的刺激,不受限制地自由地作出反应。
这种方法运用在学业自我的评价上,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现状、态度、愿望、情绪等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从而表露其学业自我概念。它是内心深层的反应,个人当时的学习心理状况、过去的学习经验以及对将来的学习期望等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发生了很大作用。同时,所提供的刺激愈无结构、愈模糊不清,被试愈能将其真正的情感等投射出来。
一般比较通用的投射测验法有以下几种。(《心理测量技术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下)》,参见 http://www.sycp.com.cn/net_cpzd/wenzhang/txt06.htm。)
1.联想法
通常要求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如字词、墨迹)所引起的联想。
例
我看到一张白色的纸……
2.构造法
要求被试编造或创造一些东西,如故事、图画等。
例
请续写故事“小红拿着期末试卷回到了家,这时爸爸回来了……”
3.完成法
要求被试完成某种材料,如语句完成法。
例
期末考试前我常常在梦里梦见……
4.选择或排列法
要求被试依据某种原则对刺激材料进行选择或予以排列。
例
一本书或一支笔你会选择哪一种?
5.表露法
要求被试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他的心理状态。
例(《重塑自我》,参见http://www.cc52.com/chen/03shipei/1guanyuxuesheng/0011.htm。)
小辉这几次考试都考得非常差,被学校从重点班转到了平行班。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妈妈的指责,就连他最好的朋友都对他爱理不理的。
现在,你就是小辉,细心体验他的感受,并写下来。
被同学嘲笑时:________________
考试不及格遭受老师白眼时:________________
被开除重点班时:________________
遭妈妈指责时:________________
当你的自我形象被毁时的心情如何,重新体验,并详细写下来。
上述的分类法较为实用,但各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绝对的,有许多测验可能兼有不同的形式。下面是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所做的游戏投射测试。(郭德俊、马庆霞、杨淑芬:《竞争奖赏结构和自我概念对儿童成就归因及自我强化的影响》,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我要与你玩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里,请你读下面的故事,然后回答故事后面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男孩方方和明明的故事。王老师要求他们俩儿给她解决一些问题。她给每个男孩5个问题。然后王老师告诉他们解决最多的一个是胜者,将得到一个奖品。方方和明明开始做题。做完后,方方做了4道题,明明做了1道题。方方得到了一个奖品,明明没有奖品。现在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方方在做题中有多聪明?下面是九个圆。
○ ○ ○ ○ ○ ○ ○ ○ ○
如果你认为方方很聪明,就用“/”划7个,8个,或9个圆;如果你认为方方聪明,划4个,5个,或6个圆;如果你认为方方不聪明,划1个,2个,或3个圆。以类似的方式对努力、运气和难度进行归因。
2.这里是10个星,**********,你认为方方的成绩应得到多少个星?用“/”划出。
3.有时我们学习好或不很好,我们想要对自己说些什么。现在方方刚做完题,你认为方方想对自己说些什么?下面是一些描述,如果描述表达了方方的感觉,用“/”划“是”,如果描述没表达其感觉,划“否”。描述共有15个,包括5个自我赞扬描述(如“我聪明”),5个自我矫正描述(如“再次我能做得更好”),5个自我惩罚描述(如“我不能做正确的事”)。
每个量表都得到一个分数,被试回答“是”的数目作为每个量表的分数。
在竞争奖赏结构中,处于成功条件的男孩做上面的游戏;处于失败条件的男孩做的游戏中,回答的是关于明明的问题。
在个体化条件里,王老师告诉儿童“由于你们的帮助,使这个游戏适合于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因而你们两个都能得到一个奖品”。做完后,两个儿童都得到一个奖品。与竞争奖赏结构条件一样,处于成功条件的男孩回答的是关于成功者的问题;处于失败条件的男孩回答的是关于失败者的问题。
女孩做游戏时, 故事中儿童的性别也是女孩,其余的过程与男孩一样。
小结
自我报告法是在学业自我评价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对拟评价的学业自我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回答来评价这项特征。在具体操作中,它把等级量表、核查表、Q分类、自由报告这四种主要工具灵活运用于问卷法、评定法、论文式评价法、投射法这四种形式中,但要注意每种方法各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加以应用,并尽量做到客观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