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的定义

 Triumph 2010-02-19
  美国有代表性的人类学家克鲁伯( A.L.Kroeber)和克罗孔( Clyde Kluckhohn)藉翁特瑞纳( Wayne Untereiner)的协助,合著了一本书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在这本书里,罗列着从一八七一年到一九五一年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一百六十四种。我们现在把这些定义中特别精彩的挑选出来。

  第一组 记述的定义

  1.泰勒( Tylor),一八七一年:

  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而言的。

  2.博亚斯( Boas),一九三○年:

  文化包含着一个社群里社会习惯的一切表现形式,个人对于他所在的群体习惯之影响产生的种种反应,以及受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类活动之产品。

  3.林顿( Linton),一九三六年:

  〔文化〕是……这些东西的总和:观念,受制约的情绪反应,和习惯行为的型模。这些东西是一个社会里的分子藉着训练或模仿而得到的,而且社会里的分子多少是分享着这些东西的。

  4.洛维( Lowie),一九三七年:

  我们所了解的文化是一个人从他的社会所获得的事物之总和。这些事物包含信仰、风俗、艺术形式、食物习惯和手工艺。这些事物并非由他自己的创造活动而来,而系由过去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所传递下来的。

  5.墨林洛弗斯奇( Malinowski),一九四四年:

  〔文化〕显然是一个整体。这一个整体包括器用,各种社团的法规,人的观念、技艺、信仰和风俗。

  6.克罗孔( Kluckhohn)和凯利(Kelly),一九四五年

  a:文化是一整个的丛结。这一整个的丛结包含器物、信仰、习惯,以及被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的活动之一切产品。

  7.克罗孔与凯利,一九四五年 b:

  ……当着我们把一般的文化看做一个叙述的概念时,意即人类创造所累积起来的宝藏:书籍、绘画、建筑等等。除此以外,还有我们适应人事和自然环境的知识:语言、风俗、成套的礼仪、伦理、宗教和道德,都在文化范围以内。
 8.克鲁伯( Kroeber),一九四八年:

  ……一堆学得的和传承的自动反应、习惯、技术、观念和价值,以及由之而导出的行为,乃构成文化的东西。文化是人类所持有者,别的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宇宙间特有的性质……文化同时是社会人的全部产品,而且也是影响社会与个人的巨大力量。

  9.赫尔柯维兹( Herskovits),一九四八年:

  文化根本就是一种造型。我们藉着这种造型来记述全部的信仰、行为、知识、制裁、价值,以及那标志任何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之目的。这也就是说,虽然文化可作客观的研究,但毕竟是一般人所有的资产,是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所想的念头。这一类的定义所着重的是文化之整体性;并且列举了文化内容的重要方面。

  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

  10.巴尔克( Park)和波尔格斯(Burgess),一九二一年:

  一个群体的文化乃社会遗产之全部及其组织。这些遗产获得了社会意义,因为各个种族各有其不同的气质以及群体之历史的生活。

  11.萨皮尔( Sapir),一九二一年:

  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之任何由社会传衍而来的要素。

  12.博斯( Bose),一九二九年:

  ……文化包含着在一群人之间流行着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代代相传下去,或者从这一国流传到别一国。

  13.梅德( Mead),一九三七年

  :文化乃传统行为的全部丛结。这样的丛结为人类所发展,且为每一代继续不断学习着。我们常说“一种文化”。这种说法并不够精确。它可以意指一个社会所特有的传统行为形式;有时可以意指一群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有时可以意指某一种族的传统行为形式;有时可以意指某一地区的传统行为形式;也有时可以意指某一时期的传统行为形式。

  14.苏柏兰特( Sutberland)和乌德吾(Woodward),一九四○年:

  文化包含那能够从这一代传给另一代的每一事物。一个民族的文化乃其社会遗产。这种社会遗产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使用工具的技术,以及交通方法。

  15.戴维斯( Davis)和达拉德(Dollard),一九四○年:

  群体与群体间之所以有差异,是因各有不同的文化,各有不同的社会遗产。成年人的行为之所以各不相同,系因他们的文化各不相同。人成长于不同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之中。人只好依照这些方式生活下去,因为此外他们别无选择。
  16.克罗孔,一九四二年:

  文化是由行动和反行动的那些抽象的要素所构成的。那些要素可追溯到一种或多种社会脉络里去。

  17.雅各斯( Jacobs)和史特恩(Stern),一九四七年: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系因人有文化。文化乃社会遗产。社会遗产不是藉生物遗传的方式经由种质细胞递衍下来的,而是藉独立于遗传方式的方式递衍下来的。

  18.柏逊思( Parsons),一九四九年:

  文化系由那些与行为相关的型模构成的。人的行为结果可以传衍给下一代。这里所谓传衍,并非藉生物种质而进行的传衍。

  上面的定义不是从文化的实质来对文化下定义,而是从文化的特色、社会遗产或社会传统来对文化下定义。这也是从静态方面来观察文化。所谓种族气质,根据克鲁伯、克罗孔和翁特瑞纳所说,人类学家已经不大采用这样的概念了。因为,人类学家找不到证据来证明人群之生物的禀赋或民族的差异与文化之不同有何关联。这一层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复次,上面所列诸定义容易给别人一种印象,即以为人是文化之被动的传递者。其实,除了传衍文化以外,人还可能是文化的创造者。自古至今,许多人固然“墨守成规”,但是,也有少数人吸收新的因素,创造文化。

  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

  这一组又分为二个次组。

  A。注重规律的

  19.维斯勒(Wissler),一九二九年:

  文化是一个社群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文化包含一切标准化的社会程序。一个部落文化乃该部落所遵循的信仰和程序之聚集。

  20.波格都斯( Bogardus),一九三○年:

  文化是一个社会过去与现在怎样动作和怎样思想的全部总和。文化是传统,代代相传的信仰、风俗或行动程序的总和。

  21.吉琳与吉琳( Gillin and Gillin),一九四二年:

  各式各样支配社会行为的风俗、传统、态度、观念和符征,便是文化。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多少为该一群体的分子所共有的。这些模式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而且也常常会改变。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叫做文化。

  22.克罗孔和凯利,一九四五年:

  所谓文化乃在历史里为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切设计。在这一切设计中,有些是显明的,有些是隐含的;有些是合理知的,有些是反理智的,也有些是非理的。这些设计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行为之潜在的指导。由此可见文化中有理智的成分,但文化并非全部是理智的。全部是理智的文化,只存在于一厢情愿的幻想之中。即令是文化的基本价值,也有非理智的成分。例如,盲忠。
 23.班纳特(Bennett)和杜明(Tumin),一九四九年:

  文化是一切群体的行为模式。我们把这些行为模式叫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切人群之可观察的特色。“文化”事实乃一切人类所有。这一群体与那一群体各有不同的文化型模。这不同的文化型模将任何社会与所有其他的社会分别开。

  B。注重理想或价值与行为的

  24.卡富尔( Carver),一九三五年:

  文化乃人类充分发挥较高能力时剩余精力的散发。

  25.汤玛斯( Thomas),一九三七年:

  文化是任何一群人之物质的和社会的价值。无论是野蛮人或文明人都有文化。

  26.比得尼( Bidney),一九四六年:

  文化可从一个整体的概念来了解。文化的整体概念,包含社会中一个人习得的行为、情感和思想,及其有关知识的、社会的和艺术的理想。这些东西是人类社会从历史中习得的。

  27.索洛金( Sorokin),一九四七年:

  超有机体的领域之社会层界乃诸交互影响的个人构成的,乃互动形式构成的,乃未经组织和已经组织的群体构成的,乃个人之际与群体之际的关系构成的。这一超有机体的领域之文化层界包含意义、价值、伦范及其交互关系,以及已经整合与未经整合的群体(系统和聚集)。这些东西是藉着显明的行为和经验界里社会文化层内别的工具而客观化。

  在上列诸定义里,卡富尔对文化所下定义也许是属于“精神”文化类型的定义。索洛金的定义是先认为有一个“超有机的领域”,然后又把文化层界和社会层界分开。照索洛金说来,价值是最基本的,而行为和器用乃使价值客观化的工具。由此可见索洛金的思想系统是唯心论或观念论的。
 
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

  28.史莫勒( Small),一九○五年:

  文化是机械的、心灵的和道德的技术之全部整备。在某一时期,人用这些技术来达到他们的目标。文化系由人藉以增进其个人或社会目标的方法构成的。

  29.克茨( Katz)和施恩克(Schanck),一九三八年:

  文化之于社会,正犹之乎人的性格之于人的机体。文化包括一个社会中特殊建构的内容。文化是个人在特殊社会衬托里所遭遇的气氛。

  30.潘伦齐阿( Panunzio),一九三九年:

  文化是一人为的或超有机的秩序。文化发生作用时是自发的,并且是有动理的。文化是一种创造型模的秩序。文化也是概念系统与效用、组织、技巧和工具之复合的全体。人类藉着这复合的全体可以处理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性的因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1.福尔特(C.S.Ford),一九四二年:

  文化系由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构成的。文化也由许多反应形式构成。在一个文化中,大家都曾接受这些反应形式,因为这些反应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曾经行之有效。简单地说,文化是由学习得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构成的。

  32.克罗孔和莱顿(Leighton),一九四六年:

  在人类所遭遇的问题之中,有许多问题是一再出现的,有些问题则是无可避免的。而人类应付这些问题的方法受人类禀赋的生物学的装备限制,而且也受外界某些事实限制。但是,对于最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则千殊万别。任何文化系由一组习惯的和传统的思想方式、情绪和反应方式构成。这些方式足以表现一个特殊社会在一个特殊的情境里应付问题时特别不同的地方。

  33.莫利斯( Morris),一九四八年:

  一种文化是生活的蓝图。一群互相影响的人本着这一蓝图而特别好尚某些行为动机而不好尚别的行为动机;或者,他们宁愿采用某些方法而不采用其他方法来满足这些动机。我们在这里所当着重的字眼是“好尚”。选择,是生物生存的一要素。生存即是作选择。人们常常宁愿选择某些目标而不选择别的目标,并且宁愿选择某些方法来达到所定目标而不愿用别的方法来达到。一种文化是被一群人所采用且在时间中传袭下来的一种选择型模。

  任何文化是适应外界环境和人为环境的一套技术。就文化的这一方面来说,上列定义可说触及文化的发生条件。然而,文化的产生不仅由于适应环境,也由于创造的冲动所致。依事实观察,人类如果没有创造的冲动,那末人类的文化至少要比现有的少一半。我们很不容易说,哲学、诗歌、文学、艺术是产于实际的需要。

  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

  这一类的定义所着重的是文化之型模或组织。

  34.维利( Willey),一九二九年:

  一个文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和相互倚赖的反应习惯型模之系统。

  35.奥格本( Ogburn)和尼门可夫(Nimkoff),一九四○年:

  一个文化包含许多发明或文化特征。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文化之器用的特征和非器用的特征是围绕着满足人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这些特征乃文化的核心。一个文化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建构互相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型模,而这个型模是每个社会所独有的。

  36.蔻图( Coutu),一九四九年:

  文化是一切罗聚形态中包含最广的一种。这些罗聚形态我们管它叫做互动场。像中国、西欧、美国这些区域里全体人民的生活方式便是互动场。文化与一丛人口的关系,正犹之乎人的性格与一个人的关系。而意索(ethos)[7]与文化的关系,正犹之乎自我与性格的关系。

  上列定义是把“文化”看做一抽象的构造。这样一来,所谓文化,便成为一个概念模式。因此,我们解释人的行为时必须以之为根据。
 
 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

  A次组 这一次组所注重的是把文化看做一个产品和器物。

  37.温斯顿( Winston),一九三三年:

  从一重要的意义来说,文化是社会互动的产品。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以内是文化行为。个人的习惯型模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型模而形成的。在这个范围以内,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这种既成的习惯型模是文化之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个人是生长在文化里的。

  38.孟达克( Murdock),一九四九年:

  学习过程与社会二者的交互影响,在每个人群里产生一套藉社会来传递的适应行为。这一套适应行为是超乎各个人的。因为,同一个文化为各个人分享;它的作用比各个人生存的时间长;它的质与量大大地超过任何单独的个人独自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文化”一词是用来表示这一由后天习得并且由社会传递的系统。

  这一次组的定义显然是从社会学的观点着手的。

  B次组 着重观念的。

  39.华尔德( Ward),一九○三年:

  如果任何人愿意这么选择的话,那末我们可以说,一个文化是一个社会结构,一个社会有机体,而观念则是它的胚芽。

  40.维斯勒( Wissler),一九一六年:

  一个文化是观念之确定的联结丛。

  41.布洛门塔勒( Blumenthal),一九三七年:

  文化是过去的与现在的文化观念之总全。所谓文化观念,乃保有该一文化者所能藉符志来交通的东西。因此,所谓“文化的”,意即“可藉符志以行交通”的东西。

  42.阿斯谷( Osgood),一九四○年:

  文化包含着关于人的一切观念。这些观念已传达于人心,且为人所意识到者。

  43.泰勒(Taylor),一九四八年:

  如果我们把全体的文化看做一个记述的概念,那末所谓全体的文化意即一个人一生下来由学习得到的或由创造得到的一切心灵建构或观念。“观念”一词包含这些范畴,例如态度、意义、情操、情感、价值、目的、兴趣、知识、信仰、关系、组合,而不是克罗孔与凯利所说的“设计”因子。如果我们把全体的文化看做一个说明的概念,那末所谓全体的文化意即我们的一切心灵构造。我们用这些心灵构造来了解并且反应经验世界里内起的和外来的刺激。文化本身是由观念构成的,而不是由程序构成的。
 
    44.福尔德( J.Ford),一九四九年:

  简单地说,文化可以定义为观念之流。这一观念之流藉符征行为、语言、指导或模仿来从这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

  上列定义似乎把文化界划得太窄。因为,仅仅是观念不足以概括文化之全部。把文化看做是观念的想法,与德国十九世纪若干哲学家所说“精神文化”血缘极近。这种看法可藉人类学家所引用的一个对话表达出来:严格地说,没有所谓“物质文化”这样的东西。一个壶并非文化--所谓文化者乃在器物背后的观念。祈祷或礼仪只不过是一个文化观念之可见及的表现方式而已。

  这种说法,颇合观念论者的脾胃,但是对于想获得关于人类文化学之积极的和特定的知识之人类学家却少帮助。显然,同一观念可有许多可见及的表现方式,足见观念不就是表现方式。固然,没有某一观念就没有某一表现方式,但是仅有某一观念却不必即有某一表现方式。我现在颇有一高等研究所的观念,但苦于无表现的方式。

  除了上面所选六组共计四十四个定义以外,近十几年来文化学中新出了不少关于文化的定义。作者现就所知选择三个在下面:

  45.马尔刻塞( H.Marcuse),一九五五年:

  用有秩序的方法来消减人的力必多(libido),消减力必多对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及表现方式之有力的妨害,即是文化。这是从心理解析学的观点来定义文化。

  46.奇森( F.M.Keesing),一九五八年:

  文化是由学习得到的,由社会传递而来的行为或风俗。分开来说,一个文化意即有地域限制的、多少各不相同的,和有独特性的行为系统。例如,爱斯基摩文化、卡奇印第安文化。

  47.提第也夫( M.Titiev),一九六三年:

  文化是事物、价值、符号的意义,以及一再复现的行为方式之全部范围。这一再复现的行为方式的功能是指引社会里个人的动作。文化的任何层面都不能藉生物遗传的途径传递给下一代,而且每个人必须在出生以后学习属于他的文化。即令某个人死亡,文化的型模或罗聚形态还是继续存在的。

  我们在上面列举了四十七个关于文化的定义。看了上列四十七个定义以后,从事中国文化问题论争的人士可以问问自己: 在论争时所谓“文化”合于那些定义中的哪一个或哪些个?
 
  显然得很,在那些定义中,任何一个定义只说到文化的一个或若干个层面或要点。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定义中,没有任何一个足以一举无遗地将文化的实有内容囊括而尽。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文化实有的内容太复杂了,复杂到非目前的语言技术所能用少数的表达方式提挈出来。虽然如此,我们把上列四十七个定义合起来看,就可约略知道文化是什么。从那些定义,我们可以推论出下列各条;

  第一,在文化全部实有之中,我们不可有意或无意把我们认为“好的”或“要得的”看做是文化;而把我们认为“不好的”或“要不得的”看做不是文化,而只是“历史中的偶然”。在文化全部实有之中,任何一个层面或要件或事物,无一不是文化所有的层面或要件或事物。就西方文化来说,基督教的教义,哥白尼的天文学,及牛顿力学固然是文化,妇女束细腰,火焚圣女贞德,虐待伽利略,也是文化。天空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做不出这些成绩。就中国文化而论,孔孟之教,四库全书,文言文,白话文,仁、义、道、德、孝、弟、忠、信固然是文化,撒谎,走八字路,包小脚,后花园里埋婢女,还是文化。从认知作用来看,他们全在同一平面之上。这是对文化的科学态度。

  第二,文化包括层进中的各层。所谓“物质”和“精神”这样简单而又粗疏的二分法不足以相应地特指文化的内容。如果文化是人适应环境与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那末没有文化不是含有“精神”成分的。依此,所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截然划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而俗见所谓“东方的文明是精神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的说法,简直不知所指为何!基督教教义,天国的理想,欧基理德几何学,理论物理学,纯粹数学,康德哲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歌德的文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种田,织布,采茶,防旱,筑皇宫,建万里长城,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

  第三,文化之所指不限于所谓“文明人”的,所谓“野蛮人”同样有文化。所谓“文明”和“野蛮”之分,以及认为自己总是站在“文明”这一边,这种念头是出于自我重要感、声威要求和对文化的知识之贫乏。基于“文明”和“野蛮”区别之上的文化观,是文化的价值观。文化的价值观,常投射于我族中心主义。所以,这种文化观毫无科学的意义可言。在事实上,文化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个地球表面,除了传说中的或极少数的狼人以外,凡有人的地方都一定有文化。完全没有文化的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14]巴黎、纽约、东京、台北固然有文化,新几内亚、班克斯群岛(Banks Islands)、麦伦尼西亚岛( Melanesia),同样有文化。只是这些文化多少各不相同罢了。

  第四,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而是在变动之中。有的文化变动较快,有的文化变动较慢。有的文化变动得缓慢使生在其中的文化分子感觉不出来。于是,他们就下个结论,说有不变的永恒文化。

  第五,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我们简直不能设想没有价值含在其中的任何文化。价值是支配行为的要素。价值在不同的具体环境里发芽、滋长,并且作不同的特殊化。玄学家可以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依其玄学观点来思构;可是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除去玄学家创构的价值观念不计,并非玄学的思构。它是实际生活的产品,但又可支配实际生活。

  第六,文化与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虽然也有普同的部分。在世界文化典型尚未出现以前,我们很难笼统地说某一文化优秀或某一文化不优秀。我们在以上所说的种种,是以后的讨论之根据。

文化立国

关于什么是文化,我最最欣赏的回答,是作家梁晓声的四句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01

一位叫做“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讲了一件关于刘诗诗的趣事。因为是空姐,在飞机上服务,Judy常会遇见各种大咖和明星。

但这些大咖和明星都没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几天,她遇见了刘诗诗。那一天,刘诗诗坐的头等舱。飞机落地后,Judy去整理头等舱时,赫然发现:刘诗诗座位上的被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

Judy一下就被电到了:“以前头等舱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就走了,没想到诗诗竟会叠放整齐,我好感动。”

坐头等舱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叠被子的人却这般少,偶尔有一个,空姐就会感动半天。

02

五一,陪妈妈逛街时遇到一位流浪歌手。听完一曲后,我走过去,随手把五元零钱扔进了那帽子里。

但接着,妈妈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走到帽子跟前,慢慢蹲下身子,轻轻将两个硬币放进了帽子里,并微笑着向流浪歌手点头示意。

我妈,没有念过多少书。但这一刻:我实在输她太多。对比这几件事,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03

吴小闲讲过另一个感人故事。一次,他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便在酒店点了一桌菜。

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 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

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我们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

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04

小编在《人民日报》上看过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05

什么是自由?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样想的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美籍华人作家林达写过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呈现了一个事实:

美国既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不自由的国家。

有一次,他陪中国朋友游览美国大峡谷。朋友拿起可乐罐,就想扔进大峡谷:“这么深的峡谷,不干点什么多可惜呀!”林达吓了一跳,赶紧制止:“这是违法的。”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国,其实处处充满了不自由:  在大街上拿着打开的酒瓶是违法的。孩子哭闹,家长上去就一巴掌,是违法的。连在办公室讲黄段子,也是违法的……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为何有如此多约束。其实正是因为这么多约束,才造就了美国的自由。

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06

曾经有一位智者,他教导他的弟子,打碎了玻璃制品,要把碎片装入垃圾袋,并用笔在上面写道:“里面是玻璃碎片,危险!”

这样,捡垃圾的人就不会划伤手指。喝饮料之后的矿泉水瓶子,也倒空拧紧,这样方便废品回收者的收集。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上厕所的人。

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收垃圾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07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

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 夏老改动一个字,却感动了一幢楼。

梁启超怎么去世的,大家知道吗?

他死于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医生把本该切除的左肾切成了右肾。

临死前,梁启超不是咒骂医生,而是叮嘱家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让他们知道我的事,难免就会退却。”

夏老梁老,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能够有自觉的自省行为,就能够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呢?

言及此,就不得不说:“文化立国”。

文化的定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