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产业

 城市行者 2010-03-12
构建都市型文化产业

不断开放富强的中国,显然需要拥有几个国际大都市。如何建设国际大都市?国际上有不少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要构建与大都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和推动,实现文化的经济化和产业化。

文化产业大力介入,将大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在国际大都市的指标评价体系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又最能反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比重都在70%以上,如纽约86.7%,伦敦85%,东京72.7%。而我国上海、北京、广州分别为50.3%、56.6%和50.09%。

我国三大城市第三产业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三产”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行业如商业及低层次的服务业等占相当大比重;

第二,“三产”之间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比如,上海占48%,广州占45.03%;

第三,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太小。1998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仅达83.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8%。

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构建和发展都市的文化产业是重要方向。国际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先看美国,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18%至2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居第4位。再看英国,其文化产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1998年伦敦的旅游收入达80亿英镑,高出伦敦的金融业收入。在日本,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其GDP的20%左右。文化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产业,它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一个磁盘成本3元,设计的软件却能卖到800元。文化产业比起其他产业,其价值增幅大,投入产出比例高,能尽快提高第三产业在“三产”的比重,增加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而使我国城市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

要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鼓励投资,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文化产业,不但能增加现代经济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还能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最近4年,美国加强对信息科技投入,创造就业岗位近8000万个。在伦敦和纽约,文化部门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占城市就业人数的5%;英国文化业就业人员将近100万,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5%。1960年,日本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左右,1981年达到55.1%,1990年达到58.4%。而我国,1999年文化娱乐业从业人员只有90.3万人,文化艺术经纪代理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等在内的其他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23万人。

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以上海为例,2001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27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如平均按16%的增长率测算,上海就这一项每年可增加42亿产值,如以人均年产值10万元计算,每年至少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近4万多个。

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是国际大都市的两块基石

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实力包括综合文化实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大都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和牵引作用,这些作用就来源于城市的综合实力。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实力还不强。即便是上海,2000年GDP总量567.5亿美元,是伦敦1987年的1/2,是东京1991年的1/9。国际上不少城市综合实力增强,主要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智利的圣地亚哥,靠宗教文化在14世纪成为首富;欧洲巴塞罗那重新复苏,是靠举办文化节等形式达到目的;老工业城市格拉斯哥,是通过投资文化,创造独特的文化风格,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

综合文化实力促进和影响综合经济实力,加快了城市的国际化步伐;反过来,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综合经济实力又会作用于综合文化实力。美国就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渗透,与西方国家一起垄断了90%以上的世界新闻,控制了全球75%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k 80%来自美国;美国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总产量的6%k 7%,但却占据了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又比如,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往往安排在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性大都市召开,这些城市每年举办国际性会议90个以上。

火热的实践呼唤着理论的创新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文化理论储备明显不足。构建都市型文化产业,将为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必将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比如,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文化内容与载体的相互关系,与市场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中规模效益和文化区域效益?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体现?其标准是什么?还比如,文化各产品的税制和税率比例的确定问题,娱乐业等该采取什么样的重税制度,表演业、出版业等应采取什么样的低税政策,经典型、积累型、民族型文化产业该采取什么样的政府投入扶持做法,等等。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