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成功的照片,可能包括很多要素:鲜明的主题,抓住焦点的主题,色彩、画面构成...
关于构图的重要性,我做个简单的比喻,把一张作品对比为一个人,主题是人的思想,主体是人形,色彩是血肉,细节是皮肤,最重要的还有构图是骨。只有形成了好的骨架,才能在此之上表现。 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为什么明明看到一个漂亮的主体和美丽的色彩,拍摄出来却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有人说摄影是减法,从缤纷繁杂的环境中,减出简单而美丽的部分。构图也是如此,如何把你看到的,想要表现的,合适的“框在”取景区中,是需要细致考虑的。 我认为构图没有定式,我也没有大量的阅读关于摄影理论性的书籍。对于练习构图,我在初学的时候,发现一个窍门:减法截图。最早不知道怎么构图的时候,我就尽量大范围多取景,回来后,在电脑上细致的考虑、裁剪。通过大量的模拟练习。我拍摄时,能够越来越娴熟的构图。但即使是这样,有时没时间反映的时候,我还是尽量大范围多取景。回来再斟酌。 我不是专业的摄影人,以上的文字,并不一定正确。希望这个练习方法,对初学者有帮助。 初学者通过这样的减法构图模拟练习,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慢慢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构图意识逐渐成为习惯,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读书的孩子 主体是表现读书的孩子。影响视觉的不好因素有,左边的门过亮容易抢夺视线;右下的椅子和杂物过重喧宾夺主;右边的线条比较零乱。 裁剪后把不合适的景物去掉,留下了一些能衬托主体,表现环境的元素。主体孩子放在图片的右下1/3处,使得构图比较稳定。 莲蓬
荷叶露珠
箭扣长城
葡萄叶
植物园的小朋友 |
|
来自: hanweiji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