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肝炎用大黄的经验

 珠江红棉 2010-01-26

    笔者在近40年的临床和教学中体会到,重症肝炎的治疗和抢救中,大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会临危受命,而给垂危的病人带来一线生机。

   
1、消急黄
   
    急性黄疸为重症肝炎的临床表之一,由于其发病急骤,常在发病伊始,就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2-3天后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这表明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突然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使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质的能力降低,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急剧升高,而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是肝细胞坏死严重的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急性黄疫,祖国医学称为“急黄”、“瘟黄”,《诸病源侯论》说:“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刻,故云急黄也。”又如《沈氏尊生书、黄疽》中说:“又有天行疾病以至发黄者,谓之瘟黄,杀人最急。”从上述观点看,黄疸病虽属肝胆,亦不离脾胃,热毒所加,谷气郁蒸乃其病机,所以其治法不外流肝利胆,通腑攻下,清热利湿等,尤其急黄之病,火毒炽盛,通腑尤为重要。所以,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大黄的应用,如张仲景治阳黄之茵陈蒿汤便首开先河,近年来,大黄在治疗急黄中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且疗效亦为世人所共识。笔者常用自拟大黄退黄场治疗急黄,基础方为:大黄30--60g,茵陈50g,金银花30g,连翘log,赤芍30g,丹皮log,枳壳log,郁金20g,高热加白虎方意,结果发现随着大黄用量增加,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也随之缩短。根据各地报道,认为大黄每日30g为常规量,60g才为大剂量。

    大黄的退黄作用主要在利胆,本晶能促进胆囊收缩,松弛输胆总管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外流量,输通肝内毛细血管,因而有较强的退黄效果,同时大黄素和大黄酸均有利尿的作用,这与张仲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学术观点也是合拍的。

    2、退高热

    急性重症肝炎的本质是热毒炽盛,属湿病范畴,其高热症状常为气分热炽,有时亦表现为高热、神昏的“气营两燔”此时阳明浊气与热毒熏蒸。张仲景更是早创用承气退热,为我们用大黄退热树立了样板,笔者在治疗此类高热病人时,常在大剂清瘟败毒饮内服的基础上,用大黄水泡灌肠,常在用药后4—24小时内体温下降,实验证明大黄的退热作用不受炮制和煎服法的影响,且退热时间早于泻下时间,其退热降温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影响中枢环核苷酸水平而实现的。笔者曾治54岁之女性重症肝炎患者,在西医传染料住院,高烧神昏己3日,请中医会诊,诊见高热(体温40cC)神志昏蒙,呼吸气粗,面色橘黄潮红,有汗,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洪数,3日来尿少深黄如浓茶,大便末解,此属温病气营两燔,必须迅速釜底抽薪,恐真阴耗伤欲竭,则预后不良。处方生石膏120g,水牛角120g,丹皮10g,知母20g,生地30g,茵陈50g,板蓝根30g,玄参30g,全瓜蒌30g,鲜竹沥30ml(口服),另用生大黄30g泡水灌肠(煎服药用鼻饲法)服药6小时,体温见退,8小时排出酱瓣样大便,12小时热退神情,且无反复,可见其退热作用非同一般。

    3、醒神窍 
  
    重症肝炎一般10天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即所谓肝性脑病Ⅱ度以上症状,如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等,常是肝病的一种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各种原因损害肝脏后,肝细胞改变及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升高,导致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中毒及功能障碍,为此,临床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否则将不可逆转,笔者在治疗本病时,常采用综合救治法,一是西医常规救治,二是大剂清开灵静滴,三是口服大剂清瘟败毒饮合犀角(用水牛角代)地黄汤及中成药“三宝”,四是大黄、明矾、冰片水煎液灌肠,常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大剂清瘟败毒饮及犀角地黄汤在重症温病治疗中作用被世人公认,而大黄在开窍醒神中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用大黄灌肠救治昏迷,收获颇丰。大黄苦寒泻下,经灌肠直达大肠后,刺激肠粘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神经丛,使肠运动亢进而迅速泻下,有效地清除内毒素,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减轻毒血症,同时反射性地增加心肌与血管的收缩力,增加脑血流量。祖国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的成因主要为热人营分,痰蒙心窍,神由痰蒙,痰由热煎,大黄苦寒清热,与明矾同用,化痰开结,借冰片之辛香走窜,闭开结散,热清神醒,故收效迅捷神应。

    4、止出血 
  
    重症肝炎对,黄疽持续不退,肝功能减退,肝脏肿大后又缩小变硬,可导致肝原性溃疡病,再加上凝血机制障碍,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可短时间内气随血脱而危及生命。

    本病病机一般认为不离火迫血妄和气不摄血两端,火分虚实,虚者阴虚火旺,实者邪热过甚,而气亦不外虚实,虚者气失统摄,实者肝郁化火也。有人认为,由于咳嗽、呕吐、提重物,导致门静脉压力突然增高,食道静脉破裂而出血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

    大黄口服、灌肠、外用都能使、人或动物出血和凝血时间缩短,其止血的有效成份可能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儿茶酚和没食子酸,其作用机理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同时也显著增强纤维蛋白原活性,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助于止血。

    古人云:“血见黑则止”,所以大黄止血的传统用法是炒炭存性用,炒炭后大黄酚含量是生大黄的2—7倍,大黄—6—甲醚分别是生大黄的45倍和41倍,如出血量小,常用大黄泻心汤,亦可在辨证方中加人大黄炭,如为大出血,则内服方犹恐药效缓不济急,可用直接止血法,有人用乌贼骨100g,大黄50g制成药液,在内窥镜下给药,可即刻止血,也有人用大黄粉、白芨粉、三七粉作称状,经冷冻后(以不凝固为度)在上三腔二囊管后,行内窥镜给药,可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一般认为,上类止血方法可达到三快:即止血快、吸收快、消退快的特点,不仅效率高,而且降低手术率。

    大黄止血,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对虚证、实证均有效,对出血缓者亦可用大黄炭粉剂,每次3—5g,日4次,温水调服。

   
5、软肝脾

    肝硬化是重症肝炎肝实质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肝实质变性、坏死,导致网状支架塌陷,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而形成肝纤维化,其中血液循环障碍对肝硬变的形态发生病变的进展以至临床表现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大黄经酒制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降低血粘度和渗透压,同地,大黄多糖和番泻甙能抑制血小板细胞外钙内流;这对降低血小板细胞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防治肝内瘀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肝细胞摄取及排泄功能,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减少其变性坏死,因而能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进程及软化肝脏,防止肝癌变。

    笔者常用大黄三甲饮及大黄守官贴治疗肝硬化,主方是醋制大黄、龟板、鳖甲、炮山甲、郁金、川楝、三棱、莪术、白术、丹参、赤参、当归、桃红、青皮等组成,另用大黄、守官、冰片研末蜜调成糊状,外敷期门穴,内外夹攻,调其气血,常收到满意疗效。如已伴腹水,用大黄泻水也是行之有效的,在内服方的基础上另用大黄、甘遂、冰片为未,蜜调敷脐也确有良效。

  
  6.活肝肾

    并急性重症慢性肝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习惯上称之为肝肾综合征,本症属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本病临床表现除具有明显肝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能受损外,突出表现为少尿和尿闭,继之出现氮质血症的症状,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综合其病现演变过程,临床表现和预后,分别可见于鼓胀、虚劳、癃闭、关格等病中。病机十分复杂,但本虚标实为其要点,本虚者脾、肾亏损、标实者法邪上犯,在本病的治疗上,各地报道不一,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即用以大黄为主加用附子,牡蛎、金银花等的煎剂灌肠,对于清除血清尿素氮,肌酸酸等尿毒证物质,而达到防治性肾功衰的目的。(作者刘华新  湖北省中医药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