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师美术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职称论文 2010-03-31

高师美术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时间:2009年02月06日来源: 作者: 点击:69次 加入收藏 您正在浏览的“高师美术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论文”来源于网络或期刊,由完全论文网收集,属于“高中美术教学论文”栏目,版权归其作者所有。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但不可以盗用抄袭!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主辅修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为基础,探讨高师美术应如何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从而使两者衔接,和谐。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3-0070-024
  
  一
  
  2004年12月,“艺术教育与文化理解”亚洲地区会议在北京举行,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章瑞安在其发言《中国中小学艺术课程概况》中指出:“随着的发展,教育发展显著滞后。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与、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有些弊端日益凸显,并制约着艺术教育教学的进展。我们正经历着一次最深刻、最广泛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改革”。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必要并已经启动,二是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认为“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的重视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见,中小学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这就要求与之关系密切的上层建筑——高师美术教育,也必须为中小学提供合格乃至优秀的艺术师资而进行深入改革。对于高师美术教育来说,改革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思考和探索高师美术教育如何与时俱进、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改革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困难在于理想师资的缺乏和课程整合的不易,前者主要由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脱节造成;后者则主要归咎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整合意见的分歧。而这两个都可以通过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来解决。
  由于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已转变为“以能美化自身和环境,能了解和享受人类创造的美术文化,能以美术为工具进行基本的交流与表达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通过美术实践使人格受到陶冶为教育目标的美术教育”,所以,笔者特别对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前后的大致情况及其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
  从下表可以看出,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为高师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换句话说,高师美术教育已被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推到了被迫改革的边缘。然而,高师美术教育应该如何改、往哪改就成了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显然,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需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这为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在此,笔者认为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设计、美术史等,建筑除外,下同)音乐(包括声乐、舞蹈、演奏、指挥、音乐史等内容,下同)主辅修人才培养模式即是高师美术教育为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而做出的积极回应,是具有高师特色的、培养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需求合格师资的捷径。
  
  二
  
  “高师音乐美术教育专业主辅修实验项目”由国家教育部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持,其立项目的就在于“为适应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尤其是艺术课程改革,培养主修美术辅修音乐或主修音乐辅修美术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师资”,肇庆学院从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参与该课题研究。笔者试以该院美术音乐主辅修项目的实施情况为案例来探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启发,通过其成功与不足来研究高师美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美术音乐主辅修项目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艺术人才的新路子,在高师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下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
  1. 学科融合与课程改革
  美术音乐是姊妹艺术,既相通又相融,视觉和听觉分别是它们悦人性情的手段。音乐会离不开舞美灯光、海报宣传,美术展览也因有了音乐而更显雅致,两者相互衬托,协调发展。关于美术与音乐的相通性,文章《区别、相通与融合——论美术音乐主辅修双学科关系》论证得非常清楚,简略概括如下:
  ①美术与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与功能相通。第一,两者都能有效地构建审美心理;第二,两者都能培养高尚的情感;第三,两者都能建构完善的人格。
  ②美术与音乐的审美抒情特征相通。
  ③美术与音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相通。
  ④美术与音乐的审美心理过程相通。
  关于美术与音乐的融合,该文也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①吸取,即以一种艺术为主,吸取另一种艺术的某些长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②配合,即以一种艺术为主,用另一种艺术补充和丰富自己。
  ③综合,即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结合。
  可见,高师美术音乐主辅修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学科融合达到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的目的,从而为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服务。
  肇庆学院美术音乐主辅修班课程改革较大。公共课由原计划的16门精简为9门: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邓小平、体育与健康、大学、机基础、心、教育学;主修美术课程15门: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书法篆刻、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透视、艺用解剖学、美术教学法、毕业创作与论文;辅修音乐课程5门:乐理与视唱、声乐、琴法、合唱与指挥、音乐简史与欣赏;有关美术音乐选修课程8门:版画、电脑设计、摄影、雕塑、陶艺、舞蹈、古筝、民族文化史。
  这一课程改革是依据如下教学计划制定的:
  
  显然,美术音乐主辅修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常规的一门专业学到底的课程设置,构建了集美术音乐双学科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走出专业划分过细,甚至技艺化的狭小天地。
  2. 实施办法与评价形式
  ①在2001和2002级美术学专业本科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和音乐面试的形式挑选学生,组建了两届共74人的美术音乐主辅修实验班,其中2001级40人,2002级34人,各分两个班。
  ②美术、音乐主辅修实验班的美术专业课程,由美术系教师任教,音乐专业的课程由音乐系教师任教。
  ③一至四年级同时安排美术、音乐两方面教学内容,采取两方面知识齐头并进、相互渗透的学习方式,使双学科在时间进程与知识结构中融为一体。
  ④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音乐汇报演出(包括钢琴、演唱、舞蹈、服装表演等形式)将美术音乐主辅修班的双学科水平展示出来,并要求实验班学生全体参与。
  3. 教学效果与质量反馈
  从问卷调查、质量评价反馈情况来看,美术音乐主辅修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
  ①主修的美术专业,水平不比同级非主辅修班同学差。据2003年12月统计,2001级已开出的美术课程,总体合格率为99%;优秀率为22%;其中专业理论课总体合格率为99%,优秀率为19.7%;基本技能课总体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17.6%;实践课总体合格率为99.59%,优秀率为37.6%。参加省、市级以上展览、竞赛或公开发表的美术作品、论文共55项,其中一位同学的“北京2008奥运会”主题海报设计荣获国家级铜奖。此外,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主辅修班同学的美术知识、技能扎实,作品质量较高,完全达到全日制师范专业本科要求的水平。


本篇论文来源于 完全论文网 www. 原文链接:http://www./gaozhongmeishujiaoxuelunwen/020DQ9200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