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 作业浏览

 奇门乔帮主 2010-02-27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胶州市实验中学  展晓丽 2009年7月23日 21:26
浏览:135 专家浏览:0 | 评论:19 专家评论:0
王绯霞于09-7-23 21:49推荐展老师以灼灼文笔,为“夫子”做了一个崭新的诠释,激励我们做一个杏坛的守望者!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诠释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只是老师的一个方面,唐玄宗有句诗感叹先贤孔子在苦难中前行,用在为人师的夫子身上也不为过,“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老师比不得圣贤学识渊博,智慧高深,却是把自己的学问、思想、内心一一晾开,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学生,任凭他们伸手来取,等到被掏得空空如也,就再去填充磨砺,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老师亦没有治国经世之伟略、悲天悯人之情怀,却毫无例外是心灵的救赎者,能抓住学生心底的最强音。

宋代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老师包揽不了天地入怀,却可以为学生立心立命,即为天下立心立命,倾其所有心血,铸就万世之基业。

一代代夫子时而昂首奋进,时而踽踽独行,走过了一条坚实而布满荆棘的道路。孔圣人晚年终于结束了政治上的漂泊,甘心做一位夫子,传授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使得后人一代代皆入其门下,为老师这个职业立下千秋不朽的典范。

甘为夫子者又何止这一位,苏轼这位文坛声名显赫仕途却一波三折的贤士,被贬到南疆荒蛮之地时,备加重视的仍是教育,办学堂开心智,造福今者,造福一代代苍生。现代大师鲁迅、钱钟书等无一例外是精神上的导师,引领万千学子追逐光明之路,以铮铮傲骨、淡薄情怀凝聚人格之魂。他们都在磨难中艰苦跋涉,却都肩负着共同的身份——夫子。

     从圣贤的高度一步步拾阶而下,回望身边才发现而今的夫子们同样在挫折与失败中苦苦挣扎,以点滴的付出锻造出一个个小之又小,平凡却难以漠视的今天。

无法忘记为了一首宋词几次三番查阅辞典的情形,为了一个释义不断质疑争论的声音,为了一份讲义伏案疾书的背影,为了一次成绩郁郁寡欢的神情。谁能说这一刻我们不是贤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一幕每天都在身边上演,只因它太过平凡而总是被人遗忘:入夜还有身影在灯下徘徊,揣摩用怎样的话挽回那颗年少扭曲的心;午睡时还有背影穿梭在走廊,熬红了眼睛做忠实的守卫者;放假了仍是一双双手在案头红笔翻飞,用自己的疲惫换来最实效的回馈。

老师就象麦田里的守望者,总把湛蓝的天空留给学生,自己哪怕守望成一株草一棵柴也无怨无悔。我们成为不了圣贤,却可以造就圣贤,成就自己。

可否看过韦陀,人们总为它的名字感到神秘,其实韦陀就是昙花。有时总觉得那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显得很苍白,它总是给老师冠以神秘耀眼的光环,却忽视了背后的苦涩和艰辛。昙花拼尽一切换取刹那间的绽放,并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惊艳。当学子们满载着梦想而去,除了几声感谢满腔欣慰,老师并不曾想获取什么。

“早知无计留春住,笑拈残红葬落花”,这样的无奈、心酸、苦涩我们也会有,那何不学学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鲜花身旁总有荆棘相伴,落日余晖总期盼明朝的辉煌。夫子何为者?放眼望去,那一个个披肝沥胆、铿锵有力的身影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