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台摄影

 三日坊 2010-03-04

 

美丽倩影不要错过 掌握T型台摄影的四大准则

  一、备好器材,确保清晰

    最好准备两台单反相机,一台800万至1600万像素的数码机身和一台胶片机身。一台机身配28-135mm镜头,另一台配70-200mm镜头,这样抓拍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如果使用黑白胶卷,可选用ISO400800的专业高速胶卷。拍摄时尽量使用大光圈,这样能提高快门速度,避免模糊。


   
二、用两种眼光观察

    为拍到最佳瞬间,通过观察穿着不同风格服饰的模特,看出模特的个性,有选择地捕捉有价值的瞬间,使读者在欣赏图片时,看到拍摄者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由于拍摄时装表演和模特比赛是介于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一个摄影类别,拍摄者既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还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在拍摄当中做到勤观察、勤拍摄、勤思考,方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有条件的拍摄者,从全程跟踪模特拍摄外景开始,到预演或预赛都可以用两种眼光去观看。

    1、用评委的眼光:通过现场观看了解哪几位模特气质最佳,有可能会成为本次大赛的冠军人选,明确自己这次拍摄的重点。

    2、用摄影师的眼光:通过观看和拍摄预演、预赛,熟悉整个表演或比赛的程序,了解所有模特的展示能力和气质,从中知道哪些瞬间具有新闻价值和艺术价值,并熟悉特定的服饰风格,确定最佳拍摄角度。这样,在正式抓拍时就能心中有数,抓住重点模特、重点瞬间、重点场景、重点光效和重点造型。

三、抓拍要领

    无论是拍时装表演还是模特比赛,都要现场观察、现场理解、现场提炼


   
现场观察,就是仔细观察每个模特的体态、服饰、造型,挖掘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千姿百态的肢体语言,观察模特走台造型时的疏密关系以及着装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捕捉模特衣裙在运动中产生的动感等等。抓拍时,手持照相机对运动中的模特进行跟踪对焦,捕捉模特在展示中的优美体态和造型,千万别放下相机去观看,如果此时有优美的瞬间出现,你就会措手不及,失去机会。

    现场理解和现场提炼,就是在模特的精彩演绎中,将形体造型理解成几何中的点、线、面,通过判断,将模特的体形、曲线、个性和服装的时尚因素在瞬间中定格下来成为作品。

    由于展示的需要,随着音乐的节拍和舞美设计的艺术效果,灯光的照度变化无常,为确保曝光准确,可事先把相机设在光圈优先,把光圈设在最大值。拍摄当中,相机的快门会随着照明的强弱自动调节,这样拍下来的影像清晰。如果灯光较暗,快门速度过低,可将相机的感光度提高到ISO400800,有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到ISO1600(但一般用ISO1600拍出来的影像颗粒很粗,色彩的饱和度和透明度有一定下降)。一般T台上的光源颜色偏黄,拍摄前把照相机的色温调到3200K左右,就会减少照片中的黄色成分。测光模式要根据拍摄的主体来确定,可用中央重点测光或平均测光。拍大场面或者中景,可设定平均测光;拍摄特写,测光模式就应该设在中央重点。

    四、捡拾花絮

    拍完一场精彩的模特比赛,不要立刻离开现场,常言道:好戏在后头。以我个人的经历,精彩的花絮往往出现在比赛之后。

    一场千里挑一竞风流的残酷竞争后,毕竟红花只有一朵。在她们即将分离时,有的因获奖而相拥在一起祝贺;有的因被淘汰而走到旁边偷偷哭泣,这些感人的花絮和真情流露的瞬间,是拍出佳作的好时机。

舞台摄影四大要领

 

舞台摄影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从表面上看,舞台摄影与其他摄影门类(如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相比,基本的拍摄要求和艺术处理手法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仔细分析起来还是不大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拍摄舞台照片往往要凭感觉和经验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图,并迅速按下快门。这就要求拍摄者具备过硬的拍摄技术和艺术处理功底。  

 

然而,舞台摄影创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在技术方面,有些方法可以成为要领,使初学者少走弯路。综合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拍摄位置和视角的选择

 

到剧场或广场拍舞台照,首先要选好拍摄位置和视角。一般来讲,找偏一点的位置拍出来的效果好,且不会妨碍观众。视角的高低也很重要,视角太高,拍出来的人物会变形;视角低了看不见人物的脚(拍局部或特写另当别论),以能看到舞台的台面为好。初学者往往喜欢找剧场正中的位置来拍摄,以为这样可以拍到人物的正面和完整的舞台场面。结果,拍出来的人物肢体造型呆板,灯光造型平淡,画面效果会流于一般。这是因为,通常舞台灯光的布局是正面光较强,这种正面光会减弱人物的素描关系,人物造型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会被淡化,光影效果也平淡。而选择偏一点的角度来拍摄,人物有正面光、侧面光和逆光的组合,再加上各种不同色彩光源的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自然都会体现出来,尤其是空间的流动感会增强。   

 

二、要尽量稳定相机  

 

要拍好舞台照,相机的稳定性很重要。通常拍舞台照,快门速度往往要控制在160秒上下,这样做是为了让该动的动起来、该静的静下去,使拍出来的照片既有清晰的主体形象,又使画面具有流动感。而要达到这些目的,l60秒上下(尤其是16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相机的稳定性显然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因素,因为要达到使画面具有虚实变化的效果,往往要将光圈尽量放大,这样做会导致景深缩短,相机稍有晃动,画面的清晰度会受到影响。因此,借助三脚架或独脚架来增加相机的稳定性就显得相当关键。   

 

三、不要借助闪光灯进行曝光  

 

舞台摄影从过去单纯的记录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创作型,这个变化也就是舞台摄影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的过程。借助闪光灯进行拍摄,无非是想将画面拍得更清楚。而这样做的后果是,闪光灯的光线冲淡了舞台特有的灯光和色彩效果,甚至会使舞台效果完全失去。而这些效果恰恰是舞台照片的精华所在。因此,严格地讲,拍摄舞台照是不宜使用闪光灯的。当然,有的时候因舞台光线太弱,或仅仅为了拍剧照留念,也可使用闪光灯,但拍出的照片肯定会失去舞台效果。   

 

四、设定恰当的光圈很重要  

 

光圈作为控制景深的一种手段,在舞台摄影中也颇有学问。运用得恰当,拍出来的照片会有较好的效果。在现场拍摄中,相机与舞台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舞台本身有一个深度,两者加起来一般都在10以上。如果不采用大光圈,拍出来的画面就会前后一览无余,缺乏主次感,更谈不上虚实变化。尤其在非剧场(如体育场馆、广场等)拍舞台照,大多背景(天幕)较简易,若将背景清晰地摄入画面,势必会影响到照片的整体效果。而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来控制景深,就可以将背景虚化。虚化后的背景更加突出了前面的主体,而背景虚化后朦胧的效果更有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即便在正式的剧场拍舞台照,光圈的恰当运用也很重要。因为快门速度控制在160秒左右的情况下,光圈要随着舞台光线的强弱变化而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既要适应因舞台上人物运动的速度而确定的快门速度,又要顾及因光圈的大小而产生的不同景深效果。光圈设得过大,可能会欠曝;光圈过小,又可使景深有效范围太长,虚化不了背景。拍舞台照需开大光圈,这已是共识。但到底该开多大的光圈才合适,应根据实际拍摄需要而定,是看拍摄者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而确定光圈该开多大并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的,光圈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舞台摄影中必然会碰到的技术要领性问题。这些技术要领可以使初学者少走弯路,为今后进行舞台摄影创作打下技术方面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