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谈:学习者如何在Web2.0网络环境下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Learning2.0 2010-03-24
创造、集聚与辐射

——关于web2.0与网络学习环境的对话
邹景平 陆海云 庄秀丽

一、评估 web2.0 对网络学习环境的影响
    web2.0 的技术应用, 使网络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社会诸多领域同互联网已经具有高关联度的背景下, 网络环境的变化会对这些领域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对于远程教育所关注的网络学习环境来说, 如何评估web2.0的影响,也就显然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重归全观的认知经验, “迈向
学习文明的新纪元”, 如此的振奋和激越,是否有理性的根基

      陆海云:  web2.0 技术的应用,  网络从以信息为中心转而为以信息背后的人为核心,  并使得围绕个体的需求来构建个人化的网络环境成为可能,  这是我以为的最大和最有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网络更趋于个人化,  同时也愈加的社会化,  网络的一端是“全民生产”的新的内容生产方式,  而另一端则是个性化定制的信息消费方式。个人创造内容,  个体集聚内容。
       这种变化对网络学习而言无疑是有力的促进, 因为网络学习的终极目标便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  包括资源网络和伙伴网络,  并使之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web2.0技术是实现个人学习网络建立的便利途径和工具,  而其本身也是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件。
      邹景平:  假如把1993 年当成是网络元年,网络发展的前十年是WEB1.0 时 代, 2003 年之后, web2.0 开始兴起,  表面上看来,  只是从1 到2 的数字变化,  其实它潜藏着惊天动地的转变,  对学习与教育而言,  是人类解脱既有教学文化框架,  迈向学习文明新纪元的起点。
      web2.0的出现,  多媒体的传播与学习环境,  打破数百年来文字钳制了知识传承的桎梏,  而开启人类重归全观的认知经验的闸门,  郝明义在《越读者》中写道:  网络出现的本意,  虽然是为了方便文字的交换与传播,  但却注定要提供一个文字以外的阅读与沟通过程,  网络终将结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 触感,  甚至意念,  提供一种全新的认知经验,  让人类重归全观的认知经验。
      庄秀丽: 自1990 年代 WWW ( World  Wide WEB) 发明到现在,  不到20 年的发展时间,  互联网应用技术从WEB1.0 发展到了web2.0 。WEB1.0 技术可以概括为基于 WWW 来编织数字资源,  突破数字资源孤岛,  使之互联互通。web2.0则可以概括为 基于WEB1.0 来进行网络社会构建与组织的技术, web2.0 各种具体工具软件,  又被 称为社会性软件, 其意义正在于此。
     从WEB1.0 到web2.0技术变化,  对教与学产生作用与影响,  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变 化所提供的可能性,  还取决于实践中如何运用技术的理念与方法。从对网络学习环境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而言,  WEB1.0 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简称为图书馆式学习环境,  学习者通过掌握各种搜索策略就可能查询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内容。web2.0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简称为会议研讨式学习环境。从elearning/ 远程教与学开展来说,  就需要从以往对WEB1.0 图书馆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运用,  过渡到对web2.0会议研讨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运用。

二、社会性交互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各种web2.0 应用与服务的不断推广,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谈论“社会性网络”、“社会性网络系统”、“社会性网络服务”、“社会性网络软件”等等
( SNS,  SocialNet workService) 。其实,  网络人际关系的延展,  同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演变,  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  web2.0 的技术应用为人们参与对网络环境 ( 包括网络学习环境) 的营建,  提供了较以往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于远程教育中的“交互”,  或许具有一些意味深长的价值,  比如,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终身学习与发展——来观照, 教与学双方应当建构一个怎样的互动机制呢?
       邹景平 :  web2.0 打破现实世界的隔阂和冷漠, 促成陌生的人与人间的连结,  但如何让这些连结产生意义和价值,  避免负面效应,  却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陆海云:  “交互”仅仅止于答疑之类的交流一定会成为过去,  更多的学习者可以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价值的创造者,  比如贡献微课程内容。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为传者和受者,  在交互中体验多层面、多路向、多视角的动态内容。
      庄秀丽:  web2.0 技术在被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创造着网络理想社会。这种网络理想社会组织过程以及社会组织结构,  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社会组织过程与社会组织结构。网络理想社会是思维互联社会, 不同学习者由于某些共同的关注点而发生联系,  缔结社会关系。例如社会书签工具,  每当学习者收藏一个网址,  就相当于主动把自己 加入某个学习者社会网络,  这些学习者是因着收藏相同的一个网址,  而建立彼此联系。这个过程不断自组织地发展演化。学习者学习的过程,  就是运用web2.0技术进行网络理想社会的构造与组织的过程。
      具体到网络学习环境中,  web2.0 会议研讨式学习环境中“交互”的内容 、形 式 ,  以及随时间发展“交互”所产生的累积效应,  与WEB1.0 图书馆式学习环境中的“交互”相比,  都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的意义,  就对远程教育中的“交互”作用认识而言, 促使教育者需要从更长的时间尺度——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尺度,  来进行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来进行个人学习社会网络营造的应用引导。

三、引导学习者感知Web2.0理念
     缘于商业博弈的背景,  web2.0 在 IT 领域鼓荡起一波又一波热浪,  爆炒加恶炒。在本刊第7 期“学术论坛”栏目曾刊发的一组访谈专题文章中,  远程教育专家托尼•贝茨谈及他对 web2.0 等新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的一些观点,  事实上,  他所持的态度是强调正确理念指导下的切实探索。本期刊发庄秀丽的文章《web2.0 技术学习的课程研究》,  从师生们持续尝试“网络社会互联技术与学习”这门课程的概况与心得, 读者或可从各自的视角观察开去,  辨析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对于web2.0 的教育应用,  是不是有理由担心“隔岸观火”之后,  会追随“浅尝辄止”的一阵风? 作为 远程教育工作者,  我们能够引导学习者,  真正融入那个崇尚创造的互联空间,  共同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扎扎实实的“节点”吗?

       庄秀丽:  web2.0 技术是构建与组织网络社会的技术。进行web2.0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普及教育, 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新技术的操作学习,  而是来自学习者自身传统学习行为惯性与传统学习观念的束缚。如果仅仅依靠学习者自主探索来顺应web2.0学习环境变化,  通常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代价。如果增进对web2.0技术学习环境的研究力度,  就有可能采用系统化、有组织的方式对大范围内学习者进行web2.0 技术运用的 引导,  相应地,  学习者会在被引导应用web2.0 技术的活动设计中,  感知并进而能够 运用web2.0理念。

       邹景平:  “尊师重道”是中国固有传统,  但外在环境十倍数的改变,  知识半衰期急遽缩短, 造成专家贬值, 没有人是绝对的专家, 学生不见得懂得比老师少 ,  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  群体学习变得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抱持谦虚的心,  不能再固执己见, 老师要放下身段,  跟学生一起交流和互动,  这是以前的老师没有过的经验与模式, 需要大家一起来突破与创造,  web2.0 时代的老师要有打破旧习惯的胆识与勇气 。大家都需要花点时间来熟练群体学习的新工具, 把它变成自己加速学习新事物的帮手。
       群体学习不是自然产生的,  需要老师事前做策略性的规划与随机调整,  这也是网络学习中常常谈到的在线带领技能。教学的重点也从资讯的灌输转移到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生除了正式课程外,  参加不同的实务社群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管道。
      依照加拿大数字学习专家的说法,  web2.0 时代的学习, 需要的是自动自发、开放、多元、互动的精神,  换言之, “找到自己,  做自己,  发展自我独特之处”才是启动这股精神的动力。无论老师或学生都需要加强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做更深度的思考与规划,  这也使得“Learn to be ”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美国人说 web2.0 将把“ mainstream ( 主流) ”转变为“mestream( 我流) , 可说是一针见血。

       陆海云:  现阶段 web2.0技术在不少商业性网站已被运用得热火朝天,  在调动用户参与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网站对用户的粘度。参与度和粘度是目前远程教学所极度缺乏的, 学习者在流失,  因为他们可能在商业网站中获得更多或享有更具趣味的体验。如何保持知识的权威性、创设可持续保持对学习者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是web2.0时代必须要考虑的。以我的局限视野所观察到的远程学习课程网站, 可提供选择的web2.0技术应用,  比我们很容易就可想到的要少得多,  甚至没有。
       远程学习组织者、实施者这种置若罔闻的主观态度和现实行为, 又如何引导学习者做有效的认知和尝试,  那怕技术是零起点。其实, 现在的远程学习者年龄层在下降,  多数人已是数字时代的生长者,  技术不是障碍,  关键还是远程学习的实施者自身思维局限的突破。让技术自然无痕地集成和融入学习过程之中,  给学习者适当的引导,  是可以调动起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的。
       在 web2.0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要重视和强调个人体验。从一个“只读”的网络到一个创造内容像消费内容一样简单的网络,  一个可以与内容和人互相联系、彼此对话的网络,  任何隔岸观火式的注视或浅尝辄止式的的参与都是难窥其堂奥的,  最可取的态度和作为便是让自己也成为网上一个具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节点”。

说明:原文刊登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