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黄水疮 发生的部位 常发于头面、四肢、胸腹部等处。发时搔痒异常,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淋漓不净故名。
本病主要辨别其风、湿、热之偏重,若偏于风热者,则搔痒异常,抓破流汁液或血,皮肤干燥而多白屑。偏于风湿者,抓破后流黄水,浸淫成片。偏湿热者,抓后流汁液或脓水,皮肤灼痒,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而苔白,脉弦滑数。若风湿热俱重者,其症状严重而病势缠绵。 外治 风湿重者搽青黛黄龙油膏(方63);风热重者搽蛇黄丹油膏(方64);风湿热俱重,以上二药混合使用。若黄水疮遍及全身者,可用自制湿热清洗汤(方66)冲水洗浴。 病例 周X X 男 54岁 主诉:全身皮肤多处起粟粒状小疹,搔痒流黄水两个多 病史:入院前两个月前,右大腿内侧发红色粟粒状小疹,搔痒,抓后流黄水,曾用紫药水外搽,高锰酸钾水洗,内服止痒药片,均未见效,小疹逐渐蔓延全身皮肤,特别以小腿部为重,由于搔抓后,黄水浸湿全身,干后则结成千痂。 检查:躯干及四肢散布有大小不等的糜烂面,其上有渗液及干痂,尤以双侧小腿为甚。 诊断:浸淫黄水疮。 治疗经过:患者住我院皮肤科治疗,先给予西药:过敏丸、钙剂、黄连素片等内服,外用过锰酸钾水湿敷,并搽薄荷异极石洗剂等,但皮肤损害进步不大,此愈彼发,尤以四肢损害更为顽固,因请中医外科会诊,当时询得患者皮肤常觉湿冷,饮食一般,二便无特殊,不口渴,舌质淡,薄白润苔,两脉濡缓,乃湿热郁结,风邪外袭所致,三者中又以湿邪最重,因以渗湿、清热、祛风为主治疗。 猪苓 泽泻 木通 滑石 车前仁 银花 苦参 地肤 苍术 陈皮 荆芥 防风 外搽龙蛇丹 治疗四天,服药四剂,双手小疹已痊愈,双下肢已不流黄水,抓痒减轻,仍以上方去滑石、银花加大腹皮、藿香内服,又服五剂后,双下肢皮疹基本痊愈,因停药,但四天后 猪苓 泽泻 木通 六一散 银花 连翘 蒲公英 苦参 地肤 野菊花 藿香 法夏 外仍搽龙蛇丹油膏。 服药四天,双下肢即不复流黄水,粟粒性小疹也未再发,为了巩固疗效,再服上方四剂后出院。 |
|