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呼吸吐纳功法

 葫芦岛交友 2010-01-09
   古代的呼吸吐纳功法
 
     《黄帝内经》有大量调养呼吸的方法,如《上古天真论》中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非常注重呼吸运气。
    
    我国历代都注重调息法——调养呼吸吐纳的功法。气功的本意就是一种以调气为主的养生方法,当然调气与调形、调神是不可分离的。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行气玉佩铭”。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的藩王墓葬中,有一个十二面棱柱体的杖首(见图)。在十二面中,一共刻了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
 
      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释读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大意为:行气时要深深吸气,体内蓄积的气体增多,然后引气下伸,稍停,意固气于下焦;然后缓缓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下伸的道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即缓缓呼气,直到腹中秽气全部吐出为止。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诀”: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养性延命录》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诀”。陶弘景不仅是著名的道家修炼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收集和整理了南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汇集成《养性延命录》。其中就记载了六字诀的呼气方法。吸气只有一种,呼气却有六种。就是在呼气的时候发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吹、呼、唏、呵、嘘、呬。六种不同的声音可以用来治病,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下气,嘘可以散寒,可以解极。心脏病,体有冷热,可用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胸膈胀满,可用嘘气出之;脾脏病,体上游风,身痒痛闷,可用唏气出之;肝脏病,愁忧不乐,可用呵气出之。后来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有不少发展变化。
 
    宋代陈直提出养气七法。陈直在《寿亲养老书》中说:“一者,少语言,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节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这里提到了保养七种气,已经不是纯粹靠呼吸来养气,而是结合了调神、调形。说明养气不仅是调呼吸,而且要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配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养气的方法,得到养气的真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道家的“内丹功”在养气方面也有十分有效的方法。
 
 
    腹式呼吸的要领和作用
    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
   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
   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