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校首届国学,,,

 易通123 2010-02-11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即为‘九五之尊’。”课堂上,一位儒雅之师正在讲解中华传统古籍——《周易》,数十名学生正襟危坐,屏息静听。
    这是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首届国学班,即本科生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子们开堂上课的一幕。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将在4年大学生活中完成除专业外的23门国学课程的学习。
    报名火爆
    “我进国学班了!”2006级的单怡同学得知自己被国学班录取后开心地对友人说,“我可以学到自己想知道却不知道的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修养,真好!”
    首届国学班招收对象是2006级学生,学生自愿报名后选拔出40名相对较优秀者进入该班学习。虽然招生名额有限,要求也较严格,但报名者仍然踊跃。历史文化学院的200余名名新生中,有近80%的学生报名,其中不乏对国学充满浓厚兴趣者。冯铁辛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因自幼就对国学知识抱着崇敬之情,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他说:“古语所说‘野凫仙鹤’,即野鸭腿短,仙鹤脚长,但从来没有人去绝长续短,追求一体平均。而现在却有人将中国文化强行依附于西方体系之下,这么走下去,我们谬矣!我希望自己,还有更多的人,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把传统文明一点一点地传给世人。”
    大量旁听生
    该国学班是我校实施创新人才实验班工程的一部分,学生们在完成以往学院开设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将在8个学期内系统学习儒学、易学、佛学与佛教、道家与道教等经典学说,具体课程包括《论语导读》、《孟子导读》、《老子导读》、《庄子导读》、《中国佛学导论》、《道家思想研究》等共计23门。
    本学期,该国学班开设了《国学概论》和《周易导读》两门课程,分别由风趣幽默的邹芙都老师和儒雅睿智的秦学颀老师主讲。两位老师的课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也吸引了大批非国学班学生乃至老师前来旁听。为满足学生要求,学院商讨决定,酌情为感兴趣的学生增添座位旁听。
    该学院辅导员付玉强也是国学班的旁听生,他坦言自己对周易十分感兴趣。通过几次听讲,久居他心中的几个关于“九五至尊”、“否极泰来”、“三阳开泰”的疑惑都被老师解答,他觉得周易更有意思了。
    “薪尽火传”
    国学班开课已逾一月,学子们的学习逐渐深入,每个人都对国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国学班的一员,黄贤静同学娓娓道出心中的感触:“从第一次上课,便深深地感受到国学的厚实与沉重。不禁感慨,这卷帙浩繁的书籍恐穷吾一生也无法阅尽!”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古文功底不足,就渐渐加大了对古文学习的力度。
同班的冯铁辛同学说:“文化像活跃的火焰,终究有熄灭的一天,连太阳也不例外。如果一味谨慎地守护这火焰,那么剩下的只能是一堆灰烬。要想延续他,只有投身其中,使自己成为熊熊烈焰,再去温暖他人,感染他人,这就是所谓的‘薪尽火传’。”
    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对国学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新的思考,他们表示:所学的这些传统知识,其实也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的。比如周易,就可与现代管理相连,其思维方式,蕴含着极其广阔的与现代转换和接轨的潜能。如果将其基本原则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