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1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9)

 噶玛518 2010-02-22

第21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9)

 

  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信心,成功是迟早的问题,唯有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才会失败。

  你也可能会转而怀疑自己当下的经历:“这是什么?这是禅那吗?这是对当下的觉知吗?”这即是疑障,它不应该出现在禅修之时,你需要尽可能地放下,让心保持安定、享受快乐,你可以在事后回顾并自问:“那是怎么回事?真有趣。那时发生了什么事?”禅修之后,才是你确认那些事是否为禅那的时机。如果你在禅修时心想:“这是禅那吗?”那么它一定不可能是禅那!因为那样的想法不可能在深入禅修的阶段出现。只有在事后,当你回顾那些状态时,才可能检视它并说:“啊!那是禅那。”

  如果在禅修中遭遇困难,你就该停下来问自己:“这是哪一种障碍?”一旦明白所遇为何种障碍,你就可寻找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若是欲贪障,你就该逐渐把注意力从五入处移开,专注于呼吸或别的禅修对象;若是嗔念障,你就该发展慈悲心;若是昏沉障,你就该记住“珍视觉知”;若是掉悔障,你当谨记“知足、知足、再知足”,或练习宽恕;若它是疑障,你就要坚定对老师、教法以及自己的信心。

  每次禅修时,你都应该有系统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除相关障碍,这样一来,你所遇到的障碍很快就会消失。

  障碍工场

  禅修者之所以无法克服障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障碍的出处。想要获得成功的禅修,禅修者务必充分了解障碍的运作过程(那是只有身处觉知者与觉知对象之间才能看见的)。造作者制造障碍,阻碍禅修者进步,而制造障碍的工场就位于心与其禅修对象之间的空间里。

  聪明的禅修者会观察自己的呼吸,同时也会注意“如何”观察呼吸。若能看见自己对呼吸的期待,你便是遇到了第一障“欲贪”;若能察觉其间的侵略性,你便是遇到了第二障“嗔念”;若能认出其间的恐惧(也许是害怕失去关于呼吸的觉受),你便是在禅修时碰到了几种混合的障碍。有时你看似成功,能专注于观察呼吸数分钟,但却无法进一步深入。实际上,你在禅修中的主要任务即是发现这些障碍并把它们排除。

  不论面对何种觉知对象,若能把安详、慈爱放在自己与觉知对象之间(即安详、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那么你在禅修的每个阶段都不会出错。例如,当性幻想出现时,你待之以安详,那样的白日梦很快就会失去动力,终至消失。

  就如房子是由千百块砖头砌叠而成一样,安详之屋(即禅那)也是由千百个静默的当下累积而成。当你在每一个相续的当下,都能安详、柔和或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时,你就不再需要性幻想,疼痛会消失,昏沉将转为光明,掉举将失去动力,禅那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总之,你要先知道,五障是在觉知者与被觉知对象之间的空间里出现的,然后才能把安详与慈爱放入其间。当然,你不只需要这样的正念,还需要增长我所说的“无为的正念”——绝不控制或干涉觉知对象。这样一来,一切障碍都将被摧毁并迅速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