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三观”的思考 - 杭州教育城域网

 fenbi5354 2010-02-23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三观”的思考
来源:《现代校长》(2006-4)  发表日期:2006年9月1日
 
     
    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要坚持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学观。 
    一、以发展自我为本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支撑职业教育人才观的两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规范学生有序的行为。按照德才兼备加技能特长的标准培养学生,一定会让职高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找回自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中学生进校时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底子薄弱,纪律松弛,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有违法的现象存在。但事实上,职中学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如:模仿能力强、善于人际交往、活泼好动、做事喜欢标新立异等,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容易被忽略的“潜物质”,一旦开发出来,将会成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对职中学生首先要挖掘学生的“潜物质”,因势利导,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岗位能力为要旨,将学生带入自我约束、主动学习、努力成才的新领域。其次,树立一颗“爱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让学生感悟到“爱”的真谛,从而达到“大爱”。第三,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长学生的志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鼓励学生开放思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实际,发展自我,尽早融入社会。第五,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尤其要强化突出以诚信为根本、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个人素质。 
    2.规范有序行为。要成为人才,除了具有合格的思想品德之外,还要有规范的“行为”,有“为”才有“位”。这个“为”一是指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二是指会“做”,即学生要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能工巧匠。“为”即会“做”,只有会做了,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校的做法是首先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大力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建立“以生为本”的和谐校园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株草都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载体。第三,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取得多项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帮助学生建立起成才的通道。 
    “良好的思想品德+技能特长+自我发展”构成人才的基本框架。我们正是从这些方面着手,培养了一大批受社会欢迎的、能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技能型人才。 
    二、以顺应时代为本位,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职业学校的办学必须面向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职教将无路可走;没有办学特色,职教将越走越窄;没有社会培训,职教将是一潭死水。为此,我认为职业教育观应以顺应时代为本位,办活职业学校。
    1.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主。针对职中学生实际,我校探索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课外活动系列化,团队活动专题化,能力训练递进化,专业技能模块化,自主创新多样化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校园内呈现出一派与普高截然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等职校普遍头疼的流失生率也降至办校以来的最低点。 
    2.变文化教育为主为技能训练为主。中等职校办学方向和普高不同,它没有升学任务,因此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强调职校特色。我们对职校文化课教学不提过高、过深要求,不拓展,不延伸,同时要求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围绕专业岗位要求进行适度教学,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把学生更多的时间用在技能训练上,通过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熟练度。同时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职校课程改革,组织教师编写实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两年来已开发校本课程11门。 
    3.变学历教育为主为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四大培训工程”。而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专门人才,单纯依靠中等职校的学历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启动社会培训工程,让培训教育成为职校的半壁江山,一是为学校创造一定的收入,二是当生源萎缩时,使得学校仍能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为此我们提出了“专业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培训富校”的办学理念,从而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保证学校的长盛不衰。 
    4.变“管死”学生为主为“管活”学生为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各展所长,必须由“教”的层面向“育”的层面转化。从细微之处去关爱学生,对职中学生要“小错不迁就,大错不严究。”保持“育”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用好的课堂滋润学生、用好的老师感染学生、用好的报告启迪学生、用好的书籍慰藉学生、用好的榜样激励学生、用好的节目充实学生、用好的网站亲和学生、用好的环境熏陶学生,最终实现“育”的最大效能化。
    三、以变革教育为本位,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随着人才观、教育观的转变,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育的自我变革,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
    1.对专业设置的要求。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只有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提倡“专业立校”,才会使人才适销对路,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的吸引力,最终实现职业学校的人才观战略。我们学校一是以科研为先导,对专业设置进行有关调研;二是以需求为方向,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树立“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三是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2.对教师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与普通高中的教师相比,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更大,教学任务艰巨,要求也更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必须高度热爱自己的事业,尤其是职教事业。其次要面对职中的生源实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再次要有扎实的技能知识和过硬的动手能力。学校要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甚至是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文化课教师对专业课程要能基本了解,专业教师在技能实践上必须自我加压,增加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使自己成为“三师型”教师。最后要有克勤克俭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当然,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做到教学相长,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也十分重要。 
    3.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也要顺应潮流,进行变革:要变讲为导,以讲为辅,以练为主,加大课堂能力要求的训练量;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加速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改革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方法,坚持课堂教学及评价方法的统一性、多样性、科学性、实用性,把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把文化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坚持课程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4.对教学管理的要求。针对职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的现状,在某些学科宜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措施,分层要求,分层授课,分层考核,增加选修课程,增加人文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现文理渗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即中等职校“学分制”是对传统教学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它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营造教科研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增强学生进取心和求知欲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实行“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保障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好风凭借力,乘势正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强化“三观”意识,加强学校管理,一定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