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春秋)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jiācānɡcānɡ,báilùwéishuānɡ。 蒹 葭 苍 苍 ,白 露为 霜 。 suǒwèiyīrén,zàishuǐyìfānɡ, 所 谓 伊人 ,在 水 一方 , sùhuícónɡzhī,dàozǔqiěchánɡ。 溯洄 从 之 ,道 阻且 长 。 sùyóucónɡzhī,wǎnzàishuǐzhōnɡyānɡ。 溯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jiānjiāqīqī,báilùwèixī。 蒹 葭 萋萋,白 露未 晞。 suǒwèiyīrén,zàishuǐzhīméi。 所 谓 伊人 ,在 水 之 湄 。 sùhuícónɡzhī,dàozǔqiějī。 溯洄 从 之 ,道 阻且 跻。 sùyóucónɡzhī,wǎnzàishuǐzhōnɡdǐ。 溯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jiācǎicǎi,báilùwèi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未 已。 suǒwèiyīrén,zàishuǐzhīsì。 所 谓 伊人 ,在 水 之 涘。 sùhuícónɡzhī,dàozǔqiěyòu。 溯洄 从 之 ,道 阻且 右 。 sùyóucónɡzhī,wǎnzàishuǐzhōnɡzhǐ。 溯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沚 。
注释 1 蒹葭(jiān jiā):芦苇。 2 苍苍:茂盛深色状。 3 伊人:那人。 4 方:旁一方,即一旁。 5 溯洄:逆流向上。 6 从:追寻,探求。 7 阻:险阻;崎岖。 8 溯游:顺流而下。 9 宛:好像、仿佛。 10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11 晞:干。 12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13 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14 坻(chí):水中小沙洲。 15 采采:众多的样子。 16 已:停止。 17 涘(sì):水边。 18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19 沚(zhì):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古诗优于唐诗 作者:徐城北 古诗何耶?我这里主要指唐诗之前的古诗十九首,以及同期的汉魏六朝诗歌。说起中国的传统诗歌,没有不首推唐诗的。记得上中学时,课本里选了不少,我们背诵下来,至今记忆犹新。尤记五年之前,当我还住在一个机关宿舍大院时,某个星期日,有大篷车拉来不少的新印制的善本书籍:比如《孙子兵法》《菜根谭》《资治通鉴》与《唐诗宋词元曲》等。每部都有厚厚的纸匣,打开之后,里边是精印的线装书,纸张还发散着檀香气息。每部售价仅一百元,卖书的人称原价八百,如今是“大流血”与“大牺牲”。听他的!我砍价到每本八十,于是就买了上边那四大册。等抱回家,妻子一见就嚷嚷:“都要搬家了,你还乱买东西!”我翻开《唐诗宋词元曲》那一册,抽出来把纸页翻开,有意让檀香味道四处飞散:“你闻闻,你闻闻……” 几年过去,我习惯把《唐诗》打开了放在手边。等有了闲空,就半躺在沙发上,随意翻阅起来。这样能带给人一种情怀,尤其能使我安静。但没料想,最近翻寻旧物时,发现了一批旧的新书。它们多是五十年代后期印的古典文学,出版社都是大社,内容也无非是唐诗以及汉魏六朝诗歌之类。尤其让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其中大多是别人看过又转手出售的旧书,价格嘛,也仅仅是八角七、九角三或一元零几分。但点校者及写序者都是大家。再一翻,更发现一个奇处,书的扉页上通常有原书主的签名,书中往往还有他的批注。这一来,我除了仔细品味序言之外,还不时参照原主人读书的心得。这就不免让我沉浸到了久远的年代中,并感到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了。 我特别关注《汉魏六朝诗选》那一本,因为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古诗十九首。其前,还有很短的一首“古歌”:“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能不憔悴?”就这样二十个字,何等朴素又何等直截!我认为,这样原生态的诗歌,丝毫不亚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而比晚唐李商隐、杜牧们的诗歌就更强出许多了。中国的诗歌在汉魏六朝时期,还远未成熟,但越是朴素,也就越发感人。等到诗歌发展到李商隐的“无题”阶段,他的那些更隐晦的诗句大量倾泻的时候,诗歌的生命力也就不强了。所以,我才斗胆写出了本文的题目:古诗优于唐诗。是优,是蓬勃,是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