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美风情录——走进阿根廷

 snowlotus 2010-03-22
摇曳生姿的探戈,自由奔放的足球,已经为这个国家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走过拉普拉塔河,穿过潘帕斯草原,余味悠长的马黛茶在舌尖回味,高乔人悠扬婉转的吟唱在耳畔回荡。

    走进阿根廷,走进别样精彩。

    阿根廷:美丽富饶的土地

    穿过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拉普拉塔河继续奔涌向前,流入大西洋。现在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名字,但是西班牙人从这里的逆流而上的时候就认定它一定滋养着一片富足的土地,于是取名“拉普拉塔”--“白银之河”。

    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并不盛产白银,但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使得这里物产富饶。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地区的人民赶走了西班牙统治者并宣布独立,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和西班牙语中的“拉普拉塔”同义,但它更多地包含了“财富”的意思。

    阿根廷地形狭长,象一个大象鼻子,从南美洲的南端直伸大西洋。面积277万多平方公里,是拉美第二大国。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为南美洲万峰之冠。中、东部“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潘帕斯是著名的农牧区,南美的粮仓。

    阿根廷不仅美丽富饶,而且荟萃了多民族文化。从拉美大陆的最初主人印第安人到殖民者和欧洲移民的后裔,从被贩卖来的非洲黑奴到飘洋过海寻梦的亚裔黄种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人类文明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的“好空气”

    据说,在16世纪初,当远道而来的西班牙探险船队驶入拉普拉塔河口,发现这里阳光普照,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船员们不禁高呼:“布宜诺斯艾利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感叹日后成了这所城市的市名。“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好空气”的意思。虽然这一说法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个诗般美好的名字,似乎道出了这个城市的诱人之处。

    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阿根廷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南美巴黎”的盛名。这里的居民中98%为欧洲移民后裔,因此城市布局、街道景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浓郁的欧陆风情。市内街心公园、广场绿地、纪念碑和雕塑众多,城市建筑也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仍保留有几个世纪前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

    地标性建筑--方尖碑

    位于市中心的方尖碑是这座南美名城的地标性建筑,它矗立于全世界最宽的街道--七月九日大街的中心地带。方尖碑高67.5米,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布莱比施设计建造。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博物馆馆长爱德华多·巴斯克斯:方尖碑的历史并不复杂,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最初是为了纪念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周年建起来的。当方尖碑在1936年落成的时候,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可以说当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因为方尖碑而更加为人所知。

    在方尖碑建成之初,因其造型独特,一度被人视为“怪物”,甚至主张全部拆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接受并喜爱。与方尖碑齐名的,还有这条“七九大道”。

     

    世界上最宽的大道--七九大道

    新华社记者林杉:我身后的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九大道”,是为纪念阿根廷1816年7月9日独立而命名的。这条大道最宽的地方达到140多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道之一。

    在“七九大道”两侧车道中间是宽大的隔离带,上面种植着高大的棕榈树、婆娑的木棉和优雅的龙舌兰等花草。行人在横穿这条宽阔的大道时也有机会在花草掩映的步道上徜徉一番,欣赏“南美巴黎”的美景。

    “七九大道”附近就是为纪念阿根廷国父而修建的“圣马丁广场”,从这里可以遥望马德罗港及拉普拉塔河。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博物馆馆长爱德华多·巴斯克斯:方尖碑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两条最重要的街道的交汇处,一条是七月九日大街,这是阿根廷人引以为豪的被称为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另一条则是科连特斯大街,这条街道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特色的象征之一:探戈、林立的书店构成的文化世界……还有精彩的夜生活。”

    在科连特斯大街上到处都是书店和咖啡馆。买一本好书,在咖啡馆里消磨一个下午,是许多市民喜欢的消遣方式。这座南美名城悠久的文化和阅读传统也正是由此形成。 

    “世界图书之都”:城市处处闻书香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众多书店中,最著名的当属位于圣菲大街的“雅典人书店”。这家书店由一座古老剧院改造而成,在英国《泰晤士报》曾经列出的全球最豪华的10家书店中排名第二。 

    雅典人书店共有3层,营业面积逾2000平方米,为南美之冠。书店内部装潢典雅,穹顶壁画由意大利画家纳萨雷诺·奥兰迪绘制,表现了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书店前身是于1919年5月落成的大光明剧院,曾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性建筑。舒适幽雅的剧院包厢被改成小阅览室,大舞台变成咖啡厅。咖啡厅“菜单”模仿乐谱编制,点点滴滴体现出书店的独特匠心。

    智利游客阿尔韦托:我来这里买书,因为这里卖的书价格和质量都很好,书店的环境也非常舒适,可以要一杯咖啡坐下来慢慢看书。来这里不买书也没有关系,买书前可以先好好看看这本书到底怎么样。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居民喜欢逛书店,也喜欢读书。这种习惯的养成是从孩子开始抓起的。每逢暑假,“流动图书馆”便开始穿梭在阿根廷的大街小巷,在社区里、学生夏令营地和海滨度假地,让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利用闲暇时光来读书。“流动图书馆”就是一个流动的文化中心,人们会在汽车旁边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这样的文化活动。 

    阿根廷居民劳拉:我喜欢诗歌,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所以就愿意在这里待一会儿。那位讲故事的女士很吸引我的注意力,她讲得非常好,能把人吸引住。 

    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评为2011年“世界图书之都”,就是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需寻找书籍,因为书籍在这里无处不在”的口号打动了世界。 
 
“舞中之王”--探戈

    说到阿根廷,就不能不提探戈。探戈风格含蓄、洒脱,加上深沉、忧伤、惆怅的探戈曲调,将南美风情的典雅与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誉。

    阿根廷探戈不仅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而且不同于国标舞中的探戈。阿根廷的探戈少了一份束缚和刻板,多了一份活泼和欢快。花样迭出的舞步总是让人眼花缭乱。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无论是每年世界探戈舞锦标赛还是一年一度的“探戈日”,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探戈舞爱好者前来切磋技艺。但无论是探戈舞的职业选手还是普通市民或是游客,都可以伴着音乐翩翩起舞。

    游客迭戈:阿根廷最传统的探戈艺术在街头进行展示,真是太棒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街头舞会的气氛以及所有人都想参加这一聚会的愿望。 

    游客埃斯特万:街头探戈舞会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这一文化,不仅对当地人来说有这样的作用,对于所有来这里的游客更是如此。

    即使不会跳探戈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会被探戈中的脉脉温情打动而沉醉其中。也许这才是探戈真正的魅力所在。

    探戈舞的发源地--博卡探戈街

    虽然探戈在阿根廷被视为国粹,但是探戈舞最早的舞蹈灵感却并不是来源于这里。探戈舞是在吸取了非洲舞蹈、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和意大利民间舞蹈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阿根廷和乌拉圭当地音乐、舞蹈和诗歌后,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因此,关于探戈发源地的说法,阿根廷和乌拉圭都曾经为之争执多年。不过,最后两国还是决定握手言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在2008年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请求将探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9月底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会议上投票批准了这一申请。

    但在阿根廷,人们一般认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南郊博卡港区的卡米尼托的小街是探戈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手,以及欧洲、非洲的外来人口。他们将各自特色的舞蹈和音乐也带到了这里。如今更多人把这条小街叫做“探戈街”。

    新华社记者万后德:探戈街是博卡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街道 ,街道两边的建筑都被涂成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颜色。1959年,政府将这条街道变成一条步行街,行人漫步期间,可以体验浓郁的艺术氛围。

    走在仅几百米长的探戈街上,仿佛置身于“探戈王国”,周围的一切几乎都与探戈有关。街道两边有许多雕塑、壁画,大多是反映探戈主题的艺术作品。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街头探戈舞表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随便落座一个咖啡馆,就可以欣赏到人们在梦幻般的舞步中倾情投入,演绎着充满南美浪漫风情、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蹈。

    舞动的高跟鞋--“女人桥”

    在阿根廷,与探戈有着不解之缘的除了“探戈街”,还有拉普拉塔河上的那座“女人桥”。

    新华社记者万后德:我身后就是拉普拉塔河上的“女人桥”,这座桥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只女人的高跟鞋。这座桥不光有美丽的外形,更有独特的设计。每当有船只通过的时候,这座桥可以沿河面旋转90度,让船只安然通过。

    这座别具一格的白色斜拉桥全长160米,其造型是建筑师在观看探戈舞表演时参照女演员的结束动作而获取的灵感。桥所在的地方叫马德罗港。漫步在港口大道,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昔日的老式船坞和仓库如今已被别出心裁地改造成各具特色的高级饭店、餐饮设施和时尚场所,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阿根廷探戈的灵魂--班多钮 

    探戈是阿根廷文化的精髓,而班多钮则是阿根廷探戈的灵魂。

    班多钮,是一种被称为阿根廷手风琴的乐器,1835年由一位名叫海因里奇·班德的德国人发明。最初,班多钮在宗教活动中被当作“活动管风琴”,后来被欧洲水手带到阿根廷,音色厚重缓慢的班多钮迅速和阿根廷本土的探戈艺术融为一体,并引发了19世纪阿根廷探戈的变革。 

    但随着探戈的时尚化风潮日盛,探戈乐队中传统笨重的班多钮正逐渐被其他乐器所替代。如今在阿根廷能够找到的班多钮已经越来越少,能够制作这种乐器的匠人更是屈指可数,祖约父子就是其中之一。 

    安赫尔·祖约和儿子加夫列尔从5年前开始制作班多钮,目前已经制作了6000个班多钮,成为阿根廷本土制作班多钮的第一品牌,并被阿根廷议会宣布为民族文化保护对象。 

    阿根廷班多钮手工艺人加夫列尔·祖约:人们对于在阿根廷制作的班多钮很感兴趣,因为阿根廷是探戈之国,现在探戈又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因此拥有一件阿根廷的班多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也有其他人在尝试制作班多钮,但是现在还只有我们制作的班多钮发出了声音。

    探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人们对班多钮将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对于这些匠人们来说,无论探戈地位如何,它的灵魂都将在手中延续下去。

    探戈:分享愉悦 寻找慰藉

    探戈之于阿根廷人,就像桑巴之于巴西人一样。虽然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但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是一种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阿根廷人不仅欣赏探戈,而且通过探戈寻找心灵的慰藉。

    何塞·博尔达医院是阿根廷第一家将探戈舞蹈用于对精神病人治疗的医院。医生们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精神病患者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非常孤独抑郁。而当他们在学习探戈舞的时候需要和舞伴的手拉在一起,这种手和手之间的接触是一种强烈的身体和感情交流,这种交流促使患者摆脱孤独抑郁的精神控制。 

    此外,他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需要紧紧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习探戈舞步,这时候他们的精神状态会非常专注,身体的协调性也大大加强。即使是不学习舞蹈的旁观患者,也能在探戈舞蹈的节奏、掌声和欢笑中舒缓情绪。 

    医院探戈舞课程协调员亚德里安·马斯切尔帕:他们在跳舞的时候能够从个人的痛苦和疯狂中解脱出来,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愉悦。探戈舞能够让我们分享舞蹈的规则和价值,更何况探戈是阿根廷社会的象征之一。
 
 
儿童足球学校--足球巨星诞生之地

    足球,一如探戈,是阿根廷人的骄傲。当年英国人将这项运动带到了这里,没想到从此崛起一个世界足球强国。一代又一代著名球星从这里走来。“球王”马拉多纳,“风之子”卡尼吉亚,“战神”巴蒂斯图塔,新科“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他们让世界足坛为之疯狂。而阿根廷的著名球星都是从孩提时代便开始了与足球的不解之缘。 

    目前,阿根廷全国有大约2000所儿童足球学校。孩子们在这些足球学校中接受系统训练,学习足球技术和比赛规则,表现出色的孩子将被选拔参加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少年足球联赛。

    巴西儿童足球学校学生父亲胡安·巴勃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孩子们能在这里成长,学习一项运动,一项健康的运动。我认为,这对于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培养也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在10岁至12岁的阿根廷学生中,目前有大约7000名少年参加阿根廷足协组织的少年足球联赛。这些参加少年足球联赛的学生必须在足球学校中接受训练,并且要定期接受体检。阿根廷各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大多从这些少年球员中选拔。 

    巴西儿童足球学校教练马丁:学校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先是由年龄在4岁、5岁和6岁的孩子进行训练,然后是年龄在7岁至10岁的孩子进行训练。 

    遍地开花的儿童足球学校不仅承载着阿根廷足球的未来,也承载着许多家庭的未来。一些贫困的阿根廷家庭将孩子送到足球学校,就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未来的足球巨星,彻底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却并不容易。因为根据阿根廷足协的统计,在儿童足球学校里,最后能成为有名气的球星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但不管怎样,对于参加足球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个乐园,是一个能让他们在运动和嬉戏中感受快乐和成长的地方。而对于热爱足球的人来说,这里也是一个传承阿根廷足球文化的沃土。

    “黑暗”世界里的足球人生

    儿童足球学校的球场上奔跑着的是阿根廷足球的希望,而阿根廷盲人足球队带给人们的则是一种执着和勇气。

    阿根廷盲人足球队是世界盲人足球界的传统强队之一,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如今,它已经成为阿根廷体育界的骄傲。

    对于盲人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听觉和触觉来感知足球,因此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付出的艰辛和面临的困难要比普通足球运动员多很多。如果没有对足球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他们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贝罗是阿根廷盲人足球队的头号射手,被称为“盲人马拉多纳”,他不仅带领阿根廷盲人足球队在连续两届盲人足球世界杯上蝉联冠军,而且在最近两届奥运会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阿根廷盲人足球队队长席尔维奥·贝罗:我生下来就是个盲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我和朋友们一起踢足球,要知道我是那么热爱足球。虽然我看不见,或者有人存在肢体残疾,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因为踢足球最关键是取决于每个人的态度。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他就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对于盲人足球队的球员们来说,身披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战袍不仅为他们赢得了荣誉,更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露天美术馆--“壁画街”

    人们爱阿根廷足球,爱的是那么奔放和不羁。这种风格恰恰也是阿根廷文化性格的一部分。而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兰卡区的拉宁街上,你就能随时感受到这种文化性格在绘画上的展现。

    这里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座露天美术馆中。街道两旁的民居外墙全部绘上了美丽的壁画,它们既独立成画,同时又和周围景色协调呼应。

    这条“壁画街”上的所有作品都出自阿根廷艺术家马里诺和他的助手之手。他最初只是在自家的外墙上绘制了壁画自娱,引来邻居们的羡慕和赞叹。于是陆续有邻居请马里诺改造自家的住宅外墙,绘制各色图案的壁画。于是,马里诺和他的助手开始有意识地将拉宁街打造成一条“壁画街”。 

    阿列尔·费拉萨诺(马里诺的助手):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一座博物馆,展示33个艺术家的33幅作品,画作都是由马里诺挑选的。我们希望有其他艺术家参加这个项目,并且将拉宁街包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组织的博物馆夜游活动中,使这里成为建在铁路外墙上的露天博物馆。 

    当初的无心之举,如今已经在阿根廷的其他地区得到了效仿。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邻近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已经出现了几条类似的“壁画街”,而且大多出自马里诺的画室之手。将普通的民宅外墙改造成别致的艺术品,这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

    阿根廷的“儿童共和国” 

    如果说“壁画街”只能让人领略阿根廷文化的一种美的话,那么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首府拉普拉塔市附近“儿童共和国”,就能让人感受到多元文化在这个国家留下的印记。

    “儿童共和国”虽然是一座仿照国家的社会结构建造起来的儿童主题公园,但这里确是了解阿根廷的一个最便捷的窗口。

    儿童共和国建成于1951年,占地52公顷,其宗旨让孩子们在这里,通过轻松的游戏就能够了解有关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知识。 每年参观者多达百万人次,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到这里游戏、学习。 

    四十余栋建筑展示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组成一座奇异的微型城市。儿童共和国其实是一个按比例缩小了的国家。街道两旁耸立着银行、商店、书店、医院等,西头建有模拟的总统府、大教堂、文化宫,东头则是国会大厦、法院和火车站。所有这些建筑物的规模,大约是原建筑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总统府”和“国会”除了规模小得只适合孩子进出外,一切陈设几乎和阿根廷的总统府和国会分毫不差。政府大楼内还设有内阁各部,国会大厦内有参、众两院。

    公园里还有大片的草地森林、耕地、苗圃和湖泊,充满自然田园之美。无论是泛舟湖上还是搭乘园中的小火车穿行其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岁月。
 
(标题)“上帝赐予的神秘礼物”    马黛茶

    解说:在阿根廷,人们也许可以一天不跳探戈,可以不看球赛,但却不能一天没有马黛茶。虽然这种茶并不是阿根廷独有的,但是“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到了阿根廷”。马黛茶在阿根廷被称为“国宝级”饮品。

    马黛茶叶,是由一种冬青科常绿灌木的树叶制成。它们长于充满神秘和幻想的南美丛林,被当地人称为“仙草”,是“上帝赐予的神秘礼物”。 

    阿根廷人传承了远古时期的做法,把马黛茶叶摘下来,经过晾晒、分拣后冲泡饮用。后来制作工序中又多了烘烤、发酵和研磨等。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看不到土制的马黛茶。市面上销售的马黛茶基本都是按不同分量包装或袋装茶叶。

    阿根廷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泡上一壶马黛茶,插上一根吸管,家人或朋友围坐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地传着茶壶吸茶。

    同期:布宜诺斯艾利斯雷科莱塔区一家马黛茶吧的顾客 埃泽基尔 

    就象有人喜欢喝咖啡一样,我们喜欢喝马黛茶。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喝马黛茶,工作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和同事一起喝,早上出门工作前和妹妹一起喝,现在到了下午和大学的同学一起在茶吧里喝。 

    解说:阿根廷人喝马黛茶的茶具非常讲究。茶壶大多用竹筒或葫芦挖空制,吸管由金属制成,底部装有过滤网,起到过滤茶叶的作用。很多马黛茶具经过加工之后就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作为延续数百年的传统风俗,喝马黛茶已经成为阿根廷人生活的一部分。

    (标题)高乔民俗节

    解说:在阿根廷传统节日中,马黛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圣安东尼奥·德阿雷科镇每年11月都要举行阿根廷民俗节上,来自阿根廷各地的高乔人都会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举行骑马游行和歌舞表演,在一起享用传统烤肉和马黛茶。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成为了高乔人聚集的盛大派对。

    高乔人是混血人种,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长期结合而成,保留了许多印第安文化传统。他们曾经过的是马背上的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高乔人圈地围栏开始从事畜牧业。他们主要生活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和乌拉圭草原。 

    同期:高乔人 豪尔赫 

    我们来自潘帕斯草原腹地的坎帕纳,我们骑马行进了70公里,陆陆续续走了大约9个小时。我们来这里享受聚会,欣赏比赛。 

    解说:圣安东尼奥·德阿雷科镇从1939年开始举办阿根廷民俗节,这个小镇也因此成为阿根廷的“国家历史小镇”。

    对于生活在潘帕斯草原上的高乔人来说,一年一度的民俗节已经成为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不仅在这里展示高乔人传统风俗和文化,而且一起分享马背民族的快乐和荣耀。 

    (标题)移民节

    解说:和很多拉美国家一样,阿根廷也是典型的移民国家。1850年至1970年之间,阿根廷接收的移民超过600万人。据统计,阿根廷的移民来自40多个民族,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据的比重最高。

    因此,阿根廷专门将每年的9月4日设立为移民节。这一节日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最初设立的宗旨是为了表彰各国移民对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鼓励他们保持本民族传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每年移民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都会在天文台广场组织庆祝活动。参加活动的各国移民穿上本民族服装,表演本民族歌舞,相互交流联欢。

    同期:波兰移民代表 卡洛琳娜·巴尔巴沃维奇 

    我的祖父母都是波兰人,所以我们都在设法继承波兰传统。这样的活动给我们提供聚会的机会,也给不同移民团体之间建立了联系的桥梁。我们是第二代移民,维持祖辈的传统,我们也会设法让这些传统传给子孙后代。 

    解说:近年来,来自亚洲地区的移民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阿根廷有大约8万名华侨华人,其中大部分从事超市业。华人移民不仅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为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一直保持着爱国爱乡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标题)圣卡耶塔诺节

    解说:在阿根廷,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圣卡耶塔诺节。在信奉天主教的阿根廷,圣徒卡耶塔诺是为民众提供工作的庇护神。

    每年的8月7日就是圣卡耶塔诺节。这一天,阿根廷民众会涌向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卡耶塔诺教堂,祈求圣徒卡耶塔诺的庇护和保佑,使自己和家人能够在艰难时刻获得温饱和工作。由于圣卡耶塔诺也是为民众提供面包和温饱的庇护神,因此人们手里都拿着用小麦穗制成的宗教饰物。     

    同期:阿根廷民众

    圣卡耶塔诺给我的家庭带来很多东西,我到这里来一方面为了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为家庭和整个国家祈祷。     

    解说:圣卡耶塔诺15世纪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后来成为一名天主教神职人员。圣卡耶塔诺对当时教会的腐败现象十分不满,一直致力于帮助穷人和病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获得工作,摆脱生活的困境。他在去世一百多年后被封为圣徒,同时成为天主教信徒的工作庇护神。在阿根廷等南美的天主教国家,尤其是对那些为工作奔波劳累的普通民众来说,圣卡耶塔诺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
 
喧嚣中的宁静--贵族公墓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北部,坐落着一座贵族公墓。很难想像,在喧嚣的车流、富丽堂皇的高级餐厅和浪漫优雅的咖啡馆附近,存在这样一块典雅而宁静的地方。阿根廷历史上的贵族和重要政治人物大都长眠于此。     

    贵族公墓是阿根廷最古老的公墓,始建于1822年,占地4公顷。阿根廷历史上7000余位精英,包括23位正副总统的棺木就安放在这里。然而,在这些片达官显贵的墓地中,最为大众所知却是出身贫寒的庇隆夫人。     

    庇隆夫人1952年死于癌症,年仅33岁。由于她并非出身贵族家庭,因此她在这里安葬经过了阿根廷议会的特别批准,与其他家族共用一个墓穴。在这处墓穴门口,大家总能看到众多的鲜花和留言,以及默默含泪的参观者,纪念这位阿根廷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最知名的政治家之一。

    新华社记者万后德:贵族公墓不仅可以供人参观名人的墓地,同时也是一座建筑学的博物馆,因为在这里,每座墓地的建筑风格都不尽相同。在阿根廷,所有大学建筑系的学生都要到这里来学习建筑艺术。

    除了历史意义外,贵族公墓还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在这里,人们感受不到一丝恐怖、阴森的气氛。在这处寸土寸金的墓地里,小至几平方米、大至二十多平方米的墓穴大多配有精美的大理石或青铜雕塑,不少雕塑出自名家之手。巴洛克式、哥特式等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的墓穴,让流连于此的人们觉得是在参观艺术博物馆。

    中国街牌楼 恢宏大气

    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阿根廷融合了多种文化。东方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同样得到了包容。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尔格拉诺区的阿里贝尼奥街上就有有一座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牌楼。这是阿根廷华人为庆祝阿根廷建国200周年赠送给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特殊礼物。整座牌楼高11米,宽8米,外部包裹青石和枫叶红石,顶部则是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具有强烈的东方特色。牌楼正中镌刻着“中国城”三个字,牌楼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子,旁有碑亭一座。

    阿里贝尼奥街区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华人店家,因此这个街区又被称为中国城。而这条中国街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华侨华人的各种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基本满足。

    由于中国街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富人区,各种设施较为完备,因此每到周末,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周围地区的华侨华人、其他亚洲侨民以及阿根廷本地人纷纷到这里来休闲购物和感受精彩东方文化。

    高大雄伟的牌楼不仅成为阿根廷中国街的象征性建筑,也在向所有的老移民和新移民讲述阿根廷华人社区成长的经历。

    日本花园 敲钟祈福

    阿根廷人非常乐于了解和接受各国不同的文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帕勒莫区有一个充满东方气息的日本花园。

    这个日本花园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进行重修。日本移民将这个花园作为捐赠给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的礼物,以感谢当地居民对日本移民发展过程中的的支持。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居民喜爱的休闲之所。 

    日本花园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园中迂回曲折,设计精巧,小桥流水尽显东方园林的含蓄之美。花园里植有原产南美的巨大樱花树和椿树,锦鲤在池塘里悠闲地游来游去,显得宁静而美丽。 

    日本花园的庭院里还有一口大钟,名叫“世界和平之钟”,这口大钟是由世界各地的硬币熔化后铸成的,寓意为祈祷世界和平。 

    游客胡安·卡洛斯:我参加这个活动的起源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是佛教徒,他经常和我说起这个仪式,我想来这里了解他们的习惯,我认为非常好。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我希望还有机会来尝试。

    每年新年前夕,日本花园都会按照东方的文化习俗举行辞旧迎新活动,参观者可以焚香祈祷,敲响和平之钟,告别即将过去的一年,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祈福。

    安妮·弗兰克之家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安妮·弗兰克之家”。这里完整复制了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安妮之家”,重现了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一家当年为躲避纳粹屠杀藏身的密室。

    位于荷兰的“安妮·弗兰克之家”是世界上所有“安妮·弗兰克之家”的中心,而这个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安妮·弗兰克之家”复制品则是世界上第五个。

    阿根廷“安妮·弗兰克之家”负责人埃克托尔·沙洛姆:我们对照真实物品、仿照真实尺寸重建,参观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身处安妮·弗兰克和其他7个人藏身的地点,触摸那些安妮·弗兰克曾经触摸过的东西。

    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为躲避纳粹迫害,举家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就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纳粹加大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其他几名犹太人便躲进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在密室躲藏的几年时间里,安妮以一个14岁少女的视角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后来盖世太保得到密报,将他们全家抓进集中营。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悲惨死去。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公开出版。时至今日,《安妮日记》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作为拉美地区的第一个“安妮·弗兰克之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安妮·弗兰克之家”落成后接待了大批参观者,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在这里重温安妮·弗兰克的故事,了解纳粹种族屠杀的可怕历史。正如安妮·弗兰克基金会主席胡里奥·托克所说,不让这段悲剧重演是世界上所有年轻人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