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wangwenpin85 2010-01-31

编者按: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王炽开,是一个二十世纪初从广东到上海来淘金的外来移民,他在上海毕生的艰苦奋斗见证了上海这个移民城市的百年兴衰。 王炽开从一个德商照相馆里的小学徒到独立经营一家照相馆,王开照相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照相馆发展成上海照相业的龙头老大,王炽开的成功,他所倡导的经商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质量为本,大规模的广告效应,热情周到的服务,广罗人才,这些恒久不变的商战真谛蕴涵着王炽开的远见卓识和精明智慧。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1.上海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拍摄于1860

2.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王炽开

3.王炽开就工过的照相馆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上海外滩全景,拍摄于1930年左右, 长130,厘米宽25厘米.上海王开照相馆摄.

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就有这样一家创业历史达80余年的照相馆,不仅“老上海”对它念念不忘,而且外地顾客,乃至海外游子都留恋着曾经在这里享受过的优质服务,有的老人甚至指定儿孙辈一定要到这里来拍婚纱照,为的是一个“放心”。这家大名鼎鼎的照相馆,就是1920年创办的“王开”。

上海的照相业,起始于清朝末年。同治年间,上海还没有正式的照相馆,只有几个日本人和法国人从国外带来照相机替人有偿拍照,开价很高。因当时一般中国人都未曾拍过照,对此很感新奇,有人不免硬硬头皮付出高价去尝试一下这新鲜玩意,所以这几个外国人生意还不错。至于照相技术,洋人则是严格保密,决不外传。直到光绪初年,照相技术才流传开来,有些中国人学会了拍照,照相馆也陆续出现。

上海最早开设的照相馆是在三马路(今汉口路)上的“苏三兴”,由广东人苏三兴创办,但开业没多久就停业了。此后在上海照相行业崭露头角的是耀华、英昌、宝记、同生4家,人称上海照相业的“四大天王”,各自都有看家本领。这时,创办王开照相馆的广东人王炽开,还在耀华照相馆里学生意。他心灵手巧,一心钻研拍照技术。“耀华”的看家本领是出门外拍,他在此学到了一手外出拍照的技术。

在“耀华”满师后,王炽开又到一家美商所开的照相馆就业。在此期间,孙中山、宋庆龄曾到这家照相馆拍照,王炽开有幸接待了这对伟人。来拍照那天,孙中山穿着一套简朴的中山装,宋庆龄则穿一套女式西装。他们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拍照前与摄影师王炽开亲切交谈,使他十分感动。这件事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18年,王炽开与一位原来的同事周某合伙开了一家英明照相馆,因各有打算,无所建树,不久便拆伙分道扬镳。1920年底,王炽开独自创设了王开照相馆,逐步创出了牌子。“王开”初创时,只有一间摄影室和几名职工,后来逐步扩展为双开间店面。它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等各类照片,兼营照相器材,但生意依然比较清淡,前来光顾拍照的人很少。

王炽开虽然初涉商海,却十分谙熟经营之道。为大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不惜大量投资作广告宣传,与新闻媒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时,沪宁铁路沿线几乎站站都有“王开”的广告牌,沪上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等也经常刊登有关“王开”的消息和广告。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但“王开”真正出名,是通过两件“出奇制胜”的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随即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此后,上海10万市民举行大会,悼念孙中山。王炽开通过关系,派出摄影师前往北京,再跟随为中山陵选址的人们到达南京,然后再回上海,拍摄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一代伟人送行的历史性场面。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中高层军政人员,影响很大,“王开”一时声名大振。

另一件事是在1927年。当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运动会举办方以招标方式招商承包拍摄运动会上各项赛事的精彩镜头。王炽开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让“王开”提高知名度的大好时机。他不惜代价地投标获得了这次运动会上所有比赛的摄影权。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王开”派出了技术最好的摄影师,再临时招聘一些摄影人员作助手,组成四个摄影小组,活跃在竞赛场上。他们特意使用了当时比较高级的“罗勒发来克斯”快镜,抢拍了许多精彩的比赛场景,并赶在当天晚上冲洗出来,及时地收费提供给各家报社。当时上海各报社大都没有专职的摄影记者,而市民却十分关注远东运动会的情况,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尤其是赛场上的实况镜头,因此各大报社竞相向“王开”购买每天的竞赛新闻照片。“王开”的照片价格开得不高,但有附带条件,就是在刊登的每幅照片下都要注明“上海王开照相馆摄”字样。由于当时在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是这一阶段上海大小各报每天必登的头条新闻,竞技的特写照片更是广大读者十分欢迎的内容,而“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这使得王开照相馆在全国亮出了招牌,信誉和知名度大增,不仅上海的顾客纷至沓来,连各地来上海探亲或办事的顾客也慕名而来。“王开”的招牌成了名牌,生意越来越兴隆。
       

然而,王炽开并未因此而自满、懈怠起来。他认为,广告宣传只是起了个提高知名度、招徕顾客的作用,真正的名牌还是要靠货真价实、质量第一的精神来开创。王炽开选用的底片、相纸、洗印药水等照相原材料,都是上乘品牌,决不以次充好。在抗战期间,他因积极抵制日货而不用日本产品,但为了保证质量,不惜出高价从美国、德国买来高档原材料使用。他公开宣称,要创名店名牌,一定要让顾客满意。顾客如认为拍得不满意可以重拍,直到满意为止。

王炽开本人常住在店内,每天一早就要检查底片拍摄的质量,晚上又要亲自逐张检查洗印出来的成品。他订有一条规矩,凡店内印放的照片,均须由他自己验查放行。凡查到底片或成品中有断眉毛、大小眼睛、眼镜反光等问题的,都要剔出来重修、重印或重拍,照片着色也必须做到鲜活逼真。有一天晚上他在检查成品时,拿起一张印放好的12 照片仔细审视,觉得印放不符合要求,便毫不犹豫地撕掉了;接着检查第2张,发现又是同样的毛病,便又撕掉了。那天,他当着大家的面,一连撕掉100多张照片,在场者无不心惊。第二天,有关员工加倍认真地重新印放了被老板撕毁的照片,又经他检查才得以通过。在王炽开严格的质量要求下,“王开”员工无不认真对待工作、刻苦钻研业务。

为创“王开”名牌,王炽开十分重视聘用人材。当时有个独资开一家小照相馆的摄影技师,擅长人像摄影,但业务却很清淡。王炽开就以高于一般职工一倍的工资将他聘来,加强“王开”的技术力量。另有一位身怀绝招的照相技师,他能使照片上闭着的眼睛睁开来,俗称“眼开刀”。王炽开便将他请来面试,果然名不虚传,立即先付三个月工资,邀他加盟本店。就这样,王炽开网罗了大量名师高手,使“王开”成为当时上海照相业中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一家。

为使拍摄的照片形象逼真,“王开”店堂内从楼梯到摄影室全部铺上特制的橡皮地毯,工作人员走动时必须轻手轻脚,以免摄影时受到震动。摄影室采用数十只灯泡并列的“条子光”或“四连灯”作光源,使拍摄的照片立体感强、轮廓分明。不论生意大小,“王开”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尤其是结婚照,它典型地体现了“王开”的特色。

王炽开认为,一张结婚照关系到新婚夫妻两人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拍得好,可为新人增添喜气。他曾公开对外宣称,他拍的结婚照要使新人红颜长驻、永不褪色。当时同行中有人讥笑他是在吹牛,时间长了,照片哪能不褪色?然而,数十年后,一对青年男女到“王开”来拍结婚照,特地带来了男方祖父母当年结婚时在这里拍的照片。数十年过去了,这张结婚照果然仍旧保持原样,未曾褪色,历史为王炽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平的评价。“不褪色”乃是王炽开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其关键在于照片上的药水一定要漂洗干净,除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各种诱因。

上海解放之初,王炽开曾去香港探亲访友,有人劝他留下,不要再回上海,说是凭着“王开”这块金字招牌,肯定能财运亨通。但王炽开不为所动,依旧回到上海,一如既往地苦心经营,继续为“王开”贡献力量。(转载:凤凰照相)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贝润生六十大寿全家合影

民国十八年(1939年)十月二十三 日贝润生先生六十寿辰摄影纪念 .全家128口人合影.贝润生是著名的建筑师贝聿明的叔祖父,是上海著名的颜料大王.照片长100厘米,高25厘米,上海中华照相馆摄.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上海捷元照相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澳门生和影相写画

详细介绍: 照相馆大概成立于1880年,他们买当时有名的照片,再用自己的照相机进行翻拍,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给旅游者.这张照片上的人为李鸿章,是当时中国著名摄影师梁时泰所拍.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世界巨人詹五九

详细介绍: 蛋白照片。高9.2厘米,宽5.5厘米。詹世钗(小名詹五九),清朝徽洲府,今江西婺源县人。詹五九实际高度为2.4米左右。詹世钗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时,被美国人发现并重金聘请,曾周游世界表演,后入英国籍,娶英国人为妻,晚年客死(客死:死于异地他乡。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常年在外奔波,老来临死仍回不了家,犹如在异地为客,故称之为客死)英国。《夜雨秋灯录》卷四“长人篇”、《拍案惊奇》、《今古奇观》等,对詹世钗均有详细记载。 目前,婺源县博物馆还保存詹五九的云鞋一双。此照片拍摄于1880年左右,是与当地一对定娃娃亲的中国人合影。香港佛罗伊德照相楼摄。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香港缤纶影像

详细介绍: 创办人温棣南,广东人。其父亲在广州大新街经营苏杭布匹。店名缤纶。常与外国人往来贸易。当时有个美国人从香港来广州,带有器械,准备拍摄广州风景。驻在店里,棣南很是羡慕,学会了摄影术。当时还是同治年间(1861—1875),干片还没有发明,所使用的是湿片和蛋白纸。棣南学成后,即在本店开业,并传授摄影术给他兄弟。他的两个兄弟在1864年在香港开设了缤纶照相馆。缤纶照相成为当时香港最大的照相馆之一。此CDV商标制作于1868年.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老天祥大药房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清代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前门楼

中国照相业老字号——王炽开和王开照相馆

俯看澳门

详细介绍: 银版 拍摄于1844年 10.8CM X 12.7CM
 王开照相馆开设于1920年,它的老板是广东人王炽开。初创时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等各类照片,但当时的生意比较清淡。在当时的上海,拥有私人照相机的家庭凤毛麟角,而且大都是外国人和有钱的华人。对一般家庭而言,到照相馆去照像是一件非常郑重而奢华的事情。

  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王炽开不惜大量投资作广告宣传。当时,沪宁铁路沿线几乎站站都有王开的广告牌,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大报也经常刊登王开的广告。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但王开真正出名,却是通过两件“出奇制胜”的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的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

    王炽开通过努力,被有关方面邀请派人赴京拍摄追悼活动。为此,王炽开派出最好的摄影师,拍摄了孙中山葬礼的全过程。王开的摄影师不仅拍摄了许多的珍贵照片,还拍摄了一千多英尺的电影胶卷。随后,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军政要员,影响很大,一时间王开名声大振。

  另一件事发生在1927年,当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组织方采用招标方式公开招募摄影师,结果王开照相馆以其实力和声誉战胜所有对手一举中标。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王炽开亲自率四个摄影小组上阵,在运动场上拍摄了许多精彩的照片。

  当时,远东运动会后,王炽开在他的花园请员工吃饭时的情景。上海的报馆还没有专业的摄影记者,王炽开便将他们拍摄的这些新闻照片低价甚至无偿提供给报纸刊登。“每天早上5点钟和下午5点钟,(我们)就把相片集中起来,一份一份摆好,给《中华日报》、《新民报》、《大公报》的(照片)统统摆好,然后让他们拿去。但是有个条件,报馆拿回去刊登这些照片时,一定要写‘王开摄’。”时任王开照相馆摄影师的王振寰回忆道。

  这样,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从此王开成了闻名全国的名牌,生意越来越兴隆。

  王炽开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了知名度,招揽来顾客,但他认为,真正的名牌还是要靠货真价实、质量第一。王炽开本人常住在店内,每天都要检查底片和照片拍摄的质量。有一次,他当着大家的面,一连撕掉一百多张照片,在场者无不心惊。

  而为保证照片的高质量,王炽开更是不惜重金聘用人才。“哪个职工本事好就挖过来。最高峰,一个叫胡为的摄影师,一个月一百块大洋,我们两块五,他挣一百块。”“所以其他照相馆的都愿到王开来,全上海照相馆待遇王开最好。”王振寰又说。

  几十年过去了,王开照相馆拍摄的结婚照仍旧保持原样,未曾褪色,历史为王炽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平的评价。

 


  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王炽开


  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就有这样一家创业历史达80余年的照相馆,不仅“老上海”对它念念不忘,而且外地顾客,乃至海外游子都留恋着曾经在这里享受过的优质服务,有的老人甚至指定儿孙辈一定要到这里来拍婚纱照,为的是一个“放心”。这家大名鼎鼎的照相馆,就是1920年创办的“王开”。

  上海的照相业,起始于清朝末年。同治年间,上海还没有正式的照相馆,只有几个日本人和法国人从国外带来照相机替人有偿拍照,开价很高。因当时一般中国人都未曾拍过照,对此很感新奇,有人不免硬硬头皮付出高价去尝试一下这新鲜玩意,所以这几个外国人生意还不错。至于照相技术,洋人则是严格保密,决不外传。直到光绪初年,照相技术才流传开来,有些中国人学会了拍照,照相馆也陆续出现。

  上海最早开设的照相馆是在三马路(今汉口路)上的“苏三兴”,由广东人苏三兴创办,但开业没多久就停业了。此后在上海照相行业崭露头角的是耀华、英昌、宝记、同生4家,人称上海照相业的“四大天王”,各自都有看家本领。这时,创办王开照相馆的广东人王炽开,还在耀华照相馆里学生意。他心灵手巧,一心钻研拍照技术。“耀华”的看家本领是出门外拍,他在此学到了一手外出拍照的技术。

  在“耀华”满师后,王炽开又到一家美商所开的照相馆就业。在此期间,孙中山、宋庆龄曾到这家照相馆拍照,王炽开有幸接待了这对伟人。来拍照那天,孙中山穿着一套简朴的中山装,宋庆龄则穿一套女式西装。他们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拍照前与摄影师王炽开亲切交谈,使他十分感动。这件事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18年,王炽开与一位原来的同事周某合伙开了一家英明照相馆,因各有打算,无所建树,不久便拆伙分道扬镳。1920年底,王炽开独自创设了王开照相馆,逐步创出了牌子。“王开”初创时,只有一间摄影室和几名职工,后来逐步扩展为双开间店面。它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等各类照片,兼营照相器材,但生意依然比较清淡,前来光顾拍照的人很少。

  王炽开虽然初涉商海,却十分谙熟经营之道。为大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不惜大量投资作广告宣传,与新闻媒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时,沪宁铁路沿线几乎站站都有“王开”的广告牌,沪上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等也经常刊登有关“王开”的消息和广告。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但“王开”真正出名,是通过两件“出奇制胜”的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随即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此后,上海10万市民举行大会,悼念孙中山。王炽开通过关系,派出摄影师前往北京,再跟随为中山陵选址的人们到达南京,然后再回上海,拍摄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一代伟人送行的历史性场面。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中高层军政人员,影响很大,“王开”一时声名大振。

  另一件事是在1927年。当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运动会举办方以招标方式招商承包拍摄运动会上各项赛事的精彩镜头。王炽开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让“王开”提高知名度的大好时机。他不惜代价地投标获得了这次运动会上所有比赛的摄影权。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王开”派出了技术最好的摄影师,再临时招聘一些摄影人员作助手,组成四个摄影小组,活跃在竞赛场上。他们特意使用了当时比较高级的“罗勒发来克斯”快镜,抢拍了许多精彩的比赛场景,并赶在当天晚上冲洗出来,及时地收费提供给各家报社。当时上海各报社大都没有专职的摄影记者,而市民却十分关注远东运动会的情况,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尤其是赛场上的实况镜头,因此各大报社竞相向“王开”购买每天的竞赛新闻照片。“王开”的照片价格开得不高,但有附带条件,就是在刊登的每幅照片下都要注明“上海王开照相馆摄”字样。由于当时在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是这一阶段上海大小各报每天必登的头条新闻,竞技的特写照片更是广大读者十分欢迎的内容,而“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这使得王开照相馆在全国亮出了招牌,信誉和知名度大增,不仅上海的顾客纷至沓来,连各地来上海探亲或办事的顾客也慕名而来。“王开”的招牌成了名牌,生意越来越兴隆。

  然而,王炽开并未因此而自满、懈怠起来。他认为,广告宣传只是起了个提高知名度、招徕顾客的作用,真正的名牌还是要靠货真价实、质量第一的精神来开创。王炽开选用的底片、相纸、洗印药水等照相原材料,都是上乘品牌,决不以次充好。在抗战期间,他因积极抵制日货而不用日本产品,但为了保证质量,不惜出高价从美国、德国买来高档原材料使用。他公开宣称,要创名店名牌,一定要让顾客满意。顾客如认为拍得不满意可以重拍,直到满意为止。

  王炽开本人常住在店内,每天一早就要检查底片拍摄的质量,晚上又要亲自逐张检查洗印出来的成品。他订有一条规矩,凡店内印放的照片,均须由他自己验查放行。凡查到底片或成品中有断眉毛、大小眼睛、眼镜反光等问题的,都要剔出来重修、重印或重拍,照片着色也必须做到鲜活逼真。有一天晚上他在检查成品时,拿起一张印放好的12 照片仔细审视,觉得印放不符合要求,便毫不犹豫地撕掉了;接着检查第2张,发现又是同样的毛病,便又撕掉了。那天,他当着大家的面,一连撕掉100多张照片,在场者无不心惊。第二天,有关员工加倍认真地重新印放了被老板撕毁的照片,又经他检查才得以通过。在王炽开严格的质量要求下,“王开”员工无不认真对待工作、刻苦钻研业务。

  为创“王开”名牌,王炽开十分重视聘用人材。当时有个独资开一家小照相馆的摄影技师,擅长人像摄影,但业务却很清淡。王炽开就以高于一般职工一倍的工资将他聘来,加强“王开”的技术力量。另有一位身怀绝招的照相技师,他能使照片上闭着的眼睛睁开来,俗称“眼开刀”。王炽开便将他请来面试,果然名不虚传,立即先付三个月工资,邀他加盟本店。就这样,王炽开网罗了大量名师高手,使“王开”成为当时上海照相业中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一家。

  为使拍摄的照片形象逼真,“王开”店堂内从楼梯到摄影室全部铺上特制的橡皮地毯,工作人员走动时必须轻手轻脚,以免摄影时受到震动。摄影室采用数十只灯泡并列的“条子光”或“四连灯”作光源,使拍摄的照片立体感强、轮廓分明。不论生意大小,“王开”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尤其是结婚照,它典型地体现了“王开”的特色。

  王炽开认为,一张结婚照关系到新婚夫妻两人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拍得好,可为新人增添喜气。他曾公开对外宣称,他拍的结婚照要使新人红颜长驻、永不褪色。当时同行中有人讥笑他是在吹牛,时间长了,照片哪能不褪色?然而,数十年后,一对青年男女到“王开”来拍结婚照,特地带来了男方祖父母当年结婚时在这里拍的照片。数十年过去了,这张结婚照果然仍旧保持原样,未曾褪色,历史为王炽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平的评价。“不褪色”乃是王炽开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其关键在于照片上的药水一定要漂洗干净,除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各种诱因。

  上海解放之初,王炽开曾去香港探亲访友,有人劝他留下,不要再回上海,说是凭着“王开”这块金字招牌,肯定能财运亨通。但王炽开不为所动,依旧回到上海,一如既往地苦心经营,继续为“王开”贡献力量。

中国最早的老照相馆考证及名录
http://www./yjwz/detail.asp?id=23&type=1

图片名称: 上海外滩全景
详细介绍: 拍摄于1930年左右, 长130厘米,宽25厘米.上海王开照相馆摄.

图片名称: 贝润生六十大寿全家合影
详细介绍: 民国十八年(1939年)十月二十三 日贝润生先生六十寿辰摄影纪念 .全家128口人合影.贝润生是著名的建筑师贝聿明的叔祖父,是上海著名的颜料大王.照片长100厘米,高25厘米,上海中华照相馆摄.

图片名称: 上海捷元照相

图片名称: 男人头像
详细介绍: 中国的柜厨照片中,基本都是全身照片,像这样的头像只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才开始出现.此照片摄于1914年左右.上海捷元照相.

图片名称: 澳门生和影相写画
详细介绍: 照相馆大概成立于1880年,他们买当时有名的照片,再用自己的照相机进行翻拍,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给旅游者.这张照片上的人为李鸿章,是当时中国著名摄影师梁时泰所拍.

图片名称: 世界巨人詹五九
详细介绍: 蛋白照片。高9.2厘米,宽5.5厘米。詹世钗(小名詹五九),清朝徽洲府,今江西婺源县人。詹五九实际高度为2.4米左右。詹世钗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时,被美国人发现并重金聘请,曾周游世界表演,后入英国籍,娶英国人为妻,晚年客死(客死:死于异地他乡。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常年在外奔波,老来临死仍回不了家,犹如在异地为客,故称之为客死)英国。《夜雨秋灯录》卷四“长人篇”、《拍案惊奇》、《今古奇观》等,对詹世钗均有详细记载。 目前,婺源县博物馆还保存詹五九的云鞋一双。此照片拍摄于1880年左右,是与当地一对定娃娃亲的中国人合影。香港佛罗伊德照相楼摄。


图片名称: 香港缤纶影像
详细介绍: 创办人温棣南,广东人。其父亲在广州大新街经营苏杭布匹。店名缤纶。常与外国人往来贸易。当时有个美国人从香港来广州,带有器械,准备拍摄广州风景。驻在店里,棣南很是羡慕,学会了摄影术。当时还是同治年间(1861—1875),干片还没有发明,所使用的是湿片和蛋白纸。棣南学成后,即在本店开业,并传授摄影术给他兄弟。他的两个兄弟在1864年在香港开设了缤纶照相馆。缤纶照相成为当时香港最大的照相馆之一。此CDV商标制作于1868年.

图片名称: 三兴照相
详细介绍: 三马路上的三兴照相为上海最早的一批照相馆之一.大概活跃于1860年到1880年.

图片名称: 老天祥大药房

图片名称: 清代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前门楼

图片名称: 俯看澳门
详细介绍: 银版 拍摄于1844年 10.8CM X 12.7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