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学点谋生之道很必要

 3gzylon 2010-02-16
大学生:学点谋生之道很必要
缪迅 刊发时间:2010-02-15 07:48:21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 ]

    有一句形容大学毕业生求职旺季的话,叫“金三银四”,即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和最佳时节。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金融海啸等诸种原因,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即便在这新春佳节即将来到、一片春意盎然的时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还没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而出现令人欣慰的根本转机。

    公允地说,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乃至还在就读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正视因为金融危机、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以及其他诸种原因而造成的就业压力,求职心态日益变得理性和务实。“胶柱鼓瑟”一般地死抱着原来的目标挑挑拣拣的毕业生已经少了很多很多。但大学毕业生即便“放下身段”,来个有约就签,有岗就上,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能让自己的就业问题“迎刃而解”。

    提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初衷和相应推出的扶助政策是很不错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因此会在很大范围内推动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自己给自己创造“饭碗”,捎带着也给别人安排个“饭碗”。客观地说,目前,有创业能耐和胆量的毕业生还是少而又少的,毕竟“创业艰难百战多”啊!这就“倒逼”着我们不容回避地要对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短视行为来一番审视,好好思考一下:大学生在大学学了三、四年毕业了,自己的谋生本领到底学得怎么样了?谋生之道到底又悟出了多少呢?

    显然,大学生求职之难,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得从大学本身去找。大学扩招十年,大学生人数翻了好几番;然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却未见得与时代需求、与社会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接上轨。这么多年来,为数众多的大学为满足扩招需求和学校的“升格”,罔顾社会实际需求,对急速发展和变化中的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实际与潜在需求也相当缺乏当下的准确评估和前瞻性的预测,而只是一味地追求“你有我有大家有”,很多高校不管不顾地增设了诸如“国际贸易”、“新闻传播”、“国际金融”、“法学”等听起来不错,看上去很美的专业、,每年的招生数也随着这些专业的增设而水涨船高。

    笔者手里有几个数据也许可佐证上述高校专业近年来猛增的“乱象:目前,全国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已从原先的复旦、人大和上外等十几个名校扩大至近千个高校,就连一些民办学院也增设了“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主持人”这样的专业。设有“英语专业”、“法学专业”的大学也在这十年间从原来的几十所院校扩大到一千多个。其原因在于,大学办这样的专业,成本投入较低,不像办工科专业那样需要实验室、实训设备等,只要有教师、有教材等就可上马了,真可谓“一本书、一支粉笔、几位老师”即可开出专业来了。这样的专业雷同、课程设置雷同和培养模式雷同,在“风平浪静”或就业问题还未突出的时候,也许问题还不太明显;而一旦“外面的世界”有了个“风吹草动”,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水落石出般地凸显出来了,而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那些“新闻传播”、“国际贸易”、“文秘“一类专业的大学生了。

    试问,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四年,学的课程有多少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相关?有多少有助于增强动手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多数的大学生有没有学得或掌握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这几年来,一些在校大学生其实已经敏锐地觉察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华而不实”和种种与社会实际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之间的“不对称”、“不对接”或者是“不符合”、“不适应”
;他们已经不再自我感觉良好,相反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不太像他们的师姐师兄那么自信满满了。于是,这些颇有点“先知先觉”的同学们或在校期间就自觉地去学一些应用性强、上手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性颇强的技能;或在就业后即“回炉”,缺什么,补什么,以求尽快缩短职业适应期。所以,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去学钳工、电工,或研究生毕业后又去上电大、夜大,来个“急用先学”,将继续教育进行下去,也就颇习以为常,不再具新闻性了。大学生们正日益走向务实,那么,作为培养大学生熔炉和基地的大学,是否也很有必要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务实起来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笔者提出一个建议,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新闻传播”、“文秘”等“文科”专业的同学们,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别忘了去学习些别的专业,至少要学习一门乃至几门谋生的技能,那大概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