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及其生成

 乐乐妈 2010-02-26
【摘  要】
随着网络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网络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化学习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面对这众多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中,学习者究竟该作何选择、怎样择优为己用?本文讨论、定义了什么是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并以此定义为基础,通过例证分析说明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在网络化学习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从而有依据和目的的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更大限度的发挥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优势与作用,促进网络化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基于问题式学习;协作学习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Internet得到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网络,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开展教育活动,使得基于Internet的网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远程教育形式。网络远程教育对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制性以及它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使得它的发展不断壮大和扩张。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已经先后批准了67所高校开办网络远程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网络教育学院在册学生将近150万。然而,我国网络远程教育才刚刚起步,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各级各类网络教育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学习资源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学习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当前各网络教育学院对学习资源的建设的重点大多放在教学软件、网上教程、试题库等上面,而这些静态的、缺少生命活力的资源,相对传统书本的优势何在?本文从给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定义出发,探讨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以及促进其生成的途径,从而充分说明了这种网络化学习资源才是我们网络化学习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资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学习资源。

一、    什么是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1、           隐性知识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的对知识的分类是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4w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有人进一步把知识划分为两大类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常规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能够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的那一部分知识。关于Know-what和Know-why的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关于Know- How和Know- who的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难以发觉,但却是知识的精华和个人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将成为个人和学习组织成功的关键。

2、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由于隐性知识在知识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意义很大,因此知识管理中十分强调组织内部成员做好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对于网络教育而言,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经验、头脑风暴,将分散在每一个人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变成学习小组、组织的一种学习资源共享于网络学习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资源主要是个人或组织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个人、组织或学习小组在网络化学习中积累获得的知识称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包括:个人的思想、个人经验、网络学习中的体验、交流的心得等。

3、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特点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有作为学习资源的共性,但因为它与其他资源的极大不同决定了它有其自身的、区别其它学习资源的独特特点。下面,我们仅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这些独特特点作简要说明:

l         生成上的合作性。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者和教师的合作建设和更改下逐步发展壮大的。

l         自身的动态再生性。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是静态的、死的,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可动态一点点再生的。

l         与课程对应的多样性。每个课程都有自己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包括文字、电子作品等,其呈现是多样化的。

l         与学习者学习的紧密联系性。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的深入一步步发展和变化的, 是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而不断再生的。

l         对网络化教学的不断启发性。从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所表现的部分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从而利用这些启发来不断的改进教学和优化教学。

二、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意义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直接目的无非是促进网络化学习并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它生成的意义是广而深的,正是在这些广而深的意义的驱使下,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目的才能得到全面的体现。

1、           有利于资源本身的再生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是随着网络化学习的不断深入而生成发展的。如果我们把网络化学习比作雪地,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就应该是雪地里的雪球,网络化学习中的师生就是推雪球的人了。那么,雪球就会在推雪球的人的推动下在雪地里越滚越大。也就是说:雪一旦形成了一个小的雪球,那这雪

球就可以越滚越大。同样的,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一旦初有规模,那它就可以在学习者和老师们的共同参与下越来越完善。

目前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从过去的课件思路和课程教材观发展而来,缺少对网络时代隐性知识的发掘和利用,因而不自觉的沿用了过去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和课程教材的思路来建设网上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库(存放已开发好的素材、课件、教案、文章等)是静态的,缺少生命活力,一旦数量太多就变成了浪费师生时空和注意力的“垃圾”和“废墟”库。而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建设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师的抚养下生根发芽的。正是在这种抚养下,使得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比方说,对于《影视文学》这门课的网上学习。学习的初始,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学习者讨论的话题:根据所观看的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再结合相应的剧本,谈谈影视相对文字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个谈论的话题下,每个学习者都在不同的电视剧或电影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将自己各自对影视的体验或个人思想显性在所有学习者的面前。我们可以把显性在学习者面前的这些观点等称之为《影视文学》这门课的最初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这个最初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会随着《影视文学》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在问题的探讨、学习的交流、任务的驱动下,由学习者和教师一步步的建设并使之壮大;另一方面,由第一批《影视文学》这门课的学习者建设好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可以精简后为这门课的后学者们利用,而后学者们又会进一步地把这门课精简后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得更完善更全更广,这样循环往复就会使这门课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像雪球一样在雪地里越滚越大。

2、           有利于个人知识的有效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网络通讯技术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

3、           有利于网络教学特点的发挥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可以极好地促进网络教学的这些特点的发挥,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1)       自主性

在网络化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包括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在网络化学习中的积累,这些积累主要体现在学习心得、学习体验、个人思想等方面。针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观点。当同门课程的后学者们面对由这些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观点构成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时,他们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交互性

网络教学的设计使学习者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本身就是由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建设的,这就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舞台。也就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相互间交流的积极性,让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得到了足够的发挥。

(3)       个性化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与相同的资料。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正是让学习者突破了这张“相同”的网:在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寻找到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同一课程学习的不同体验心得等,而且可以发表自己主观上的不同看法和观点。由此可见,通过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学习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途径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学习者都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切身的体验学习,教师积极的引导学习和参观学习,使学习者或教师充分发掘出个人的隐性知识、集体的隐性知识,再将这些获取到的隐性知识显性后共享出来。要充分发挥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作用,就必须通过有效途径促使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被建设得更全面更完善。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途径:

1、           进行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也就是需要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学习者注重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象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因此,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加强学习者掌握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学习者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途径。下面以协作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明: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重要途径。

(1)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L)模式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在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中,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参与协作的每一个人都取得成功。

网络化下的协作学习主要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是指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学习者发挥各自的特长,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分工,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讨论。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鉴赏力、协作精神和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等。从这些培养出的所有能力中不难看出,他们无非都是学习者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而一旦将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获取到的隐性知识进行适当的显性后,就成为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了。所以说,协作学习的开展能极大的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

(2)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或译为“问题本位学习”,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正是这种目的的一致性,使得网络化学习中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能更大限度的促使学习者去加强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而将这些学习者获取到的隐性知识显性后共享给其他或后来的学习者就是生成了更多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所以说,网络化学习中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在无形中促进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

2、           改变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

在现阶段的网络远程教育中,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还是过多的局限于简单的分数或成绩,评价意见往往也是由老师一个人决定的。分数或成绩以及老师的意见所代表的只能是学习者对显性知识的掌握(如课本知识、试题库),而忽视了对学习者在网络化学习中的体验、探究能力、学习心得、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上的片面性决定了学习者会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对显性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上,使得学习者不会去关注隐性知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要让学习者主动的去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需要发挥网络化学习评价的优势,对现阶段网络远程教育中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1)                     评价方式的改变

进行网络学习的前提是学习者能够自我控制,具备基本的自我管制能力。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必须能够判断自己的成绩,他们将不再奢望也不可能如传统教学那样依赖于外部反馈(教师评价),而需要最恰当的利用获得反馈的机会,加强自我评价。很多研究表明,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也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认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是学习者自己;而网络学习的个别化、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征又增加了自我评价事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网络学习应该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一旦形成,就会极大的激发出学习者内在的潜能,使学习者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体验和学习心得等隐性知识,这些学习者个人获得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就构成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了。

网络学习一大特点是支持协作,因为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交流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协作化交流、协商和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念来理解知识、思考问题。此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还有一个重点常常被忽略,那就是他们之间的互相评价作用。学习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经常用来说明某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价值意义(比方说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成绩如何,有哪些突出的特色等等)和学习者之间对学习过程的相互观察和测验。这些互相评价的实现将大大发掘出学习者个人的隐性知识、学习小组集体的隐性知识,而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后就构成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

(2)                     评价结果的改变

在传统的学习评价结果中,往往按照某一标准给学生一个分数,并以此作为划分学生等级的依据。学生获得的除了分数与对勾错叉的简单表示外,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指导和更多的建议,导致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策略、路线正确与否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去改正。在网络学习中,通过相应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方便的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详细的记录。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习者综合的学习评价。学习者根据这些学习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这些反思过程中的学习心得与体验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积累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建设我们网上相应课程学习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3、           进行教师角色的适当转变

在网络教学中,是非常适宜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在网络教学环境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同样,由于网络教学的开放性,教师不再象课堂教学那样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知识的传授,因而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教学生如何学习,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样,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传统教学关系中知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育的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平等、和谐的特色。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虽然主要需要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来实现,但教师的作用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来说,教师应该充分作好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中的参观者。这个指导者和参观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任务或问题,这些任务或问题应该是有利于发掘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的;

能给学习者在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应该把学习者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考虑在内且体现出足够的重视;

教师的个人观点和经验体验等也是构成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

这里,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是:教师在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正确引导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有效生成。

4、  建设适当的网络教学平台

如果网络学习中的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没有其显性化的舞台,那我们所说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就只是在纸上谈兵。而在网络化学习中,运用相应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舞台。这个舞台应该是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学习中的,直接的体现就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学习者可以自由的发表他的个人经验、学习心得等个人的隐性知识;学习小组也可以发表小组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积累;教师可以在这里提出讨论的问题或布置任务,针对这个问题或任务,学习者们能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课程的后学者看到了相应课程的相关资源,他们又可以再进一步的建设这些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支持不能仅仅是支持协作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现,而应该是体现在对不同课程有单独的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我们称这个独立支持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子模块为“**课程学习讨论区”之类。在这个独立于不同课程学习中的“**课程学习讨论区”提供的是学习者或教师将各自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平台,同时也是学习者或教师利用有别于自身已有的隐性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的平台。具体说来,这个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l         学习者或教师可以发表个人主观意见、个人思想,其他的学习者或教师可以对此讨论交流;

l         支持以课程学习中的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为基础而展开的讨论;

l         学习者针对课程学习而进行相应实践,支持学习者展出个人实践成果和实践体验;

l         支持课程的后学者们对已有的资源发表自己的看法、疑问,并在这里讨论证明自己的观点;

l         可以建立学习者或教师个人或学习小组所有的、单独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库;

四、结语

    

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良性生成

如上图所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不是在单方面作用下完成的,而是在多方面环节的有机协作和促进下完成的。它的生成能充分促进网络化学习特点的发挥,以及个人隐性知识的发掘并显性化等。而同时,网络化学习特点的发挥和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又能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所以说,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不是简单的制作或搜集。而是需要一步步营造环境、一点点优化、一次次添加的。它的生成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习者通过网络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获得。

参考文献

France Belanger,Diance H.Jordan 著,丁兴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丁兴富 著,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何克抗 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黄荣怀,CSCL的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通讯

黎加厚,戎易,校园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期

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李志颖,闫寒冰,张屹网上课程中的学生自评与互评方法,教育技术通讯

刘儒德,基于问题式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技术通讯

王陆,刘维民,杨卉影响网络化学习的学习者特征因素,教育技术通讯

王命洪,网络教育中的学生学习评价

杨开城,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教育技术通讯

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技术通讯

张卫,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

赵国庆,张 燕,郑兰琴,黄荣怀,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10期

祝智庭 著,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