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乐乐妈 2010-03-07


摄像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也需要融合进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摄像工作不单是对摄像师才情智慧的考核,它甚至还是对摄像师体能,意志,素质的综合检验。只有纯熟地掌握了画面造型语言,具有了综合高素质的摄像师,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画面和节目;反之,高质量的画面和节目正是摄像师高素质,高水平的一个最好反映。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素质,才能在电影,电视的旋转舞台上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摄像师是用画面说话,用画面说理的。拍什么画面及采用何种态度和方式去拍,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收视反应。作为画面的造型家,拍摄者和把关人,摄像师在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特别是拍摄新闻,时事性专题节目时,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大气候和小气候,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特殊精神文明产品”——节目,来教育引导和感染观众。所以,抱着对观众和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我觉得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才能在艺术上真正做到合格,优秀。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摄像师必须处身于技术和艺术的汇合地,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比如说技术上要求调焦清晰准确,主体形象鲜明真切,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从画面气氛,内容基调,艺术美感等角度出发,运用虚焦画面及焦点的虚实转换等传达特定的内容,收到艺术的效果。再如拍摄夕阳时有意识地使白平衡偏红,这样就能拍到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了。等等。

  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摄像工作者在复杂多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挑,等,抢。既然我在场,我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挑到,等到,抢到最能反映所拍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最佳画面。

  所谓,是指摄像师通过镜头挑选,发现和捕捉画面形象的能力。正像美国新闻电影工作者萨缪尔森所说的那样:能否装好胶片,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点,对准适当的方向举起摄像机,这是新闻摄像师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难以重演的新闻是没有机会第二次拍摄的。同样,能否挑选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举起摄像机,也是衡量摄像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向之一。

  即等待。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善于等待,要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要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当然,等,绝非消极被动地等,而应是以挑选的眼光,主动积极地,有预见有准备的等。

  就是要求摄像师凭借自己的技术功底和艺术直觉,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因为摄像师是没有机会后悔的,有些镜头一旦错过就可能成为永久的遗憾。比如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两架飞机撞击世贸大楼,这些画面就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计,稍纵即逝等特点。面对这些事件就需要摄像师凭借职业敏感身手敏捷的按下VTR键。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摄像师决不能做一个单纯摆弄摄像机的人,而应该让冷冰冰的摄像机变得有生命,能够让镜头画面成为自己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所以应该在实际拍摄中培养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在摄像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现场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到后期的编辑问题,诸如镜头的匹配和组接的问题,涉及到轴线关系,景别的衔接,角度的择取等多方面内容。有经验的摄像师常会对同一对象多拍一些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便于后期编辑时镜头的组接。

摄像机从来不眨眼,摄像艺术永远无止境。我觉得综上所述仅仅只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摄像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师,其过程正是自己实践,积累,体会,领悟的过程。

摄像的理论基础也是很重要的!

一、首先要了解摄像机。

无论是何种摄像机都是由光学镜头、光电转换电路、录像机、寻像器、输入输出单元和附件组成。

  光学镜头:对拍摄的对象加以选择和限定,用以提供给光电转换系统使用。

  光电转换系统:通常采用CCD作为光电转换器件。需要一些辅助电路才能正常工作。

  录像机;把摄像机送过来的信号磁信号的方式记录下来,保存在磁带中。

  寻像器:摄取景象的工具,多数采用液晶显示屏。

  输入输出单元:由于设备的限制,对于特殊的使用,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来解决。

附件:一般包括电池、适配器、连线等。

二、其次,要掌握电视画面。

*定义:电视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断。又称为一个镜头。地位的作用:

1、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

2、是视听一体的,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组合结构形式。

3、是电视传播媒体中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第一元素。电视片可以没有音乐、色彩、语言,但不可以没有电视画面。

4、是电视传播媒体的结构和主干的载体,它既表现为内容又表现为形式。

5、变片面的线性的传播为全方位的立体的信息场传播。

   *特征:一、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

二、电视的时间特性

单向性b.连续性c.同时性

*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要清晰准确、主次分明、简明集中;?电视画面的色光应用要真实准确统一;?电视画面的镜头要稳定、运动要流畅、准确;?电视画面拍摄时要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作用:以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雨》中裴晓云洗澡的两组画面为例:
   
第一组:
   
曹铁强走到火炉边打开炉盖用铁钩狠狠地捅着炉子。
   
裴晓云被惊醒,茫然地望着曹铁强的举动。
   
曹铁强拿起脸盆急匆匆地走出帐篷端来一盆雪倒进桶内。
   
裴呆呆地望着曹。
   
雪溶化了,桶内冒着热气,帐篷内渐渐热气弥漫。
   
裴晓云微微张了张嘴,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二人无言地对视着,交流着含有说不尽的话语。
   
第二组:
   
透过帐篷的窗口,裴双手捂着脸哭着,窗外出现了:小河边的孤舟,茫茫的雪原……
   
第一组画面叙述了曹铁强为裴晓云准备洗澡水的这一情节过程。
   
第二组画面已没有情节过程,情节停顿了,只有情感的抒发——抒发了裴晓云第二次获得了作人的权利,第一次感受到人间温暖时的激动心情。
   
故事影片《天云山传奇》冯晓岚死后,银幕上出现了这样几个特写镜头:
   
1 桌边蜡烛燃尽了;
   
2 竹杆上挂着冯晓岚的破羊毛背心;
   
3 灶边的案板、菜刀和切了一半的咸菜;
   
4 有补丁的旧窗帘。

三、电视摄像造型元素:电视画面景别选取、画面构图元素构成、拍摄角度选取、画面运动方式、画面表现长短。

景别的意义和作用:
      
电视画面的景别从外形上讲是指画面包容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从创作角度来讲,它是一种表现手段。

景别变化的决定因素:(1)距离的变化;(2)焦距的变化(3)被摄体位置的变化

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 远景镜头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这一点和绘画是相通的。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但却可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因为影视画面是通过画面组接表情达意的,通过承上启下的组接可以含蓄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如影片《一个人的遭遇》当主人公索克洛夫从集中营中逃出后,拼命奔跑,最后躺在麦田地里,这时出现一个近拉远的镜头画面,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获得自由的内心喜悦。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
      
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
      
由于电视画面画幅较小,有人主张不用或少用远景。少用是对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视新闻中全景镜头不可缺少,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3 中景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拍摄角度、演员调度,姿势要讲究,避免构图单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关节部位,但没有死框框,可根据内容、构图灵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与观众进行情绪交流也多用近景。这种景别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因此有人说电视是近景和特写的艺术。近景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观众以较深刻的印象。

5)特写镜头
      
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画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强调加重的含义。比如拍老师讲课的中景,讲桌上的一杯水,如拍个特写,就意味着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又称摄像角度、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指摄像机和对象之间形成的方向关系、高度关系和远近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做几何角度。除此之外,角度还有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之分,这是从心理上区分的。也叫做心理角度。
拍摄角度,按方向关系可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前侧角度、后侧角度和背面角度等几种。

固定画面: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和镜头的焦距均不变的情况下所拍摄得到的电视画面。即三不变镜头

固定画面的主要特点

1、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固定画面的视角和视域不变;

3、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住足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总之:固定画面使观众注意观察人物的语气神态,获得舒适自然的交流之感,固定画面给电视摄像人员提供了强化主体形象、表现环境空间、创造静态氛围等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段和便利条件。

固定画面的不足

1、固定画面的视点单一,视域受到景别的限制;

2、当被摄主体基本不发生位移时,构图形式难以发生变化;

3、当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大时,主体形象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对于较为复杂的环境,固定画面的表现力度下降;

5、画面较难完整地、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6、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缺少主观性,尤其是缺少指向性。

固定画面拍摄要求:

一、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注意捕捉动感因素,以增强画面的内部活力。

二、固定画面的拍摄末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三、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注意拍摄与组接的镜头内在连贯性。

四、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注意构图的艺术性和可视性。

五、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注意而不是

四、运动摄像

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一、推摄镜头的特征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形象由小变大,而环境由大变小。

二、拉摄镜头的特征

1、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的效果;

2、拉镜头的主体目标不断在淡化;

3、拉镜头将主体形象由大变小,而环境由小变大。

一、摇摄镜头的特征

1、摇镜头形成视觉扫描的效果;

2、摇镜头的主体常常在不断的变化;

3、摇镜头展示的空间是不间断的连续的。

一、移摄镜头的特征

1、移镜头的主体不一定固定,给出的是一种整体的效果;

2、移镜头的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所拍摄到物体均处于位置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

3、移镜头调动了观众的运动感受,主观色彩浓。

一、跟摄镜头的特征

1、跟镜头的主体固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与主体保持一致,给出的是一种整体的效果;

2、跟镜头的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所拍摄到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

3、跟镜头中主体位置相对画框稳定有利于展示主体的运动姿态;跟镜头的运动速度与主体的运动速度相一致。

一、升降镜头的特征

1、升镜头带来视域扩展的感觉、降镜头带来视域收缩的感觉;

2、升降镜头的视点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场景的内容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而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构图效果。

一、综合运动镜头的特征

1、综合运动镜头能够产生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

2、综合运动镜头的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所拍摄到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可以给观众多视点的欣赏影视造型艺术;

3、综合运动镜头中主体时有变化;从而画面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五、电视场面调度

电视的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具体为: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常见的场面调度有: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

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

1、可以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和不同的视野去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和其表达的内容;

2、可以使观众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观察现实生活;

3、场面调度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4、场面调度具有很大的强制特性。

场面调度的主要作用

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2、渲染气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3、通过镜头的场面调度,可从多方位、多层面去观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镜头组接后可产生特定的意义;

4、场面调度有助于对节目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5、通过镜头的运动和镜头内的人物的运动,可以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6、通过镜头的编辑,场面调度可以使电视的时空产生突破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编辑手段的更新,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六、轴线

轴线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制作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线。它包括:关系轴线、视线方向轴线、运动轴线。

轴线规则

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师必须始终要将摄像机安排在轴线同一侧的区域内进行机位和角度等的调整。

三角形原理

摄像机的三个机位连接构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边与轴线平行,这一规则称为三角形原理。也称为机位三角形原理。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摄像人员

第一、要有一双慧眼。电视摄像师要善于在那些别人司空见惯的甚至熟视无睹的拍摄过程中捕捉亮点。

  第二、处理电视画面视点要独到。所谓独特,就是用一种常人觉察不到的视角来拍摄和提炼,让人感觉到是活生生的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

第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其实,电视摄像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编导只给你一个拍摄提纲,或者仅仅是一个题目,甚至是一句话,通过摄像的创作来为编导提供素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像的职责也不逊于编导。所以,电视摄像的想象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电视摄像讲稿: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 [<<] [>>]


    一、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按照所拍摄节目内容及性质不同,可分为:
    1.
纪实类
   
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栏节目。
   
以客观真实性为原则。
    2.
艺术类
   
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歌舞节目、电视广告
   
强调创作人员的主观表现和艺术处理,可以进行导演和人物表演。
    3.
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画面所记录的对象不同,以及画面记录方式的不同。

    二、演播室类摄像与外景类摄像

    按拍摄现场的不同,可分为演播室类摄像与外景类摄像。
   
主要区别在于拍摄时的光线条件不同。

    第二节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一、摄像师的任务

    根据作品内容和编导的创作意图,对画面进行艺术构思,并在特定的场景、色彩、光线等条件下,熟练地操作摄像机,把握拍摄质量,寻求最佳的构图形式,生动地表现被摄体。

    二、摄像师工作的特点

    1.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
    2.
拍摄时的再创作性
    3.
拍摄前对作品的理解
    4.
现场的灵性

    三、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1.
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
    2.
扎实的影视专业知识
    3.
全面的艺术修养
    4.
务实的现场拍摄
    5.
文理兼容的科学知识
    6.
丰富的想象力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原创 2009-01-13 16:32:58]    

字号:大

 

通常,我们将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划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三个阶段。电视摄像师担负着中期拍摄的重要责任,他的工作是联系前期策划准备和后期编辑成片的纽带和桥梁。因此,有人说没有电视摄像这一工作环节的成功,前期的准备工作犹如是纸上谈兵,后期的编辑工作也只能是无源之水。而要让电视制作流程产生出合格的产品”——电视节目,就离不开操持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人——电视摄像师,就离不开他们高质高效和高产出的摄像工作。电视摄像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也需要融合进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电视摄像工作不单是对摄像师才情智慧的考核,它甚至还是对摄像师体能、意志、素质的综合检验。虽然,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只能看到摄像机镜头前面的大干世界,而难以见到镜头后的摄像师。但是,通过画面形象的新颖、优美和富有创意,或者是呆板、单调、蹩脚而乏味,观众也会像见文如见人那样对摄像师如见其人,对他所拍的节目发出由衷的褒奖或是严苛的指斥。可以说,只有那些纯熟地掌握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具有了综合高素质的摄像师,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反之,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正是摄像师高素质、高水平的一个最好反映。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在电视的旋转舞台上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1
.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电视事业作为蓬勃发展的大众传媒,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电视摄像师不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分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他们担负着用画面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等重大责任。通过电视传出的声音、播出的画面,无时无刻都有可能产生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电视摄像师是用画面讲话、用画面说理的,拍摄什么画面及采用何种态度和方式去拍,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收视反应。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就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走样变音的情况,或是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或是歪曲了事件本身的真相,或是在立场、观点上发生了误导,等等。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电视画面恰恰能够满足这种愿望和要求。因此,作为电视画面的造型家、拍摄者和把关人,电视摄像师在拍摄电视节目,特别是拍摄新闻、时事性专题节目等时,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大气候和小气候,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特殊精神文明产品”——电视节目——教育、引导和感染观众。我们必须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可以说,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才能在艺术上真正合格。电视摄像师的职业可能是令人羡慕的,但它同时也是充满艰辛的。电视摄像师的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可谓是用电视画面反映生活。而生活的画卷是浩繁广博的,你所要反映的生活可能是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也可能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石油工人;可能是像《龙脊》那样的希望小学,也可能是如《丝绸之路》那样的寂寞古道;你所要前往拍摄的画面,可能发生在月冷星稀的凌晨三点,也可能发生在流弹横飞的波黑战场;可能需要数月离家难与亲人相见,也可能要在穷山恶水间时刻与死神相伴;对一个摄像师来说,餐风饮露可说是家常便饭,抛妻别子说不上什么新鲜。难怪有些退休之后的老摄像师说,干摄像这一行,是最无情又是最有情的,是最舒服又是最辛苦的。无情者,是接到紧急任务后欠下家人的亲情;有情者,是对电视观众的热情和对电视事业的衷情。舒服,是你只需把摄像机架于三角架上眯眼看寻像器就能完成任务的时候;辛苦,是你经常要肩扛几十斤的机器拍摄数十分钟而腰酸腿痛的时候。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说过:我的责任是探索、挖掘世界发生的重要事实,报道通过观察后猎取的事实。我一生都在这样做,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要想真正投身于电视摄像工作,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因为你的一生不仅要探索挖掘报道那些重要事实,还必须拍摄到能够反映这些事实的画面,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多么困难。
2
.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广义而言,我们可以把对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剖分为两大块:即技术的一块和艺术的一块。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电视摄像师必须是个熟谙摄像技术的专门人员,他要对电视摄像机这一现代高科技的产物运用自如,对各种电子、电器和光学设备了然于胸,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等多个环节应对无误。但是,光有这些技术素质还很不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素质,具备较强的画面美学意识和视觉表现能力,也就是要能够艺术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电视摄像装备和电视摄像技术,更好地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电视摄像师必须处身于技术和艺术的汇合地,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比如说技术上要求调焦清晰准确,主体形象鲜明真切,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从画面氛围、内容基调、艺术美感等角度出发,运用虚焦画面及焦点的虚实、实虚转换等传达特定的内容,收到艺术的效果。再比如,对初次上手干摄像的新手,教科书或是老摄像都要告诉他调节白平衡的重要性。但是,有些时候为了在艺术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画面效果,将要有意识地使摄像机的白平衡失调。如拍摄夕阳时有意识地使白平衡偏红,这样就能拍到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了。而拍摄夜景或夜景昼拍时,又可能使白平衡偏蓝,以艺术地表现冷偏蓝的夜景气氛。必须强调的是,任何艺术性的创造,都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坚实深厚的技术功底上。诸如有些人将东摇西晃地拍摄纪录片当成是追求纪实表现的艺术性的错误认识,应该在我们初学摄像时就得到观念上的彻底清算。很难想象,一个连摄像机的推、拉、摇、移都不知为何物的人,能够拍出什么新颖独特的运动画面来。同样,在电视摄像技术上未能过关,在电视画面的艺术表现上也必然是先天不足后劲不足的。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多种人类艺术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累积的艺术修养为自己摄像水平的全面提高助一臂之力,补不足之处。比如,如果我们能在音乐的熏陶下加深对韵律感、节奏感的认识,那么对控制运动摄像的节奏和变化就能有所帮助,甚至在拍摄音乐会的新闻或担任音乐会的直播摄像时,能够根据音乐本身更好地加以画面处理。再比如,倘若摄像人员对国粹——京剧艺术的表演程式和各派风格有所认识,在直播京剧演出时就能够避免出现外行热闹的情况,诸如该推成演员翻飞的水袖特写而推出演员的脸部特写,人物的出场亮相镜头本是宜静不宜动而推来拉去,等等。
3
.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现场,对摄像人员是一个极有意味的字眼。不论是拍摄直播节目,还是拍摄录播节目,电视摄像师的工作前提就是必须身在现场,在现场捕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在现场进行取景构图,在现场调节白平衡、调整焦点和控制曝光,在现场采录同期声,等等。如果隔离了拍摄现场,摄像师恐怕就无异于闭门造车了。所以,有人提出电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现场取材报道的记者应具有我在场意识,这种宝贵的意识对电视摄像师同样重要。
电视记者在复杂多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曾被总结为极富代表性的三字经验:挑、等、抢。在本书谈到对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时,有必要对挑、等、抢做一个粗浅的介绍。可以这样说,电视摄像师都应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我在场,我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挑到、等到、抢到最能反映所拍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最佳画面。否则,即便是我在场,未能拍到令人满意的电视画面,一切都等于零,我的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谓挑,是指电视摄像师通过镜头挑选、发现和捕捉画面形象的能力。摄像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必须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内容的事物,选择人物最最富个性的动作、表情,选择最佳的光线效果和拍摄角度等。如果缺乏这种挑选的判断力,对摄像师而言无疑是个致命的弱点。摄像师既然以拍摄画面为己任,那么被摄内容的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动态等典型形象,就应该成为他挑选和拍摄的目标。一些富有经验的拍摄纪实性节目的摄像师,往往善于事先估计事态的发生和变化,以挑选自己的拍摄时机和拍摄机位,提前做好准备,伺机捕捉那最富戏剧性的瞬间。对一个经常在事件现场进行随机性画面取材的摄像师来说,善于挑选的眼光显得格外重要。正像美国新闻电影工作者萨缪尔森所说的那样:能否装好胶片,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对准适当的方向举起摄影机,这是新闻摄影师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难以重演的新闻是没有机会第二次拍摄的。同样,能否挑选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举起电视摄像机,也是衡量摄像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所谓等,就是等待。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善于等待,要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要等关键人物的活动,要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甚至,还包括要等待被采访者同意接受采访,等等。也许你好了一个拍摄内容,但如果不能等待时机,等待最能表现主题和创作意图的画面形象的出现,就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到你所需要的画面素材。有的时候,你为了完成拍摄任务,就不得不在拍摄现场开始漫长的等待,或许还会经历许多次的无功而返才能有所收获,感谢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如1996年中美知识产权北京回合的谈判,双方代表唇枪舌剑,直谈到凌晨一点方达成谅解协议。许多中外电视台的摄像师就只能在谈判现场默默地等待,直至中方代表外经贸部吴仪部长和美方谈判代表满面春风地步出会场,哪怕自己满眼睡意,也必须打起精神开机拍摄下这一极具影响力的谈判结果。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件,谈判成功是重大新闻,谈判破裂同样也是重大新闻,摄像师只有以等待为代价,才能记录下这成亦新闻,败也新闻的历史性瞬间。当然,等,绝非消极被动地等,也不是无目的地等,而应是以挑选的眼光,主动积极地、有预见有准备地等。等,不是守株待兔,而是摄像师随时随地保持人、机高度戒备状态,以等待被摄对象具备了在电视屏幕上最富视觉表现力时刻的到来。所谓抢,就是要求摄像师身手灵敏,当机立断地抓拍。那些经过仔细的前期准备和挑选的被摄对象,又终于等到了最佳的拍摄时机,对摄像师而言,这时候必须字当先,凭借自己的技术功底和艺术直觉,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因为摄像师是没有机会后悔的,有些镜头一旦错过就可能成为永久的遗憾。比如在1996年夏季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子5000米跑的决赛中,当临近终点时中国选手王军霞奋力超过了一直在她之前的某国选手,直至最终冲刺夺魁。然而,担任现场直播任务的美国电视同行却令人遗憾地漏拍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t军霞赶超争先的黄金一刻,观众只能从解说员的现场解说中去想象了。这无疑是电视摄像师的一个耻辱,是再也无法弥补的失败。可以说,谁都知道,没抢拍到将对于电视摄像师、对于电视台、对于电视观众意味着什么。抢拍除了要求摄像师有敏锐犀利的眼力和熟练的摄像技艺,还要有果断灵活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否则,你按下开拍键钮的时刻,总要错过事态高潮的瞬间,你总要感叹与最具价值的画面擦肩而过。交通标语中常说: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可是摄像师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宁抢三分,不让一秒。还是以拍摄新闻为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曼谷分社前社长尼尔"戴维斯在198599号殉职于泰国未遂政变的流弹,他对自己毕生身体力行的抢拍曾这样评价: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师,在采访现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设法去抢拍,要始终保持你手中的摄像机不停地转动,那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摄像师。虽然并未见得人人都一定要血洒现场才算是克尽职守,但电视抢拍的功夫只能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起来。挑、等、抢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独存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不可割裂开来。比如说,当你挑好了内容,到了拍摄现场有时就要等,等到满意的就必须抢。一旦没抢下来,有可能弥补的话,还得继续等或重新挑。可以说挑、等、抢的功夫是难能可贵的,以此为基础的现场应变能力和随机创作能力,是电视编摄人员实现创作意图的重要基础。
4
.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在电视这一行业里,电视摄像工作常常会受到有意无意的轻视,虽然摄像师拍摄的是电视画面,但常年累月却难得在镜头前露露脸,远不如主持人、记者和编辑、导演那么风光。因此,有人把电视摄像师称作电视台里的体力劳动者,戏称他们的工作是干力气活,认为摄像师好当,只要按照编导的想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了,编导叫拍什么就拍什么。而且,有不少摄像师也受到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主观上产生了创作的惰性,不思进取,实质上只是起到了惯于操作摄像机的熟练工的作用。在本书即将收篇的时候,我们要提请诸位将要扛起摄像机描绘事业和人生的年轻人注意,这种错误的看法不仅在观念上有害无益,而且在实践中也很不利于我国电视摄像水平和电视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要说的是,电视摄像师作为电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之,应该携电视摄像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的合力,走出电视摄像有技无艺的误区,推动目前我们的电视屏幕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双向进步。在实际拍摄中,编导的构思、设想、创意等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电视画面的基础上,当摄像师去选取和拍摄负载这些构思、设想和创意的画面时,实际上面临着为内容和主题匹配形式的课题。那么,摄像师能否对所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真正领悟,能否对编导的创作意图加以贯彻,就不单只是个操作摄像机有多熟练的问题,它还必须要求摄像师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否则,再好的想法,再深的主题,得不到电视化、艺术化的画面表现,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到电视观众的理解和认可。甚至可能因为摄像师在画面造型表现上的不足、不当或不利,影响了内容和主题的表达。因此,我们说摄像师决不能做一个单纯摆弄摄像机的人,而应该让冷冰冰的摄像机变得有生命,能够让镜头画面成为自己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我们强调电视摄像师除了要在电视摄像技术的各个环节上逐一过关之外,还应该在实际拍摄中培养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也就是说,明确了拍摄对象、表现内容和创作主题之后,摄像师并不是机械地执行编导的拍摄思路,而应该深入领会编导的意图并将其与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时刻保持一种编导的整体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态来进行画面取材。进入摄像机镜头的不应是编导耳提面命的拍摄内容的机械照搬,而是要经过摄像师对拍摄意图视觉化的构思和创作后的画面形象。比如说,为了表现不同的情绪氛围,镜头是推还是拉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因为假如你一旦把画面推了上去,就等于是限定了观众的观看范围,强化了某些重要内容,这时你实际上直接起着编导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画面而不是详细的编导稿本。所以说,强调摄像师创作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编导意识,正是基于对摄像环节必须投入摄像师个性化的创作这一认识,也是因为摄像师的创作素质将直接决定编导意图能在观众那里产生多大程度的反响。我们不赞成将摄像工作和编导工作截然分开的观点,也不主张仅把摄像师的工作性质定位在原始单纯的你说我拍的层次上。在具体节目的拍摄过程中,往往要依靠编导和摄像的共同智慧才能更好地实现创作意图。摄像师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应仅着眼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将技术和艺术上的更高层次的创作能力反馈到画面拍摄中去。此外,在摄像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现场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到后期的编辑问题,诸如镜头的匹配和组接的问题,涉及到轴线关系、景别的衔接、角度的择取等多方面内容。倘若前期拍摄不经推究,未加注意,那么回到剪辑台上很可能出现镜头紊乱而无法组接成片,辛苦拍得的素材等于报废的结果。这种着眼于后期编辑效果的超前一步的剪辑观念,不仅是对摄像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它也是电视节目制作特点和生产流程的必然要求。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摄像师可以和编导主创人员共同把关,但这种剪辑观念更应变成摄像师的潜意识下意识,从而能够在各种拍摄任务中避免后期编辑时不必要的麻烦。很多老摄像师都自觉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常常能预见到现场前期拍摄的后期画面效果,做到择善而从。比如说,有经验的摄像师常常会对同一对象多拍一些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便于后期编辑时镜头的组接。这些宝贵经验来自于对摄像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得自于摄像人员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的有心积累。

摄像师应具备的素质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994125/d72088877.htm [复制超文本复制]

回《南京海致岚影视.. 关闭窗口

12345627

随风辉 发表于:08-06-12 11:05 [只看该作者]

 

 

 

在现在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观看电视节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艺术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摄像作为电视艺术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开拓了人们的视觉时间和空间、广度和深度。

    
摄像是电视片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电视片创作意图和思想得以实现的关键实施活动,是电视片创作的前期工作,是化稿本的抽象文字符号为具体的形象,为后期的编辑制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所以摄像员的工作既是技术工作,同时又包含了艺术造型的创作思想、方法、措施和手段。为此摄像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一、摄像师的审美意识

    
我们知道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被称之为美感’”。人们的美感产生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像、情感、思维与心理活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产物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审美是欣赏美、创造美的认识活动,审美活动直接诉诸感性对象,与形象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生动的美的感知对象,去认识理解和揭示事物的美学特征和本质。

    
摄像师的创作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审美对象(即电视艺术作品)以直接感受,也就是说,摄像师的审美意识更多地反映在视觉因素上,他对人或物体的线条和色彩的美的敏感是从事摄像创作的基本审美素质:他的审美感受能力诉诸审美对象(包括片中人物、场景)的技术和技巧手段以及表现方法,均与摄像师本人的美学修养有直接关系。因此说,摄像创作的全过程是贯穿在审美意识的整个活动中,不管摄像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说明摄像师从事的摄像造型工作与美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对摄像师的创作程序而言,他首先接触文字稿本,将稿本中人物造型、时间和空间描摹作为主要研究因素。即作为审美对象去进行心理上的感受、感知和联系,在头脑中通过形象思维构成具体画面,更重要的是在拍摄中,把这种想像中的美感通过技术和技巧手段以及多种表现方法体现在画面上。

    
二、摄像师的技术素质

    
从造型角度上谈,电视画面是一个包括光线、色彩和活动等可视形象在内的复合体,它是通过光和影去塑造具体形象。一个电视镜头是从摄像机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它只有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在物理结构上它是平面的,视觉感知上它是立体的。从创作角度上说,电视画面是摄像师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天地,是与电视观众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给以美感享受的平台

    
在一部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画面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元素,比如声音(包括解说、对白、音乐、音响、同期声)和文字(包括标题、字幕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摄像师,首先在技术上过得硬,也就是熟中生巧,对自己操作的摄像机性能熟悉精通,各开关按钮(按键)的作用、尤其是对白的平衡调整,对拍摄镜头的平、稳、准、匀推、拉、摇、移、跟、甩的掌握,对景别的正确使用,起幅与落幅时间上的正确控制,以及正确用光……除此以外,摄像师必须牢记编导意图和稿本要求,拍摄时提前进入画面和延长推迟结束画面,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机位重复摄录素材,为后期编辑制作提供方便。

    
三、摄像师的综合素质

    
电视摄像包括文艺创作和教学用电视教材创作以及纪实性电视片的拍摄,一般是要求按脚本将变化的画面以连贯、有节奏的形式表达视觉语言的。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景别、不同运动方式的画面组接,把对象的细节和特点表现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

    
电视画面一般说来,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是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画面的主要部分,主体不但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是围绕它来配置,与它关联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朱羽君《画面布局与景别运用》)。主体可以直接表现,也可间接表现。主体通常是放在画面突出的位置上。突出主体的方法很多,常用有以下几种:

    
一、在位置安排上突出主体。1.一般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最近处。2.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部位。3.把主体形象放在画面上人的视觉注意的优势的地方。4.利用画面中有方向性的线条,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形象。

    
二、利用照明光线突出主体,也就是用光线着重刻画主体形象或利用影调的明暗烘托主体,使之突出。

    
三、利用对比方法突出主体。对比是构图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以反衬的手法突出主体。对比手法极多,内容广泛,使用起来变化无穷。常用手法有: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简繁对比、动与静对比、质感对比、色彩对比等。

    “
在画面上与主体密切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叫陪体,它帮助主体阐发主题,帮助观众理解主体的精神动作和内在涵义。在一些情节性强的画面里,陪体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朱羽君《画面布局与景别运用》)陪体的大小、位置的处理上要以对主体起陪衬、烘托作用为原则。前景的运用能增加画面的层次,表现空间深度,美化画面,使构图增加变化,而背景是衬托和突出主体作用的,它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另外,电视画面的布局还要注意画面的空白均衡。电视画面上,主体陪体安排要有章法。画面安排过满,使人感到拥挤杂乱,主体不突出;空白过多或空白留得不合适,又使人感到松散、空洞。画面空白的留舍要合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心理要求。首先,在拍摄人物时,人的视线前方应留有一定空间,使人的思绪有伸展的余地。其次,应遵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习惯,在运动物体前方要留有充分的空间。否则人们会感到物体前面好像有障碍似的。均衡是人们一种自然的心理要求,它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均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体居中、左右对称的绝对均衡,一种是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在视觉感受上的相对均衡。比如,电视台播音员做口播新闻时,位置是常居于屏幕中央、正面正对观众,画面是均衡的;有时播音员位于画面右下方的位置,而画面的左上角设计了新闻联播的台标或背景上体现一个与内容相关的画面,这样在人的心理感觉上也是均衡的。

    
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电视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意味着一种叙述方式和对画面结构的方式。在拍摄时我们把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突出主题的内容保留在镜头的视野中。

    
景别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魅力的。景别可由改变拍摄距离和改变镜头焦距来取得,但两种不同方法取得的同一景别,它们的内部结构是不同的。在同一空间中拍摄一系列画面时,用同一镜头,使人感到空间和谐统一。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线条清晰,空间感强;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压缩,透视比例小,线条边缘柔和、反差小,同一景物范围的画面,两者给人的心理感觉是不同的。前者坚实明快,适宜写实风格;后者柔和淡雅,画面多些抒情意味。

    
景别不清,往往是由于摄像师的思路不清,对主要结构运动物体的判断、事物发展的程序把握不准造成的。在综合运动的画面中改变景别时,同样需要目的清楚,推拉心中有数,停得果断、准确。跟随运动物体运动时要始终将动体保留在相对稳定的景别之中,并且在相对稳定的画面位置上,内部井然有序,使观众看后感觉很自然。不同的景别可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效果。如远景、全景可使人感到开阔、舒畅;近景、特写可使人感到逼真。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分得再细些。

    
运动镜头的应用,为电视片画面构图、艺术造型增添了有利的条件。它好似人们的眼睛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对事物的观察。在电视片中常用的运动镜头有推、拉、摇、移、跟、甩等几种。推镜头是要突出介绍画面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或物;拉镜头是展示开始出现的人或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在空间的位置;摇镜头是使观众对眼前的场景或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逐一的观察;移镜头是为了表现人、物、景之间的空间关系;跟镜头是为更好地表现运动物体;甩镜头是摇镜头中的一种,是为了表现事物时间和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心理上的紧迫感。

    
一幅电视画面事实上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机械复制或再现。画面上的形象已是经过摄像师的主观认识、选择、组合的结果,是他本人对事物特征的主动把握的结果。摄像师在选择光线、角度、景别、前景、背景、构图等造型手段时就是根据自己主观的心理意象在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画面。心理意象是摄像师将平时感知的事物以相应的专业知识经过思维整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贮存在记忆之中。这样在拍摄镜头时,便会在想像中唤取记忆的意象,指导他在拍摄时镜头的取舍,发挥摄像技巧去获得理想的形象。

    
电视画面的构图含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画面的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它是电视片在画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电视的画幅形式是横向的,通常情况下在43的画框内取景,进行画面的构图,是摄像师处理图像造型表现力的一种手段。电视图像是活动的,连续的。同时每个镜头又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摄像构图是将不同场景中的静态与动态被摄体,按情节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设想地、有重点地安排在一系列活动的画面中,一个镜头或一幅画面,它是摄像师进行构图的基本单位。它所表现的构图形式是在总体的构图设计中来完成的。

    
静态镜头的构图要达到平静安定的感觉。静态构图是绘画性构图或称摄影的瞬间构图,基本上借鉴了摄影艺术的构图法则,所不同的是每个画面的单构图。都要考虑上下镜头的衔接、对应、对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是全片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说,作为摄像师要严格遵循电视画面构图的连续性。在构思构图时,头脑中要通盘全片。电视是动的艺术,它的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整体性。这是区别于绘画、摄影的重要标志。

    
一部优秀的电视片是摄像师的镜头结构和画面构图的美学趣味及创作个性的展现。摄像不是谁都能做的工作,必须具备高度的电视文化素养,通过寻景器的画框,集中了场景中的色彩和影调,以及不同形式的构图,用自身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糅合去体现未来屏幕画面的情绪、气氛和节奏。责任感促使摄像师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艺术创作上的一丝不苟,用具体的画面语言去说明自己的创作。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一书中认为,摄影师的每一幅画面所表现的不仅是现实的一个片段,同时还表现了艺术家的观点。摄像机机位的变化,显露了操作摄像机的那个人的内心精神和技术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摄像师除掌握必要的技术因素之外,还必须用他的艺术眼力、思维去调动光线与色彩,去有机地组织一切画面的造型因素,从摄像艺术创作的高度去保证电视作品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