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挡驾驶技术

 wotsky 2010-02-17
1 自动变速箱挡位设置
自动变速箱挡位从前到后依次为:P、R、N、D、2、1,共6挡位。另在变速杆控制钮下方有一个O/D控制开关钮,当此开关打开时,在D挡位自动使用超速挡(O/D挡、即第4挡,详细使用说明见后);当此开关关闭时,仪表盘上的O/D off 灯亮,此时D挡最高只能到3挡。
就像全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照相机”)一样,自动挡车也被一些人称为”傻瓜车”。内行人都知道,傻瓜照相机在使用当中虽然可以完全自动调节曝光和控制闪光灯补光,但如果想追求特殊效果时,还需要启用相机上的一些特殊功能。开自动挡的车也是一样,只运用停车挡(P挡)、倒车挡(R挡)、空(N挡)及前进挡(D挡)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驾驶的需要,而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驾驶环境,就需要运用其它功能挡了。因此,如果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操纵控制方式,自动挡的汽车会有比手动挡更好的表现。
2 限制挡的三大作用
“1”、“2”、“D+O/D-off(相当于限制在3挡)”具有限制自动变速箱的换挡功能,以实现发动机转速持续提升的目的,有利于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输出,因而称为“限制挡”,有3个的特殊功能:
1)车的动力性更易于表现
有一部分人称“限制挡”为“运动挡”,特别是在需要急加速(如超车)时,将“D”挡转换为“3”挡(本车为关闭O/D开关,即仪表盘下方的O/D-off灯亮),可以令自动挡车普遍存在的“油门”滞后感得以明显改善。
2)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控制车速
在连续长时间长距离地下坡特别是下陡坡时,运用”限制挡”可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减少制动次数,避免制动蹄片过热而导致制动效果衰减。
3)在需要扭矩力时运用
当车轮陷在泥泞坑洼中,或者是在上坡时,使用“限制挡”会使车显得更合人意一些。
3  使用好提前升挡、滞后降挡功能
1)松油门提前升挡、滞后降挡功能
在适当时候轻抬油门踏板,变速器就会自动升挡,使发动机在相同车速时保持较低转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性和宁静的驾驶感觉,这时再轻踏油门踏板继续加速,变速器不会马上退回原挡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自动变速器带来的驾驶乐趣了。
2)深踩油门、强制降挡
深踩油门将节气门的开度增大(节气门开度与油门踏板踩下的深度成正比),这时自动变速器会自动降低一个挡位,汽车的动力性增强,加速效果明显。
用户手册上说:在快速提速或者超车、或者爬山时,将油门完全踩下,变速箱就可根据不同车速自动将D挡手动换至2挡或1挡。其实,这时只要把油门踩到底,用不着手动即可实现强制降挡,提速效果显著犹如脱缰的野马一窜即出,这时要注意开阔的前方视线和车距是安全的保证。 
除非紧急超车,在换入低挡位后,不要再猛踩油门踏板,否则容易使发动机的转速过高,造成自动变速器中的摩擦片磨损加剧和自动变速器油温过高。
3)从D挡手动降挡的要求
行进中可从低档推至高档而车速不受限制,但是从高档推至低档,必须遵循下表要求:
从较高档换至挡位        强制限制(用户手册)
1挡        使用1挡车速不能大于57km/hr
2挡        使用2挡车速不能大于100km/hr

4  超速挡OD开关的作用和正确使用
为什麽叫OD(Over Drive)呢?因为此时的引擎曲轴转一圈时,齿轮箱的输出轴却可转超过一圈,好比两个一大一小的齿轮,中央分别为直径相同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大齿轮齿数为小齿轮齿数的2倍,所以当输入轴转动1圈,输出轴就转动2圈,若想象轴上绕着一条绳子,转动2圈的那头必然上升较快,当引擎输出一样的功,圈数转得较多者力量自然较小。对引擎而言,就是输出轴端的扭力变小了!
输出轴与输入轴齿速之比较小的最末档,意味着扭力被放大的倍数较小,这样的设计其实是为了车辆在定速,通常是中高速巡航时而设定的。因为此时驾驶者的目的在于定速巡航,引擎只要提供力量抵消空气阻力、摩擦力等阻力因素即可,不需要太多的加速力(其直接结果就是省油)。
在走走停停的情况多且速度偏低时,就会出现引擎常由低转速重拖来提升速度的情形,即拖挡行使的情况。这时,引擎负担大,也未能适当利用车辆动力资源,长时间下来易形成积碳,对引擎而言又是一项不利。这时把OD挡开关关掉,也就是让自排变速箱少了最高档,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多余的换档动作发生,延长变速箱的寿命又减低动力不够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5  从起步到停车全攻略

1)起动和起步
在起动发动机时,必须将选挡操纵手柄置于P挡位或N挡位,并拉紧手制动或踩下制动踏板。汽车起步时应先踩下制动踏板,挂挡后,松开手制动,然后平稳地抬起制动踏板,待汽车缓慢起步后再逐渐踩下油门踏板。汽车起步时还应注意:发动机起动后、汽车起步前,不要踩油门踏板;挂挡时,不要松开制动踏板;起步后,油门踏板不要踩得过急、过猛,应缓慢地踩下。 在气候不是很寒冷的情况下无须停在原地待热,只须注意不可在发动机没有热车的状态下猛加油,避免因冷车时汽油的挥发性能弱,燃油粘附在缸壁等零件上,稀释发动机机油及零件间的油膜等原因,增加发动机的非正常磨损。

2)平路行驶
将选挡手柄置于D挡位,根据油门大小和车速高低来自动变换挡位,不是“只要D挡起步一直加大油门就可以升入高速挡”。正确的操作是在车速达到一定值后,做到“收油门提前升挡,踩油门提前降挡”。行驶过程中不可猛烈加油,应平缓地踩下油门,尽量使油门踏板保持在1/2开度的范围内,这样做省油。

3)坡道行驶
坡道行驶时的杠杆位置取决于坡道的地理特征。一般的小坡道,可在D挡位下用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来控制汽车的上、下坡速度。如遇较长的陡坡,应将OD开关关闭,或者将选挡操纵手柄从D挡位移至2、1挡。这样可以避免在D挡位上坡时,因高挡位的动力不足而造成自动变速器“循环跳挡”(不断地减挡、加挡),加剧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的磨损。而下坡时,如果是一般的坡道,应完全松开油门踏板,换挡手柄可置于D位,间断用脚制动控制车速即可。如果遇到频繁需要使用脚制动来控制车速的话,则在2、1挡位下可以利用发动机的怠速牵制作用来控制好车速。如果是陡坡,则1挡为佳,发动机制动效果好。但采用发动机制动时须注意不可在车速较高时移入2挡位或1挡位,否则会导致自动变速器内的摩擦片因急剧摩擦而受到损坏。 

4)泥泞、沙石、冰雪路面的行驶
行驶在轮胎附着力很低的这类路面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很小,驱动力易突破附着摩擦极限,使驱动轮出现打滑现象,自动变速器将误认为车辆在高速行驶而提前升挡,进一步加剧打滑而使车辆有可能发生旋转、侧倾等惊险动作。此时应把换挡手柄移入2、1挡位,限定自动变速器的最高挡位,利用油门踏板的开启度来控制车速,避免打滑现象的出现

5)快加速或者超车
当需要快加速或者超车时,采用“强制降挡”的操作方法,待当加速的目的达到后,应立即松开油门踏板,这时自动变速器又自动升入高挡(发动机转速下降),以避免发动机动机长时间高转速工作、或者转速过高和对高挡换挡执行元件造成过大的冲击。

6)一般性转弯
在汽车转弯时,加油与不加油不但关系到速度,有时还关系到安全,特别是蓝鸟这类前轮驱动的车,在弯道里加油转弯比减油或滑过更安全易控,所以开自动挡的车与开手动挡的车在转弯时的方法也略有不同,手动挡可以利用挡位较准确地进行减速,并在制动后通过挡位变化使速度迅速提起来,所以过弯时的速度轻快,制动点也较晚。而自动挡由于在制动减速后的加油提速有一个短暂的滞后,所以驾驶自动挡的车过弯时应早一点制动,并将车速减得低一些,然后再加油让车在牵引力的带动下转弯。

7)频繁转弯路段
依据情况使用2档或1档,确保安全、动力、扭矩。

8)山道行使
OD一定要首先关闭。弯前减速,弯中不要踩刹车。与其入弯之后再踩刹车,不如入弯前事先减速。因为当车辆入弯之际,车身重心也会跟着一起产生变化。在车身已经发生重心转移时,若踩下刹车,车辆则更容易发生向外偏滑或是甩尾等情形,同时也减低了车辆应变的灵敏性。所以入弯之前先刹车减速,或是松开油门,借发动机刹车来稳定车辆行进速度,除了可顺利转弯外,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切记:减速的动作最好是在直线中进行,在车辆行进路线依然保持直线时减速,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皆比弯道中减速来得佳;而弯道中减速容易让车辆偏离原先预订的路线,甚至在湿滑环境突然减速,还会发生危险,身为驾驶者不可不知其危险性与重要性。

8)临时停车
等待红绿灯、交通堵塞、等候客人等,都需要临时停车。许多人习惯于每次把换挡手柄移入N挡,其实这种习惯并不正确,因为每次移入N挡再移入D挡前进时,自动变速器内的各工作组件都会重新组合,有组合就有冲击,天长日久必会使各零件提前达到磨损极限,所以应根据临时停车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换挡手柄的位置。1)如若停车时间较短,挡杆可以保持在D位,只用脚踏下刹车踏板,如此只需一抬脚车辆即可实现重新起步;但要注意制动踏板不能有松动,否则,汽车将出现蠕动,可能碰上前面的汽车。2)若时间稍长也可让挡杆保持在D位,但须注意不可跟车太近,并最好同时采用脚制动和手制动,以免与前车亲密接触;3)但若长时间等待,则必须把挡杆移入N位并采用手制动,以减轻驾驶劳累强度和防止自动变速器油过热而影响油质,以及因制动时间过长而使制动灯消耗过多的蓄电池电能。

9)停车
汽车停下后,应踩住制动踏板,将选挡操纵手柄置于P挡位,并拉紧手制动,然后关闭点火开关,使发动机熄火。在斜坡上停车时,应先拉紧手制动器,然后将变速杆挂入P挡,以防止锁止机构负荷过大,使P挡更易于分离。倒挡与前进挡的转换一定要在车辆停止状态下进行。需特别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在车轮转动时挂入P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