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他之前,古诗词在于我,是“吟赏烟霞”、“儿女情长”、“抒悲道愤”之作,也确实常会被其中的意境有些许的感染。却从未像现在这样,为他的豪放豁达所崇拜、为他力挽狂澜的气魄、挺直不屈的脊梁所震撼,我几欲拜倒在这屹立于时代之上的巨人——苏轼,的脚下。
他将人生的甜酸苦辣、阴晴圆缺,连同整个生命,统统融进了字里行间。诗词歌赋,已成了苏轼在这残酷现实中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犹如肖邦的钢琴、梵高的画……
但他又是高于他们的。在他的文里,我们看不到大苦大悲,即使有,也是转瞬即逝的。纵使人生再悲、再寂、再痛,他的诗词从来都是这样叫人回肠荡气,令人心潮澎湃,依旧笑面生活、期待明天。他的心永远都是这样明媚豪迈,似乎百毒不侵、无坚不摧。 一处无声无名甚至无人知晓的承天寺,在他笔下却是“亭下如积水空明,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声传说中的“钟磬”之音,却使他求知心切,一心夜游石钟山,饱览“大石侧立千尺”、“微波入焉,涵澹澎湃”之壮景,饱闻“噌吰如钟鼓不绝”之豪响,感悟“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之人道……还有那江边茅岭、略无草木的土山——赤壁,在他眼中却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还能是他“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更能悟出“自起不变者而观之,万物与我皆无尽也。”这般深刻哲学……他的灵魂像自由而欢快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脊土,潇洒而倜傥,他瘦瘦的筋骨将生命的诗意一缕一缕地挑亮。 我追随着苏轼的一叶扁舟,凌万顷之茫然。而所止之处,便是他巍峨耸立、飘忽于尘世之上的灵魂所在之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注定会成为那千古风流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