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疾病偏方

 郑重其事 2010-03-12

黑木耳30。将木耳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服食。本方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内外痔疮患者。 <痔疮>

药物:鲜无花果叶。 用法:将无花果叶放入瓷盆中煮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 疗效:此方对外痔疗效特佳。 <痔疮>

痔疮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病,有个简单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提脚跟走路。因为走路的时候,一旦脚跟提起,脚趾一受力,就牵动肛门肌肉的紧缩,左右臀部肌肉一张一弛,使痔核的淤血有所改善,这对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 <痔疮>

我患外痔时,曾选用多种方剂进行治疗。现简要写出一种治外痔验方,供大家参考。 用大黄50、鸡蛋2个。先把大黄放入200亳升开水中煮1分钟,即可放入鸡蛋再煮20分钟。煮熟的鸡蛋,每天早晚各吃1个;煮过鸡蛋的水,晚上用来洗痔疮。这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使外痔痊愈。 <外痔>

用干净的痰盂,将煮沸的水倒入后,放入适量的新鲜干净的韭菜,尝试温度适宜后先熏后洗。 <痔疮>

硫黄、雄黄各10,樟脑3,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痔疮>

双双抬起脚后跟,一个劲地用脚尖走路,每次可走100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提肛收气,又使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核,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痔疮>

乌梅、五倍子各10,苦参15,射干、炮山甲各10,煅牡蛎30,火麻仁10。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痔疮>

本病为发生于肛肠部的一种慢性疾病,较多见于青年和壮年。临床按痔核发生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统称为痔疮。 [病因病机]   痔疾发生的原因,多与长期坐位或站立工作,肩挑负重,跋涉远行,妊娠胎气;或久痢,久泄,便秘,嗜食厚昧辛辣等因素,引起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气滞血阻,燥热浊气,结聚肛肠而发为痔疾。 [症状]   先按痔核位置辨别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者为内痔,齿线以下者为外痔,齿线上下均有者为混合痔。内痔主症:大便时出血,色鲜红或暗红,出血量不等,痔核脱垂于肛门外口不及时复位,或因感染均可引起局部剧痛;如嵌顿时,可致肿胀、糜烂、坏死。外痔主症:自觉肛门处有异物感,剧烈疼痛或不病,发炎时则肿痛。混合痔则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治疗]   1.针灸   治法 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 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   方义 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挑治   方法 痔点在第七胸椎两侧和腰骶部范围内寻找。每次选一痔点挑治,七天左右一次。   3.耳针   选穴 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   方法 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痔疮的针灸>

乌龟头疗法:将乌龟头焙干,研末,用香油调匀,将患处洗净涂搽,连续用1周,即可痊愈。   羊血疗法:将200已凝固的羊血切成小块加米醋1碗煮熟,以少许盐调味,食羊血醋可不吃,可治初期内痔。   香蕉疗法:将2只香蕉不去皮,炖熟,连皮吃,可治痔疮出血。   猪苦胆汁疗法:将猪苦胆汁搽于患处,每日2次,可治外痔。   干白茄子疗法:取干白茄子适量,烧成炭,研成细粉,每次服313次。可治内痔出血。   凤尾草疗法:将凤尾草25掺入鲜人乳捣烂,外敷肛门痔疮,每天1次,有消炎去淤止血之效。   白矾疗法:将白矾100,花椒20粒水煎,洗患部,每日1次,可治痔疮。   万年青根疗法:将15万年青根和适量猪肉放一起煮烂,去药,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5天为1疗程。   蒜梗疗法:将陈大蒜梗7根、陈大蒜头3个,用1000水煮半小时,熏洗患部,每日12次,可治痔疮。   柿树皮疗法:将120柿树皮晒干焙熟,研成细末,用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周,可治痔出血。   高粱花疗法:将高粱花焙干研末,每次取10,与黄酒调服,每日23次,可治骨痔出血。   单脚跳跃疗法:每天单脚跳跃20分钟后,10天后痔疮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单脚站立时,臀部肌肉的用力一张一弛,能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静脉内的压力,所以经常单脚站立可防痔疮。 <痔疮>

痔疮 痔疮发作时,多现肛门坠痛或痔核红肿剧痛,或便时出血,兼有便秘、溲赤,唇干咽燥等热象。本病病因多由素积湿热嗜食炙煸、辛辣之晶,或过饮酒浆而致湿热内蕴,而湿热瘀滞即可导致痔疮的发作。临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桃仁20,土茯苓30,白芷15。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方二] 硫黄、雄黄各10,樟脑3,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三] 乌梅、五倍子各10,苦参15,射干、炮山甲各10,煅牡蛎30,火麻仁10。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四]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 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枳壳10,黄芩5,胡麻仁15,勒莱苋30。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方六] 柞树叶30。捣烂敷患处。 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方七] 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方八]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白砂糖汤下,日3次。 本方源于《危氏方》,适用于血痔。 [方九]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 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方十] 南皿籽10印克。 加水煎煮,趁热熏肛门,每日最少2次,连熏数天即愈,熏药期间禁食鱼类发物。 本方对内痔有效。 [方十一] 红糖100,金针菜120。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 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方十二] 朱砂15,草决明20,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甘草6。布包马勃与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约160毫升。本方为中医彭显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浑血止血,软坚收敛,肾肿止痛,对消除痔疮有效。 [方十三] 明矾15,黄连扔克,鞣酸07,普鲁卡因5,甘油100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1000毫升。 将黄连以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生药,加95%乙醇沉淀24小时过滤,留液去醇,再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热近沸并过滤水沉,然后将上述溶液过滤,加入明矾、鞣酸、普鲁卡因及甘油,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使剩成量为1000毫升,加活性炭03%,再加热近沸,稍冷过滤精滤分装于瓶内置100下灭菌30分钟,经灯检,菌培养合格后备用。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丁泽民方,功能使痔核硬化而萎缩消失,并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方十四] 茄子。将其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0,连服10天。 本方清热止血,适用于内痔; [方十五] 黑木耳30 将木耳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服食。 本方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内外痔疮患者。 [方十六] 獭肝1副,猪瘦肉200,蛋清一个,味精、盐、料酒、淀粉、胡椒粉、猪油、姜片、葱段适量。将獭肝洗净切成粒,猪瘦肉洗净切成粒,二者都盛人碗中,加入蛋清,淀粉拌和,下沸水锅略氽一下捞起,放入炖盅,加入肉汤、盐、料酒、姜、葱,上笼蒸30分钟取出。烧热锅放猪油,烹人料酒,加入肉汤,放入蒸过的獭肝、瘦猪肉粒,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待烧透后拣去姜、葱,装碗即成。獭肝为水獭的肝脏,其性味甘咸乎,具有养阴、除热、宁嗽、止血等功效。 《本草图经》谓之(虚损)劳极,四脏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饮膳正要》谓之能治肠风下血。瘦猪肉滋阴润燥,二者相合则具有宁嗽止血,滋阴润燥,养阴除热之功效。适于久痔下血不止,阴虚劳嗽等病人食用。健康1人食之有明目之功。 [方十七] 果子狸1(1000),鲍鱼丝、冬菇丝各150,冬笋丝、生鸡丝各100,火腿丝20,木耳丝50,姜丝、陈皮丝各20,红枣丝10,陈皮、姜、味精、白糖、胡椒粉、精盐、肉汤、猪油。果子狸宰杀后,用热水烫透煺毛,开肚取出内脏,用火燎去细毛,洗净后斩成两段,下沸水锅蝉透取出,洗净,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姜片、陈皮,煲熟取出,拆净骨头,将肉切成丝放入盅内,加入原汤,上笼蒸熟后待用。鸡丝、鲍鱼丝、木耳、 冬菇,冬笋下开水锅汆透后捞出,再用油、酒、开水滚煨片刻捞出。烧热锅加入猪油,四成热时,烹入料酒,加入高汤、原汤、猪油、味精、白糖、盐、果子狸丝和其他各丝(不含火腿丝),烧开后用水淀粉勾稀芡,装入碗中,撒上胡椒粉、火腿丝即成。佐餐食用。 果子狸又名豹狸、野猫、狸猫。其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下血,痔漏,瘰疬,游风。《千金·食治》谓之补中益气 《蜀本草》谓之治鼠瘘。适用于颈部淋巴结核、痔疮出血、脱肛疼痛等证。 [方十八] 柿饼50,木耳60,糖、水淀粉适量。将柿饼去蒂切成丁,木耳水发好撕成小块。将柿饼丁、碎木耳倒人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煮沸一段时间,用水淀粉勾芡,放入糖搅匀,煮开后盛人汤碗中即成。 柿饼为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其性味甘涩、寒,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健脾涩肠、治血止血之功。《本草通玄》认为: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配以活血、止血、益气强身的木耳,常治疗吐血、咯血、血淋、肠炎、痢疾、痔漏等症。 [方十九] 鳝鱼500,黄酒、葱白、生姜、食盐、素油各适量。鳝鱼去骨及内脏,冲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素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放人鳝鱼、葱白、生姜,煸炒后加清水、黄酒、食盐,小火烧至熟透即成。佐餐食用 本品有补虚损,止便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产后虚羸,痔疮出血,下痢脓血。 本方出自《便民食疗》,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内痔出血,为补虚损,止便血方,久病体虚,气血亏虚,脏腑耗损,则见虚弱劳损,法宜补益;大肠络脉损伤,血不循经,则见便血,法宜止血。本方重用鳝鱼一味,既补虚损,又止便血,故适用于虚弱劳损和大便下血。 烹饪制作鳝鱼,多用胡椒粉。本晶用于止便血,不宜使用胡椒粉。 <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本来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因循环回流不好,血液滞留而成,故没有所谓的「根除」,只是让它恢复原来的大小。   痔疮对成年人极为常见。由于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混合痔是指痔上静脉丛与痔下静丛吻合相通,在同一部位齿线上下内外痔同时存在。 如何保健 1.尽量不久坐,久站,别让血流滞于肛门。 2.便后泡温水30分钟,一方面清洁,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 3.运动(至少15分钟,汗出时避风,持之以恒)可促进血液循环。 4.痔疮患者常因大量饮酒、嗜食辛辣,如辣椒、芥末、胡椒、生姜等富刺激性食物而加重痔疮的发病。所以痔疮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节制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含有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青菜、菠菜、卷心菜、丝瓜等能增加肠蠕动,对习惯性便秘者,更为适合。 5.孕妇患痔,要避免入坐久久立,防止便秘,并应及时矫正胎位。多吃蔬菜、水果和植物油,适当吃些芝麻、蜂蜜、保持当大便通畅。 6.老年患痔,可常服黑芝麻、蜂蜜等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7.接受痔疮手术的病人,手术前应解除思想顾虑。一般手术当日进少渣饮食,次日改普通饮食,有的患者不敢多吃,怕大便引起疼痛,伤口感染等。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可让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橘子、芹菜、菠菜等易消化少脂肪的食物。忌烟酒及辛辣的葱、姜、蒜类。 <痔疮>

疾 病 描 述褥疮是指因久病卧床,患部受压磨擦而形成难愈之溃疡。古称席疮。其特点是:受压部初起红斑,继而溃烂,坏死难敛,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与季节、年龄、性别无关。主要为重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应积极预防本病的发生。 1、白黄散组方:将上3味共研细末,过细筛,装瓶备用。疮面常规消毒后,撒满该药,外敷消毒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制用法:大黄、煅石膏各40云南白药适量 2、白红散组方:共研细末,过细筛,装瓶备用,疮面常规消毒后,撒满该药,外敷消毒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制用法:炉甘石50血竭20煅石膏40海螵蛸15连翘3云南白药30 <褥疮>

我患外痔时,曾选用多种方剂进行治疗。现简要写出一种治外痔验方,供大家参考。   用大黄50、鸡蛋2个。先把大黄放入200亳升开水中煮1分钟,即可放入鸡蛋再煮20分钟。煮熟的鸡蛋,每天早晚各吃1个;煮过鸡蛋的水,晚上用来洗痔疮。这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使外痔痊愈。 <外痔>

蜈蚣2条,装入洗净的一段鸡肠内,放旧瓦片上焙干,研细末,分成8份,每日早晚各服1次,黄酒冲服,疗效甚佳。    全蝎10克,僵蚕10克,生鸡蛋15个。将前2药置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把鸡蛋打一小孔,将药末均匀装入15个鸡蛋内,搅匀,封好,蒸熟。每日睡前空腹吃1个,连服15个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千龙新闻网) <偏方>

痔疮痔疮发作时,多现肛门坠痛或痔核红肿剧痛,或便时出血,兼有便秘、溲赤,唇干咽燥等热象。本病病因多由素积湿热嗜食炙煸、辛辣之晶,或过饮酒浆而致湿热内蕴,而湿热瘀滞即可导致痔疮的发作。临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桃仁20,土茯苓30,白芷15。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方二] 硫黄、雄黄各10,樟脑3,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三] 乌梅、五倍子各10,苦参15,射干、炮山甲各10,煅牡蛎30,火麻仁10。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四]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枳壳10,黄芩5,胡麻仁15,勒莱苋30。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方六] 柞树叶30。捣烂敷患处。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方七] 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方八]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白砂糖汤下,日3次。本方源于《危氏方》,适用于血痔。 [方九]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方十] 南皿籽10印克。加水煎煮,趁热熏肛门,每日最少2次,连熏数天即愈,熏药期间禁食鱼类发物。本方对内痔有效。 [方十一] 红糖100,金针菜120。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方十二] 朱砂15,草决明20,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甘草6。布包马勃与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约160毫升。本方为中医彭显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浑血止血,软坚收敛,肾肿止痛,对消除痔疮有效。 [方十三] 明矾15,黄连扔克,鞣酸07,普鲁卡因5,甘油100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1000毫升。将黄连以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生药,加95%乙醇沉淀24小时过滤,留液去醇,再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热近沸并过滤水沉,然后将上述溶液过滤,加入明矾、鞣酸、普鲁卡因及甘油,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使剩成量为1000毫升,加活性炭03%,再加热近沸,稍冷过滤精滤分装于瓶内置100下灭菌30分钟,经灯检,菌培养合格后备用。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丁泽民方,功能使痔核硬化而萎缩消失,并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方十四] 茄子。将其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0,连服10天。本方清热止血,适用于内痔; [方十五] 黑木耳30。将木耳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服食。本方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内外痔疮患者。 [方十六] 獭肝1副,猪瘦肉200,蛋清一个,味精、盐、料酒、淀粉、胡椒粉、猪油、姜片、葱段适量。将獭肝洗净切成粒,猪瘦肉洗净切成粒,二者都盛人碗中,加入蛋清,淀粉拌和,下沸水锅略氽一下捞起,放入炖盅,加入肉汤、盐、料酒、姜、葱,上笼蒸30分钟取出。烧热锅放猪油,烹人料酒,加入肉汤,放入蒸过的獭肝、瘦猪肉粒,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待烧透后拣去姜、葱,装碗即成。獭肝为水獭的肝脏,其性味甘咸乎,具有养阴、除热、宁嗽、止血等功效。《本草图经》谓之(虚损)劳极,四脏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饮膳正要》谓之能治肠风下血。瘦猪肉滋阴润燥,二者相合则具有宁嗽止血,滋阴润燥,养阴除热之功效。适于久痔下血不止,阴虚劳嗽等病人食用。健康1人食之有明目之功。 [方十七] 果子狸1(1000),鲍鱼丝、冬菇丝各150,冬笋丝、生鸡丝各100,火腿丝20,木耳丝50,姜丝、陈皮丝各20,红枣丝10,陈皮、姜、味精、白糖、胡椒粉、精盐、肉汤、猪油。果子狸宰杀后,用热水烫透煺毛,开肚取出内脏,用火燎去细毛,洗净后斩成两段,下沸水锅蝉透取出,洗净,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姜片、陈皮,煲熟取出,拆净骨头,将肉切成丝放入盅内,加入原汤,上笼蒸熟后待用。鸡丝、鲍鱼丝、木耳、冬菇,冬笋下开水锅汆透后捞出,再用油、酒、开水滚煨片刻捞出。烧热锅加入猪油,四成热时,烹入料酒,加入高汤、原汤、猪油、味精、白糖、盐、果子狸丝和其他各丝(不含火腿丝),烧开后用水淀粉勾稀芡,装入碗中,撒上胡椒粉、火腿丝即成。佐餐食用。果子狸又名豹狸、野猫、狸猫。其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下血,痔漏,瘰疬,游风。《千金·食治》谓之补中益气,《蜀本草》谓之治鼠瘘。适用于颈部淋巴结核、痔疮出血、脱肛疼痛等证。 [方十八] 柿饼50,木耳60,糖、水淀粉适量。将柿饼去蒂切成丁,木耳水发好撕成小块。将柿饼丁、碎木耳倒人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煮沸一段时间,用水淀粉勾芡,放入糖搅匀,煮开后盛人汤碗中即成。柿饼为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其性味甘涩、寒,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健脾涩肠、治血止血之功。《本草通玄》认为: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配以活血、止血、益气强身的木耳,常治疗吐血、咯血、血淋、肠炎、痢疾、痔漏等症。 [方十九] 鳝鱼500,黄酒、葱白、生姜、食盐、素油各适量。鳝鱼去骨及内脏,冲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素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放人鳝鱼、葱白、生姜,煸炒后加清水、黄酒、食盐,小火烧至熟透即成。佐餐食用本品有补虚损,止便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产后虚羸,痔疮出血,下痢脓血。本方出自《便民食疗》,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内痔出血,为补虚损,止便血方,久病体虚,气血亏虚,脏腑耗损,则见虚弱劳损,法宜补益;大肠络脉损伤,血不循经,则见便血,法宜止血。本方重用鳝鱼一味,既补虚损,又止便血,故适用于虚弱劳损和大便下血。烹饪制作鳝鱼,多用胡椒粉。本晶用于止便血,不宜使用胡椒粉。 <痔疮>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痔疮>

槐花、地榆各10,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枳壳10,黄芩5,胡麻仁15,勒莱苋30。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痔疮>

柞树叶30。捣烂敷患处。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痔疮>

链球菌感染为急性肾炎的主要前驱原因,所以预防链球菌感染为最有效措施。 (一)一般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平素要注意皮肤卫生,勤换衣、勤洗澡,尤其是在夏秋季节,要防止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 3.在集体幼儿机构或家族中,如发现猩红热、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彻底治疗。未患病者可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日2次,连用7天作预防。 4.对于反复发作扁桃炎的患儿,可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对已发生急性咽炎、中耳炎、皮肤感染者,应及早给予有效治疗,以减少肾炎发病的机会。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外邪。 (二)药物预防 1.益母草100,水煎代茶,每日饮用。 2.清热解毒方:银花15、连翘15、射干12、赤芍15、白茅根15、白藓皮9、蒲公英9,水煎服,日2次。 3.赤小豆50、桑白皮30、白术12,水煎服,日2次。 4.陈葫芦壳30,水煎服,日2次。 既病防变  本病经过恰当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如失治误治,部分可转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并发心衰1、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本病传变的原因有误诊失治,素体虚弱,内蕴水邪泛滥,或邪热太盛,火毒内犯。所致变证有水气上凌心肺,热毒内犯心肝,心阳欲脱,水毒内闭等。 (一)一般措施 1.起病2周内均应卧床休息,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浮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下床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2.本病早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有浮肿、少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时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待患儿浮肿消退,尿量正常,血压也降至正常后可给低盐饮食。 3.急性肾炎患儿一般不必限制饮水,但有循环充血,心力衰竭或少尿、无尿等现象的例外。肾功能不好时,要给低蛋白饮食。一旦好转,要早日恢复蛋白质供应,如蛋、牛奶、肉、鱼等,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中药治疗 1.在急性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陈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桑白皮、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 2.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3.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者,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也可急煎独参汤或注射生脉散注射液。若神志不清,服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4.如寒湿偏盛,水湿浊气内闭,见尿少尿闭,浮肿更甚,嗜睡等,欲成水毒内闭者,用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如浊气上泛甚,也可选用温胆场,或旋覆代赭石汤,或加大黄、山栀、白头翁等。 (四)食疗防变 1.冬瓜400、赤小豆50,加水适量煮粥食用。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少尿者。 2.葱白粥:用糯米60,生姜5片捣烂,入连须葱5茎,熬粥。加米醋5毫升,趁热饮用,温覆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以头面为主者。 3.生姜粥:取生姜5片,粳米50煮粥,快熟时放入葱、醋适量,趁热食用,覆被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头面浮肿伴有发热、无汗、头痛、恶心者。 4.赤小豆鲤鱼汤:先煮鱼取汁,另水煮赤小豆50做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晨起做早餐。适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少尿明显者。 5.苡米郁李仁粥:以苡米、郁李仁煮粥食用。适用于全身浮肿、发热、尿血明显者。 (五)单验方 1.鲜车前草、鲜玉米须各60,每日1剂,分2次服。 2.鲜茅根120,白糖30,水煎服。 3.浮萍、白茅根各100,赤小豆30,水煎服。 4.黑芝麻散:黑芝麻炒末,加糖开水冲服。适用于全身浮肿尤以下肢肿甚者。 5.黄芪50,水煎代茶,每日饮用。 6.藕节150,水煎代茶饮用,对于血尿明显者,疗效较好。 (六)护理 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通风,但应防止感冒。 2.饮食以易消化为宜,忌生冷油腻及发物,如虾、蟹等。 3.保持二便通畅。大便秘结者,可服用麻仁丸等,以润肠通便。 4.有外感发热者,服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情况,汗后要及时拭干,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5.复查:发病最初3个月内,每周验尿常规23次,病情稳定后每周验尿1次,以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病的复发。 <小儿急性肾炎>

药方: 1)割鼻草洗净切碎,用花生油炒之,用文火炒20分钟才可吃,此方吃后不可吃任何东西。 用法:饭后两点才可服用,服用此方经过两点钟才可以吃饭。 注意:割鼻草,要炒花生油,不可掺盐及任何东西,并忌吃葱。 2)每天吃葡萄干30粒,还要多运动。 时间:定在下午四点,连续服用1个月可根治。 <痔疮>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黄柏30,赤芍30,丹皮30,桃仁20,土茯苓30,白芷15。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汤。  【组成】乌梅10,五倍子10,苦参15,射干10,炮山甲10,煅牡蛎30,火麻仁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凌朝光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止血。  【方名】甘旱蜜汤。  【组成】苋菜30,生甘草10,旱莲草30,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内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血热毒火内盛,瘀血浊气下注。  【治法】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汤。  【组成】槐花15,槐角15,生地12,黄连10,银花12,黄柏10,滑石15,当归12,升麻6,柴胡6,枳壳6,黄芩10,甘草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孝生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  【治法】清肠利湿,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剂。  【组成】槐花10,地榆10,仙鹤草15,旱莲草15,侧柏叶15,枳壳10,黄芩5,胡麻仁15 菜苋3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 <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而痔疮的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结、大便后疼痛出血。如排便时疼痛便上有血,则是外痔;如便后滴血,出血量较多则多为内痔。下面就教你几招防治便血的办法: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痔疮出血多由于大便不畅,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造成痔静脉压力增大破裂出血;还有的是大便干结而坚硬,通过肛门时擦破痔静脉导致出血。多吃蔬菜,多喝开水可防止便秘。对于已发生便秘者,可适当多吃些蜂蜜或芝麻油,有助于润肠通便。定时排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减少痔出血。 2、预防肛门感染,加强锻炼。痔疮破裂易受大便污染而发炎,因此对于已发生痔疮出血者,一定要加强消炎,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即5000毫升温开水放1高锰酸钾,使溶液成浅紫红色)浸泡肛门,每天2-3次;也可用马应龙痔疮膏肛门内注入,具有通便、消炎、止血的作用。此外,加强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压力。另外每天可以自己跪在床上,取胸膝位,练习提肛运动,对减少痔出血也有较好的效果。 3、可试用民间偏方:取活田螺1个,揭开其螺盖,放入少许冰片,待螺肉化为水后,用棉签或纱条沾这些水涂于痔疮上,据说涂1-2次就有良好效果。 <痔疮出血>

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痔疮>

椿树皮、大枣各50,加水适量,煎汤拌白糖冲服,睡前一次服下。 <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之高。虽其算不得大病,但发作起来却令人寝食难安。笔者用下方治疗众多有痔之士,颇为灵验,今献出供广大读者试用: 文蛤10,芒硝10,冰片103味药共同研为细末,放入盆内用开冲开,熏洗患处,每晚115~20分钟,擦干后外涂红霉素软膏,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用1周,即见良效。 <痔疮>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白砂糖汤下,日3次,适用于血痔。 <痔疮>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二经风热血燥(郁乳期)。  【治法】疏肝养血,滋阴润燥。  【方名】当归清营汤。  【组成】当归9,生地9,山栀9,赤茯苓9,白芍9,柴胡3,川芎3,甘草3,贝母4.5,丹皮6,天花粉6,连翘6。  【用法】水煎服。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中。 中药方剂(二)  【辨证】热毒内盛(酿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方名】消化汤。  【组成】金银花60,紫背天葵15,天花粉9,当归30,生甘草9,通草3。  【用法】水煎服。  【出处】《洞天奥旨》卷七。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通络,化痰消肿。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柴胡3,白芍3,当归3,茯苓3,白术3,甘草3,黄芩3,半夏3,白芷3,陈皮3,桔梗3。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上 <乳腺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一种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推荐秘方 组成:冬桑枝、海桐皮、芍药、炒米仁、潞党参各15,地鳖虫、姜黄、当归、羌活各10,桂枝5 细辛3,生甘草6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淹没药物3厘米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一个月。 功效:通络除痹祛风化湿。 <肩周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气血壅滞。  【治法】解毒软坚,活血消痈。  【方名】加味活血消痈汤。  【组成】夏枯草9,紫草9,丹皮9,红花9,桃仁9,泽兰叶9,三棱9,莪术9,赤芍12,白芍12,木通6,小茴香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睾丸>

鸡矢白治破伤风 药物:鸡矢白(白鸡屎)3-9 用法:用烧酒冲服。 <破伤风>

药方:梅干2粒,在下午五点先含1粒,其次再含1粒,连续服用3天,其功效神奇灵验。 <尿道发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寒湿邪,瘀滞经络。  【治法】活络止痛。  【方名】宣络通痹汤。  【组成】当归15,熟地15,苍耳子10,蜂房10,乌蛇20,土鳖虫10,全蝎3,蜈蚣2条,山甲珠10,山龙30,淫羊藿20,鸡血藤25,蜣螂5个,海桐皮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范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湿瘀滞经络。  【治法】驱风胜湿,祛瘀通络。  【方名】龙蛇散。  【组成】地龙250,蜂房60,全虫20,白花蛇4-6条,乌梢蛇60。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后装入胶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出处】李志铭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精不充,风挟痰湿成痹。  【治法】填精养液,化湿通络,搜风定痛。  【方名】地黄合剂。  【组成】生地60,熟地60,炒白术60,淡干姜12,制川乌6,细辛4.5,蜈蚣3条,生甘草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嵇书尧方 <关节炎>

中药处方(一)   【方名】许学士痛风方。  【组成】大川乌2个(去皮烘燥研末),黑豆21粒(炒),全虫21枚(水洗),地龙15(焙干去泥),麝香0.75。  【用法】共为细末,粉糊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温酒送下。  【备注】力节诸风走痛,甚效。  【出处】许学士方 <痛风>

 中药处方(一)   【方名】大动脉炎方剂一。  【组成】银花藤4560 元参2025 当归2030 丹参30 川芎1015 赤芍15 桃仁12 红花9 桂枝912 海风藤(或用络石藤)15 薏苡仁30 甘草12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活血化瘀,宣痹通络,养阴清热。  【主治】大动脉炎,症见胸部憋闷、气短、眩晕、肢麻以及桡动脉摸不见。加减   【加减】加川厚朴、土茯苓;肾脾两虚者加仙灵脾、生黄芪、桑寄生;偏阳虚者加附子69克;偏阴虚者加生熟地、何首乌;心虚寐差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肾虚肝旺,血压偏高者加桑寄生、仙灵脾、天麻、石决明等。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大动脉炎>

中医处方(一)   【辨证】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  【方名】复方红藤合剂。  【组成】红藤30,三颗针30,丹皮12,银花3,芒硝12,大黄15,桃仁15,薏仁12,甘草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余胜吾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浊蕴于下焦化热,湿热毒邪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名】肠痈汤。  【组成】败酱草15,金银花15,冬瓜子10,蒲公英15,粉丹皮10,生苡仁15,京赤药10,枳壳10,桃仁6,连翘10,大黄6(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景海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名】复方红藤煎。  【组成】红藤30-60,乳香6,紫花地丁30,连翘10-15,玄胡索10,没药6,大黄10-15,丹皮10,金银花15-20,枳壳10-15,赤芍15,生甘草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人方 <阑尾脓肿>

中药处方(一)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一。  【组成】夏枯草60 柴胡6 鲜鸡蛋14(煮熟)。  【用法】先以水5碗,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内同煮,以汁尽为度。每次吃1枚,每日服2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7日为1疗程,13个疗程。  【治法】软坚散结。  【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男女、新久皆宜。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二。  【组成】夏枯草30 玄参20 当归20 丹皮10 红花10 金银花15 黄芪15 昆布30 海藻30 牡蛎20 地丁20。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早晚各服1丸,白水送服。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以增解毒祛痰排脓之效。  【备注】适用于瘰疬初起或日久未溃破者。一般一料即愈。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等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淋巴结核>

 

地龙治下肢溃疡 用料:活地龙100,白糖30。 制法:将地龙洗净,放入碗中,加白糖,待地龙化成液体,过滤,再加适量黄连素,高压消毒。用法:将药液涂在患处。每天两次。 <下肢溃疡>

相关文章

 

清肝剂 药物:茵陈45-60,连翘、蒲公英各30-40,郁金、丹参各10-25,黛青6-10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品;动静结合,忌绝对卧床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31例,痊愈30例,有效1例。 <肝炎>

猪胆治指头炎 用料:新鲜猪胆囊一个 制用法:将指头放入胆囊内。两天换一次。 <指头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湿壅聚。  【治法】温阳散寒,行气散结。  【方名】温阳消散汤。  【组成】制附片30-60,干姜30-60,白芍30,甘草30,大黄10,桂枝10,细辛10,路路通10,橘核10,当归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河南中医》 <睾丸炎>

中药方剂(一)   【辨证】湿热毒邪。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方名】土茯苓通淋止痛汤。  【组成】土茯苓100,苦参20,虎杖30,夏枯草30,栀子15,元胡15,萆解30 匾蓄30,滑石30,甘草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少金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毒热内侵,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名】淋病解毒,利湿方。  【组成】银花15,黄柏10,萆解12,白茅根20,茵陈12,竹叶10,灯芯4扎,淮山12,车前子10,苡米20,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巧方 <尿道炎>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郁痰结。  【治法】疏肝豁痰,软坚散结。  【方名】露蜂房汤。  【组成】露蜂房10,山茨菇10,郁金10,青皮10,贝母12,柴胡10,橘叶10,香附12,夏枯草2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郭子光方 <小叶增生>

 中医方剂(一)   【辨证】湿热阻络。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通利关节。  【方名】二术苓皮汤。  【组成】苍术12,白术12,茯苓皮20,薏苡仁30,金银花30,川牛膝15。  【用法】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永昌方 <滑膜炎>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肾气不足,精血亏损,致使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方名】骨痨散。  【组成】 120,蜈蚣50,川山甲15,全虫30。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每次3,日服2次,以温白开水送下。  【出处】丁世名方 <骨结核>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方名】血竭瓜蒌汤。  【组成】血竭10,乳香15,没药15,青皮15,公英15,丹参15,瓜蒌50,金银花25,柴胡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田忠智方 <乳腺炎>

 中药处方(一)   【方名】下肢静脉曲张1方剂一。  【组成】白藓皮30 马齿苋30 苦参30 苍术15 黄柏15。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如有创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治法】清热燥湿。  【主治】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湿疹样皮炎等。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静脉曲张>

中医处方(一)   【辨证】瘀血阻滞,日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名】解毒活血汤。  【组成】银花30,玄参20,当归20,丹参20,红花10,蒲公英10,紫花地丁10,制乳香7.5,制没药7.5,生甘草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叶汉帜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白术15,当归15,黄芪25,乳香10,没药10,熟地20,炮姜5,肉桂5,附子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淑芬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寒邪外邪,络脉不通,气血阻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温经活血汤。  【组成】泡附子15,干姜6,当归15,赤芍30,地龙12,鸡血藤30,牛膝15,丹参30,炙甘草6,蜈蚣1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少敏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气虚凝滞,热毒炽盛。  【治法】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方名】芪忍归草汤。  【组成】黄芪(盐水炙)50,忍冬藤50,忍冬叶50,当归12,甘草节8。  【用法】先将药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再煎煮,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秋侠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湿邪侵袭,郁久化热,热郁成毒,热毒结聚于经络。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名】活络通脉清解汤。  【组成】元参90,银花藤90,当归60,丹参60,川芎40,灵仙20,路路通20,皂角刺20,蒲公英90,土茯苓90,甘草3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此药还可用于外洗。  【出处】僧焰如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否,阻寒血脉。  【治法】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方名】和营通络汤。  【组成】当归30,血通15,细辛6,虻虫3 3,水蛭3,灵仙24,秦艽15,桂枝15,红花10,丹参20,牛膝12。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寒凝瘀阻,瘀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通脉。  【方名】清营拓脉饮。  【组成】当归50,泽兰50,双花50,元参25,生地25,钩藤25,生黄芪50,米壳20,薏米30,鸡血藤25,水蛭15,生地20,蟾酥0.0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瘀血凝滞,脉道不通,郁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疏通血脉,凉血化瘀。  【方名】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成】当归60,乳香10,黄芪30,银花60,刘寄奴12,甘草30,桃仁10,元参30,牛膝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郑静嫦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火毒湿热内盛,复因外感风邪,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鸡香汤。  【组成】鸡血藤30,元参60,双花60,甘草30,乳香10,土茯苓6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郭俊男方。 中医处方(十)  【辨证】气血两虚,邪毒深重,毒延全身。  【治法】生肌,败毒。  【方名】驱淫保脱汤。  【组成】苡米30,茯苓60,桂心3,白术30,车前子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候士林方 <脉管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公英45,生石膏45,龙胆草30,土茯苓30,虎杖30,生地15,木通15,赤芍15,桃仁15,蝉蜕15,炙水蛭15,乌梅10,甘草10,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爱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名】加减风灵汤。  【组成】海风藤15,威灵仙9,吊子风12,苡仁15,防风12,豹皮樟9,布渣叶15,山楂肉12,淮山药12。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世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名】三痹汤。  【组成】防风9,羌活9,秦艽9,苡米30,当归12,制川草乌各4.5,甘草4.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保朝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  【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9,麻黄9,防风9,附片9,白术15,苍术15,甘草15,生姜15,白芍30,知母30,石膏30,黄柏30,薏米6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唐祖宣方 <关节炎>

鸡蛋治褥疮 用料:鸡蛋数个 制用法:鸡蛋煮熟,迅速放入凉水中,凉透后去外壳,取鸡蛋清外表的薄膜贴在患处。 <褥疮>

 中药方剂(一)   【辨证】饮食失节,虫积肠中,资生湿热,热扰虫动,上窜胆道,肝胆失疏,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湿热蕴结,阻滞气机。  【治法】驱虫理气,清热泻脾。  【方名】胆胰汤。  【组成】柴胡9,大黄9,乌梅9,川楝子9,车前子9,黄芩12,枳实10,花椒6,槟榔30,苦楝根皮30,白芍15,使君子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游开泓方 <胰腺炎>

相关文章

药方:梅干5粒,柠檬半个切片、杨桃2粒切片,下锅放下2碗半水煎至1碗左右,掺些白糖。 时间:下午五点服下,连续服用5天,此方无副作用,其功效神奇。 <膀胱发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病1变,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患者大多数是男性。以四肢末端发冷、麻木继而疼痛,坏死溃疡,严重时趾()节脱落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残疾,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患者需要戒烟,避免受寒,尤其在寒冷潮湿环境中行走或工作后,必须将患肢揩干,穿着保暖性能好的裤袜,尽量避免外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循环。饮食宜易于消化,富于热量。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脱疽十指零落等范畴。其病的内因主要是脾气虚弱,肝肾不足;外因主要是寒湿侵袭,长期吸烟也是促成本病的发生因素。本病多因脾肾阳虚,寒湿外侵,寒湿凝聚经脉;或因情志内伤,脏腑蕴热,邪热淫于脉络等,致脉络痹塞,气血不周而成。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脉络血瘀型:证见患肢皮色紫黯,下肢更甚,趾端出现瘀斑,五趾痛剧,夜间尤甚,彻夜不眠,皮肤苍白,肌肉萎缩,足背动脉消失,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 脉络毒热型:证见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色黄,思肢皮肤暗红而肿,甚至紫黑色,出现坏死溃烂,创面流脓或秽奥血水,筋骨暴露,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 阳虚寒凝型:证见形寒肢冷,患肢疼痛,间歇殴行,得暖则减,患处皮肤苍白、发凉、拓燥,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迟。 气血两虚型:证见面容憔悴,身倦无力,动则汗出,患肢微痛或不痛,肌肉皮削,溃疡久不收口皮肤不温,舌质淡,苔藏白,脉沉细无力。 一、可选用的西药 1.血管扩张剂: (1)妥拉苏林:每次25-50mg,一日口服3次。 (2)姻酸:每次50mg,一日口服3次。 (3)罂粟碱:每次30mg。一日3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4)25%硫酸镁:新鲜配制100ml,静脉滴注,一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周。 2.右旋糖酐40注射液:每次500ml,静脉滴注,一日1—2次,10-14日为一疗程。 3.抗生意:用于足趾溃疡坏疽继发感染者。 4.其他: (1)补液:病情严重者可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2)补充维生素。 (3)疼痛剧烈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20ml作股动脉封闭;或用普鲁卡因1g加入5%葡萄糟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止痛还可选用其他止痛剂。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l.脉络血瘀型: (1)抗栓保荣胶囊:成人每次10粒,一日1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2)毛冬青胶囊:每次3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毛冬青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一日1-2次。 (4)血府逐瘀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复春片:每次4—8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脉络毒热型: (1)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成人量每次10-20ml,加人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每日滴注1次,10-14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需要,本品可使用3—4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可间隔5—7天,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连续使用两个疗程。 (2)通塞脉片:每次10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内消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阳虚塞凝型: (1)阳和丸:每次2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右归丸:每次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气血两虚型: (1)八珍丸(补汁、冲剂):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一日26或浓缩丸每次8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煎膏剂每次口服15—20g,一日2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2)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脉管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水停。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方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茯苓24,桂枝18,白术12,炙甘草12。  【用法】加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出处】《伤寒论》 <睾丸>

全蝎6,蜈蚣2条,核桃4个。将核桃一开两半,一半去仁,将两药放人再将另一半对合捆住,放火上烧之冒过青烟为度研末,分2次服,黄酒送下,每日2次。本方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组织属于性激素的靶器官,因此有性激素的不调可以引起出现乳房结块和疼痛,同时也表现月经不调,包括经期超前或落后,月经量的减少或增多,,月经颜色的紫黑或淡红等.月经不调常与脏腑气血和经络的功能不正常有关.其中以肝脾肾三藏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月经超前过多,月经颜色淡红,大便溏薄,四肢软弱属于肝肾气血二虚可服用白参9,加冰糖隔水蒸,3-4天用完.党参15,黄芹30,白术12,生麻5,炙甘草3,阿胶6,艾叶3,炮姜5.狭热着加生地12,黄芩9,知母9,去艾叶和炮姜.症情较轻可服人参养荣丸乌鸡白凤丸.   月经超前或过多若是由于血热所致,常伴有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津少.头晕目眩,舌红脉数着,治疗可服生地12.地骨皮9,玄参9,阿胶6(烊冲)白妁9,黄芩9,旱莲叶15,枸杞子9,党参12,炙甘草3,每日一剂,症情轻着可取成药知伯地黄丸或二至丸   如果经期超前量多,色紫有黑块,下腹部疼痛,舌质紫黯或有淤点,脉细涩,这是淤阻胞宫,宜活血祛淤可用当归15,丹参12,泽兰12,桃仁2,益母草30,穿牛膝15,制乡附9,三棱9,?12,每日一剂,症状减轻后可服益母草膏   中年妇女多患乳腺增生病或囊性乳腺病者见月经淋漓不尽或月经每月二次等月经不调,伴有头晕耳鸣,腰疲乏力,手足心热等肝肾亏损,可服枸杞子9,泽泻9菊花9生数地各9,炒白术9,炒白芍9,丹皮9,苁蓉12,菟丝子12,每日一剂,成药可服用金匮肾气丸,河车大造丸等.乳腺病伴有月经不调,病情较重着,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着,可用散结丹系列药,加外用乳腺治愈膏疗效十分显著. <乳腺病>

乳腺癌根据病情早晚和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并不都一样。乳腺癌早期除肿块外,绝大多数病人并无乳房疼痛及外观上的改变。乳腺癌初发为单个或多个微小的病变,逐渐增大,当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1)肿块:大多数病人是在无意中摸到乳房肿块才来院检查诊断,这是乳腺癌最主要的症状。多数为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欠清,有的也可呈扁平状、小结节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早期肿块能推动,晚期可固定。  (2)肿块表面皮肤: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侵犯皮肤,皮肤上出现凹陷,这个体征称为酒窝征。皮肤增厚水肿,形成橘皮样水肿。晚期肿块表面皮肤溃烂,容易出血,有难闻的其臭。  (3)乳头溢液:少数病人乳头流出血性或浆液性液体,为管内癌的早期表现。  (4)乳头改变:肿块增大可使乳房变形,使乳头回缩,内陷,较对侧抬高。  (5)疼痛:乳腺癌一般不痛,约有1/3病人伴有不同程度隐痛或刺痛。  (6)转移: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转移到肺、肝、骨骼、脑等远处器官。 <乳腺癌

苗儿根、蛇莓草、石见穿、铁菱角、大贝母、五爪龙、牛膝各10,八仙草20,蛇舌草、半枝莲、风尾草各10,粉丹草3。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泻火解毒,攻坚破积,适用于热毒瘀结所致的乳腺癌。 <乳腺癌>

相关文章

夏天待桃子成熟后,选用4-5个成熟桃子削皮、去心,切成片状,装入瓶内,倒入5-7两高度白酒,一直泡到冬天即可使用。当耳朵发热、发痒时,就将泡好的桃子酒擦冻伤处,连续一周可见好转 <冻伤>

 

40℃左右的温水洗脚,泡10分钟左右,然后擦干,用温水调好芥末,浆糊状,不要太稀,用手抹在患处,穿上袜子,以保清洁,第二天再用温水洗脚,再抹,2-3次即愈。 <脚裂>

冬季有些人生冻疮,如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左右,便可缓解因冻疮而带来的痛苦。 <冻疮>

首先用凋谢后干枯的芙蓉花,放在水中浸泡直到花瓣变成透明蛋白丝状,就可贴于患处每天一换,第三天,把前两天用过的芙蓉花清洗后反过来继续使用,不出三天可长出新肉,到第四天可痊愈。 <烂脚>

将鲜葡萄洗净去籽,捣浆,直接敷于患处,药干即换,通常敷药后即刻止痛,一般一至数日即可痊愈。此方治疗轻度烫伤非常有效,通常可即刻止痛,且不易遗留疤痕。对度、浅度和小面积的深度水火烫伤也有较好疗效,即使水泡溃破亦可放心使用。 <烫伤>

1.   苍术适量烘干研为细末,以芝麻油调成稀糊状,取药糊涂敷在烫伤部位,每日3次,直至痊愈。 2.紫珠吒麒干,研末。用时取药末适量与麻油调敷患处,如创面已感染,先清创,撒上药末,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1换,一般2~7日可愈。 3.将罂粟壳30浸入芝麻油中4小时,文火煎枯滤清,下蜂蜡9,倒入碗中,待碗周边药汁将凝时,下轻粉细末5,调匀。用时先将患处水泡挑破,敷药膏,纱布包扎,每日换药2次,一般2~5日可愈。 <烧烫伤>

 

取云南白药适量及保险子数粒,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匀外敷烧伤创面。适用于烧伤面积小于5%的浅度烧伤创面,一般用药3天后开始愈合。 <烧伤>

米酒治烫伤 用料:米酒适量。 制用法:用药棉蘸米酒轻轻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凉感,每隔半小时涂擦一次,次数越多好的越快。 <烫伤>

当归30,桂枝15,赤芍12,细辛3,通草15,大枣、甘草各10。桂枝去皮,通草炙,大枣去擘,水煎服,每周2剂,连续服用1个月。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故能预防冻耳。 <冻耳>

当归、黄柏各30,麻油20毫升。将药和麻油混匀,放入铜器中,加热10分钟左右,然后下适量蜂蜡,待蜡熔化,即可将油收起,待冷后成软膏,再用时先以浓茶或甘草汤洗净耳部,拭干,然后再涂本膏,每日1--2次。 本方适用于冻耳而有溃烂者。 <冻耳>

内桂、干姜、辣椒各15;用植物油250浸药3回,炸橘去渣,人黄蜡60融化。 本方温肌肉,通血脉,常食防耳冻。 <冻耳>

茄子秸治冻疮 用料:茄子秸300。干辣椒2支。 制法:将茄子秸、干辣椒放在水中煮开。 用法:烫洗患处,每日2次。 <冻疮>

中药处方(一)   【方名】烧伤方剂一。  【组成】大叶刺五甲62.5 红老熊苞62.5 猫爪刺62.5。  【用法】加水煎煮3次,每次500毫升。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1000毫升。趁微温,加入力片12.5,盐酸黄连素1,搅拌使溶,加防腐剂。外用,清创面后淋或喷雾。13次。  【主治】对度灼伤有效。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烧伤方剂二。  【组成】大黄9 苦参9 黄柏9 生石膏9 龙骨()9 儿茶6 地榆炭6 青黛12 三七4.5 冰片1.2 琥珀末6。  【用法】共研细末。若为水、火烫伤,用香油调敷;若为刀伤、外伤流血,则用干粉末敷。  【主治】水、火、烫伤、刀伤、外伤。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烧伤>

敷中药 取白芨10,凡士林100,先将白芨研成细末,再将凡士林加入白芨粉中调成软膏,每天3次外涂患处,连用10天可治愈。(王先英) 羊油 冬季气温低,很多人常会生冻疮,手脚肿痛难忍,且奇痒令人难受,现有一法可以为你解除痛苦:拿羊油用火烤融,涂到冻疮处,会稍有痛感,这说明已有药效,坚持涂一个星期可痊愈。次年6月用姜摩擦曾生冻疮处,以后就不会再生冻疮。 甘油 我在老家时,冬天常会冻伤手脚,后来尝试了一种简易的方法,效果还不错。在每晚临睡前用温开水泡35分钟冻伤处,然后涂上一层甘油,来回揉擦冻伤位置两三分钟左右去入睡,不要用水洗掉,连续使用三四次就有效果。 红辣椒 用晒干的红辣椒泡在烧开的水中,稍微冷却后把冻伤的手或脚放进水中,泡到水凉后拿出来,然后把泡在水中的红辣椒取出来贴到冻伤的地方用布包好(最好是在晚上临睡觉前做),第二天早上取下来,使用两次就可痊愈。如果是重患者,可再接着用几日。 用辣椒包住冻伤处,过一会儿会很难受,只要你坚持到第二天早上就会有效果。 萝卜叶 小时候一到冬天脚板就会生冻疮,又痒又痛,可难受了。后来家人去采了一把萝卜叶子回来煲水,然后把煲好的水连同萝卜叶一起泡脚,泡到水凉了为止,可以立刻止痒。这样多泡几次,冻疮就没了,很见效的。 萝卜叶可以先跟菜农预订,让他第二天带过来,因为要新鲜的萝卜叶子才见效的,一次大概要1公斤左右。要挑叶子比较老的那种,然后拿来煲水,煲开了就可以了,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外敷法 有冻伤病史者,往往每年都在同一部位发病,所以预防很重要。每年秋季开始,就用手掌搓热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此坚持到次年春天。若能连续控制两个冬季不发病,就说明基本治愈了。 对于已有的冻伤处,没有溃烂的话可以用等量的冬瓜皮、茄子根煎水洗患处;或者用30辣椒粉,加250毫升水煮沸,擦洗患处。如果冻伤处已溃烂,可将蜂蜜涂在消毒纱布上,贴敷患处。上述方法简单易行,不妨一试。 <冻疮>

一、萝卜片烤热后,涂抹患处,每天25次。 二、将大葱、大蒜和生姜共同捣制成泥状后,涂抹于患处。 三、将尖辣椒10切成细丝,以白酒浸泡十天,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23次;要轻轻涂擦防止将皮肤搓破。 四、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成薄片捣烂,涂在患处,用干净纱布包好,隔23天更换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 <冻疮>

取白萝卜一个,洗净切成厚片,用火烤热,睡前蘸姜粉涂擦患处10-20分钟,每天一次,至痊愈为止。 <冻疮>

预防冻疮之法:用萝卜水洗脚。方法是每年冬季来临之际,买几斤普通的萝卜回来,将萝 卜洗净后切成块,放在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待萝卜稍烂,将萝卜捞起正常食用,而那煮过的萝卜水就可用来洗脚。洗脚之时,所用萝卜水应尽量烫些,时间久些,并用手或毛巾反复揉搓易生冻疮之处。 一般而言,一个星期洗两到三次,坚持三至四个星期就差不多了 <冻疮>

兔毛30,烧灰备用。外用红萝卜煮水洗患处。兔毛灰用芝麻油调敷患处,每日1-2次。 <冻疮>

鲜蚯蚓、白糖,酌量而定。将新挖的蚯蚓,用水涮净,放入盛白糖的器皿中。这时蚯蚓会不停地蠕动,待蚯蚓不动后,可将分泌出的粘液,涂在患处,干后再涂,换三次。 <烫伤>

治疗痤疮的偏方6

 

 

绵羊角1个。 制用法:烧灰研细面,用棉油调抹患处。抹药前先用花椒水洗净疮垢,日1次。 疗效:5—7日痊愈。 <偏方>

1、外用达芙文霜剂,每日一次,各大药店和医院有售。  2、外用复方氯霉素酊,可以请医生帮助配制:75%酒精100毫升,加氯霉素2,红霉素0.6,复方丹参注射液6支,甲硝唑10片,混匀后外用,每天3-5次。  3、口服美满霉素或可乐必妥,每天2次,每次0.1  4、生活上要注意勿食辛辣,少食糖,少饮酒,注意充足的睡眠。 <痤疮>

将阿胶块隔水软化,切成1.5-2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4天。 <结肠炎>

 

敷三七叶治挫伤 用料:白背三七鲜叶适量。 制用法:将叶洗净,捣烂。将捣烂叶泥敷于创面,再用大片三七鲜叶盖在上面,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化瘀,消肿,止痛。用治急性扭挫伤。 <挫伤>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血逆乱,瘀血止阻。  【治法】活血化瘀,升清降浊,以调肝养心。  【方名】琥珀镇静汤加味。  【组成】琥珀3(冲服),龙齿30(先煎),天麻9,辰砂0.3(冲服),豆豉9,丁香9,藿香9,石菖蒲9,丹参9,荆芥9,姜川连3,参三七2(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谈勇茂方 <脑震荡>

中药方剂(一)   【辨证】头部脉络受损,则血离经,脉而留瘀,气滞血瘀,阻于清窍,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治法】镇心安神,升清降浊,活血化瘀。  【方名】消遗汤。  【组成】琥珀3,辰砂0.3,青龙齿15,木通3-6,大腹皮12,桑白皮12,赤芍9,桃仁12,党参15-30,枸杞子15,荆芥穗6,柴胡6,白芍15,制香附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华江方 <头颅外伤>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方名】陈玄穿牵汤加味。  【组成】陈皮15,玄胡、穿山甲各30,牵牛6,白芍24,甘草12,土元12,三七6,丹参30,赤芍24,甘草12,土元12,三七6,丹参30,赤芍24。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凤平方 <扭挫伤>

 中药方剂(一)   【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  【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  【方名】桃仁杜仲汤。  【组成】红花9,桃仁9,羌活9,赤芍9,炒杜仲15,川断9,木瓜9,小茴香9,破故纸9。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阻滞,腰络不通。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解痉。  【方名】解痉汤加味。  【组成】白龙须15-20,钩藤根15,当归尾15,紫丹参20,制乳没各6-10,延胡索12,白芍35,炙甘草20,伸筋草15,生麻黄3,熟地18,草红花3,川续断12,香附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佐柏方 <扭伤>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血留滞,经络受阻,肝肾不足。  【治法】活血通络,调补肝肾。  【方名】地龙散加减。  【组成】地龙9,苏木9,桃仁9,土鳖9,麻黄3,黄柏3,元胡10,制乳没各10,当归12,川断12,乌药12,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食前服。  【出处】杨定明方 <腰肌劳损>

木耳、核桃仁、蜂蜜各120,将木耳洗净泡发软,与核桃仁、蜂蜜捣成泥,放碗内上锅蒸熟,分四次吃完,可驱风活血,治四肢麻木症。孕妇禁用。 <四肢麻木>

如不慎划伤或擦伤,出现小伤口,又一时找不到药物,可用大蒜瓣的内衣(即蒜皮最内层的薄膜),贴在伤口上,可防止感染而愈。小溃疡经消毒后也可使用,但需每天换一次,直至愈合。 <大蒜>

补骨脂(炒) 杜仲(炒断丝) 胡桃肉各40 将补骨脂、杜仲研细为末,胡桃肉捣烂,和匀,加山药糊为丸,淡盐水服下。 <腰痛>

五倍子50g炒黄,栀子30g微炒,石膏20g。共研为细末,用蜂蜜、醋、酒少许.调成糊状,涂敷患处。间日换药1次。 <关节扭伤>

黄鳝血治外伤 用料:活黄鳝鱼。 制法:将活黄鳝鱼宰杀取血,把卫生纸放在黄鳝血中浸透,晾干。 用法:在外伤处敷上此卫生纸。 <外伤>

梨树叶汤治蛇咬伤 用料:梨树叶2把。 制用法:将梨树叶洗净(干鲜不拘),加水煎汤。饮服1大碗,出汗,并以梨树叶水洗伤口。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蛇咬伤。 <蛇、虫、兽咬伤>

白砂糖500,加少许高锰酸钾,用250毫升水溶解,加热至粘稠状,待凉至温热后直接涂在患处,厚度为4毫米左右,然后用纱布包扎,每5天洗换1次,3次后症状会明显好转。 <褥疮>

十三味药主方(通治伤外科疾病) 玄胡索3、木香3、青皮3、乌药3、桃仁3、蓬术3、骨碎补4.5、赤药4.5、苏木3、当归尾3、三棱15、大黄12、缩砂9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6,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胃口不好,不思饮食加川朴、砂仁各6按:十三味主方是少林伤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经验方,无论是练武损伤,还是练时被对方击伤,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或血积内瘀作痛,已破未溃者,均可用此方。再结合病情随症加减,内服或辅以内治,无不奏效。 <秘方

用料:活地龙100,白糖30 制法:将地龙洗净,放入碗中,加白糖,待地龙化成液体,过滤,再加适量黄连素,高压消毒。 用法:将药液涂在患处。每天两次。 <溃疡>

 

取炙黄芪15,杜仲、补骨脂各6(盐水炒),红花3,核桃肉8。上药同酒煎服,立愈。用治劳伤腰痛。 <腰痛>

花生叶汤剂治疗脑震荡后遗症 药物:鲜花生叶50 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脑震荡>

 

乌龟头黄瓜子散 药物:乌龟头1个,黄瓜子9。 用法:将上两位烘干,共研末分三次服,黄酒送服。 5个乌龟头为一剂,轻者2剂症状消失,重者4剂减轻,5剂痊愈。 <脑震荡>

旋复花若干。将族复花检去杂物,去除梗叶,筛净泥土,研成细粉备用,用时洗脸。本方适用于雀斑,亦可使皮肤润泽、驻颜。 <雀斑>

三七、白芥子、桃仁各2,共研细末, 每次服1剂,每日服2次,控制疼痛后,每日服1次,连服5天以巩固疗效。 功效:活血行气,消肿定痛,止血化瘀,豁痰通络,主治外伤引起的胸痛,或伴有胸腔少量渗水渗血,干咳等。 <胸痛>

一般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幼儿易于厌食,待到秋高气爽,很多幼儿的食欲会有所好转或恢复,但是秋季也是风大雨少、气候干燥的季节,幼儿在秋季的厌食也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有:   1、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早晚的温差增大,气候变化频繁。有的家长怕幼儿受凉,常过早地给他们穿上较厚、不透气的衣服(如棉毛衫、裤),使幼儿在活动或玩耍时容易大量出汗,又不能脱去。出汗多会造成胃液的分泌减少,食欲降低。常出汗,毛孔开放,当湿的衣衫被悟干时,极易引起感冒、咳嗽和发热。有了病,要打针吃药又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服用抗生素则使肠道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减少,肠道维生素的合成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食欲自然地变差,形成厌食。    2、另一类幼儿厌食,发生在当年秋季进入幼儿园、所的幼儿中。秋季新入园、所的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一时很不适,部分幼儿(如平时胆小、内向型者)会产生精神不快,不思饮食。有的孩子虽不是新入园,但在家中渡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对集体生活、饮食和环境也会有不习惯或生疏的感觉,导致食欲的减退。 3、秋天的气候,风大雨少,气温多变而干燥,中医称为秋燥。这时在天气转为凉爽后,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对汗多的幼儿,尤其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而且大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其中的腐败细菌再分解产生毒素,这种毒素被吸收后,幼儿会感到头晕,引起食欲不振。    对秋季厌食的防治,可以采用保健措施,如合理的饮食,加强生活护理等来矫正,使幼儿的食欲逐步地好转。    在饮食上,对刚入园、所的幼儿,在入园的12周里,应尽是做些幼儿喜欢的面点(如馄饨、烧卖、馒头)、煨面、菜饭、煨饭等,有色香味形的食物,提高幼儿对进餐的兴趣,在老师的关爱下,使他们逐步地接受集体饮食。只要这些幼儿把吃饭当成是生活中一件开心的事时,他们的食欲就会不断地增加。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应参考托幼机构中的食谱,对品种、口味加以调整,避免或减少重复。在口味上则应接近集体饮食,不宜过咸或过浓。   幼儿的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为了防止便秘所致的厌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着重注意平时多喝些水,多食些清凉的蔬果,如萝卜、藕、百合、荸荠、山药和香蕉、生梨等。主食要粗细量配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使肠道中水分能充分吸收,正常菌数量恢复,肠蠕动增加,大便变软,改善便秘,一旦体内废物能及时排出,食欲也就自然增加。   护理上,应注意防止感冒,增强幼儿自身抗病能力:   1、经常带幼儿到空气清新的绿化地带进行户外活动。这有利于幼儿对钙、磷等的吸收,且能增强呼吸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由夏入秋,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气候稍有变化时,幼儿衣服不宜增加得过快。在添加时应与气温变化相适应,一般以幼儿的后颈部无汗湿为宜。在幼儿活动后要保持内衣干燥。对汗多的,可在活动时在背部垫上一块小毛巾,并在活动后及时抽去。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控制零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能保证幼儿有良好的食欲,均衡的营养摄入,而且也是防止营养素(如锌、铁)缺乏的重要环节。

宝宝的饮食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只要宝宝稍微有点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会担心他长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但宝宝饮食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并不是宝宝,而是父母自己,父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喂养宝宝时是否存在问题了。  专家表示:生活中,父母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存在着四大认识偏差。  误解一:以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厌食  医学上对宝宝厌食症的诊断有一个标准:  1、厌食时间: 6个月以上(含6个月)。  2、食量: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5%;3岁以下宝宝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  3、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年龄人正常平均水平(遗传因素除外);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加。  4、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  5、一般的厌食时间应持续2周以上。  由此可见,很多宝宝的饮食问题不能认为是厌食,更谈不上患了厌食症。  误解二:偶尔不吃某种食物就是偏食  宝宝偏食或不吃某种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适合宝宝;色泽不够吸引宝宝;又如有的宝宝初吃某种食物时吃得很少,父母就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不喜欢,于是就再也不买这种食物,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不吃某种食物的习惯。  我国大多数家庭膳食以谷物为主,宝宝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种食物的习惯,也会影响宝宝的食物结构。  误解三:宝宝的食量理应越来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食量会越来越大。如果宝宝今天吃的多一点,明天吃的少一点,也很正常。造成宝宝短时间内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宝宝患病时,如感冒,食量会有所减少;  2、胃部着凉或吃了过多的冷食,也会不爱吃饭;  3、因摄入过多食物或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积食;  4、宝宝运动过后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甚至根本不想吃东西。  误解四:强迫与引诱是让宝宝好办法  当宝宝不吃饭或不愿吃某种食物时,一些父母往往采取强迫手段,用填鸭式的方式,把食物强行塞进宝宝嘴里。也有些爸爸妈妈,采用引诱的方法诱导宝宝进食,如吃完了,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再吃一口,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当宝宝不愿吃饭时,采取强迫的办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可能助长宝宝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有时候适当采取一些鼓励的办法,比如当宝宝吃得比较好的时候,表扬他几句,让他的心情得到兴奋,这对增强他的食欲有一定好处。但是如果经常用引诱的办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佛手10,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呕吐>小儿科

外邪犯胃,突然呕吐,来势急;舌苔白腻,薄黄,脉浮紧滑。 治疗;消食化滞,和胃止呕,方药;香苏散 <呕吐>小儿科

鲜土豆100,生姜10,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呕吐>小儿

儿因外感邪气,内伤乳食,以及其它脏腑疾病影响到胃之受纳,致呕气上逆者,多可引起呕吐。   小儿呕吐的食疗有:  白芝麻。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和胃。  丁香1粒,生姜一块,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补虚。  苦瓜根6,水煎后频服。 <呕吐>小儿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厌食>小儿科

鲜麦冬500,白蜜适量。将鲜麦冬捣汁,人白蜜,隔水加热至饴糖状。每眼2--3七匙,用温酒或白开水化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固体虚所致之厌食。 <厌食>小儿科

山药500研为极细末,装入瓶中密封待用。用法,取山药末5-10,加水适量调匀,加温后熬成稀粥,于呷奶前或者饭前口服,每大早、中、晚各1次,经临床验证几十例,均在用药3-5天后全部治愈。 <腹泻>小儿科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1—2岁,每次1;每日2次。 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

酷夏刚过,秋老虎又至。如此炎热的季节,宝宝也许不想吃饭亦或者吃厌了一成不变的饭菜,这时候,妈妈们不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吃饭,不妨试着给小可爱们换些吃吃,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热天,大人也会有食欲不振,轮到孩子,无论你再怎么劝他、逼他吃饭,他还是粒米未进。这时候,你就要想办法换些食物了:  外观可爱又好吃的小蛋糕   来一些吧!笑脸形、毛毛虫形的可爱蛋糕,一定会吸引宝宝们的眼球,自然会让他们有进食的兴趣。比起色泽单调的米饭来,自然要亲切得多。蛋糕中除了鸡蛋牛奶,还含有粗纤维,给孩子多吃一点粗纤维的食物,会有助于消化。  高汤面条   妈妈们可以买一点细滑柔嫩的面条,要筋斗一点(千万别是没煮几下就一塌糊涂的哦)。加入高汤或鸡汤煮制,鲜美可口,还特别有营养,让宝宝先尝尝鲜,嘻嘻,他想不吃都难了。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别忽略,记得把面条弄得短一点,别让宝宝因为面条过长而卡喉。  清热解毒的粥汤   宝宝吃不下颗粒明显的米饭,那就改头换面一下,变成粥。当然,大热天的,粥的成分就要讲究了,要好吃,又要清热解毒的,这样才不至于让宝宝吃到美味的时候,付出上火的代价。一般推荐像荷叶粥、绿豆粥、赤豆莲子粥之类的。  蔬菜、水果/沙拉   宝宝不想吃饭,不吃就不吃呗,吃蔬菜,吃水果吧,加一点沙拉酱,酸酸的,甜甜的,很开胃的哦!天热出汗多,也正好趁机补充水分;再者,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也是宝宝食物中不可获缺的营养要素。难得可以来一顿蔬菜水果当正餐,除了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外,还能让女宝宝更漂亮,男宝宝更健壮呢!  奶茶&小丸子   妈妈,您做饭好辛苦,可我不想吃饭。咦?好乖巧的一个小宝贝啊,那么体贴,妈妈一定笑开花了吧,那就放松一下自己。打电话给外卖,让他们送奶茶,小肉丸,小鱼丸,小虾丸之类的,这些不仅形状颜色各异,味道也不错,偶尔代替米饭吃一下也没问题,毕竟,好吃才是硬道理嘛!  洋快餐--肯德基   宝儿不要吃饭,那就索性带着他外出吃一顿吧,去肯德基?妈妈直摇头,那种洋快餐,小小孩吃了不好。其实,偶尔吃吃,未尝不可!如果宝儿实在不想吃饭,那就给他换种口味试试好了。相信每一个小小孩都会很喜欢。看着宝儿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妈妈也该着实欣慰一番了。吃饱喝足了以后还可以跟着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玩游戏,是一个不错的健身、益智的好机会哦。  专家建议:  夏秋季,气候闷热,出汗多,有时我们大人都不想吃饭,更别说宝宝了。当宝宝不想吃饭的时候,妈妈也不用太在意,用别的食物代替一下吧,偶尔不吃主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代替物也不是样样都行的。必须掌握以下原则:清热、解毒、水分充足、含有必要的维生素群和矿物质。当然美味可口是一定要的,不然就算营养再好,吸引不了宝宝的舌尖,那还是枉然。  妈妈可以给宝宝制定营养食谱:   早餐:牛奶或新鲜果汁一小杯(100ml),小蛋糕适量。  午餐:海鲜、乳酪、瘦肉、蛋或天然的蔬果泥  下午的点心:酸牛奶、新鲜水果或水果沙拉  晚餐:肉、鱼、绿色蔬菜 <厌食>

药物:白萝卜、葱白各适量。 用法:上两味洗净,切小块,捣烂取汁。多量饮用。 <厌食>小儿科

中药处方(一)   【辨证】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  【治法】消食导滞。  【方名】消积散。  【组成】焦神曲4.5,焦山楂4.5,焦麦芽4.5,鸡内金1.5,枳壳3。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处】舒鸿年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方名】理脾化滞汤。  【组成】茯苓10,藿香10,木香3,川朴3,川连3,砂仁3,焦曲10,鸡内金3,栀子6,焦谷10,稻芽1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梁宗翰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方名】凉润增食汤。  【组成】沙参10,麦冬10,扁豆10,玉竹10,天花粉10,山楂7.5,麦芽7.5,鸡内金7.5,百合15,每日1剂,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有恒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方名】导滞运脾方。  【组成】北条参10,炒白术6,炒扁豆8,炒苡仁8,炒枳壳6,砂仁3,槟榔8,胡黄连3,莲米8,乌梅6,焦三仙18。  【用法】上方药量系3-5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出处】孟继民方 <厌食>小儿科

小米100,鲜嫩黄瓜300,生姜10,精盐2。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呕吐>小儿科

药物:山楂片20,大枣10枚,鸡内金2个,白糖少许。 用法:山楂大枣烤焦呈黑黄状,加鸡内金、白糖煮水,温服,每天2-3次,连服2天。 <厌食>小儿

山药粉治婴儿腹泻 用料:山药粉15 制法:山药粉加开水120毫升,温火煮成100毫升。 用法:每日三次,一日吃完。 <腹泻>小儿

嫩高粱霉治小儿腹泻 药物:嫩高粱霉4-5个。 用法:在高粱吐穗时取其刚生长出来的嫩乌霉。用水洗净吃。 <腹泻>

大黄粉 药物:大黄适量 用法:将大黄烘干研末备用。 用时取10,加少量酒调成糊状,涂于肚脐部,用纱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钟,每天1次。 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0例,痊愈28例,有效2例。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1988 <便秘>小儿

通便茶 药物:胖大海3 用法:上药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当水饮用。 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2例,均收显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1990 <便秘>

锅焦(炒黄)、莲肉各120。将莲肉去心,蒸熟后,干燥,与锅焦共为细面,每次3—5匙,加白糖,开水调匀温服,日3次。 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厌食>

法:鸡内金方 配方:鸡内金若干 法:将鸡内金晒干,捣碎,研末过筛,饭前一小时服3,每日2 治:消化不良,积聚腹胀等症 效:消极化滞治咳嗽方 <消化不良>

药物:大黄、甘草按41量,蜂蜜适量。 用法:先将大黄、甘草研末。每次0.5调以蜂蜜服,每天3次,连服2天。 <厌食>小儿科

黄瓜治暑热泄泻 药物:黄瓜5条,蜂蜜100 用法:将黄瓜洗净,去瓤,切成条,加少许水,煮沸后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蜂蜜再加热至开锅即成。食用。 <腹泻>小儿

淮曲散 药物:淮山200,茯苓100,酒糟曲150,丁香20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筛。饭后温水送服,每天3次,每次15 来源:湖南中医 1988 <厌食>小儿

肥儿饼 药物: 山药、鸡内金各60,山查40炒麦芽、炒谷芽各30 用法:上药共研末,加面粉500、香油30、芝麻15、白糖15、水适量,调匀,作成小饼,锅内烙熟,当饭吃。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1988 <厌食>小儿

西医药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科性呕吐应手术治疗。感染引起者予抗感染,颅脑病变者给予相应治疗。消化功能紊乱者,可给予胃肠动力药或胃肠黏膜保护剂,如:吗叮啉03mgkg/次,每日3—4次口服;思密达每次13—1袋,每日3次,口服。服药困难者可用吗叮啉栓塞肛。小儿消化疾病

法:鸡蛋壳方 配方:鸡蛋壳1 法:将鸡蛋壳洗净,放人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每日1次,用开水冲服 治:饥饱胃痛,嗳气吐酸水 <胃痛>小儿消化疾病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以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所致。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神曲10--15,粳米适 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 后,去渣,人粳米,一同煮为 稀粥。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方二] 大米500,南瓜大半个(2--3),红糖适量。将大米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块,用油、盐炒过后,即将过滤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时加入适量红糖,其味更美。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方三] 锅焦(炒黄)、莲肉各120。将莲肉去心,蒸熟后,干燥,与锅焦共为细面,每次3—5匙,加白糖,开水调匀温服,日3次。 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方四] 北沙参、玉竹、百合、山药各15,猪瘦肉500---1000。将猪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加水炖熟,饮汤食肉与药。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 [方五] 鲜石斛12,玉竹9,北沙参15,麦冬12,山药10,甘蔗汁250。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搅匀,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因胃阴不足所致之厌食症。 [方六] 鲜麦冬500,白蜜适量。将鲜麦冬捣汁,人白蜜,隔水加热至饴糖状。每眼2--3七匙,用温酒或白开水化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固体虚所致之厌食。 [方七]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方八] 蚕豆500,红糖适量。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 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方九] 韭菜籽9,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肤不平等症。 <小儿厌食>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广郁金15,片姜黄15,神曲15,生甘草15。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散瘀退黄。  【方名】菌陈赤虎汤。  【组成】菌陈20,赤芍20,山楂10,板蓝根10,紫草10,夏枯草10,金钱草12,虎杖12,垂盆草12,白茅根(或玉米须)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肝炎>小儿黄胆肝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方名】活血截黄汤。  【组成】酢浆草15-30,绵菌陈15-24,茯苓15,丹参15,薏苡仁18,滑石18,郁金6-9,赤芍10,山楂10,生甘草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5次。  【出处】赵伟强方 <肝炎>小儿急性黄胆肝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金钱草9,栀子6,大黄6,焦山楂9,神曲6,焦白术6,茯苓12,山药9,鸡内金6,甘草3,白蔻3(后下),陈皮3,厚朴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组成】茵陈15,栀子9,板蓝根15,姜黄9,丹参9 匾蓄9,茯苓9,猪苓9,泽泻9,前仁9,滑石12,甘草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维明方 <肝炎>小儿急性黄胆肝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不和,中焦湿热。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方名】小儿理脾和胃散。  【组成】山药10,茯苓10,薏米10,山楂10,扁豆10,陈皮10,神曲10,芡实10,莲子6,砂仁5,黄连2,麦芽20。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  【出处】董治中方 <肠炎>小儿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 匾蓄7.5,瞿麦7.5,车前子7.5,木通5,滑石7.5,通草7.5,党参7.5,赤苓7.5,白术7.5,生甘草5,莲肉7.5,扁豆7.5,薏苡仁7.5,木香2,黄连5,罂粟壳3,白头翁7.5。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处】宋从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名】止泄灵。  【组成】车前子(微炒)32,泽泻(炒炭存性)64,木瓜24,胡黄连24,焦白术24,炒扁豆24,生山药24,党参16,广木香16,葛根16,桔梗9。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3-6个月者每次1.2-1.56个月-1岁服1.5-211个月-18个月服2-318个月-2岁服3-4.5。  【出处】胡安黧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煅牡蛎30,生石膏30,,寒水石30,滑石30。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甘草30。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山楂5-10,麦芽5-10,连翘5-10,白术5-10,陈皮3-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建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山楂6,苍术6,麦芽9,茯苓9,陈皮5,法夏5,厚朴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白术10,茯苓15,猪苓15,泽泻15,车前子15,桂枝7.5,厚朴7.5,陈皮7.5,炙甘草7.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 <腹泻>小儿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  【治法】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方名】清肠消导汤。  【组成】白头翁6,香附4,砂仁1,茯苓5,苍术炭5,山楂6,焦神曲8,炙甘草1。  【用法】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出处】姚公树方 <消化不良>小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