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年人的世界不
是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知道一个道理,并不是成天把它挂在嘴上到处宣扬,而是要在行动中把它做出来产生实效,这才是真正的“懂”道理。研究生已是
法律承认的成年人,如果长期把自己当未成年人看待,动不动就以“我是学生,是弱势群体”来回应所有的批评和指责,那么神仙也当不了你的导师。
2、作为研究生,要
有极强的上进心。学生刚进来时,大多是有远大志向的。缺少上进心,做事时只求过得去就行,不设定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只会浪费导师指导学生所付出的辛
劳。
3、专业只能让你有
饭吃,而不能让你过好日子。人要吃饭就不得不有专业,可是有了专业以后,生活的乐趣就大大减少了。一辈子从事一个行当,一辈子只懂这一行,有什么乐趣?
4、“无私”,这是
成大事者必备的技能。真正的豪杰,在“无私”上,当有更高的境界。王阳明就认为:“莫要轻看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所谓
“真挚的精神”,应该就是更高层面的“无私”吧。这在吕思勉所著“吕著三国史话”一书中“替魏武帝辨污”一节也有类似观点:“哪有盖世英雄,他的志愿只为
自己、为子孙的道理?”研究生要在学术团队中生存,就不能太自利。你是团队的一员,必须为团队服务。只有学会放弃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5、一个人穿惯了休
闲装以后,穿正装会觉得不舒服。人一旦习惯了放松的状态后,再想绷紧会痛苦不堪。不要让身体太舒适。一旦懒散,就很难严谨起来。在精神方面,人越舒适越自
由越好,但肉体方面要多加磨炼,要多吃一点苦,才能走更长远的路。只要你站得住,就不要坐下;只要你坐得住,就不要躺下。
6、我一直认为,有
人赏识你、提拔你,比你自己努力奋斗更重要。这个观点也许有人不同意,他们宁可选择自己奋斗。我宁愿有人提拔我、赏识我,实在没有办法时,我才会自己去奋
斗。话又讲回来,一个人自己不努力、不奋斗,没有人会赏识你,也没有人会提拔你,这称为机遇与能力互为因果。
7、成长是自己的事
情,真正的成长,代表你需要对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任。责任,不是只关注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真正的责任是关爱身边的人。所以,话不能说满,但事情一定要
做满。
8、做事是要遵守制
度的,否则定那么多制度干什么?制度是用来规范那些不值得尊重的人。只有自尊不足的人,才需要制度这一低层次的约束机制,高自尊的人更习惯于用内省来约
束。如果你觉得制度制定得不合理,那就通过制度改革来解决制度问题,千万不要随便改变游戏规则,因为规则的制定者不是你,而是你的上级,你不能抢班夺权。
9、导师不能轻易降
低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对研究生的不忍心,就是导师的自私。对学生不忍心,等同于一步步把学生引诱到安逸的陷阱,进去容易出来难。一旦这种降低成为一种惯
性,还会反噬自身,导师的自我要求也就相应放松,这是教学相长的反向解读。
10、不要觉得自己
的导师很蠢,成天不做正经事,但他年轻时也许比你能干多了。实在忍不住想鄙视一下自己的导师,千万不要让他知道,否则日子就不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