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观众朋友,现在说起歌曲、戏曲、舞蹈,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如果要问您,这些艺术形式起源于何时?由谁发明的?可能就要考问住一部分人了。其实,这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他以创制《葛天氏之乐》被人们尊为我国音乐、歌舞的始祖。
解说:
在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尚书》的开篇文章中,记载着中原大地的文明之光,在地球上大多地方蛮荒未开的原始上古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与他们比肩齐名的葛天氏在黄河下游地区以葛织布、教民自治。这些古代的圣人们各有分工,把中华民族从愚昧无知带进了初步文明的社会。
采访:河南大学李玉洁:葛天氏的评价。
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1、谈史书对葛天氏的记载。
上古时期,一种叫做葛的植物在黄河下游南岸的大片土地上蔓延生长。后来,从西部山区迁来的游民在这里定居。在以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实践中,他们惊奇的发现,葛的叶、花和块根不但可以吃,还可以退烧治疗感冒一类的疾病,感到十分神奇,于是对葛顶礼膜拜作为部族图腾。并以葛为荣,将“葛”作为地名。这就是古葛地名的来历。根据古籍记载,古葛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宁陵县。直到今天,宁陵还遍地是葛花。
采访:农民:谈葛的作用。
《诗经·葛覃》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藿,为絺为綌,服之无。”描绘的是那时的人们利用葛这种植物纤维捻绳织布的景象。而这正是在葛地定居的部族首领的发明,从此人类也告别了靠兽皮树叶遮体御寒的历史。葛天氏因利用葛造福部落之民,被尊称为“葛天氏”。他对葛进行了全面研究,发明用葛藤做绳子、编篮筐、制葛鞋、织布做衣,还发明建葛天穹庐草房,以躲蔽风雨、野兽。据考古文化考证,葛天氏是伏羲氏系的第十五位庖牺,距今5357-5427年,属仰韶文化。
采访: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2、葛天氏名号的来历。
人类文明的序篇,是用石头书写的。葛天氏生活的时期,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在这片土地上,葛天氏带领族人使用石器,把农耕时代拓荒者的业绩,刻进了历史的记忆。
由他开启的文明之源,不仅把荒原浇灌成良田,也哺育构建了最原始的和谐社会。时人淳朴善良、崇尚自然、没有压迫、没有斗争,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安乐,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樸之世”。晋朝的陶渊明在《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中曾写道:“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把自己比做“无怀氏、葛天氏”,暗喻自己不追逐功名利禄,追求恬静自然的淳朴生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把自己称为“葛天氏之民”。
采访:河南大学李玉洁:3、谈葛天氏之民的社会和谐与追求,自喻葛天氏之民。
在原始蒙昧不化的时代,葛天氏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既是氏族首领,又是一方君主,作为“三皇五帝”时代的一位古帝王,那么,其“名号”为何称葛天氏而不称帝王号呢?
采访: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3、葛天氏为什么不称帝王号?
主持人:
葛天氏,作为中原联盟共主的一方帝王,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地望在哪里呢?也就是说,他当时生活的区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一个时期以来争论不断,有宁陵说、长葛说、修武说等说法。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论证。
采访:河南大学李玉洁:2、地望在宁陵,希望把考古做的细。
解说:
黄河是母亲河,也是灾难河。据记载,历史上黄河因泛滥而改道共26次,大的改道就有六七次。作为黄泛区的宁陵县也饱受黄河决口的蹂躏,一次次淹没,一次次毁灭和重建。今天在宁陵县柳河镇还有公元1855年,即清咸丰五年黄河大改道后留下的黄河故道高滩地。
沿黄河故道向南行驶10公里,在一个叫葛伯屯的村庄北面,苍劲的柏林与成行的杨林间便可寻见葛天氏陵的遗址。
采访:葛伯屯村民李书谨:1、谈葛天氏陵原来遗存牌坊、大钟情况。
在葛天氏遗址处,感悟层层叠叠的文化遗存,如同目耕岁月深处写就的一部卷轶浩繁的历史大书,这是古代文明史的一个浓缩。从该县程楼乡丁堌堆发掘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也证明了,4000多年前这里就不仅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是个人口比较集中、具有相当规模手工业作坊的地方。
古葛地,影响着宁陵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
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4、争议证据:一是文献记载。
与葛天氏一脉相承、一地相因的夏商周时期的葛伯国,就建在先祖葛天氏的活动地——古葛地,与商王朝的都城亳为邻。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很多相关的历史遗存。
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4、争议证据:三是史迹遗存:牌坊、葛城遗址、童饷堌堆;
河南大学李玉洁:3、葛伯国是葛天氏的的后裔,长葛、修武乃迁徙的地方。
《孟子》云:“汤居亳,与葛为邻”。殷墟甲骨文的记载,更准确的证实了“亳在商丘,葛在宁陵”这一历史事实。
采访:县史志办主任刘振海:4、争议证据:三是甲骨文的记载。
采访:马世之:谈葛天氏的地望。
主持人:
综合历史文献记载、遗存考古依据和专家的研究,葛天氏作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之一,在宁陵这方古老的热土上不仅创造了较高的农耕文明,而且他还创造了不朽的《葛天氏之乐》。直到汉代还流行于宫廷和民间,“千人唱,万人和”,可谓是气势磅礴。好,欢迎继续收看《人文始祖葛天氏》的下集:远古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