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春晚文化”?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尤其在吃喝方面。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常常是吃喝从前过年才可以吃喝的东西,平常就老有过年的感觉,正儿八经过年的时候,吃喝上也难有大的突破。这样的日子久了,对过年也就没有了贫困期儿时的期待,所以,很自然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渐渐感觉过年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吃”没意思了,“放鞭炮”没意思了,“拜年”更是没意思了,还有点儿意思的就剩下央视“春晚”了!确实有那么几年,人们过年的唯一期待就是央视的“春晚”大餐!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央视“春晚”大家也看腻歪了,每年的央视“春晚”播完,叫好声不多,叫骂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本山大叔确实老了,几乎没什么值得一笑的地方,那个徒弟刘能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肯定火不起来,笑料非常一般,本山失算了,小沈阳可有可无,就是一流星。 郭冬临的小品不错,有创意,是本次晚会的亮点之一。 另外那个杂技大蹬人确实不错。 刘谦的魔术也很好,应该是最大 的看点,很震撼——虽然我们知道都是假的。 至于小品,我严重怀疑本次晚会的导演是个山寨——不是一般的次,是真次啊,他的牛子一定捅了所有这些演员的下水道,否则不能如此大胆的放任自流。 阎妮的小品——完全是为了和谐而吸取的应景之作,必须有军旅题材,于是没办法,必须上,可惜一点笑料都没有。 姜昆的相声一直都是白开水,可惜他自己总是厚着脸皮冒充白事可乐,人无耻到这种地步——只能怪他父母的精子质量了 至于黄宏——我已经懒的骂他了,借着导演小蜜的光上来献丑,确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咱们中国人就需要这么无耻的劲头,大家向他学习吧,这样我们大家虎年都能发横财。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拿着几个土豆上来凑数的郭达,蔡明,这两个人——怎么说他们好呢,我憋了一肚子骂人的话,好容易现在才说出来,但是又怕侵犯他们的名誉权,所以保留80%吧。” ......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央视“春晚”这过年的重头戏,也逐渐地变得很鸡肋。老百姓每年看完就骂,可是来年仍然乐此不疲的观看、评论,以至于骂娘!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年”味越来越淡了,央视“春晚”的分量自然也轻了,但回头再想,年年的央视“春晚”依然还是我们过“年”的重头戏没变!吃无聊,放鞭炮无聊,拜年无聊,在饭店吃年夜饭更是无聊,央视“春晚”的确加了不少“获取骂声”的味精,但央视“春晚”调料里的“食盐”成分却是适合最普通老百姓的,不能说是“普世”的,但肯定是“普华”的! 这就是对央视“春晚”,我们看了吗,骂了还看的原因。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央视“春晚”让它自己成了我们春节唯一的精神寄托。我们在被它征服的同时,它证明了自己多年来总体是获得了持续的成功的!央视“春晚”已然形成了中华民族新的过年习俗,已然形成了属于我们大家的“春晚文化”。 对“春晚文化”我们该如何评价? 对“春晚文化”中的政治因素,愿意接受当然最好,不愿意接受,就当是玩笑,毕竟,我们看“春晚”最要紧的是要取个乐子的,而不是要生什么人的闷气!方法嘛,可以换台,可以关机,也或上网游戏,就当没有“春晚”的存在也算正常合理。但也不要因噎废食!毕竟“春晚”的政治因素之外还有不少可取之处。 对“春晚文化”中的艺术成分,能欣赏最好,实在不喜欢,就诙谐他们两句也不错,说不定你自己上了“春晚”要比他们好百倍呢!哈哈哈!毕竟国民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欣赏水平在一天天提高,而“春晚”导演以及一年年的“年”过下来那几个老面孔也就那样了,不要对他们寄予太大的厚望,也就将就接受他们的表演了。多想想人家们也不容易,毕竟我们坐在家舒舒服服看电视,人家在现场表演现场直播,够辛苦吧?就当是自己还没毕业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吧!多多包容为上。 对“春晚文化”传说中的“潜规则”,也是愿意接受当然最好,不愿意接受,就当是玩笑,毕竟,我们生活所在的这个社会“潜规则”才是通行的,不要总是拿“潜规则”和明面上的规则比较说事,发牢骚。 总之一句话,对“春晚文化”我们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要用“包容一切”的眼光去欣赏。 ......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我们已经逐渐忘却孩提时候的年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父辈祖辈是如何过年的?我们中华传统的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自己正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年”的“传统”。 一年年的“年”过下来,我们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孩子们,今后会怎样过“年”!“年”自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或将来灭亡的规律,任其自如运转...... |
|
来自: 吸氧 > 《时政.军事.观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