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官场”的进退得失 与时更新,2009-09-18 09:46:08
一是要把大局看重一点。顾全大局,是为人处世之要义,也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张思德是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当了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但他顾全大局:“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这样的高风亮节很值得我们学习。个人与组织何轻何重、孰主孰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始终把组织决定放在第一位,应时刻想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结果,是组织上安排的结果。党员干部只有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的义务,而无向组织讨价还价的权力。如果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个人与大局的关系,个人的想法一旦实现不了,个人的目的一旦达不到,就对组织不满,怨天尤人,只会犯错误,葬送自己的前途。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服从大局。 二是要把名利看淡一点。“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哲理,是一种本色,也是一种功夫。浓烈最终归于平淡,万事万物皆是此理。克里姆林宫内有位老清洁工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他的话道出了人生真谛:一国之君也好,一芥平民也罢,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而做好自己的事,就要有好的心情。党员干部一定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正确看待个人的上与下、得与失、快于慢。上与下、得与失、快于慢,都是相对的、辩证的。有上就有下,再高的职务,再大的能耐,总有下的时候;有得也有失,有时表面上看是多得一些,但实际上却失去很多;有失也有得,有时表面上看是少得甚至没得,但后来却得到了很多;有的干部首先发展快但后来慢了,有的干部首先提拔慢但后来却提拔快些。“当官一张纸,服务一辈子”。人生的价值不仅是当官,更重要的是奉献。因此,无论上与下、得与失、快与慢,都要淡泊名利、正确对待,不要计较一时职务的上与下、一时个人的得与失、一时提拔的快与慢,只有真正做到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宠、失不惊,快不傲、慢不怨,才会摆脱那些无谓的困惑和烦恼,才会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愉悦心态,才会始终感到工作着就是快乐的,才会把自己的人生装扮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是要把目光看远一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时所写下的千古名句。诗人以豪迈的笔法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进取和追求应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是人才,只要业绩突出,组织上会重视你的,领导会重用你的。党的事业需要千百万有真才实学、能够真抓实干的干部。 四是要把自己看低一点。于丹在解读《论语》中指出,我们现在的困惑是:看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因此总是不满足。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一句话“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是聪明的人、上等人;不知道自己半斤八两,自以为是,会出问题。”人难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面对进退留转,我们的每个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看低一点,不要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要多想想在能力素质上,还有哪些人比我强,在工作成绩上,还有哪些人比我突出,多想想自己怎样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不要过高的估价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才能够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