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几句公道话 - gaowuy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绿荫不系舟 2010-01-14

也说几句公道话

杂记   2009-11-24 15:06   阅读9   评论3  
字号: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不患贫,不患富,而患于不公!早年间,国贫民弱,连饭都吃不饱,连衣都穿不上,也没见现在这样咒骂共/产/党的。虽说那时管制严厉,人们不敢说话,但那时的共/产/党,也确实让人说不出啥来。抬眼望去,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厂长、院长、经理、工人、职员的经济状况都不怎么好,上下班骑个自行车就算不错的了。有几个参加革命早的老红军,也没有什么很高的待遇,你上他家去看,几乎和一般的工人没什么两样!

    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住房宽敞了,吃的、穿的也都丰富了,就连私家车也慢慢地走进了一般的家庭。不少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也应该看到,有更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依然很窘迫,比如城市里的弱势群体,比如更大的农村。

   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出现,是国家政策造成的,一大批四零五零工人的下岗,直接导致了他们生活水平的下降。他们其中的不少人,年近六旬,都快做祖父的人了,依然还在为柴米油盐而奔波。望之令人心酸!当时国家把中小企业作为包袱甩了出去,也把企业的工人甩了出去。你叫这批人心里怎么想?怎么来看待这个自称为人民的共和国?

    国民中, 经济上拉开距离,主要是近十几年的事。在甩完了包袱后,国家负担轻了。公务员、国企高管、教师、医生等,一切资源垄断、行政垄断、知识垄断的单位,纷纷各显神通,登台表演,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切到了一块,改革后所谓成果的蛋糕。有些切不到的,就巧立名目,将手伸进了人民本来就瘪瘪的衣袋。

    我曾在一篇博客中写到,中国今日的富裕,最主要的贡献者,乃是遍及全国城市的农民工。是他们接替了城市的下岗工人,承受了更为沉重的剥削!正是由于他们提供了如此低成本的劳动,才使中国在世界工业的竞争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但令人可悲的是,在国家富裕之后,农民工的境遇依然没有大的改变。

    前几天,我听一个朋友告诉我,某军政治学院的一位教授,一次加工资竟有三千元之多,没过几天,小区里的一个朋友又告诉我某号的一对夫妇,原是外地劳改农场的管教干部,已退休多年,去年退休工资每人加了一千多元。这使我有些愤愤不平起来。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不患贫,不患富,而患于不公!精英们应该清楚地认知,国家财富,是全体人民创造的,它的分配,应该受到人民的制约。不能在一边提倡和谐的同时,一边人为地拉大各阶层的经济差距。直接创造财富的,不能亏待!曾经受到伤害的,理应补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