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古方验案按:第十二章祛痰剂

 檬梓桥 2010-04-05

历代古方验案按:第十二章祛痰剂

  第十二章祛痰剂
  凡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搜风涤痰、肃肺化痰、润肺化痰之方剂,均称之为化痰剂。
  痰涎之生,由脾虚不运,积湿成痰,书所谓脾为生痰之源也。痰之为物,可谓无处不到,痰湿中阻,胸痞不食,欲恶泛漾,舌白滑多涎者,宜二陈汤,燥湿化痰;痰浊留阻,胆胃不和,幻梦纷扰,胸胁满闷,便解不畅,苔黄白相兼者,温胆汤,辛苦泄降,最为对证;若痰火互结,扰动心神,心悸怔忡,烦躁不寐,舌尖边红苔黄腻者,黄连温胆汤;若痰迷心窍,或痴或呆者,导痰汤、加减导痰汤、加味导痰汤;若肺经痼积沉寒,喘急咳嗽,珍珠滚痰丸,甚则紫金丸,温下寒痰;若痰阻膈上,机窍被阻而为癫痫跌仆者,滚痰丸;若风痰上扰,头目昏眩,泛漾欲恶,书所谓风眩是矣,半夏白术天麻汤、青州白丸子,合宜而用;若痰阻经络,臂痛难举,手足活动不便,手指麻木者,指迷茯苓丸;若痰蒙清窍,神识欠慧,或其错语迭出者,牛黄丸;若内蕴痰涎,外薄风邪,肺气失宣,而为咳嗽鼻塞,痰滞不爽者,紫苏饮、止嗽散;若风邪虽去,痰热尚恋者,小陷胸汤、清气化痰丸、蒌杏橘仁汤,清热涤痰,恰是对症;若痰饮阻肺,肺失清肃,咳逆上气者,金沸草散、紫苑汤,肃肺化痰;若咳嗽喘急不定,嗽声不转,翻眼手搐,昏沉不语等症,金粟丹,熄风涤痰;若秋深燥气加临,感受燥热,则宜润肺饮、许氏桑白皮等十味煎,清燥化痰;若肝肾风热老痰,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滚痰丸;若咳嗽久治不愈,肺失清润者,杏仁煎、贝杏煎;若咳嗽十愈八九,而咽喉干燥,舌尖少津者,百花膏、雪梨膏润肺生津,最为对证。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
  二陈汤
  (和胃化痰法)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方论选萃】
  明·李中梓: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古今名医方论》)。
  明·吴昆:渴而喜饮者易之,不能饮水,虽渴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又东南之人,湿热生痰,故丹溪恒主之。加枳实、砂仁,即名枳砂二陈汤,其性较急也。先哲曰: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然止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本在脾在肾,治者详之(《古今名医方论》)。
  明·王晋三: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讱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之窍,通经隧之壅,而痰饮自化,非劫痰也。观《内经》有字而无字,两汉以前谓之淡饮,至仲景始分痰饮,义可知矣。因其通利无形之气,古人警戒橘皮、半夏必以陈者为良,恐燥散之性,能伤正气耳,故汤即以二陈名。若云劫痰,正当以大辛大散开辟浊阴,何反惧其太过耶?再使以甘草缓而行之,益见其不欲伤气之意(《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修园:此方为痰饮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时方歌括》)。
  清·汪讱庵: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医方集解》)。
  清·张石顽: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张氏医通》)。
  清·唐容川: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为水,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滑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血证论》)。
  【近代验证】
  例一李今庸治痰壅喘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某某某,男,1岁。
  初诊:1985815
  主诉:两月前发病,呼吸喘促,咳嗽有痰,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哭叫不已,数夜为眠,不食,形体消瘦,大便泄利,小便次数多而量少色黄。
  诊查:舌苔白,指纹粗大紫黑伸出命关。
  治法:拟二陈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6陈皮6茯苓6炙甘草5厚朴5杏仁5(打)前胡5花粉6
  服药三剂,喘平就睡,大小便亦正常,指纹色转浅淡;尚微有咳嗽、发热、食欲不振。遂于方中去厚朴、杏仁而加白术继服。
  处方:法半夏6陈皮6茯苓6炙甘草5前胡5花粉6炒白术5
  服药三剂,诸证悉退,其病痊愈。
  例二李廷来治痰核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刘某某,男,47岁。
  初诊:1985619
  主诉:三年前两前臂生结核,如白果、栗子大小不等,连接三五枚,皮色不变,不痛不痒,按之柔软,质地较硬,边缘光滑,稍能移动,今年来胸腹、背部有所发现。曾经数个医院诊断均为多发性粉瘤,令其摘除,因不愿手术,故来本院就医。
  辨证:此由痰湿凝聚而成。
  治法:治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望其消散。二陈汤加味主之。
  处方:橘红12克制半夏9茯苓12白介子9川贝母9海蛤壳12生甘草3
  服药十日,效果不显,结核如故,原方去甘草,加昆布、海藻各9继服。半月后,肿块缩小,质地紧韧度较瘥,再以原方去贝母,加生牡蛎18;连服二十余剂,结核大部分消失,三个月后肿块全部消失。
  例三梅大钊治精神分裂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94.1
  陈某某,女,20岁。患精神分裂症”2年由于。诊见:表情淡漠,买色黧黑,沉默寡言,失眠少食,畏羞人见。舌苔厚白,脉沉细而滑。其姨母代诉:为矫正双眼皮,而弄巧成拙,貌不如前,虑郁油然而生。患者自诉:辄夜不肯寐,在夜深人静时似有人呼叫,数日食不沾唇,亦不觉饥,曾呕吐清涎3日,涎末牵丝犹如白漆。证属忧思伤脾,脾郁生痰,痰思气结,气阻于中,脘中不畅,故而不嗜米谷,志意不乐,卧不成寐。治宜化痰理气,和畅肝脾。二陈汤加味,处方:法半夏、当归、柴胡、陈皮各10,茯苓、百合各20,甘草、大枣各6,合欢皮、丹参、小麦各30
  二诊:服10剂后诸症减轻,后据病情出入,受方化裁一个月而愈。
  【按语】
  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消磨水谷者也。思虑劳倦,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湿成痰,痰湿困中,清浊相干,升降失序,中焦为之痞塞。二陈乃和胃化痰之祖方,复其升降之常。方中半夏味辛气温性燥,燥湿化痰,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生姜味辛而凉,豁痰止呕,三者乃《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誉为止呕之圣药。陈皮气味辛香,辛能理气,香能醒脾,以助中运;甘草甘平无毒,补中缓急,甘守津还,与乌梅相合,酸甘化阴,制半夏之辛燥太过也。现今用治脘痞呕吐,痰饮咳嗽,妊娠恶阻,无不应手取效。
  附方一、
  加味二陈汤
  (化痰通络法)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黄枳壳各少许
  用水二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主治】酒面积热成痰,手臂痛,并痰攻眼肿,身麻痹。
  附方二、
  藿朴二陈汤
  (芳淡化湿,泄化痰水法)
  清·樊开周经验方
  杜藿香二钱真川朴一钱姜半夏一钱五分陈广皮一钱五分佩兰叶一钱五分生苡仁四钱带皮苓四钱泽泻一钱五分白蔻末八分拌飞滑石六钱紫金片二分开水烊冲
  【主治】湿温留连气分,湿郁痰滞,蒙蔽清窍。胸痞舌白,口渴不欲饮,小溲短赤,神识迷蒙等症。
  【按语】樊氏此方,从二陈演化而来。藿香、佩兰、豆蔻芳香化浊,苡仁、泽泻、滑石甘淡驱湿,二者相合,芳淡化湿,驱湿下行。紫金片芳香化浊,泄化痰水。其化痰利湿之功、较《局方》二陈为尤胜。应为湿郁痰滞,上蒙清窍者而设,此方主症,当有胸痞舌白,口渴不欲饮,小溲短赤,神识迷蒙等症。现今用治湿温留连气分,湿重热轻,蒙蔽清窍者,最为合辙。
  附方三、
  加味二陈汤
  (化痰渗湿法)
  清·石芾南《医原》
  姜半夏三钱浙茯苓四钱北细辛三分广皮二钱白芥子八分生苡仁六钱飞滑石四钱猪苓二钱建泽泻二钱炙甘草六分
  先用丝通草三钱煎汤代水。
  【主治】
  导痰汤
  (燥湿涤痰法)
  宋·严用和《济生方》
  半夏四两,汤泡七次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一两甘草半两,炙
  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主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或痰饮,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漱,涤唾稠粘,坐卧不安,饮食少思。
  【方论选萃】
  清·徐大椿:卒中风邪,痰气闭塞,故胸隔痞满,迷闷不醒也。南星化风痰,枳实破滞气,合二陈治一切痰实为病。中风痰盛气壅者,洵可先用之以破气导痰,然后调其血气,而风无不解矣(《医略六书·杂症证治》)。
  清·蔡陆仙:此为痰中、痰厥之借治方也。夫类中既因湿痰,则无论兼风与否,自应以燥湿化痰为根本不二之治法。本方即二陈场加胆星、枳实是也。胆星祛风痰,合半夏有助燥湿之效,枳实能降泄,会二陈有推墙倒壁之功,故痰中症用之宜焉(《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近代验证】
  例一张锡君治癫狂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闵某某,女,37岁。
  初诊:19761225
  主诉:患者从1963年起开始患神经衰弱,常心烦耳鸣,失眠多梦,长期服安眠药。1974年后病情加重,情志易波动,喜悲伤欲哭。1976226因与他人争执,病情恶化,精神失常,狂躁不安,急送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半年。
  诊查:近半月来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沉默痴呆、哭笑无常等症状;胸胁胀满不舒,不思饮食,平素多痰。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痰气郁结,上扰清窍,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证为癫狂。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予导疾汤加味。
  处方:陈皮9半夏9茯苓10甘草4枳实12胆星9郁金9白矾3(烊化)蚤休9石菖蒲9香附9十剂
  珍珠层粉60,每次2,每日3次;朱砂安神丸2瓶,照说明服。
  医嘱:禁一切辛香燥辣发物等。
  一诊:197726。自述服上方药十剂后,心中豁然开朗,心情舒畅。于是又服药十剂,睡眠较前好,神志清楚,纳食增加。但仍感痰多,因脾为生痰之源,故上方加开胃健脾药,再进药二十剂。
  处方:陈皮9半夏9茯苓10甘草4枳实12胆星12郁金9白矾3(烊化)蚤休9石菖蒲9g香附9侧耳根30隔山撬30鸡矢藤30鱼秋串30
  三诊:33。服上方药后,神志如常人。为巩固其疗效,又处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养心安神之剂。
  处方:沙参15麦冬15玉竹24百合15山药15茯苓12夜交藤30川贝粉3(冲服)合欢皮30木香6二十剂
  珍珠层粉60,每次2,每日3次;竹沥丸;健脾膏片;灵芝精3瓶,照说明服。
  19809月随访,患者已于19777月痊愈,19783月正式上班,精神正常。
  例二徐亚君治失眠案(选自《江苏中医药》1991.8
  唐某,女,42岁。患神经衰弱7年,严重失眠3日,服安定及肌注异丙嗪无效。诊见:患者闭目卧床,倦怠乏力,心烦,头身困重,胸闷,不欲饮食,口苦而干,大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证系痰热内蕴,神明被扰。治宜化痰清热安神。
  处方:陈皮、茯神各15,枳实、竹茹、黄连各12,胆南星、石菖蒲、郁金各10,生龙骨、生牡蛎各20,炙甘草6。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2剂,已能安寐,心烦胸闷等症减轻,但仍夜梦频多。上方加炒枣仁巧克,继服3剂,睡眠转佳。为巩固疗效,又服3剂,随访1年,除偶有睡眠不实外,失眠未复发。
  例三徐亚君治头痛案(选自《江苏中医药》1991.8
  揣某,女,30岁。患者发作性头痛2年余,痛势日甚且频频发作,头晕昏重,胸腔满闷,时有恶心。苔白腻,脉滑。证属痰浊内蕴,上扰清窍。治宜化痰降逆止痛。
  处方:陈皮15,法半夏、白术、藁本各12,枳实、胆南星、厚朴、天麻、刺蒺藜各10,炙甘草6。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3剂药后,头痛减轻,胸闷已除,前方加细辛3,蔓荆子IO克。继服3剂,诸症尽除。后将原方稍化栽,服5剂巩固疗效。随访2年病未复发。
  【按语】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上蔽清窍则为眩晕耳鸣,痹阻胸阳则为胸痹心痛,留踞胁肋少腹则为癥积痃癖,阻塞脉络则为肩痛难举,手足不能收持,是以治痰之方,《千金》温胆,《局方》二陈,青州白丸子,《济生》导痰,《准绳》涤痰,《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于法可谓详备矣。严氏此方,即《千金》温胆去竹茹加南星者也。其涤痰之功,较孙氏方为尤胜。然痰之为病,热者多而寒者少。南星辛温燥烈,必用胆汁制过,去其温燥之性,于病机始为合拍。
  附方一
  加味导痰汤
  (涤痰开窍法)
  清·吴坤安《伤寒指掌》
  制南星一钱小枳实一钱五分仙露夏三钱赤苓三钱赖橘红一钱炙甘草六分滁菊花三钱钩藤三钱皂角炭五分石菖蒲一钱五分鲜竹沥一瓢姜汁四滴
  上锉,水煎,加竹沥汤二匙,姜汁半酒盏,食远服。
  【主治】痰迷心窍,发痫。
  小半夏汤
  (和胃降逆法)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半夏一斤生姜半斤
  以水七升,煮取一开半,分温再服。
  【主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呃逆,霍乱,心下痞,不寐。
  【方论选萃】
  明·赵以德:呕家,为有痰饮动中而欲出也,饮去尽而欲解矣。反不渴,是积饮所留,由气不畅,结聚津液而成耳。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结,燥可胜湿,用生姜以制其悍。孙真人云:生姜呕家之圣药。呕为气逆不散,故用生姜以散之(《金匮玉函经二注》)。
  清·魏念庭;诸呕吐有谷不得下者,寒气格塞于上,而胃气虚冷于中也。主之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全用辛温,治虚冷上逆之善方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清·尤在泾:此为饮多而呕者言。渴者,饮从呕去,故欲解。若不渴,则知其支饮仍在,而呕亦未止。半夏味辛性燥,辛可散结,燥能蠲饮,生姜制半夏之悍,且以散逆止呕也。
  呕吐谷不得下者,胃中有饮,随气上逆,面阻其谷入之路也。故以半夏消饮,生姜降逆,逆止饮消,谷斯下矣(《金匮要略心典》)。
  清·陈元犀:支饮之症呕而不渴者,旁支之饮未尽也。用小半夏汤者,重在生姜散旁支之饮,半夏降逆安胃,合之为涤饮下行之用(《金匮方歌括》)。
  【近代验证】
  例一呕吐(选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70425
  陈某某,男,53岁,因慢性胃炎伴息肉样变而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第六天发生胆汁性呕吐,持续70多天不能进食,而行二次手术(松解粘连),但呕吐未能缓解。予中药旋覆代赭汤、泻心汤、左金丸等加减以及益气养阴,生津和胃等剂治疗亦无效。改用小半夏汤加人参,方用生半夏9,生姜9,别直参9(另煎),浓煎40毫升,分两次服,连服五剂后呕吐止,并能进食。
  例二王德光治妊娠恶阻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马某,女,26岁。
  初诊:198238
  主诉:妊娠两个月后,恶心呕吐。经中西调治月余,反而日趋恶化。初起尚能进少许饮食,至妊娠三个月呕吐加剧,食物入口即吐,饮水片刻亦复吐出。经入院点滴输液,脱水及酸中毒症状虽有缓解,但恶心呕吐如故。妇科医生见其过于衰惫,拟中止妊娠,以防意外。
  诊查:其人消瘦,倦怠,头晕,气短音低,口干思饮,闻到药味亦呕逆欲吐,大便七日未行。脉数而细,舌干红绛,苔薄黄。
  辨证:乃胃失和降,津液大亏,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宜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但患者难于服药,乃选用近于无味的小半夏汤加味,以治其标。
  处方:生半夏20(捣碎)生姜20(切)代赭石70(捣细)竹茹10
  煎汤300毫升,每饮一口,频频饮之,一日之内服完一剂。
  二诊:310。呕吐明显减轻,能食粥少许,大便未通下。舌苔仍薄黄。原方代赭石改为150
  三诊:312。前方药服用一剂后,大便通下羊矢状燥矢三四枚。将代赭石改为50
  四诊:327。前方药连服十五剂后,呕吐止,饮食增,大便正常而愈。
  【按语】
  《内经》有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津之为物,流则为津为液,聚则生湿生痰。故痰涎之生,由脾虚不远明矣。《金匮》小半夏汤方,取半夏之辛温,入主足太阴阳明气分,利九窍,通阴阳,除湿化痰,和胃止呕;配生姜之辛凉,入足阳明经气分,散邪解郁,化痰止呕,去秽恶而通神明。药仅二味,而效用卓著,此经方之可贵焉。
  附方一、
  小半夏加茯苓汤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方论选萃】
  明·赵以德:经云:以辛散之。半夏、生姜皆味辛,《本草》;半夏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者;眩,亦上焦阳气虚,不得生发,所以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去水,下肾逆以安神,神安则悸愈矣(《金匮玉函经二注》)。
  清·汪讱庵: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茯苓宁心气而泄肾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则悸眩止而痞消矣(《医方集解》)。
  【近代验证】
  例一治胃脘痛案(选自《四川中医》)
  格桑某某,女,30岁,藏族牧民。因饮食生冷而胃脘痛,呃逆,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时喜温、喜熨、喜按,腹胀,食欲减退,吞酸嗳气,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为过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不振,寒邪犯胃所致。治宜温胃散寒,祛痰止痛,引水下行。
  半夏40-克(先煎半小时)茯苓30生姜30
  服药四剂后诸证全部消失而愈。
  【按语】
  此于小半夏汤中,加茯苓三两。茯苓甘淡,入手足少阴、足太阴、太阳四经,能交心肾,益脾肾,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是以此方之用,止卒吐,疗胸痞,除水气,治悸眩。一味之转变,而功效增益如此,此经方之神奇焉。
  温胆汤
  (涤痰泄热法)
  唐·孙思邈《千金方》
  半夏汤洗枳实麸炒竹茹各一两橘皮一两五钱,去白甘草四钱,炙白茯苓七钱
  剉散,每服一钱至四钱,清水一盏半,加生姜五、七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食前热服。
  【主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胆之不温,由于胃之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府,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张氏医通》)。
  清·罗谦甫: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熇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王晋三: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手少阳三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用二陈专和中焦胃气,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枳实泄下焦之热,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命之曰温,无过泄之戒辞(《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气郁生涎,涎痰内沃,而心胆不宁,故怔忡惊悸不已焉。半夏化涎涤饮,橘红利气除涎,茯神安神渗湿,竹茹清热解郁,枳实破泄气以降下,生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散郁豁涎也。水煎温服,使郁解气行,则涎饮自化,而心胆得宁,惊悸怔忡无不平矣。此解郁化涎之剂,为气郁涎饮、惊悸怔忡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陈修园: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膈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寒而怯,宜用龙牡桂枝汤加附子之类(《时方歌括》)。
  清·王旭高:心为君主而出手震,震位东方。在人属胆,胆为甲木,生心丁火,是以胆气怯者,心神必虚,胆气壮着,心神多旺。然则心者,虽为君者之官,而实听命于胆,故《素问·五脏生成论》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二陈和胃涤痰,竹茹清上焦之热,枳实泄下焦之热。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命之曰,无过泄之戒辞,非以胆寒而温之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王孟英:此方去姜、枣加黄连,治湿热挟痰而化疟者甚妙,古人所未知也(《温热经纬》)。
  清·唐容川:二陈为安胃去痰之剂,竹茹以清膈上之火;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恶求痰气顺利,而胆自宁。温之实清之也。用治痰气呕逆为宜(《血证论》)。
  近代·程门雪:温胆汤,出《千金方》,用于妊娠恶阻,痰热内扰者,每收殊功。竹茹、枳壳配半夏、陈皮以清化热痰,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茯苓、甘草、大枣健脾和胃止呕(《书种室歌诀六种》)。
  【近代验证】
  例一丁学屏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案(《丁学屏临证笔记》)
  高某,男,18岁。镇江某中学高二学生。1990511初诊。患者患室上性心动过速二年余,起始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压迫眼球,屏气可使其缓解,近年来发作频繁,几乎每周发作一次,屏气、压迫眼球不能中止其发作,须静脉注射异搏定5毫克,才能缓解。患者身材颀长,神情紧张,口苦心烦,面色潮红,面颊密布痤疮。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滑且数。此痰火互结,扰动心神,神向外役。治拟清心涤痰,敛摄心神。方宗黄连温胆汤加味。
  小川连3陈胆星6竹沥半夏9川贝母6竹茹6茯苓12小枳实6瓜蒌皮9川郁金9克制甘松3珍珠母30,先煎苍龙齿18,先煎。
  半月后复诊:尚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势已轻缓,压迫眼球,屏气可促使其缓解。一月后三诊:已无室上速发作,仅在上体育课鞍马跳跃时有短暂发作,下蹲后即能自行缓解,诊治二月余,症状全部消失。
  例二杨树千治狂证(精神分裂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
  洪某,男,37岁,门诊号:39054。狂躁不安,常有幻视、幻听现象,多疑,善惊,眩晕,失眠,胸闷气短,心前区时痛,反复发作已两年余。西医诊为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冬眠灵、奋乃静、安定等,症情无明显改善,而来本院就诊。脉细,苔白腻,证属痰湿内阻,蒙蔽清窍。治拟清化痰湿,佐以安神开窍,方宗温胆汤加味:
  姜半夏10硃茯神12陈皮9枳实9竹茹6甘草6枣仁10菖蒲6磁石30硃远志9
  服上方5剂后,头晕头痛减,余症无变化。再以原方去菖蒲加夜交藤15。服5剂后,诸症又减。继服原方15剂,狂证未再发。
  例三杨树千治呕吐(神经性呕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
  陈某某,男,54岁,门诊号:71325。自幼患恶心呕吐症,经常反复发作已四十余年。西医诊为神经性呕吐。屡服中、西药,效果不佳。近一月来病情加剧,恶心呕吐,每日发作,不能进食,食即吐,伴有头晕、乏力、胃脘部胀痛不适,服止吐药无效,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中阻,冒失和降,治拟化痰和胃、理气降逆。方宗温胆汤加味。
  姜半夏12茯苓12陈皮9枳实9竹茹6生姜3片大枣4枚佩兰10生麦芽12
  服药3剂后,恶心、呕吐基本消失,惟头晕、乏力、腹胀、嗳气,再以原方加大腹皮6、葛根9。服药5剂,恶心、呕吐全止,余症亦基本消除。后改用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例四李今庸治痰厥齿痛(《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主诉:19544月发病,右侧牙齿疼痛,上连头角、下及右颈,势不可忍。经针刺治疗,止痛一天而复发如故,服二乌豆腐方无效,就诊于余。
  诊查:肢体恶寒,面黄无华,苔自,脉弦。
  治法:投以温胆汤加味。
  处方:竹茹15枳实10法半夏10陈皮10茯苓10炙甘草8白术10
  服药二剂,其痛减轻,而感右半身微麻如虫行,遂于方中加党参10、防风3。再服药二剂,痛止病愈。
  例五岳美中治治疗急性癃闭(《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范某某,男性,56岁。
  主诉:因被重物压伤,多处骨折,休克住院。继而小便短少,几近无尿(日夜百余毫升)尿中且有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非蛋白氮54.5毫克%。前医曾投以八正散加味,小便虽有增加,但一日仍约1000毫升。
  诊查:询其病情,有时微感恶心,尿黄,便稀如水,口干舌苔稍黄,脉数。
  治法:给予温胆汤加减,药用陈皮、清半夏、赤苓、竹茹、枇杷叶、生姜、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制乳没等。药后翌日小便激增达1880毫升,乃续进前方药,小便日达20003800毫升,小便及非蛋白氮化验亦渐趋正常。
  例六张赞臣治眩晕案(《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李某某男,48岁,工人。门诊号:4667
  初诊(196557):眩晕已有二年余,时轻时重。近来终日头目眩晕,甚则自觉如坐舟车之中,晨起尤剧;胸闷,口苦而腻,痰稠量多,眠食均差。脉弦滑,舌苔薄腻。朱丹溪说: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此症之本在痰,而其标则为风阳上冒。治宜涤痰清热,佐以平肝熄风。予温胆汤加味。
  竹茹6麸炒枳壳4.5克制半夏6陈皮4.5茯苓9生甘草3白蒺藜9天麻2.5四剂。
  复诊(511):进上方后,眩晕消失,自觉头脑清朗,粘痰亦少;惟口苦作腻依然,兼见咳嗽。脉弦,舌苔薄腻已化。此症与脾虚生痰有关。盖脾失健运,不能散精,聚为痰浊,蕴久化热扰胆,故口苦作腻;痰浊上输于肺,故令人咳嗽。前方去白蒺藜、天麻,加土炒白术6,采云曲9包煎,杏苡仁各9,桔梗3。继服三剂,诸症渐失。至196512月中旬随访,七个月来未复发。
  【按语】
  肝主左升,肺主右降,此气机升降之理也。又六腑以通为用。然胆之疏泄,胃之通降,实赖肺气之清肃下行。温胆汤方,即于二陈汤方中,加竹茹、枳实二味。二味之增益,变燥湿化痰而为辛苦泄降,则其疏泄胆府,和胃降逆之功,毋庸置疑矣。
  附方一
  黄连温胆汤
  (清热涤痰法)
  《六因条辨》
  半夏汤洗枳实麸炒竹茹各一两橘皮一两五钱,去白甘草四钱,炙白茯苓七钱黄连
  水煎服。
  【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近代验证】
  例一治精神分裂症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832
  杨姓,男,43岁,干部。8047就诊。十年前,因私怨,心怀忧郁致神志异常,悲伤哭泣之症每年发作四月余,用过各种镇静药均未控制发作或缩短发作时间。予黄连温胆汤加菊花、白蒺藜、朱麦冬,前后共服十一剂,诸证悉除,以健脾养心之法善后调理。
  例二治不寐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66
  某,女,42岁,干部。1979514初诊。半月前,因事争吵后夜卧不宁,心烦不安,服药无效。治以清肝豁痰安神,予黄连温胆汤加珍珠母。夜交藤,水煎服。3剂后每晚能睡34小时;前方加栀子,10剂后,诸症悉和,睡眠正常。随访三年,未复发。
  例三治口甘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66
  张某某,女,33岁,打字员。1980724初诊。目中甜腻,食无味,胃院灼热嘈杂已月余。诊见:形瘦,面色萎黄,胸腔闷,舌边齿痕,苔黄,脉弦滑。证由痰热浊邪上泛所致。方用黄连温胆汤加蔻仁、佩兰、石菖蒲,水煎服。6剂后,口甘减;原方加白术,15剂后诸证皆除。
  例四治妊娠恶阻案
  许某某,女,25岁,已婚。
  初诊:1975年秋。
  主诉:婚后半年,停经五十余日,尿妊娠试验(+),诊为早孕。近十日内,呕恶懒食,不欲闻食臭,食入即吐,不食亦呕,口泛酸苦,吐黄绿色水,带有血丝。病后痛苦异常,虽延医数人而病势不减。
  诊查:余见其神疲体瘦,面红唇干,善作太息,舌红苔黄燥,脉呈弦滑数象。询知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溲黄赤。
  辩证:实属肝胃郁热之证。
  治法:遂拟清肝和胃法治之。
  处方:黄连15芦根15麦冬15竹茹15茯苓15橘红15党枳实15大黄3.5
  水煎服,两剂。
  二诊:服药已,呕吐稍止,大便通,可日进碗许粥汤。舌红苔徽黄,脉息稍转平和,不似前者有力。前方加白芍、生地各15。继服药四剂。
  三诊:呕吐已止,饮食如常。脉滑而缓,此肝胃平复之象。
  勿需服药,嘱其调养情志,慎戒房事,可保万全。
  例五治妊娠恶阻并胎漏案
  杜某某,女,27岁,已婚。
  初诊:19841228
  主诉:1984126,因停经39天阴道间断出血8天,门诊以胎漏收住院。入院后经健脾补肾,清热止血,固冲安胎治疗后,阴道出血逐渐停止,但恶心呕吐甚剧,数次查尿酮体为(+),HCG(+),稀释试验(-)。经用健脾和胃、清热降逆之香砂六君子汤、温胆汤、连苏饮等方加减,并配合输液治疗。呕吐时轻时重。近几天略有减轻,精神渐转好。
  诊查:现已孕两个月,唇红微干,心烦口渴,阴道复见少许出血。舌质红,苦薄黄,脉弦滑。
  辨证:证属热郁冲任,胃失和降。
  治法:治宜清热降逆固冲。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加服瓦片饮
  处方:黄连9半夏9陈皮9竹茹一团枳实6太子参15续断12寄生15阿胶(兑)9大枣12
  生姜三片三剂
  另:瓦片饮300毫升,频频呷服。
  二诊:1231。服上方药后,呕吐明显减轻;昨日下午次数复增多,伴头昏神倦,阴道分泌物呈浅黄色。舌脉如上。停服中药,专用瓦片饮频服以观察疗效。
  三诊:198517。自服瓦片饮后,呕吐逐渐缓解,近两天来呕吐次数大减,能进少量饮食,精神明显好转。昨日未服此药,呕吐复剧,日子便秘,阴道有少量鲜红血液流出,今日色较淡。现已孕72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妇科检查:子宫底在耻骨联合上二指处,无宫缩。
  继续清热降逆、止血固冲。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半夏9黄连9黄芩9甘草6姜炭3大枣12生姜三片枳壳6杏仁9竹茹一团续断12寄生15地黄炭9地榆炭15三剂
  另:瓦片饮频服。
  药后呕吐明显减轻,能进饮食,精神、睡眠、二便均可,阴道无出血。继以半夏泻心汤化裁,服至128口诸证消失,胎孕正常而出院,足月顺产一女。
  附方二、
  加味温胆汤
  (清热涤痰、养血宁神法)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伤寒》
  人参二钱半橘红茯苓黄连酒炒软苗柴胡当归身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酸枣仁各一钱半夏七分甘草五分竹茹一团生姜三片
  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主治】虚烦身振不得眠。
  指迷茯苓丸
  (涤痰化滞法)
  宋·王璙《百一选方》引《全生指迷方》
  半夏曲二两茯苓一两枳壳风化硝各五钱
  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主治】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者。
  【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疾饮之本,皆水也。水入于冒,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艰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涤饮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亦平胃之剂耳(《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旭高:治中脘有留痰伏饮,臂痛难举,或肩背酸痛,脉来沉细者是也。喻嘉言《医门法律》曰:痰药方多,惟此方立见功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吴谦等: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府输藏;自清分浊,由藏输府,水之运行循环也。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藏,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藏府,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閟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也。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油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茯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如病甚而络中之痰不除者,则可以控涎丹参酌用之可也(《成方便读》)。
  近代·张山雷:此方为中有留饮,而经隧不利者立法。荡涤其垢腻,则机轴自灵,络脉流利。本非专治肢节痹着之病,乃为治痹痛者,别开一条门径(《中风斠诠》)。
  【近代验证】
  例一陈道隆治风痰入络案(选自《陈道隆门诊方案》)
  邹某某,男,62岁,住太原路1658号。
  1960622初诊: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又麻又痛。麻属风淫末疾,是内风鼓动,罅隙于络,系无形也;痛必有痹阻,其有痰气阻隔,壅滞络道,是有形也。无形与有形之间,亦即虚实互关之辞。脉弦滑,右手涩。异日有偏枯之虞,为未雨绸缪之计,当以涤痰畅气,和其络道为先治。
  指迷茯苓丸,每日四钱,分二次吞服。
  1960722复诊:内风未熄,挟痰气阻络,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脉弦滑,右手涩。续当熄风和络,涤痰畅气为治。
  生石决18,打,先煎片姜黄6白蒺藜9双钩藤12杭甘菊6橘红络各4.5竹沥半夏6广郁金4.5,打络石藤12当归须4.5冬桑叶9嫩桑枝15赤芍4.5指迷茯苓丸12,分吞。
  【按语】此治肥甘过用,湿郁成痰,留踞脉络,臂痛难举,手足麻木僵硬等症。自丹溪而后,凡右手姆指麻木,视为中风根萌,每以此丸预为防范,盖中风跌扑,肝风每挟痰浊故尔。方中半夏曲、茯苓、枳壳、风化硝等味,皆燥湿化痰、疏积导滞之品,以其温而不燥,疏而不伐,可耐久服。现今用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单纯性肥胖,每收良效。
  第二节润燥化痰剂
  润肺饮
  (润燥止咳法)
  明·李士材《医宗必读》
  贝母糯米拌炒天花粉三钱桔梗一钱甘草五分麦门冬去心,橘红,去白茯苓去皮各一钱半知母酒炒,七分生地黄二钱半
  用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后服。
  【主治】肺经燥痰,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其痰涩而难出者。
  降痰奔马丸
  陈飞霞《幼幼集成》
  雪梨汁一杯生姜汁四滴蜂蜜半杯薄荷末一钱
  和匀器盛,重汤煮一时之久,任意与食。
  【主治】治痰气壅盛。
  金水六君煎
  (化痰润燥法)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
  【方论选萃】
  清·张秉成:凡年高之人,血脉枯涩,经络隧道多不流利,若有湿热内盛,肺失治节之令,则咳嗽连声,断续不已。甚则周身经络掣痛,或闪气心痛,斯时也不得不以二陈之属化其痰,然恐血枯之人,不足以当其燥,故特加归、地以濡其血而泽其枯,方为不偏不倚,两得相宜,全在学者酌宜用之耳(《成方便读》)。
  近代·谢利恒:二陈汤为祛痰之通剂,盖以痰之本,水也,茯苓利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制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俱加茯苓,呕者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此方取熟地寒润,当归辛润,加此二味,用为脾肾虚寒,水泛为痰之剂,不知肺寒非干姜、细辛合用不可,肾寒非姜、附重用不可。若用归、地之寒湿助其水饮,则阴霾四布,水势上凌而气逆咳嗽之病日甚矣(《中国医药大辞典》)。
  【近代验证】
  例一程运文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案(选自《陕西中医》1989.10
  汪某,男,37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久治罔效。胃脘胀痛,纳谷不佳,时有头昏,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舌淡红,苔中腻,脉细。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素体阴虚,痰浊犯胃。方用金水六君煎。
  处方:姜半夏陈皮茯苓石斛白芍各20当归熟地枳壳佛手神曲各10炙甘草5生姜3
  二诊:20剂后,胃脘胀痛减轻,诸症缓解。药证相契,又服30剂,胃脘胀痛未作,给谷增多,精神振动,体重增加。后用金水六君煎做丸,早晚各服103个月后胃镜复查:胃粘膜正常。停药随访1年,胃痛未发,身体健康。
  例二程运文治不寐案(选自《陕西中医》1989.10
  曹某,男,45岁。患不寐6年,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多方治疗,仍反复发作。入寐艰难,每夜仅能睡23小时,且作恶梦,易惊易醒,醒后更难入睡。近日彻夜不眠,头昏疼痛,健忘,四肢困重,胸脘痞闷,纳谷不佳,夜半咽干,常有盗汗。舌质偏红,苔中白腻,脉细滑。证属素体阴虚,痰浊扰心。治拟滋阴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
  处方:百合夜交藤各30茯苓茯神熟地各20当归清半夏陈皮炙甘草各10
  二诊:10剂后,夜卧能寐6小时左右,诸症缓解。嗣后宗原方,对症稍事加减,又服30剂,睡眠正常,诸症消失。随访1年,旧恙未发。
  【按语】
  张氏此方治肺胃虚寒,水泛为痰。所谓水泛为痰,痰有咸味者也。肾为水火之宅,藏五内之精而司五液。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之所以能四布水精者,全赖水中之火,温煦蒸腾,此火一衰,火不生土、则水精未能四布,水泛为痰矣,当从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两方消息以治。《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之谓也。张氏此方,以阴柔寒润之熟地,甘温辛润之当归,合入二陈汤中,可谓智者之一失也,谢利恒先生非之,极是。学者宜留意也。
  百花汤
  (润肺止咳法)
  宋·严用和《济生方》
  款冬花百合各等分
  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或噙化。
  【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带血。
  雪梨膏
  (金水相生、润燥止咳法)
  清·陈修园《医学从众录》
  雪梨六十只,取汁二十匙生地茅根藕各取汁十杯萝卜麦冬各取汁五杯
  水煎,入炼蜜一斤,饴糖八两,姜汁半杯,再熬如稀糊则成膏矣。每日用一二匙,含咽。
  【主治】络血吐血,痨嗽久不止。
  第三节清化热痰剂
  清气化痰丸
  (清肺化痰法)
  明·吴昆《医方考》
  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
  姜汁为丸。
  【主治】痰火。
  【方论选萃】
  明·吴昆: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方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也;若瓜蒌者,则下气利痰之尔(《医方考》)!
  清·汪讱庵: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医方集解》)。
  【近代验证】
  例一李乐园治咳血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康某某,男,53岁。
  初诊:1980128
  主诉:大口咯血两天。患者有肺结核史(已钙化),慢性气管炎合并支气管扩张五年,曾有两次大口咯血史。现咳血两天,大口咯血,血色鲜红,咯血前先有喉头及气管作痒,继而气逆咳嗽,胸脘闷热,痰多黄粘,不能仰卧,活动则咯血加重,胃纳不佳,大便色绛,小便黄赤。
  诊查:查其六脉滑数有力、右大于左、84/分,舌苔黄褐厚腻垢浊、舌质绛,体温36.8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辨证:积热伤肺,痰浊内蕴。
  治法:清热止血,祛痰化浊,佐以降气。清气化痰汤合泻心汤加味。
  处方:黄芩炭12黄连炭6酒炒大黄10半夏10茯苓15橘红12杏仁6炒枳实10降香10瓜蒌30黑山栀10侧柏炭10茜根炭10藿香10佩兰10藕节15白茅根30三七粉3(冲服)
  服上方一剂,咳血即止,症状亦大减。嘱按原方再服药三剂,以期痊愈。春节后访问,咳血未再发作。
  【按语】
  吴氏此方,实从温胆汤演化而来。以黄芩易竹茹,旨在清泄肺热;加胆星、蒌仁、杏仁,以为清化痰热之用。春时气暖多风,感冒风温,投以辛凉泄卫,风邪虽去痰热尚恋,咳嗽痰咯黄稠者,最为对证。深秋久晴无雨,气候亢燥,感之者多病温燥,投辛凉甘润而后,风去燥存咽喉干痛,咳嗽痰黄,胁肋窜痛者,此方亦为对证。盖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叶氏三时伏气病篇已详言之矣。
  小陷胸汤
  (苦泄辛散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方论选萃】
  清·王晋三: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脉络也。故小陷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气而散。栝蒌生于蔓草,故能入络;半夏成于坤月,故亦通阴,二者性皆滑利,内通结气,使黄连直趋少阴,陷脉络之热。攻虽不峻,胸中亦如陷阵,故名陷胸。仅陷中焦脉络之邪,不及下焦,故名小(《绛雪园古方选注》)。
  程知: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失煮栝蒌,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古今名医方论》)。
  清·柯韵伯: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清·费伯雄:小陷胸汤非但治小结胸,并可通治夹滞时邪,不重不轻,最为适用(《医方论》)。
  清·莫枚士:此栝蒌薤白半夏汤去薤白,加黄连也。结胸是热实,薤白辛温故去之。徐大椿说:承气下燥屎,大陷胸下蓄水,小结胸下黄涎,涎者,轻于蓄水,而未成水者也。审病之精,用药之切如此。又小柴胡加减法,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胸中烦者,热结在胸也,故亦用栝蒌实,此小结胸介乎痞与结胸之间,故仍用半夏,正结胸不按亦痛,心下痞并不通,此则按之而痛,故云介乎二者之间也。
  【近代验证】
  例一龚振祥治肺痈案(选自《河南中医》1984.6
  李某,男,21岁。1983210就诊。患者于两日前淋雨后,当即感觉全身不适,恶寒发烧,咳眠,右胸闷痛。本人疑为感冒,未加治疗。现病人寒战高热,体温39.7,咳嗽气促,咯吐浓痰,痰稠量多,气味腥臭。右胸疼痛,转侧时尤甚。舌红苦黄厚,脉洪滑数。此属痰热壅肺,热壅血淤之证,治拟泻热解毒,宣肺化痰。
  处方:黄连6半夏10栝蒌实20鱼腥草30连翘15桔梗10桃仁10甘草10
  服药五剂,诸证大减。唯觉口子而渴,神疲少气,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略数。继用生脉散加味调治而愈。
  例二龚振祥治悬饮案(选自《河南中医》1984.6
  王某,男,32岁。1983511就诊。患者畏寒发热周余,近两天,右侧胸胁闷胀疼痛,呼吸急促,气短乏力,夜寐盗汗,脘痞纳呆,便干尿黄,苔黄腻,脉沉滑。X线胸片报告,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西医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此乃痰热水饮,阻于胁下,络道不通,气机不畅使然。治以涤痰逐次,理气清热。
  处方:黄连6半夏10栝蒌实20葶苈子30杏仁10车前子15(包煎)大枣10枚二剂。
  服药后,胸闷气短大减,但寒热末退。上方去葶苈、大枣,加柴胡10,黄芩10,又进三剂,自觉症状悉除。X线摄片示胸水已消,后以抗痨西药治之。
  例三时振声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案
  李某某,男,28岁,19613月因全身及巩膜黄染5天,住解放军某医院。当时,笔者在该院协作诊治。诊见患者全身乏力,心下痞满,恶心厌油,口苦口粘,渴不思饮,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查体: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略带绿色,肝浊音界起自右侧第六肋间,肝大,右肋弓下约20厘米,剑突下约40厘米,中等硬度,有压痛,肝区有叩击痛;牌不大。腹水征(阴性)。肝功能检查:总胆红质1275毫克%,麝浊7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5000单位以上(金氏法)。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中医辨证:脉弦滑,舌苔黄腻,身目悉黄,心下按痛,系脾胃湿热内蕴所致,乃结胸发黄之证。拟苦辛开泄,清化湿热。予小陷胸加枳实汤:
  黄连清半夏枳实各10全栝蒌30
  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二天后,恶心消失,痞满大减,能进饮食,大便通畅,精神转佳。一周后身目发黄大减。复查肝功能:总胆红质降至18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1500单位(金氏法)。自觉无明显不适,仍继续服用上方一周,身目发黄全消,复查总胆红质1.l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200单位。仍按原方再服一周,复查总胆红质及谷丙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范围以内而出院。
  例四时振声治慢性胆囊炎案
  王某某,女,40岁,19841028初诊。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1月余来诊,曾在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胆囊造影示胆囊收缩功能不佳,诊为慢性胆囊炎。来诊时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胀满,恶心、呕吐、纳差、厌油,疼痛剧烈时出汗,但身无寒热,口苦口粘,口干而不欲饮水,舌苔黄腻,舌质红有瘀点,脉象弦细,症属脾胃湿热,肝郁血瘀,拟辛开苦降,理气活血,兼以清肝。方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味:
  黄连法半夏枳实五灵脂焦山楂神曲制香附川楝子各10延胡末(冲)3蒲黄6全栝蒌金钱草各30夏枯草蒲公英各15
  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剂后恶心呕吐消失,上腹部仅觉隐病,胀满大减,精神好转,食量增加,舌苔黄腻消退大半,上方去川楝子、延胡末、蒲黄、五灵脂、制香附,继续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清肝之剂,又服药一周,症状完全消失,以后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调理。随访一年余,病情稳定。
  例五时振声治冠心病案
  王某某,女,53岁,198521初诊。因胸闷气短二月余,曾有发作性上腹部剑突下及胸骨下13后闷痛三次来诊,发作时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电图示轻度ST段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诊见:胸痛时作,口苦口粘,不欲饮水,纳食稍差,大便偏干,尿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胸痹,因湿热内蕴,痹阻气机所致。拟苦辛开泄,佐以舒肝理气,方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四逆散加味:
  黄连法半夏枳实柴胡郁金制香附陈皮各10全栝蒌30赤芍15炙甘草6
  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天后复诊,疼痛未作,上腹痞满消失,纳食增加,大便不干,舌苔薄腻,脉仍弦滑。仍从舒肝理气调治,以柴胡疏肝散加栝蒌治之。两周后三诊,自诉未再疼痛,病情稳定,但心电图检查同前,继接前法调治两周,亦未再见疼痛。
  【按语】
  小陷胸汤熔辛散、苦泄、润降于一炉冶,以为泄热、开结、化痰之用。为邪入胸中、痰热搏结,阻塞气机者开一法门。诸凡咳嗽气促,痰咯稠黄,胸胁满胀等痰热蕴结之证,辄能应手取效。晚近用治渗出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慢性胆囊炎等疾患,效用显著。
  附方一
  柴胡陷胸汤
  (和解开降达膜法)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
  柴胡一钱姜半夏三钱小川连八分苦桔梗一钱黄芩一钱半栝蒌仁杵,五钱小枳实一钱半生姜汁四滴,分冲
  【主治】少阳结胸,症见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现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
  【近代验证】
  例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案(选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3
  李某某,女,55岁,营业员,1980105初诊。患者11年前患急性胆囊炎后,常觉右胁胀痛,近年来渐觉怠倦乏力,大便艰涩,二、三日方一行。前日突觉右胁胀痛难忍,恶寒发热,口苦,胸闷,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少,面色黯黄,精神不振,舌苔薄黄,脉沉细。证属肝胆湿热气滞,然因病久体弱,不可过用苦寒攻剂,当辛开苦降,调达气机,予柴胡陷胸汤加郁金10,木香10,二剂之后,大便畅行,证情减轻,再进四剂,诸证消失。
  例二急性支气管炎案(选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3
  胡某某,男,40岁,工人,1981年五月27初诊。病人素体消瘦,面白无华,胃纳不佳。五天前开始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咽痒,咳嗽吐少许白稠痰,自服西药后,头痛恶寒鼻塞减轻,但咳嗽频频,痰多黄稠,微觉喘息,汗出畏风,动则发热,口粘苦,脘闷不饥,苦白黄而腻,脉濡滑。证属风寒咳嗽化热,痰热互结,而表邪末净,当透表清热,化痰止咳:
  柴胡12黄芩10黄连5姜半夏10瓜蒌仁10枳实10桔梗10生姜15杏仁10
  连进三剂痊愈。
  附方二、
  加味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法)
  清·石芾南《医原》
  栝蒌仁五钱姜半夏二钱小川连一钱枳实二钱真川朴一钱带皮苓四钱新会皮二钱
  【主治】痰热壅阻胸膈。
  节斋化痰丸
  (清润疏化法)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天门冬黄芩橘红海蛤粉栝蒌仁各一两芒硝香附盐水炒桔梗连翘各五钱青黛二钱
  为细末,入姜汁少许,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嚼烂开水送下。
  【主治】热痰郁于心肺胸膈,稠粘难咯,多毛焦,咽干口燥,咳嗽喘促,面色白如枯骨者。
  滚痰丸
  (清降痰火法)
  明·王节斋《明医杂著》
  大黄黄芩各八两沉香半两青礞石消煅,一两
  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痰证变生千般怪症。
  【方论选萃】
  明·徐用诚:此以大黄为君,大泻阳明湿热之药,礞石以坠痰,沉香则引诸气上而至天,下而及泉为使也,以上二方有实热者可用(《玉机微义》)。
  明·吴昆:大黄能推荡,黄芩能去热,沉香能下气,礞石能坠痰。是方乃攻击之剂,必有实热者始可用之,若与虚寒之人,则非宜矣。又礞石由焰消煅炼,必陈久为妙,若新煅火毒未除,则不宜服(《医方考》)。
  明·洪基:痰不自动,因气而动;气不自升,因火而升;积之既久,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治之巢臼,谓之老痰。其变现之症,种种怪异,难以测识,莫可名状。非寻常药可能疗也。隐君见及此,敢用大黄为君,以开下行之路;黄芩为臣,以押上潜之火;礞石慓悍之性,游行肠胃,踵其回薄曲折之处,荡而涤之,见于剖利肠剖骨之神,故以为佐;奔驰于上中下三焦间、卫门、魄门之窍者,沉香之力,故以为使。必须服之得法,则效如响应,用水一口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膈间,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水,不可起身坐行言语,直待药气除逐上焦痰滞,然后动作。大抵服罢,喉间稠粘变塞不利者,乃痰气泛上,药力相攻耳,少顷,药力既胜,自然于贴(《摄生秘剖》)。
  【近代验证】
  例一治癫痫案(选自《四川中医》19836
  杨某某,男,8岁。两年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吐血涎沫,四肢抽搐,甚则小便失禁。经服用苯妥英钠等,病情有所好转。但持续服用数月而出现痴呆,语无伦次,因而停药。近半年来又复发如初,现每日发作二三次。醒后神志恍惚,站立不稳,时喃喃自语,傻笑,答非所问,流涎,质粘稠,味臭秽。饮食一般,大便数日一行,干燥。舌质黄腻,脉滑数有力。此系痰火为患,宜重投泻火涤痰之剂。
  处方:大黄20(后下)礞石(火消煅)20黄芩10沉香4
  服药三剂,痫证发作每日减为一次,发作持续时间也有所缩短,流诞大减,大便正常。以上方加法夏9,贝母6,白附子6,枳实9,菖蒲6,胆星6,僵蚕9,朱茯神9,远志6,苦参9,服药三剂,诸症大减,行走自如,未再流涎。有时夜间突发惊恐,但痫证未再发作。唯痴呆、傻笑仍同前。此病系痰火扰心,迷闷孔窍,日久损伤神明,非药物短时间所能奏效。遂嘱其服用成药定痫丸或紫金锭以根除病因。随访至今,未复发。
  雪羹
  (寒滑利痰法)
  清·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
  大荸荠四个海蜇漂去石灰矾性,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服。
  【主治】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
  【方论选萃】
  清·王晋三:羹,食物之味调和也;雪,喻其淡而无奇,有清凉内沁之妙。荸荠味甘,海蜇味咸,型皆寒而滑利,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此泄热止痛,捷如影响(《绛雪园古方选注》)。
  第四节温化寒痰剂
  理中化痰丸
  (温中化痰法)
  明·王节斋《名医杂著》
  人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姜半夏
  为细末,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开水送下。
  【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吐痰涎方。
  附方一
  理中降痰汤
  (温中化痰法)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半夏苏子
  水煎服。
  【主治】痰盛汗自流。
  珍珠滚痰丸
  (温化寒痰法)
  清·赵恕轩《串雅内编》
  半夏五十粒巴豆三十粒,去壳
  用半夏煮,待半夏熟烂,取出巴豆,止用半夏烘干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晒干。
  同萝卜汁吞服七丸,大人倍之。
  【主治】癫痫痰厥及喉闭。
  紫金丹
  (温化寒痰法)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一两半,好者,水略润少时,以纸挹干,研成膏
  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临卧以腊茶清极冷送下。以知为度。
  【主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
  【方论选萃】
  清·王晋三:信,白砒,有大毒,须锻炼得法,庶不伤人。丸白矾一钱,用石膏一两同研匀,贮熔银罐中,勿盖,阳锻通赤,俟其烟尽,飞去砒毒,仅取石膏,得白砒之性,复借豆豉挫砒毒之余威,兼领石膏中砒性上升,迅扫肺经痼积之沉寒,不使少留,一如太空廓清,疾返冲和气象,其愈痼之功,莫有过于此者(《绛雪园古方选注》)。
  第五节蠲化风痰
  青州白丸子
  (蠲化风痰法)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白好者,水浸洗过,七两,生用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南星生,三两白附子生,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乾,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圆,如绿豆大。初服五圆,加至十五圆,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瘫缓风,以温酒下二十圆,日三服,至三日後,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日,呵欠是应。常服十粒已来,永无风痰隔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两、三圆。
  【主治】治男子、妇人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喎斜,痰涎壅塞,及一切风,他药所不能疗者。小儿惊风,大人头风,洗头风,妇人血风,并宜服之。
  【方论选萃】
  明·汪讱庵:此足厥阴、太阴药也。痰之生也,由风、由寒、由湿,故用半夏、南星之辛温以燥湿散寒;川乌、白附之辛热以温经逐风。浸而暴之者,杀其毒也(《医方集解》)。
  清·徐大椿:痰壅肠胃,风入肝脾,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故左瘫右痪,呕吐不已焉。脉弦紧滑,乃痰壅风伏之象。南星散风痰,半夏燥湿痰,川乌逐风寒,自附通经络。此疏痰逐风之剂,为痰壅风伏,已成瘫痪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吴仪洛:此治风痰之上药也。然药味虽经浸曝,毒气己杀,温性犹存,热痰迷窍,非所宜施(《成方切用》)。
  三生丸
  (搜风涤痰法)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生半夏二两生南星生白附子各一两
  研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以生面粉为衣。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生姜汤下。
  【主治】中脘风涎痰饮,眩晕,呕吐酸水,头痛恶心。
  半夏白术天麻汤
  (熄风涤痰法)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炙蔓荆子一钱
  生姜二斤,大枣三枚,水煎服。虚者加人参。
  【主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者。兼治风痰旋扰,眩晕耳鸣,泛漾欲恶。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者。
  【方论选萃】
  清·程国彭: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医学心悟》)。
  【近代验证】
  例一郝洪江治疾厥头痛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高某,男,61岁,教员。1984116初诊。主诉头痛年余,经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服药罔效。诊见:右侧头痛为著,虽服止痛药可缓解,但停服即痛。有时剧痛难忍,发作时伴有眼黑,恶心欲吐,纳呆,二便正常,舌质红胖,苔白腻,脉弦滑。证属脾胃虚弱,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所致。治宜理湿化痰,活络镇痛。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姜半夏天麻白术苍术陈皮各15干姜7.5麦芽神曲各20茯苓25枳实10全蝎5蜈蚣2
  共服8剂,头痛止疾愈。追访至今,未复发。
  例二郝洪江治疾厥多寐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李某某,女,43岁,工程师。1984420初诊。头晕,神疲乏力,困倦嗜睡,胸闷不舒,纳呆,便调,舌质红润,苔薄白,脉弦缓。此乃脾阳不振,痰湿内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温阳健脾,燥湿化痰。
  处方:姜半夏白术天麻橘皮苍术各15茯苓党参麦芽各25桂枝干姜枳壳各10砂仁7.5
  水煎服。共服12剂,精神转佳,诸证悉除,病愈。
  例三郝洪江治疾厥不寐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丁某,男,46岁,干部。1985112初诊。失眠已三月余,精神恍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脘胀,嗳气泛恶,纳谷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证属痰浊化热,上扰心神。治宜清热化痰,和胃宁心。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天麻10清半夏白术枳壳黄连橘皮各7.5茯苓远志麦芽瓜蒌枣仁竹茹各15
  水煎服。共进24剂,能正常入睡。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例四郝洪江治疾厥眩晕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张某某,女,37岁,职员。1985721初诊。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乏力,胸闷,恶心纳呆,大便稀,舌质红,苔白腻,脉缓无力。证属脾运失调,胃失和降。治宜健脾和中,降逆化浊。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清半夏白术陈皮枳壳苍术藿香泽泻各15党参茯苓各25天麻10麦芽20甘草5
  水煎服。共进6剂,诸证悉平,疾痊愈。
  【按语】
  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肝体不足,肝用有余,阳亢无制,化风上冒,头目昏眩,经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矣。肝风上逆,痰浊随之上逆,蒙蔽清窍,发为眩晕,即所谓无痰不作眩也。此方从二陈演绎而来,二陈燥湿化痰,加白术健脾化湿,以杜生痰之源,天麻、蔓荆子,平熄肝风,于风痰上扰之眩晕,最为合辙。就临证所验,眩晕而外,尚有胸闷泛恶,口多清涎,舌苔白腻等象。现今用治美尼尔综合症、高血压病等属于风痰上扰者,若能认证无差,不难取效焉。
  金粟丹
  (搜风涤痰法)
  陈飞霞《功效集成》
  九制胆星明天麻明乳香各二两炒竹节白附子净全蝎代赭石直僵蚕各一两赤金箔五十张真麝香二分梅花冰片三分
  蜜丸皂角子大贴以金箔,每用一丸,姜汤化服。
  【主治】上气,喘急不定,嗽声不转,眼翻手搐,昏沉不醒等症。
  【方论选萃】
  近代·何廉臣:此方比栀龙、金流、保命、至宝、定命等方,功倍十百;善治咳嗽上气,喘急不定,嗽声不转,翻眼手搐,昏沉不醒等症。一服即全,因九制胆星、全真牛黄莫能及此。惟虚空之痰,无根之气,绝、脱之证不可用(《重订广温热论》)。
  竹沥五汁饮
  (润肺涤痰法)
  近代·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
  淡竹沥一杯生姜汁一匙生萝卜汁鲜桑枝汁生鸭梨汁各三羹瓢荆沥陈酒各一瓢
  和匀,重汤炖一时之久,温服。
  【主治】痰滞经络。
  第六节止咳化痰剂
  《古今录验》杏仁煎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杏仁一升,去皮尖两仁者,熬通草四两紫苑五味子各三两贝母四两桑白皮五两蜜一升清糖一升生姜汁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上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稍稍加之。
  【主治】忽暴咳,失声语不出。
  《延年》贝母煎
  (润肺化痰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
  贝母三两紫苑五味子百部根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甘草炙,各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和地黄汁三升、生麦门冬汁一升、白蜜五合、好苏二合、生姜汁一合。又先取地黄、麦门冬及汤汁和煎减半,纳苏、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夜再。
  【主治】暴热咳。
  《延年》疗气嗽煎方
  (润肺止咳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
  贝母紫苑百部根炙款冬花甘草炙,各三两桂心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纳后。
  生地黄汁三升生麦门冬汁五合生姜汁五合白蜜五合酥五合白糖五合杏仁三合,去皮尖双仁,熬捣作膏
  煎如糖,一服一匙,日三,稍加至三匙,嗽定则停。
  【主治】气嗽。
  紫苑饮
  (润肺止咳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
  紫苑贝母茯苓杏仁去皮尖二仁者生姜各三两人参二两橘皮一两,去脉
  上七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再进一服。忌葱、蒜、面、酢。
  【主治】
  延年紫苏饮
  (疏风平喘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引《延年》方
  紫苏贝母各二两紫苑麦门冬炙甘草葶苈子各一两大枣五枚
  水煎分四服。
  【主治】咳嗽短气,吐稠涕,气喘乏力,风劳虚损,烦发无时方。
  止嗽散
  (宣肺止咳法)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桔梗炒荆芥紫苑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主治】诸般咳嗽。
  【方论选萃】
  清·程国彭:予制此药普选,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即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乎。宜乎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咨明哲(《医学心悟》)。
  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引元《皆效方》
  紫苏子芥菜子萝卜子
  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
  【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方论选萃】
  明·吴昆:年高痰盛气实者,此方主之,痰不自动也,因气而动,故气上则痰上,气下则痰下,气行则痰行,气滞则痰滞。是方也,卜子能耗气,苏子能降气,芥子能行气。气耗则邪不实,气降则痰不逆,气利则膈自宽,奚痰患之有?此方为人子事亲者在÷设巴。虽然治痰先理气,此治标之论耳,终不若二陈有健脾去湿治本之妙也,但气实之证,则养亲汤亦径捷之方也(《医方考》)。
  清·汪讱庵:此手足太阴药也。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医方集解》)。
  清·张秉成: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由水饮而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伤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日宁,而诸证自愈矣(《成方便读》)。
  金沸草散
  (疏风宣肺法)
  《博济方》
  荆芥穗四两旋复花三两前胡三两半夏一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一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一两,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主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肢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不已,痰涎不利,胸膈满闷;及外感风寒,齿浮,舌肿,牙痛。
  【方论选萃】
  清·汪绂:金沸草咸苦微辛,其花午开子落,与半夏意同而轻浮,上入于肺,苦能泄热气,咸能化痰结,辛能行痰湿,凡痰饮之逆于肺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气,而疏畅下行之滞,主下气行痰;麻黄以大开腠理而泄其风;荆芥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风,去经隧之湿,此方盖以此为君药,以兼去风痰,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赤芍药酸于泻肝敛阴,且监麻黄之过散,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湿也;轻用半夏者,以风则夹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金沸草轻虚,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脾土,以缓肝急(《医林纂要》)。
  【按语】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载金沸草散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炙一两,旋复花三两,方意仍较《博济方》方为和平。
  紫苑汤
  (清肺止咳法)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甘草杏仁各一分紫苑一两桑白皮一分苦梗三分天门冬一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竹茹一块,煎至七分,去滓,入蜜半勺,再熬二沸,温服。
  【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方论选萃】
  清·汪讱庵:此手太阴药也。子嗽由于火邪,当以清火润肺为务,桔梗、桑皮之凉以泻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苑、炙草之温,杏仁、白蜜之泽以润之也。(《医方集解》)
  清·汪绂:肺气不足则生燥,胎热有余则烁金,故子嗽。肺燥润之,紫苑、天冬、杏仁、白蜜;肺热泄之,天冬、桑皮、桔梗、杏仁;炙草温之,竹茹散之,嗽可止矣(《医林簒要》)。
  【按语】
  此治子嗽之专方也。妊娠病咳,名曰子嗽。由胎火上逆,火刑肺金清肃失司致病。其咳无痰,甚于早暮,或颧面红赤,舌红脉数。方中桑皮清肺中伏火,天门冬润肺清金;紫苑、杏仁润肺止咳;桔梗、甘草开肺利咽。方为胎火上冲而设,非漫治一切风寒痰饮咳嗽也。
  降气化痰汤
  (肃肺化痰法)
  明·叶文龄《医学统旨》
  紫苏子炒,捶碎,一钱半前胡半夏茯苓橘红桑皮杏仁栝蒌仁各一钱甘草五分
  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喘因于痰者,喘则便有痰声。
  【方论选萃】
  近代·冉小峰:本方化痰止咳,开胸顺气,药性平和,安全有效。处方虽早在明代,但药物组合和剂量用法已与近代中医临床处方相近似。(《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第七节化痰软坚剂
  内消瘰疬丸
  《疡医大全》
  夏枯草八两玄参青盐各五两海藻川贝母薄荷叶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连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桔梗枳壳当归硝石各一两
  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临卧白汤送下。
  【主治】痰凝气滞瘰疬痰核。
  海藻昆布玉壶汤
  清·陈实功《外科正宗》
  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各一钱海带五分
  水煎服。
  【主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而未破。
  【近代验证】
  例一张志坚治皮下痰核案(选自《黑龙江中医药》1984.5
  高某某,男,36岁,干部。
  今春右上肢三里穴发现皮下肿块,大如樱桃,即行手术割治,病理切片证实为:结核性结节。越2月,切口旁又生豆大结核,经抗痨治疗月余,症状不减,结核增多,挨次竟达5枚,累累如串珠,病处虽无红痛,却胸闷而少寐。苔薄腻,脉细弦。证属痰瘀凝结经隧,气湿交滞皮腠。治当化痰湿以通络,疏气机以散郁。
  处方:海藻15川贝母10青皮10陈皮10法半夏10连翘10当归10川芎5独活5猫爪草30白芥子6合欢皮15炙甘草37
  二诊:药后症情稳定,痰核不再生长,夜寐亦渐安宁,效机已显,以原方增损,结核日见缩小,共服药42剂,节块全消而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