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作者:张霆

 zhengyao 2010-02-11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张霆
 
(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1)(P:1634 《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11期)
 
摘要:使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并举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3验案。
 
关键词:肺癌;咳嗽;经方;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7)11-1634-02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临床常见咳嗽缠绵难愈,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阻碍进一步治疗。目前疗效仍不满意。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被称为医方之祖,历经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确有良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现举3验案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1 甘草干姜汤案

赵某,女,68岁。2006年4月15日初诊。2个月前吐大量痰涎稀白色,夜间不能平卧,影响睡眠。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服抗生素及清肺化痰之剂治疗2个月余,咳嗽仍时轻时剧,始终未断,腰痛半月余。由家人送至某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示:左上叶舌段开口黏膜纹理纵行走向,表面不光滑,镜下见2.5cm×2.9cm大小肿块。诊为左中央型肺癌(Ⅲ期,腺癌);胸片示:胸2椎体压缩性改变。后经2轮化疗,其间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病静滴肌氨肽苷阿魏酸钠灯盏花素等药。患者症情稍好转,惟日夜咳嗽,未能缓解。1周前症状加重,不间断地咳吐稀白痰,痰培养示美洲爱文菌(纯培养),并静滴依诺沙星3天,给予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雾化吸入,效不佳,改用罗红霉素、头孢他啶静滴仍未效。查体双肺闻及湿性罗音,端坐位,双下肢水肿,气喘不能平卧,肝肾功能正常,药敏实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四环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等皆耐药,转求中医治疗。
 
刻下:不间断咳吐大量稀白痰,气喘不能平卧,汗出,夜不能寐咽中如有物阻胸闷头晕尿频、双下肢水肿,双侧肢体困重无力,右手拇指及左手麻木,舌淡苔白滑,脉沉弱。甘草干姜汤加味,处方:炮姜6g、炙甘草9g;防己9g、黄芪18g、白术15g;茯苓18g、桂枝6g。2剂。服药后痰量增多,并自觉胃脘灼热,第2天痰量渐减,胃脘灼热减轻。复诊:2剂后痰量明显减少,且能平卧,水肿减轻,但仍咽中如有物阻、胸闷,上方加姜半夏12g、厚朴9g,此方服7剂,已不吐痰涎,能平卧,夜寐可,其他诸证减轻。
 
按:古无肺癌之名,其因多为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而入,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郁阻,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经曰:“卒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成矣。”于是痰气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
 
该患以肺气痿弱不振,多唾涎沫为主要症状。《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曰:“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甘草干姜汤为此而设。癌瘤在肺,耗伤气血,上焦阳虚,肺中虚冷,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则频吐涎沫。肺虚不能固表则汗出。津不上承则头晕。上焦虚冷不能制约下焦,出现尿频,双下肢水肿。水湿内停气道不利,纳气失司则咽中如有物阻,胸闷,喘不能卧。不间断吐痰涎则夜不能寐。双侧肢体困重、手指麻木为痰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辨证为阳虚失摄,风湿阻络。故用甘草干姜汤以温肺益气摄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意在固表祛风除湿。而加茯苓桂枝取其振奋阳气,健脾利湿之效。用药后痰量更多为正气转复祛邪之故,而胃肮灼热为阴盛格阳,正邪相争所致。因药证合拍故诸症减轻,二诊加半夏厚朴,乃取半夏厚朴汤治疗痰凝气滞的梅核气之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许某,男,81岁。2005年11月因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发热1个月,住某医院,经CT检查发现肺门部团块影,诊为肺癌,急转上级医院查治,诊为肺癌并行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时,发现肺癌组织已侵犯肺门纵膈及主动脉旁淋巴结粘连,无法切除,仅作活检而关胸。病理报告:肺鳞癌。伤口愈合后,化疗4次,患者咳嗽等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控制,且因化疗副作用,引起神疲头昏,呕恶纳差,自觉病情有增无减。

2006年1月22日就诊,刻下喘咳气促黄涎痰面色潮红,下肢浮肿胸胁胀满心悸,舌质红紫,苔少欠津,脉弦略数。
余初以为,痰热壅肺为标,肾阳虚衰,气化无权为本,标本各异,清化痰热与温肾化气如何使用,实难取舍。转念深思,舌苔虽绛少津,但舌体肥,脉弦中见沉,症见下肢浮肿、心悸、尿短少,伴心烦,欲吐不吐等,此乃肾阳不足,肾为胃之关,气化无权,而致水气上凌于心,津气不能上承。虽有痰热之象,证属本虚标实,其本仍在肾阳虚损古云:寒极则死,阳回则生。故治当温运。待水气得化,诸症除矣。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少佐清疏之品。处方:麻黄6g,附子6g,细辛3g,茯苓15g,泽泻12g,淡竹叶12g,仙鹤草18g,4剂后诸症减退,舌质由红绛转为淡紫,苔光润有津,脉弦数转为沉弦,后以固本平喘之剂收功,调理而安。
 
按:肺癌患者以老年为多,不少兼有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等症,此类属上实下虚者多,故临床可寒热互见,似非典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本方为《伤寒论》(赵本第301条)少阴太阳表证的两感证而设之表里同治方临床运用相当广泛,对痰饮病证有温化之效,尤以久之咳喘,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水泛为痰,症见咳喘引痛气短背寒喘息不得卧浮肿心下悸胸胁支满等虚寒症,以及屡用它药治疗效果不佳者,用此方多验。盖老年肺癌多多阳气式微,气化失司,临床兼有痰热或伤阴之象。仍应治其本,以振奋肾阳为主,振奋虚惫之阳气。于年老体虚咳喘痰饮久发不愈者,尤为相宜。方中麻黄引经利肺定喘,附子益火温肾。配细辛直入少阴,强心利尿。细辛温化痰饮,止咳平喘。本例用此方,亦合温药各之之旨。必需指出的是:脉数、心率过速者,切忌此方,或慎用此方。本案例由于辨证入扣,故纳药切底,获桴鼓之效。
 
3 小青龙汤案

朱某,男,52岁。患者2004年5月始起咽喉作痒作呛,随之咳嗽频作,日渐加剧。伴胸闷气促,甚则如窒息状,痰咯白黏,入夜难以平卧。2005年6月起出现干咳少痰,胸闷,午后发热,周身乏力,曾投用大量抗生素、激素、支气管解痉剂及喷雾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某结防所胸片查示:右下肺球形病灶。转院查治,作痰涂片发现癌细胞,又行支气管镜检并取活检,病理报为肺小细胞癌。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行3次化疗及胸部放射治疗,病情示见好转,且反复性咳嗽喘促,且越发越甚。
 
2006年6月21日突咳喘剧作,医始投射干麻黄汤未效。迁延数日后,延他医,初服红参,继服高丽参,后服人参精,历时10余日,病情逐日加重,邀余诊治。刻下观其形面如染咳喘抬肩端坐如钟,既不偏,又不能仰。神志尚清,语言断续,但吐字清晰。咳嗽倾频时作干呕痰涎较盛,量多、色白清稀。头面汗出如珠。其证确有垂危之势。但其脉四至,沉弦且紧,至数均匀和缓,似非绝证。遂投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6g,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6g,干姜6g,大枣15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12g,杏仁9g。上方服用,果然捷效,当晚喘咳嗽减半。2剂后呼吸平缓,汗出顿止,能平卧,并进饮食。时隔数日,咳喘虽转愈,但见下半身浮肿继续投以牡蛎泽泻散《伤寒论》经云:“大病之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服3剂后肿消退。由于喘息日久,导致筋脉挛缩,加之汗出津伤,筋脉失养,病后两手掌及手指弯曲呈弓状,调理数月后逐渐恢复。
 
按:患者癌瘤袭肺虽久,但素体健壮,且精与神俱存。虽气短难言,但声音清晰,语言断续乃呼吸急促所致。虽汗自出,但仅见于面部,由口急而迫液外出,外气皮不固也。虽有恶寒,但四肢不甚冷,非真阳虚衰,应视为表证恶寒。频频咳嗽、干呕,不得卧,为水饮内停之疚。水停心下,胃气上逆则干呕。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致肺气失宣,肃降失常,痰气交阻而喘息咳嗽。其脉沉弦且紧,弦主痰饮,紧主寒,为痰饮之常脉。
 
《伤寒论》经文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脉证相参甚相合。盖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散寒逐饮之常用方剂。方内既有麻黄之发汗平喘,又有五味子、白芍之收敛,一开一合致散而肺气不伤。《伤寒论》原为表实无汗而兼内饮者设,可常用于微见汗出者佳。方内有五味子、白芍之酸敛作用,若见无汗而喘者肺气闭寒,五味子不可轻投。微汗出者肺气已开,酸收之品适宜。今患者头面部汗出淋滴,故减轻麻黄用量,加重五味子用量,以防发散太过之弊。加杏仁、桂枝以加速泻肺利水而平喘。加大枣平和诸药保护胃气。可见肺癌之咳不外虚实两端,然而虚实二证青白分明,显而易辨,常错综复杂,临证当机圆法活,方可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