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昵称770916 2010-01-26

4、我园选择分享阅读的理由:

1)易于理解,便于阅读:读本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文字

与画面结合。

2)读本主题接近儿童生活,文字在读本中重复出现,伴随

识字。

)把读书变成乐趣,倡导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一、关于早期阅读

1、解析儿童早期阅读现状

1)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

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

中,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人把识字和阅读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片面的定义早期阅读: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

然的把阅读和识字练习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相关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社会上种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法机械的教会儿童识字,但是,幼儿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却受到了压抑。

过分功利性的目标设计: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

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它们的成长起着拔苗助长的作用。

2)缺乏优秀的阅读材料:

     目前,市场销量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学性书籍,功能性读物比例较小。儿童读物中,主题过于单一,唐诗宋词、古典童话等仍然倍受推崇,小猫小狗仍是常见的主角,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

2、        什么是早期阅读

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父母

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阅读活动。

3、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

2)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3)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

4)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5)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4、什么时候开始早期阅读

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

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机构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专家认为,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伍新春教授经过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得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

 

>二、   关于分享阅读

 

如何开展儿童的早期阅读,直接关系到儿童是否可以顺利过

渡到独立阅读,分享阅读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阅读方式。

1、        什么是分享阅读

它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伴随阅读阶段,利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精心设计的阅读方法,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进行的类似于游戏的阅读活动。

    分享阅读也称为“大书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2、        分享阅读的特点

1)培养兴趣和能力

阅读兴趣:喜欢读书、爱读书,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书。

阅读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2)预防和矫正阅读障碍

目前小学生中阅读障碍的表现:认识字确不喜欢读书、认识字却不喜欢表达、认识字却不会写作文、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力差……

3)养成自信、创新、快乐人格

倡导以孩子为发展的主体,强调儿童的创造性,能够大胆的表现、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成长,获得愉快和成就感。

4)形成和谐、融洽的亲子氛围

教育的氛围:倡导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和谐氛围,共同享

受读书的乐趣。

3、        分享阅读的价值

1)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

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当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儿园里看书?”,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孩子眼中,这次活动就是近似于失败的游戏。

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就是由于强调的是“享受”,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父母、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创造的。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孩子带着听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态和家长、老师一起阅读,父母和老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不伴随有评判活动,这些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诠释为慈爱、安全、惬意、温情和父母老师深切的爱。同时,为人父母者、为人老师者也能感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依恋,两个人之间弥漫着感情的亲密气氛,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自然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产生共同的欢乐,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

 

 

在分享阅读中,我们强调同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分享阅读是一种照着书本的逐字逐句的朗读,成年人每次朗读所使用的语言都是规范并且相同的。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在成年人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于是,在成年人朗读的同时,他们可以开始试着跟随成年人一起朗读。
    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儿童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当儿童变得越来越熟练以后,成年人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给儿童机会说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声,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样,由于拥有了成年人的支持,儿童可以放心大胆地尝试独立朗读,当他最终能够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从中发现阅读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困难之事。
    在已经阅读了多个故事之后,把以前曾经阅读过的故事拿出来再次阅读,也是一种反复阅读,而且,由于以前曾经接触过这个故事,孩子会像遇到一个老朋友那样兴高采烈。此时的分享阅读,已经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参与,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即可,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分享阅读强调成人和孩子共用一本书,成年人在为儿童逐字朗读的时候,一边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意识到每一个字形都负载着一个精确的发音,字形和字音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这样,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儿童可以逐渐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三项掌握。此外,儿童借助自己已有的“字音-字形”的联系,可以发现那些他们看不懂的文字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从而对文字产生更大的兴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实现的识字教学,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副产品,不是分享阅读活动本身的主要目的之所在,因此,儿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丝毫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在以后的分享阅读活动中,同样的一个字,儿童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次遇见。一方面,看到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孩子会有一定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理解同一个字的不同意义,可以让儿童不断加深和丰富对该字的理解。总之,这是一种和阅读活动密切联系的识字活动,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伴随学习了生字,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分享阅读是一种工具,是学会阅读的工具。

     所谓“学会阅读”,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分享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更是我们进行分享阅读的出发点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基础。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人们只会主动去从事那些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行为。我们强调要在父母、老师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强调让孩子跟随家长和老师反复朗读,并及时表扬;强调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等等,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阅读

 

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

 

5)分享阅读中的插图与老师的引导具有很高的价值。

书中的插图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插图。在分享阅读中,我们强调在正式阅读之前,要恰当地引导孩子观察插图。这除了可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更专心地投入以后的阅读活动之外,还能够锻炼他们利用已有资源,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如果在接触一个新的故事时,能够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依据看到的图画内容和能理解的文字,自行编撰故事情节,想象细节内容,把故事叙述完整,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体会到语言叙述的内在逻辑顺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6)分享阅读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在幼儿园是一种教学活动,在家庭表现为亲子活动。

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成人自己朗读或让孩子朗读,而是根据故事的难度和孩子的现有水平,适时调整孩子的参与水平,及时给予鼓励,保持孩子对阅读的高度兴趣。孩子阅读时,由于父母或老师在场,随时可能打断阅读,就自己不理解的情节或概念提出问题。而成年人结合儿童的日常经验给予的及时解答,是对儿童提问行为的一种积极反馈,可以促进孩子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