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寨精神发扬光大:DIY 52寸三星液晶全过程,多图(已完成)
效之1
搞到屏之后找合适的驱动板花了我一个多星期,因为一般的驱动板不能用,一定要支持120HZ的,先是找了个深圳出的Pixelworks(跟Genesis合并了)的板,双HDMI的,通过一个转接小板支持120HZ,板是深圳的朋友寄给我的,但是接上一看,不对,一切换画面就花屏。后来打电话问,才知道原来它那固件只是支持到46寸的,不支持这个型号,虽然这个板是可以支持这个屏的,但要重新写固件。这个厂在广州又没有代理,后来通过朋友问到番禺有个人做过这种板,就带了屏杀到番禺去写固件,这屏刚好我的车后座能放下,后座的两个安全带勒住屏,一路顺利开到番禺。该死的天气预报完全不准,前一天说是下暴雨打雷,结果点滴未下,结果那天去番禺刷固件,惨了,本来天气好好的,到了番禺那边就大雨,这个屏可不能泡水。等了大半个钟雨一直不停,没办法,只好找人接了两个42寸屏的塑料包装袋,左右套在一起,中间胶布一粘,当作雨衣,冒雨扛到别人店里。结果,刷固件还是不行,那人就说这个板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说质量差,很容易坏,我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家伙已经跟厂家没有合作关系了,所以弄不到新版固件。
最后只好打道回府。淋成了落汤鸭, ![]() 下面是让我淋成落汤鸡的pixelworks驱动板 ![]() 回来在网上到处查资料,看有没有合适的板,结果找到资料说是三星的所有高端液晶,以及索尼的大部分中高端液晶,都是采用美国Trident的芯片方案,除了索尼的最高端型号采用了一些索尼的自有芯片,大概就是所谓WEGA ENGINE吧,无非也就是一些视频优化电路。
所以就按图索骥,找了个美国Trident方案的,乐华的TR901,打电话过去,有这个板,但是没有120HZ的转接小板,说是芯片缺货,晕倒。 这个板,应该是最符合我要求的,因为本来就是三星和索尼采用的芯片。这个芯片支持什么3D解码器啊,3D动态补偿啊。这个板色彩好,层次感好,立体感强。唯一的缺点是噪点略多,不像mstar和realtek的那么干净讨巧。不过看影碟我倒喜欢颗粒感强的。 本来这个trident芯片的板跟我这个液晶是最佳搭配,可惜暂时弄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另外一款mstar芯片的支持120HZ的,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选择。郁闷。 打算等Trident的板到货后换成那个板,虽然价钱贵差不多三百块,但我相信一定物有所值。现在用的这块驱动,将来可以放在小的屏幕上用。 Trident方案的驱动板 ![]() ![]() 输入接口方面:两路HDMI,VGA,三路普通视频音频,一路色差,一路S端子,模拟电视输入。 搞驱动板的时候正好又淘到一个原装三星的电源,就是配这个液晶用的,爽。 ![]() 驱动板 ![]() 淘到的电源板,原装三星开关电源。
三星电源 ![]() 接下去就是找机箱,52寸的机箱不容易找啊,找了几个做工都很粗糙。后来也是在番禺找到一家给现代作机箱oem的厂家,找到一个仿索尼的机箱,真贵啊,就一些塑料和镀锌钢板,就要一千多!不过看在做工还可以的份上,尤其很喜欢这个底座,整块黑色拉丝铝合金。钢琴烤漆工艺还不错。总的来说,虽然跟什么索尼松下之类的还有差距,但比某些国产品牌,这个机箱的做工真的要好多了。
这纸箱还像那么回事,有泡沫,还有包装袋。 纸箱 ![]() 1000多的机箱,不放心,现场拆开来检查下东西是否齐全。
这是光机箱,还没装上去,ugly! ![]() 机箱 把机箱扛回家,就可以开始装了。
先拆背部,看到坚固的机箱背面,要先拆掉底座固定螺丝才能装。 机箱背部 开后盖 ![]() 打开后盖,就是这个样子。可以看到分上下两部分区域,上面装电源,下面装驱动板。要把左右两边的支撑梁柱拆掉,这两根竖的铁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粗的螺栓座,左右各两个,是固定挂架的,下面左右各三个大螺丝位,是固定座架的。拆开这两个支撑柱,屏幕上下脚四个铝合金横条,就是用来固定液晶屏的边框的。把那四个铝合金条拆掉旧可以放屏幕进去了。
内部结构 ![]() 把屏放进去,为了稳妥,我叫了个朋友来帮我,虽然我可以一个人扛这个屏,但为了稳妥地放进去防止擦伤,还是两个人一起平抬,小心放进去。
取个名字叫做“坐床”, ![]() 屏左下角有本人的签名, ![]() 装上屏幕 ![]() 先固定上下各四个铝合金横条,跟着再把支撑横梁架上去。装整台机,一共拧了上百颗螺丝,拧到我手都痛。蹲在地上搞的,后来差点直不起腰。
![]() 固定屏幕上螺丝 ![]() 跟装电脑主板一样,先对好位置做个记号,跟着拧上螺丝座,放上两块板,拧好螺丝就可以了。easy 装板 ![]() 唯一有点难度的就是面板几个控制按钮和红外接收管的连线,这个因为不同的外壳不同生产厂家都不同的,好在驱动板上插座有著名,GND,+5V,RED LED,VOL+ CH+之类的,一一跟控制面板的小电路板对应就可以了。 连好线准备试机。 ![]() 这是全部连好线的样子,注意看,我在交流电源接入线上套了个磁环,名牌哦,TDK磁环。
按照以前玩HIFI的老习惯,火线和零线决不能搞混。规规矩矩接好地线。 屏线的屏蔽线上也有个地线,用螺丝固定在驱动板上。 细节决定成败。 山寨版遥控,还过得去吧?按键都是中文的。 内部完成图 ![]() 马上开车出去找了几个喇叭回来,找到了几个据说是索尼原装电视上拆下来的喇叭,高低音一套共四个,这种反正电视的小喇叭,10瓦而已,都不用分频器,只焊了两个电容上去。 据说是索尼原装机上的喇叭 ![]() 装好喇叭。为了防止有杂音,特地垫了那种泡沫棉双面胶,防止震动。
喇叭 ![]() 本人是追求完美主义者,连屏线上都套了个大磁环。
追求完全干净的画质。 磁环 先不上背板,先通电测试一下,插上电源,咦,怎么没反应?哦,原来220V电源开关没打开。
打开开关,只听继电器声咔哒一响,知道电源已经开始工作并standby了。按遥控poweron,上电有点慢,大概三四秒,看到背光已经点亮了,趴在地上看屏幕(因为是放在纸箱和泡沫上安装的,屏对着地面,所以只好趴着看),看到蓝色屏幕,再插上有线电视机顶盒的hdmi线,连到电视上,有图象了,声音也正常。OK了,就可以盖上后盖板拧上螺丝竖起来测试了。 注意看,这个机箱做工还是不错的,下部喇叭部位,有两个左右分开的塑料壳子,就像一个箱子,把喇叭完全隔离在里面,差不多就是个小音箱了。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放点吸音棉,再弄个倒相孔啥的? ![]() 看下面的底座,像镜子似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当不错。 完成了 折腾完,已经是晚上了。这是完成图,注意看已经通电待机,LED红色待机状态。
这中间还发生一个插曲,一开始刚弄好没注意,后来才注意到,LED接错了,应该是绿色开机,红色关机的,但是我接错了,变成了绿色光机,红色开机。只好又把它放倒,把接LED的两根线对调一下就ok了。现在是正确的状态。 天黑,光线不好,拍出来效果不好。实际上这个壳还是很漂亮的。没有商标,我弄了两个不干胶的贴纸。居然是日文的,小小地鄙视自己一下,成了媚日分子了。 正面外观
以上DIY部分完,下面是电视播放效果图。本人摄影水平有限,将就看吧。
先看cctv高清。 这是通过高清机顶盒的HDMI输出到电视,1080i播放, CCTV HD1 ![]() CCTV 2,肤色好像稍微偏红了。还没细调。
CCTV 2 ![]() ![]() ![]() 喜欢大轮船
![]() ![]() 继续屏摄。小靓仔。
屏摄 ![]() 继续屏摄
屏摄 ![]() 放大来看,已能看到三星特有的鱼鳞状像素点了
屏摄放大 明暗对比度表现还是不错的,非常接近等离子的表现了。注意看画面上部黑暗区域,没有漏光。
其实上面这些金刚的屏摄,只是普通D9而已。通过DENON DVD A1XV 进行了倍线,1080i输出。 ![]() 高清的没怎么拍,随手捡了张WALL-E放了一下,有空再上更多的高清测试图。
屏摄 ![]() 屏摄 ![]() 成本:屏6×××+驱动3××+机箱1×××+电源1××+人工,是一共6K多。
|
|
来自: HDTV > 《HiVi&H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