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湿气有清热利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等多种治疗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辩证治疗. 灸疗法 从理论上讲,灸不能直接去湿邪;但若能振奋脾阳肾阳,脾阳足则湿邪自化。 有人亲自体验过,从立夏开始关元灸了800多壮,每天10壮――终以灸法去了湿邪 (灸关元穴,还能培元固本)。 药物、灸疗,都是促使脏腑发挥自身的正常功能,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而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身体机能。另外,火化万物,包括火本身,也可用火发之,何况是湿邪;湿性粘每个人元气多少、体内的寒邪都不一样,脏腑功能强弱不一,经络通畅程度也不同,要想体会灸疗,只有亲身实践。 灸的过程中, 可能的现象: 灸至10天左右,小便次数奇多,灸完短短一个小时有7、8次,每次比平时量略少,色白,大约持续3天,以后会正常。肾阳功能开始恢复,往外排寒邪。 灸至30天,食量大增,会是以前2倍,体健,精力旺,每天午休也可取消。脾阳功能开始恢复。 灸至50天,每次灸完身上(尤其是膀胱经沿线)出很多粘汗,可能就是体内湿邪外排。 注意,湿邪直灸至50天,才开始外排,如果坚持不下来,脾阳没有恢复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体悟到这一点。 灸的过程中出现的传感现象: 1.验证到肝经的支脉确实只到达关元穴,不再往上,关元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学经络的时候只是一眼扫过,灸完之后,才亲身体会到这一点。 2.灸的过程中感觉涌泉穴有往外冒凉气,有热流从关元沿脾经直下隐白,停于隐白跳动不止。 伤口的护理: 第一次灸完局部曾黑色,1-2小时后周围有水疱,尽量不要弄破。 第二次灸水疱受热膨胀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剧疼,不过也是很有意思的。 三、四次后,会出现结痂,痂的厚度逐渐增加,灸柱直径随之加大,痂起到保护创面作用,不要轻易揭去。 痂掉了怎么办?痂厚到一定程度,里面的脓也不断把痂往外顶,再加上内裤摩擦什么的,痂会脱落,会看到一个恐怖的大坑, 深约半厘米左右,有脓液,一般做法,就是把艾柱直接放进大坑, 一次10壮灸完,坑里会积有灰,不要弄出来,贴个创可贴,第二 天脓和灰又形成了一个大痂,继续灸吧。所以,有人认为,直接灸到了结痂后,也相当于隔物灸。 要注意壮火食气,一次不要灸太多,艾柱不要太大,一次调动了过多的元气反而伤身体。过犹不及。 食疗法: A. 三色豆汤。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够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于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三色豆汤能清热除湿。 冬瓜海带汤。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1次。也可以加鲫鱼1条,一起炖汤食用。冬瓜性寒凉,功效是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性寒,具有清热利水,养阴止血的功效;鲫鱼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湿止渴。 竹叶茶: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1剂。竹叶甘淡而寒,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清暑利湿,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适应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香薷饮: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苏叶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1剂。香薷味辛微温,能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紫苏叶性味辛湿,能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化湿,又解鱼蟹之毒;白茅根清热利尿。本方特别适用于夏季贪凉而致的感冒。 B.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 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的。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问:“为什么薏米红豆粥煮不成粘稠状的呢?” 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 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薏仁米,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而且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也被当作节食用品。 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湿气太重,身体条件许可的人,也可适当吃些辣椒,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在阴雨潮湿的季节,若感觉自己有湿邪入侵的症状,如精神不振,头晕困倦、舌苔薄白、上腹闷胀、不思饮食,口粘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烂,尿短少而黄赤、下腹隐痛等症状,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陈、紫苏、土茯苓、苡仁等煲些骨头汤或单独煲水饮,对去湿有良好的作用。 有人说,红豆加薏米很难熬,怎么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点大米或别的食物一起熬? 从治疗的角度来讲,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因为这个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 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但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熬大米粥的时候,加上一把红豆一把薏米也未尝不可。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红豆汤,有禁忌吗?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 有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 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 关节疼痛者,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 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单纯的薏米红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就叫它薏米红豆桂圆粥吧,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红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红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红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薏米红豆汤的喝法 薏米红豆汤每天应该喝多少呢?建议大家从5月初开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后可以随意喝。 每年到天热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家里不常用的一个暖壶洗净,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红豆放到暖壶里,再烧一壶开水,水开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壶里,最后把盖盖上。如果你想早晨起来喝,头天晚上灌进去,第二天早上壶里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来喝,那早晨临出家门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泡上一壶,下班以后到家喝正合适。 临床上有很多体内湿气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红豆汤一两周后,便感觉到腿脚发轻了,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也慢慢地消退了。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很多小病其实都可以自己进厨房里找药,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一下,怀孕中的孕妇要是自我感觉没有很重的湿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红豆,我们可以给薏米红豆汤做一个减法,减去薏米,再根据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适量加些大枣、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类。同样能做成既能祛湿,又有其他养生功效的汤来。 这里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