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在距离长沙700公里的一个至今还未通火车的地界儿,
到达的第一个夜晚,在天台上的茶泡人生。
新驴的帐篷初接触,那茫然的眼神中带有太多疑问:
都是老朋友了,积累已久的飞翔与交流渴望在这里得到宣泄,
喀斯特地貌围绕小镇,月光下的黄姚新镇流于通俗。
小小猪排江中有,小尹哥的调子从第一句开始就进入梦游状态,
带了手提加投影仪,原本是想放露天电影,结果大家都想看A片。
左手的广告片,这丫头天生就不是个善茬,设计和口齿功夫都犀利。
冷吗?你冷吗?
双闹努力地撅起她的大转弯,散发出一个女人在夜晚的惊悚力。
泥墙和黑瓦的对比,构成古镇的基本色块。
古镇的工作人员很负责,早上六点半就开始验票,晚八点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
镇内色驴不少,说摄影人起得比鸡还早真是没夸张一点,
古镇大门外的管理处,在榕树的衬映下很协调、很古意。
北门边的一处小景,毛茸茸的小狗表达出这里的闲适与和谐。
一处祠堂的外墙,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走近古镇,阳光正好斜射在砖墙上,唤醒记忆。
激动之后就看见这个。新镇上的刀旗广告位是心的形状,而破损总是难免的,
黄姚在商业大潮中难以免俗,街道两旁的铺面堆积的旅游商品与其它景点无异,
真是爱死了这些灰砖墙,统一种有变化、低调中有张扬。
一条姚江穿镇流过,灵秀了小镇、哺育了乡亲,至今还在为镇上泛舟创收,这种大爱可以称谓“母亲”。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姚江一直清幽。
黄瑶民居的色彩与材质都给予我强烈的印象,古镇外墙基本以灰砖石材为主,
黄姚的桥古朴雅致,多为石质拱桥。这些桥历经几百年不垮不动摇,
感叹完了就轮到这位登场了。
大家注意八十岁老太太脸上有斑吗?我是没看见什么,或者是相机太差?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耕田种地的基本需求,是古镇居民赖以生存的保证。
景色越来越美,荔波的宝石色泽又出现在我眼前。
姚江水蜿蜒流过,小桥流水,与山水浑然一体,体现出古镇的文化底蕴。
但是有这帮小朋友,确实如同在我面对月亮抒情时,身后传来巨响亮的饱嗝声一样令人头痛。
黄姚的石头非常灵秀,带有一种嶙峋而不倔强的温润风骨,柔柔地牵着你的心。
没有比榕树更能代表岭南风情的元素了,被浓荫庇护的黄姚人是幸福的。
天井下的共同协作。 我在菜市场买了3斤本地板栗,10来斤五花土猪肉和八角桂皮若干,
我们居住的“偶然间”民居客栈,进去才发现另有天地。
在等烧肉成熟过程中的人生畅想会,交谈中明显带有水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