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唯一黎族干栏式民居建筑村落

 干栏式研究 2010-03-03
初保村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现今仅存的一个黎族干栏民居建筑生态自然村。该村现有70多户人家,现存独具特色的干栏民居建筑房屋30多间,即金字形屋顶茅草覆盖,墙围四周木板构造的干栏民居建筑的房屋。

  黎族干栏民居的另一特色的建筑形式,即干栏木板构造房屋,是初保生态自然村传统民间工艺内容中最为特色的一大人文景观,是初保村重要的内容载体。它反映了黎族干栏民居建筑从原始的洞穴房室,过渡到船形屋,到金字形房屋的演变发展历史。

  

 

  干栏民居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形式之一,又称“巢居”。历史上黎族曾广泛地运用这一建筑形式,在本岛中部热带雨林山地建村立寨,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形式。随着现代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黎族干栏民居也渐渐不断地在消失,而初保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闭塞的交通条件,使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

  干栏民居房屋这种形式,是初保生态自然村最为独特的、突出的民间工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工艺的表现形式之一。初保村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以一个村落的整体形式,较为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了黎族原古的小农生产方式、民俗民风、民间织锦工艺和干栏民居建筑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干栏民居房屋,它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古代建筑风格,使我国各种史料记载得以见证。

  初保村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对于探讨海南黎族的古代历史和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追溯黎族历史的干栏民居建筑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海南唯一黎族干栏式民居建筑村落——初保村

  作者:树林光影A

 

 

海南黎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黎族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居住宅建筑艺术,同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黎族人民一直是居住在那些以竹木为架、覆草为盖的简陋房子里,平面是纵长方形,从山墙方向入口,房子低矮,外形像船篷,内部简陋象船舱,被称之为“船形屋”。

  这种早期的住宅为低脚或高脚的“干栏”船形屋,是黎族古代的一种住宅形式,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黎族原始时代的住宅,现已无实物可考。

  根据较早的文献记载,如晋•张华《博物志》第四,谓“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北史•蛮僚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又《新唐书•南平僚传》亦称:“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並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以上史料提到的“巢居”、“干栏”都是泛指我国古代南部西南部的百越民族所居的原始住宅形式。直接记载黎族民居的文献,见于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称黎族“居处架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宋•赵汝适《诸蕃志•海南》条:“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船形“干栏”住宅,应该是黎族古老的一种民居住宅建筑形式,目前黎族村落中普遍设有的短脚“谷仓”,形如船形屋,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干栏”房屋的演变形式。整个黎族住宅的发展,存在一个由“干栏”逐步演变到地居的发展过程

 

 

初保村干栏民居房屋,其建筑主体采用木构框架,墙围四周为木板拼接构造,工艺采用镶榫推槽衔接,梁与柱衔接间用木铆固定,屋顶以竹架茅草覆盖,整个房屋建筑不用一铁一钉,精湛精美,在中国民居建筑中较为少见。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初保村民的粮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