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全新界定

 周秦汉唐 2010-01-27

(一)生命的全新界定
  生命是具有气机和活性运动周期的气灵聚合体。生命密码,是构成和决定生命体气机和活性运动的生命信息元的编码结构程序和调控系统。由蛋白质构成的有机体生命,只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由非蛋白质构成的其他一切类型的无机体物质,皆是生命的另类形式。
  凡生命,皆是气、灵、象、数、理的统一体。任一生命体的发生,都是先按一定的气数,布气生成生命信息气灵场,即气象;在继续作无极、太极周流共和运动中,气象转化为物象,生命体形成。任一生命信息元,都是依一定的气灵数码组成。它的编组程序和数目以及气灵特征,决定生命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也即决定其生命运程。换句话说,先有气,再有气数,气数为“生命场”,“生命场”产生生命体,生命体按气数运行,呈现生命运程。生命运程是气灵聚合体中气灵不断发散消解的过程,气数按其活动周期运行,气数尽,周期结束,生命体完全崩解。
  (二)生命弥漫宇宙与生命起源
  从宇宙元气统一场的观点看来,一切生命形态,皆来源于气生命子,生命弥漫于整个宇宙,地球生命的发生,是宇宙生命的移植与延续,或者说是宇宙生命全息元的一个生命信息元,也可以说是宇宙生命全息元的复现。宇宙天文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英国剑桥大学理论天文学院创始人弗雷德·霍伊尔先生,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细菌的大小同星际颗粒的大小极其相似;宇宙中的粒子的折光率反常的低,就像细菌完全干瘪时一样。在正常条件下,细菌的内壁大部分是水。在极其干燥的条件下(例如在星际空间,也即太空),水分会蒸发,只剩下一个带有内腔的粒子。这些空心粒子的特性与其折光率极低的粒子的特性一样,这些粒子在太空中约占1%。1981年一批日本天文学家通过对彗星的观测,发现彗星粒子的大小与细菌的大小完全一样。同一年美国天文学家指出,彗星粒子释放出的辐射光与有机物释放出的辐射光完全一样。科学家们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了形同细菌的粒子。金星大气层中的粒子,其折光率与生物孢子的折光率一样;木星大气层中的粒子,其折光率与杆状细菌的折光率相同(误差约为1.5%)。细菌细胞在宇宙辐射的作用下,是会衰解而失去氧和氢的。但对较大的细胞(直径至少在0.3微米以上)来说,这种衰解只发生在表面部分。至于那些最小的细胞,如支原体,直径为0.04微米的微真菌,它们则完全衰解,聚成直径为0.02微米的石墨球粒。
  霍伊尔和威克拉马辛格在计算了空心细菌、支原体和石墨小球体的直径以后,画出了各种星体的光线在宇宙微生物作用下的消减程度的曲线。这条曲线同天文观测所得到的实际曲线不谋而合。那就是说,星体射来的光线所以变微弱与细菌等微生物对其“吸收”有关。星体光线的变弱,从根本上讲,是星体的光辐射有一个极限,在接近极限的部分就逐渐衰减,也即自中心至边缘是递减的,在这个过程中星际空间的物质对它们有吸收也有释放。
  1967年4月20日,美国无人宇宙探测器“勘测者3号”在月球表面东侧着陆。1969年11月20日,“阿波罗12号”的宇航号把“勘测者3号”上的电视摄像机带回地球后,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40分钟的验测,发现它的上面有活着的链球菌属细菌。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是两年前“勘测者3号”在月球着陆时附在摄像机上的。60年代,美国人释放在距地球40公里的同温层(太空)的气球上,都发现了活细菌。1979年苏联科学家s·V·利森柯说,他们释放到同温层上的两个气球,其中一个距地面75公里。科学家将那里取得的空气样品提取到胶片上验测,结果发现了30多处细菌。1960年,学者们在美国一个叫作Omega West的原子能反应堆里发现了一种假单胞细菌属的细菌仍然活着。在这个反应堆里,细菌受到的辐射要比地球上任何时期受到的自然条件辐射强数十亿倍,这种情况用地球生物学的观点是绝对解释不通的。但在太空中,这种生存条件却是习以为常的。那就是说,在太空中细菌可以抵抗一切恶劣的生存条件,生存下来。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宇宙中,不但有活着的细菌,也有干瘪了但未必死亡的细菌。尽管在宇宙尘埃中它们可能只有1%,但毕竟它们弥漫在宇宙中。
  就是说所谓“真空”的太空,根本不是真空,到处存在着物质。它们组成星际云,在2.5厘米的直线长度内,就会有2.5万个极微小的颗粒。在银河系中有9/10是星际云。可想而知,这其中微生物之众了。射电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太空中发现了50多种复杂的有机分子,便如甲酸、甲烷、乙醇、甲醛聚合体、氨基酸,以及碳化物。这些化学物质,弥漫于宇宙。地球是宇宙太空中的一分子,同样被这些物质、微生物、细菌之类包裹着,并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天体将生命种子撒向地球。
  不过,作为地球生命的基础是氧和碳。这两种基本物质生成的主体地球生命,却是宇宙中诸生命形态的一种形态。有人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彗星殒落地球的结果。水是H,0,是氢和氧的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地球生命的支柱。一些科学家的结论是,如果具备了氧和碳这两种元素,宇宙中任何地方的智慧生命体都应具有地球人的特点,99%会很像地球人。彗星有可能成为在宇宙中携带和传播氧、碳、氮、微生物、氨基酸、蛋白质一类生命基因和生命种子的媒介。这可以称之为宇宙生命的迁徙传播。
  (三)宇宙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但宇宙生命形态一定是多样的,不会都同地球一样。在银河系中,相信有和地球生态环境相同或类似的。在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同一的,这可以看作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特殊的物质构成和特殊位置的产物。但在其他生命种系中,氧、碳、氨基酸,不一定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可能是其他物质。
  1993年11月1日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新闻联播报道称:罗马尼亚科学家在一个水下洞穴发现一些非寻常生物,有蜘蛛、蝎子等。此洞穴已有一百多万年,隔绝阳光、空气,这些动物视觉退化,但触觉发达。微生物靠吸收硫化氢蒸汽的热量来获得能量。由此可见,阳光不是生物的必需条件。
  这提示我们,在广阔的宇宙中除了有可见光,例如像阳光那样的星系中,可能生命构成的基本物质同地球生命相同或类似,靠光合作用、新陈代谢;而在黑暗的星系中,在没有光的星球上,也可能会有像地球上的水下洞穴中生存的那种不需要光的生命。因为生命的本质是靠一种宇宙能量的演化构成它的代谢系统,水下生物是通过“吸收硫化氢蒸汽的热量获得能量”,而不是靠光合作用产生能量。那么,宇宙中生命密码的物质元素——生命信息元,也就会是多类型的,这也就造成了外星生命的多元性或多样性,不可能也不必都和地球生命相同。
  建立起宇宙生命多元化多样性的观念很重要。人们习惯于用已知的东西衡量一切,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未知的一切。这很危险,这是僵化,很易走人误区。宇宙就是一个太极圈:有阳仪——可见光的白洞阳性刚性正世界,这个世界中银河系中太阳系中的地球,可以作为一个范例,但地球上还有水下无光洞穴中的“硫化生物”,正好与阳仪中有阴仪因素(阳中含阴);有阴仪
  ——不可见光的黑洞阴性柔性负世界,这个世界中的范例,限于现代天文观测仪器多数是建立在“光”的基础上,所谓“光学仪器”,还观察不到不可见光的天体星系世界系统,这种系统是一定存在的。它有吸聚力,射电天文观测仪器发出的信息,大概有去无回,所以反馈不回来。宇宙演化的全过程同时展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层次上,上举地球上既有阳性“碳化光和生物”,又有“硫化无光生物”,正证实了这一点。反过来,另一宇宙群体中必然也有无光阴性生物和有光阳性生物,其生存环境或正好当与地球相反:星表为无光生物群,星体“水下”为有光生物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