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 生

 py9008 2010-03-12

 

 

人生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幸福。

一、幸福

1、幸福的因素

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

现代有三S理论。即:性(sex)、成功(success)和精神(spirituality)

 

我比较赞同周国平对幸福的解释:我觉得最重要的幸福有两种。

一种是生命本身的快乐,它包括健康、性(食、色)享受生命是幸福重要的内容。

健康,似乎只有在与疾病的对比中才赶到拥有健康的幸福,但它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幸福以健康为本。

生理满足的最原始形式和最大强度来自性本能。性本能在所有的生理本能中和幸福感有着最高的相关度。如果人类没有了性福,那么其他的幸福也就失去了色彩。

 

另一种幸福是精神性的快乐,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和成功。

 

2、幸福是相对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有财富、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的幸福。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

幸福从比较中产生

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

和他人比,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

 

    3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还要有健康的心境(态)。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会活得痛苦不堪的。

 

4、客观的看待幸福与不幸、顺境与逆境、痛苦与快乐

幸福与不幸、顺境与逆境、痛苦与快乐相互依赖。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幸福与不幸相互转换

幸运会转为不幸。如顺境使人陶醉,忘乎所以;比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却造成不幸的结局;有父母溺爱的子女是幸运的,但在父母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小孩,走上社会难以独立却是不幸的;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许多纨绔子弟,不知珍惜财富,吃喝嫖睹,养成浑身恶习却是不幸的。

不幸会转为幸运。如逆境,使人清醒,对人生的认识更有深度,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奋发向上,将来对社会能大有作为。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幸运中包含着不幸  比如财富多,担心黑社会绑架;社会地位高,行动不自由;事业做得大,闲功夫就没有了。

不幸中包含着幸运  比如没有地位、名誉,就不会被地位、名誉所累;没有事业,就不会被事业所累;没有家庭,就不会被家庭所累。

 

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1、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

2、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3、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思想单纯,使人轻松、自在。

4、知足  幸福是一种感觉,只有自己觉得幸福才幸福。


  人类有一种弱点——永不知足的贪欲。永不知足,就注定你永远不会幸福。降低一下自己的欲求和对生活的要求,幸福就会来扣你的门了。
  只可惜人往往都是一朝原来的东西满足了,就又期待着更高更多的东西了。我们的欲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因此,叔本华认为既然人的痛苦来自欲求,只有限制自己的各种欲求,甚至放弃欲求,人才能真正幸福。然而限制自己的欲求,让欲求少一点,说容易,做到却难。所以为什么每个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为宗旨的宗教的教义都离不开叫人修身养性这一点,道理就在这里,它们告诉人们:只有不断修身养性才能克制自己欲求,战胜自身弱点,使自己心灵丰满,心态平和,如此自然就能做到知足常乐且自满自足了。
   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多少,而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是一个人人生修为的最佳体现。
  因而,幸福的自足就是无求于外物,而自满自足。

 

 

 

 

。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相反,

贪得无厌,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不满足,也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结论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幸福,其次要根除不幸的原因,培植幸福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