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前景看好

 Taylor 2010-01-07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商为占领市场制高点而展开争夺的时候,类似的情形正在中国上演,只是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

去年全球大约有400万电子图书阅读器出售。美国市场情报公司iSuppli Corp.预计,2010年电子阅读器的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2012年达到1,800万台。

而据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最近一份报告的预测,2010年中国的电子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该公司进而预测,中国将借助其人口规模之大,在2015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器市场。

北京研究公司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师张亚男表示,现在还不到谈论市场规模的时候,但中国市场用户基础庞大,潜力非凡。

但中国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多数电子阅读器(主要由国内厂商生产)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都过于昂贵。虽然功能最简单的阅读器不到人民币1,000元(约150美元)就可以买到,但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手写识别、读卡器、WiFi接入并能连接更多网上图书的更高级的阅读器,可能要卖3000元。相比之下,在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Inc.)的Kindle阅读器和Barnes & Noble Inc.的Nook阅读器价格都是260美元,而索尼(Sony Corp.)最小的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售价只有200美元。

亚马逊通过旗下卓越亚马逊网站(Amazon.cn)在中国销售图书,但并不向中国出售Kindle阅读器。索尼也不在中国销售阅读器。盗版和业务分成问题,让这个行业的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面前望而却步。另外,上海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中国政府在电子商务方面拥有严格的监管和审批程序。

内容的匮乏很不利于中国的电子阅读器生产商。疯狂的盗版,让内容提供成为一种难以做下去的业务。据中国电子书门户网站读吧网(du8.com)与行业报中国图书商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95%的电子阅读用户从网上下载未授权作品。

易观国际的张亚男说,考虑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出版商不愿意跟电子阅读器生产商合作,而中国电子阅读用户的在线付费意识仍然相当淡薄。

在缺乏内容的情况下,一些生产商在阅读器中预装图书,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中国的电子图书销量仍然很小,据《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截至2008年底,总销售额才2.26亿元,约合3,300万美元。

亚马逊和Barnes & Noble自称在美国拥有数十万种电子图书可供下载,多数售价9.99美元,但两家公司都不披露自己的电子图书销量。

中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主要由国内厂商占领,预计还会有更多厂商加入。

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北京的汉王科技(Hanw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销量排名第一,从2008年9月份推出电子阅读器到这一年年底,销量达到20万部。该公司去年销售了大约50万部,预计在2010年的销量将超过200万部。

9月,汉王科技推出了一款3G阅读器,可以接入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Ltd.)的网络,使用户能够上网下载图书。汉王创始人、董事长刘迎建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用一种电子笔输入中文。

刘迎建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将进入电子阅读器市场,我预计2010年会有50到100家厂商参与竞争,但我们对自己在市场中的第一名位置非常有信心。

中国移动也在同大唐电信(Datang Telecom Technology Co.)和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等外包商合作生产电子阅读器。

汉王在其电子阅读器上预装了一些图书,多数都是经典和历史著作。该公司也建有自己的在线图书馆“汉王书城”,但目前只有3万种图书可供下载。为扩大图书基础,汉王的电子阅读器支持多种电子图书格式,这样用户就可以从多家供应商那里购买图书。

为扩充自己的在线图书馆,汉王也在和国内外的出版商密切合作。该公司11月表示,计划把80%的收入付给内容提供商,以吸引版权持有人。

10月,位于北京、提供中文在线电子图书的方正集团(Founder Group Inc.)推出了“文房”(WeFound)品牌的电子阅读器。

这款与Kindle相似的阅读器包含了手机接入功能,并安装了方正自己的电子图书软件。该公司表示其阅读器是独立于Kindle开发的,并预计2010年的销量最高达到100万部。方正集团还表示计划扩大其在线商店。

方正集团旗下的电子图书公司阿帕比(Apabi)和搜索网站中搜(Zhongsou.com)联合建立了一个电子图书网站,立志成为世界最大的在线中文图书馆。方正“文房”阅读器售价4,800元,即使是按西方标准来看也很昂贵,但这个价格包含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上网套餐,并且可以下载阿帕比拥有60万种图书的图书馆,另外还有每天更新的新闻。

核心提示:比尔·盖茨说,电子书一定将改变全世界。的确,其背后巨大的商机让人瞠目,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数据显示,电子阅读器市场去年营收增长265%,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

电子书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IT产品,在欧美等国家早已是大行其道,不少大型出版商和网络书店都纷纷推出了各自品牌的电子书,而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者更是不在少数。同时,各种电子书终端设备也是不断进化,功能更为丰富、网络更为先进、图书资源也更多。在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版日前评出的2009年十大科技设备中,电子书当仁不让占据了一席之地。

有别于纸面阅读,电子书是将以往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为电子格式,再存储到电子书阅读器上,让大家阅读。可以说,这是一种网络时代的全新阅读方式。

说起电子书,首先要说的是亚马逊,如果说苹果真正掀起了MP3的狂潮,那么亚马逊则对电子书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只过了5个半小时,即被抢购一空;2008年圣诞节前夕,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在一期节目中拿着亚马逊的电子书产品说:“这是我收到的有史以来最好的圣诞礼物。”更是让Kindle的知名度飙升,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亚马逊卖出了50万台Kindle。随后,亚马逊相继推出了Kindle2及最新一代的 Kindle Dx。相比于前两款电子书,KindleDx将屏幕扩大至更加接近书本大小的9英寸,而重量只有535克,内存为3.3GB。可以说,本来以网络书店为主要业务的亚马逊通过推出Kindle,突然寻找到了一次大跨越的机会。

接着,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也推出了电子图书阅读器Nook,该产品被誉为目前最先进的电子书,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9年十大科技设备中的电子书就是这款产品。就在上周,新闻集团、时代、康泰纳仕、赫斯特集团和梅里迪斯五家传媒巨头也宣布要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开发能应用于多种设备、支持显示彩色内容的电子阅读技术,以挑战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

有意思的是苹果公司的CEO斯蒂夫·乔布斯,甚至在今年1月,乔布斯还不以为然地说:“人们不读书了,四成美国人去年只读一本或不到一本书。”然而,还没到年底,乔布斯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宣布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推出具备电子书功能的苹果平板电脑。

除了美国人,法国的iRex、英国的Elonex也有各自的电子书产品。而在亚洲,日本厂商在电子书市场也纷纷发力,索尼推出两款价格便宜于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富士通公司则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彩色电子阅读器FLEPia。此外,还有iriver、兄弟工业等厂商。韩国人也没闲着,三星集团就推出了SNE-50K电子书阅读器。

在中国,一场电子书的潮流也正在酝酿,除了最早进入的汉王科技的“电纸书”,方正集团联合卓望推出了“文房”阅读器,天津津科则推出“翰林”阅读器方正,此外还有易博士博朗易迪欧等也推出了各自的电子书产品。

不仅是IT厂商,就连经营主业为通信的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已经或计划杀入电子书领域。中国移动动作比较快,不仅投资上亿元建了浙江手机阅读基地,还于今年5月联合汉王科技、华为等4家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推出了一款G3电子书阅读器。此外,中国台湾鸿海集团争取到为中国移动代工电子书的机会,其推出的产品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号码无线连接上网。“这是一场变革的开始。”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表示。

比尔·盖茨也说,电子书一定将改变全世界。的确,其背后巨大的商机让人瞠目,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数据显示,电子阅读器市场去年营收增长265%,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NextGen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将在2013年底突破25亿美元规模。

然而,这25亿美元其实还只是冰山一角,电子书背后的电子出版业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2008年全球图书出版市场产值高达1275亿美元。就好像一块奶油蛋糕,电子阅读器只是上面那层奶油,真正的蛋糕,还是电子出版。

从Kindle开始,消费者就可以直接从电子出版商那里网购电子书,电子出版商再与内容制造商合作分成,其背后庞大的电子书库是亚马逊的成功之道。正是有了书库的保证,亚马逊书库如今已占据了美国在线电子书市场80%的份额。

或许从这点出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谷歌如此急切地推进其电子图书库计划,甚至不惜惹上版权官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