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秘籍左右互搏自主健康(一)——不可不知的“五轮目诊法”
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让我们充分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人生的五彩缤纷。但不尽如人意的是,随着年龄增大,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健康状况往往会出现倾斜,电脑眼病、干眼症、空调眼病等眼睛亚健康患者越来越多,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眼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除导致视力下降外,会逐步形成结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干眼症等眼疾。如果您近期视物模糊、视力变形、畏光、迎风流泪时,特别是伴有头晕头痛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因为这是眼疾的先兆,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中医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一、肉轮:即上下眼睑、属脾。因脾主肌肉,故称眼睑为肉轮。 二、血轮:即内眦,属心。因心主血,故称血轮。 三、气轮:即白睛部分(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属肺。因肺属气,故称气轮。 四、风轮:即黑睛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属肝。因肝主风,故称风轮。 五、水轮:即瞳孔,属肾。因肾属水,故称水轮。 六、自我诊断方法: 1、眼睑或睑结膜红肿,俗称“偷针眼”,是眼睑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 2、眼周围有疼痛或眼动时微痛,视野缩小,甚至部分视野缺损,红绿色野受累,发生偏盲或暗点,常一眼发病,另一眼视力急剧减退,甚至短期内完全失明,常有头痛和眶内疼痛。眶内疼痛在眼球转动或压眼球后加重,可能是患了视神经炎。 3、自觉眼睛剌痒及灼热感,睑缘皮肤发红,多为睑缘炎,又称“烂眼边”或“红眼边”。 4、早晨醒来时,上下眼睑常被多量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所粘住,自觉眼内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并有轻微流泪或疼痛,多为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暴发性火眼”。 5、眼睛有显著的刺激症状,怕见光、流泪、疼痛,视力减退,角膜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溃疡,多为角膜炎。 6、夜间或在暗处看不清东西,球结膜干燥,失去湿润的光泽,多为夜盲症。夜盲症常发生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常伴有全身营养不良表现,如消瘦、哭声低微而嘶哑、精神萎靡等。 7、自觉视物变形,视野中有一个暗区,眼前常有闪光或火星,产生闪光幻觉,或常感眼前有黑影来回飘动,则可能患有脉络膜炎。如果常自觉视物变形,直线被看成曲线,有时物像略大些,有时又显得小些,有时洁白的物体被看成是黄色,则可能患有中央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如果眼内出现黄色反光,视力障碍或视力完全消失,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时,可能是化脓性脉络膜炎。 8、自觉眼前有飞蝇,眼前有黑点或黑色块状浮动,视力减退等症状,应考虑为玻璃体出现液化、混浊或变性之可能。 9、眼外形无改变,突然一夜失明,甚至无光感,有可能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或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自觉眼前出现黑点浮动,视力下降,或突然视力减退,或仅余光感,应考虑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八纲辩证 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辩证纲领,是用来提示病因、病位深浅、疾病的性质和制订治疗大法的纲,它是一切辩证的基础与概括,普遍应用于内外眼诸病。 一、虚实:是区别外来病邪与人体正气(抗病能力)之间盛衰的同两个纲领。 (一)实证:为病邪亢盛、正气尚足、正邪斗争激烈而反映出来的症状属实证,多见于外眼病、急性病,主要特点是发病急、反应强,如眼部或红赤、或刺痛、或肿硬、突然泪多或视力下降、或口渴便秘等,主要矛盾在病邪,治疗以祛邪为主,可通过其他辩证,分别选用解表、清里、泻下等治法。 二、表里:是区别疾病部位的两个纲领。 (一)表证:凡外感六淫之邪侵犯眼的浅表组织而引起的症状属表证,见于外眼眼症的早期,如流泪、眼痛涩镇,水样充血等,治疗用解表法。 三、寒热:是区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有表寒里寒之别。 四、阴阳:阴阳为八纲中的总纲,表里、寒热、虚实可用阴阳再概括,把一切疾病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阴证,一为阳证。 (一)阳证:凡表证、热症、虚证皆属阳证。 自主健康(二)——家族遗传非天定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有关遗传的精彩浓缩版。 “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饮食也很正常,身体一向很健康,怎么会有高血压?”当我们找不到什么原因解释的这种现象的时候,推到遗传可能是唯一令人信服的借口。 有的人因父母有某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心肌梗塞,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甚至自称他们是“X病家族”,似乎下一辈得这种病天经地义,不可避免。真得如此吗? 一些专家认为,一些家族遗传病均来自于婚配,即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这类疾病通常是垂直传递,即父母遗传给子女,上代传给下代,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具有“家族史”的特征。 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单基因突变的疾病多由患病亲代传来,而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糖尿病等都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多因素遗传病,并非命中注定,在劫难逃。 一、所谓家族遗传病,大多数并非疾病遗传,而是导致疾病生活习惯的遗传。 家族遗传的往往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而不是遗传疾病。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比如,吃的咸,喜油腻,不爱活动,工作顶真,性格执著,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等等。这些都主要是“后天”的。虽说“秉性难移”,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 二、遗传家族病可以改变。 我们看看所谓的家族遗传病吧。肥胖和高脂血症,治病的病因是饮食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有些人认为家族遗传病“在劫难逃”,其实,只要改变注意节食,避免过胖,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进行合理治疗,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治病病因与性格急躁、容易紧张、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至于吸烟、酗酒等,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只要大家善于找到导致疾病的生活习惯,并努力改变,所谓的家族遗传病就到此为止了。 三、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有所作为,打败家族遗传病。 不能说完全说家族遗传病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但从科学研究也证明,这些家族遗传病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可以改变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预防家族遗传病这个问题上,人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消极认命纯属有害无益,“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是正确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